西辽河畔我的家 西辽河畔我的家
关注数: 39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9,323 关注贴吧数: 42
冬至保健养身 保健养身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 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 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 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 小寒、 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 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美国小学枪击惨案28死 含20儿童 凶犯曝光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的重大伤亡,其中大多数是5到10岁的儿童。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这起枪击案当天上午发生在康州西部纽敦县的桑迪胡克小学。当地警方负责人保罗.万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警方约9点半接到报警,随即派警员前往现场。在现场,警方发现学生和老师的多具尸体。枪击嫌疑人的尸体后来也在现场被发现。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丧生的枪手是20岁男子亚当.兰扎。亚当.兰扎先开枪杀了校长,然后冲进在这所学校任教的其母亲的教室开枪,很多遇难儿童都是他母亲的学生。据悉,嫌犯去学校之前还枪杀了其室友。联邦调查局正在支援康涅狄格州和当地执法人员展开调查。   奥巴马当天下午就此事发表讲话时难过得留下了眼泪。奥巴马称,过去几年中,我们承受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一次受伤害的是我们的孩子,全国的父母都感到心碎。他表示,无论政治怎么样,美国必须采取有意义的措施,防止这样的枪击案再次发生,避免更多悲剧。   根据一项调查,美国枪支暴力居发达国家之首。人口3亿的美国民间拥有2.5亿多支枪支,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枪口下,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面对枪击惨案频频发生,无论总统、议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人生命都有可能面临威胁,美国执行更严厉的枪支管制却不那么容易。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事实上,大规模枪击事件似乎并没有影响公众对枪支法的看法。美国公众更多地认为,这些枪击案为“孤立的事件”,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科罗拉多州图森市的一家影院发生重大枪击案后,根据皮尤中心所作的调查,67%的公众表示,这不是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证据,只是孤立的行为。2000年至2011年,美国受访者普遍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执行现有的法律,而不是通过新的法律以减少。   虽然也有很多报纸评论和民间声音纷纷要求实行更严厉的枪支管制。然而,每当惨案发生,美国政府在督促更有效地执行现行枪支管理法律的同时,也会表示对“美国人民享有的第二修正案权利”的支持。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罗斯·多塞特曾写文章表示,美国的政治中有一种趋势,基于个人权利的观点总是胜过提倡社会责任的呼吁。这种趋势是美国人的生活中固有的。我们日益增强的个人主义,以及倡导权利的讨论战胜了其他形式的道德和政治观点。
冬天必吃十种蔬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天气气候影响着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也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这个冬天里,有哪些蔬菜必吃呢?      菜花 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达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    芹菜。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芹菜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多饮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白菜。中医认为,白菜养胃和中,味苦微寒,通肠利胃。白菜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还含铁、磷、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等。食用白菜能益心肾,健脾胃,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包心菜。包心菜的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  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红薯。红薯是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豆芽菜。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磷、铁、钙等人体必需的饮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质,而且增加了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劳。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   莴笋。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莴笋饮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除此之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胡萝卜。中医认为,胡萝卜维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秋末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    萝卜。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它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中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芋头。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每100克鲜品中含有热量91卡,蛋白质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钙14毫克,磷43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并含乳聚糖,质地软滑,轻易消化,有健胃作用,非常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鹅毛大雪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在描述冬天的寒冷时,有时爱用“鹅毛大雪”来形容。说到鹅毛大雪,往往让人想起东北的林海雪原,好像鹅毛大雪是高纬度严寒地区的产物,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近年来,一些科学家查明千差万别的雪的结晶形式以及雪花的大小取决于空中气温的高低和水汽的多少。 鹅毛大雪   鹅毛大雪“合体”而成   所谓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单个雪花,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多个雪花很容易互相攀附合并在一起,这种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甚至经过多次的合并而形成的大雪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鹅毛大雪。我们见到的从天空中降落的单个雪花晶体的直径一般为0.5至3毫米,但经过多次合并形成的大雪片,最大的直径可达15毫米左右。   温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天气越冷,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小, 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0.05毫米。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8℃至–5℃时,形成棱柱状冰晶;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   大雪不是高寒地区的“专利”   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偏暖周期,鹅毛大雪在许多地区比较少见了。在人们的想象中,好像只有在高纬度的严寒地区,在冬季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是“鹅毛大雪”的故乡。   但有多篇文章指出:空中的温度在0℃以下并接近0℃时,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很容易使许多雪花互相联结起来,形成较大的雪片,以湿雪的形式降落下来。这一说法,进一步说明了,“鹅毛大雪”既不是高纬度严寒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的专利,也不是严冬1月的专利。   在我国处在偏冷周期时,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不仅在北方,就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大雪天气也是十分正常。80年代以来我国转入了偏暖周期,但并非说明偏暖周期的具体年份中就没有强冷空气。只要有稳健的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即便在深秋初冬的11月,也会出现鹅毛大雪天气,如2003年11月6至7日,北京及北方数省市的大雪过程。   水汽条件才是形成大雪的最重要因素   水汽条件越好,雪花也会越大。我们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空中的水汽条件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汽条件要好很多,往往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雪范围和降雪量要比湿度小的北方地区要大,有时漫天飞雪,十分壮观,甚至达到暴雪级别。   强冷空气过程容易诱发大雪   天气不冷是不可能下雪的,否则即便高空有雪,到了中低空,因为温度高于0℃,也会在空中融化,以雨水的形式落到地面。每年因我国北方较早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北方地区先有降雪。但我们知道,云层是孕育雪花的地方,大范围深厚的云层才是孕育大范围降雪的地方,而那些步伐稳健的寒潮或强冷空气的南下,为出现大雪、甚至局部暴雪提供了温度条件。强劲的干冷空气把大范围的暖湿空气抬升到凝结高度,制造了宽广深厚的云层,往往使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
降雪量和积雪厚度 11月4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过了一次降雪过程,其中北京11月4日降雪量突破了北京历史同期极值,达到了57.5毫米,截至到11月6日,北京佛爷顶地区积雪厚度仍达36厘米厚。看到上述消息,也许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产生了,最大降雪量50毫米,也就是5厘米,那么为什么积雪厚度又达到了几十厘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降雪量的测量开始。   气象学把从天上云里降下来的雨水(液体)和雪、冰雹(固体)都称为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它是按从天空降下的雨或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地面上的深浅来计算的。如果是雪等固体降水,要先把它们融化成水后再量降水量。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用称量的方法,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其实是用同一个工具,都是用专门的雨量器测量的。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面的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同时,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雪融化成水以后的厚度即为降雪量,单位为毫米。 雨量计   那么,积雪的厚度又是怎么回事呢? 积雪本身的厚度在气象上称为雪深,单位为厘米。 降雪量并非积雪本身的厚度, 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降雪量 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比如降雪量为1毫米,那么积雪厚度可能达到15毫米。但是这个比例并不固定,而是随着雪的干湿程度有所变化,如果雪花松软。湿度小,就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   这样就说清楚了,气象预报中的降雪量其实是降水量,不是积雪厚度。同时,降雪等级也是按照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计算方法,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3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   而且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30毫米的降雪过程;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毫米以上的降雪过程。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