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成風徐 满成風徐
三千尘土,化为乌有
关注数: 27 粉丝数: 226 发帖数: 25,170 关注贴吧数: 33
多数民众无法理解减排的急迫性 气候谈判:民主失灵注定悲剧? 第十七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南非德班举行。今日,这次开始就不被看好的会议曝出了中国与美国的强硬碰撞——美国要求中国强制减排,而中国则反击只会在欧美完成自身义务的情况下才会法律强制减排。 有人悲观的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样互相拆台,气候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也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本来就是一个国际政治游戏,气候谈判能否成功无足轻重。对于气候谈判,到底应该如何看待? 2011-12-06 第 1902 期 今日话题 为什么说全球变暖不是阴谋论 关于全球变暖的“阴谋论”站不住脚 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引发全球关注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什么是“全球变暖”以及“碳减排”的必要性,反面的意见也越来越有舞台。很多阴谋论者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关于气候变化的主流说法是夸大的、不真实的,或者认为,至少“全球变暖”不是人为引起的,自然因素才是主要的,“碳减排”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而在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曝出的“气候门”、随后曝出的“喜马拉雅冰川门”、“亚马逊森林门”,以及早就引发争议的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里的“曲棍球杆门”则在很大程度上让不少人相信了“全球变暖”确实是个阴谋——联合国和科学家们在欺骗大众。 然而,人们对“阴谋论”的信任往往并非建立在对这些“门”有过详细考察的基础上,而仅仅是因为这些“门”迎合他们心底的猜疑。事实上,对于数千人参与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报告,想不出任何差池也是很困难的,科学家们也做不到不犯任何错误。经调查,“气候门”被证实并没有人操纵、隐藏关键数据,虽然确实存在研究不够公开的问题。而“冰川门”、“亚马逊门”都是因为负责撰写IPCC报告第二部分的第二工作组错误地引用了NGO组织不靠谱的研究成果,但这整体上并不影响IPCC报告尤其是第一部分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判断。至于更早的、被广泛宣传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造假”二氧化碳浓度的“曲棍球杆门”,经美国国会、科学院多次重新复核,“曲棍球杆曲线”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门”确实增加了全球民众对“全球变暖”学说的不信任感,这是科学家们的严重失误,但这并不表明“阴谋论”的质疑就是对的。 “人类导致全球变暖”在科学界确实有争论,但支持与反对之比为97%比3% “阴谋论”且不提,还有一种怀疑主流说法的论调是,“人类行为导致全球变暖”并不是科学界的共识。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冒出来各种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就是明证——科学界自己还没定论呢,就向公众推销,太着急了吧?况且,很多人认为,持反面意见的科学家敢于“说真话”,他们的结论才是可信的。 这又是想当然的看法。国际上确实一直存在对“人类行为导致全球变暖”这一说法持不同意意见的研究人员,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与IPCC唱反调的NIPCC组织,来宣扬“并非人类行为导致全球变暖”。国内有一些学者也据此认为该问题仍有争议,不宜下明确的结论。 不过,这个说法也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实。支持“人为导致气候变化”学说与反对该学说的科学家的数量,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国际科学界一直有针对科学家群体关于气候变化看法的调查,例如,自2007年到2011年,这5年内有过5次分别由不同组织发起的调查,几乎每次结果都显示高达95%以上的科学家相信“人为导致全球变暖”,最权威的一次来自美国科学院,多达97%到98%的气候领域科学家支持IPCC关于人类行为引起气候变化的结论。持反对意见的仅不到3%,而且绝大多数并非气候领域的权威。…[详细] 为什么要相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 或许有人说,谁能保证那3%的少数派中没有“爱因斯坦”呢?希特勒不是曾组织过100个科学家反对相对论吗?谁能保证IPCC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有一天证伪了怎么办?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