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寒道
楚寒道
这个时代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讲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关注数: 115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13,277
关注贴吧数: 74
【魂兮2017第6期】读《中国行业神崇拜》 《中国行业神崇拜》,李乔所作,1990年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 行业神的崇拜,并非中国特有,在国外也是存在着行业神的崇拜的,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中国的行业神更感兴趣,故特地找来此书阅览,嗯,绝对不是因为我看不懂英文。 书中所提的行业神,并不单单指一般意义上的神,还指“行业祖师”,就如管仲之于青楼,鲁班之于木匠一般。 很好,基本的介绍已经完了,接下来是我的个人吐槽时间。 为什么关羽那么有人气啊!一路看下来,关羽在书中的出场率高到爆炸啊,我翻到最后面的时候,有着对于行业神所庇佑的行业的统计,关羽一神便庇佑了二十二个行业有木有,作者君还特地在后面加了等等······说不定三十个都有啦!卖烟的,卖肉的,典当的,开武馆的,甚至连算命的都拜他!给大佬跪了啊。所以说财神神职这么屌吗,干买卖的一堆人信你,还有武神神职也是,当兵的信就算了,居然连开武馆的都信,很6啊。话说算命的你们到底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呀?你们拜周公,拜鬼谷子,拜伏羲,拜周文王,拜袁天罡,甚至拜陈抟我都忍了,你丫的居然拜关公,我不过我后来就不吐槽他们了······因为我之后发现他们还拜孔子······ 不过,这也很好地照应了开篇时作者所提到的行业神的六种性质:行业性、庞杂性、虚构性、附会性、随意性以及含糊性。说到底,除了第一种,后五种民间宗教都有,每一个地方都有信一些乱七八糟的神,比如说我老家附近的某个镇上,有个叫皇后夫人神,每年都会有当地的镇民在高考时节带着孩子的准考证去烧香求庇佑······**这种情况不是要去孔庙吗?据我同学说,这是当地人民共同的祖先神。一种十分常见的模式。 某个行业所崇拜的神祗,有时会和这个行业南辕北辙。一句话,当土匪的信仰达摩和十八罗汉,就问你害不害怕。马丹你们可是职业打劫的啊,你们真的要信他们?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善神有木有,怎么会庇佑你们这些恶棍啊?据说起因是土匪们认为达摩是土匪祖师,而十八罗汉则是土匪行业的创始人·······我知道干你们这行的很缺武力,但不要这么饥渴好不好。说起来最初神职是下凡神将,后变为财神的赵公明看上去更适合你们啊,再不济就好好的和小偷们一样信盗跖呀。不过,更令人想吐槽的也并非没有,比如说理头业的奉纯阳剑仙吕洞宾为行业神,而理由则是吕洞宾有飞剑剃头的传说·······你都能用飞剑了当什么理发师,给我认真地去济世救人和降妖除魔去啊!难道你要当一个兴趣使然的理发师不成?别学某个最强光头啊! 但是,无论是哪个行业,信仰哪位神明,其本身所需求的东西都是一致的——护佑和约束。护佑,是指行业所崇拜的神祗对于行业人的护佑。比如说木匠干活前,会拜鲁班,祈求神灵的庇佑,而书商有时会拜火神,以求不生火灾。书中还提到砖工一类要动土的行业,在开工前会拜太岁神,以求不生灾祸。正如书中所说的“行业神在从业者的心目中是行业的佑护者和救星,他们相信所奉之神能能保自己消灾纳福。”这也是人们拜神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祈福禳灾。就像渔民出海前总会去拜妈祖,甚至有带上祂的神像一样。 另外一种则是比较特别的:约束。信仰祖师神的源动力之一就是人们总要有一种认同感,认同行业的高贵性——越是被认为低贱的行业越是如此。从业者们经常选择王侯将相如周文王,关羽一类的王侯将相作为行业神,以提高自己行业的地位——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这确实的成为了支持从业者心中行业自豪感的支柱。还有对同一族群的认同感,为了提同业人的凝聚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从业者们通过奉祀同一位行业神为契机——或是在祭神的祭典上,或是以某位神的名义来结成组织,来进行同行间的联谊,互利互惠。 说着来这两段改改都能拿去论述为什么民国学者要制作炎黄子孙和龙图腾了呢······· 有趣的是,从业者们居然并不止于一些口头上的,形式上的,神庙里的奉祀,还要进行一些大型的祭典,诸如窑神社,老君会等的行业组织,甚至把祭祀写到组织的规定里。总之,对于行业神的崇拜,终究还是表现出了作为民间宗教根本的功利性,就像不知从哪里看到的,过去的某人在义和团时期拜菩萨,八国联军进京后信天主一样,都只是为了自身而已。
黄易去世
清明·寒食·上巳 最早的时候,清明节的全称是清明节气,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什么节日。它能演变成一个有着全国性知名度的节日,是受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影响。 寒食节,这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节日,传说是因为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嗯,这是放屁。根据《左传》的记载,这位仁兄是“遂隐而死”。汉代才有了他被烧死的故事······哪个真实性更高不用我多说吧。而学界一般的观点是,寒食节是由周代仲春时禁火的习俗演变而来。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先事而戒也】《周礼句解》框内是注,框外是周礼。这里的季春,中春都是指仲春,即春天的第二个月。为什么要禁火呢,这里是说仲春时期天干物燥容易着火,但那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人类对火的崇拜和畏惧。发展到了唐代,它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丘墟北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汉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这段写了寒食节到了唐代或是更早演化出的习俗:上坟。《新唐书》也说:“寒食上墓”。 然后是上巳节,这同样是一个周代便出现的节日。和寒食节相比,它的知名度不高。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后汉书》这里引用了至少是战国时的韩国诗篇的作品······好吧其实我想找原文的,但最早也就后汉书有引用了,原书大概已经散佚。这个节日本是用来祓祸的,顺便再贴一下这段“《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惟士与女,方秉简兮。”《太平御览·三月三日》但是同时,它也是狗现充们出来玩的节日。晋成公绥《洛禊赋》曰:考吉日,简良辰,祓除鲜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涣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垒尊,飞羽觞。在翻《太平御览》时在它所引用韩诗的旁边看到这段,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还可以多嗨,有兴趣的可以下本《全唐诗》的txt,搜索关键词“上巳”,本单身狗就不多说了。更可恶的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残忍的说法:古代所有的节日都可以是情人节,因为原本被关在深闺里的小姐们,只有这段时间能够稍微有进出的权力。这些狗男女会趁着这段时间私会。不守礼是要遭天谴的懂吗?吔屎啦死现充。 清明最早的习俗是改火。“寒食花开千雪树,清明火出万家炎。”唐·韦庄。“上苑连侯第,清明及暮春。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全唐诗·卷281_11·<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史延》“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全唐诗·卷281_13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郑辕》这里的改火,是指寒食节禁火结束之后,清明时重新点燃火焰。这一仪式象征着一种新生,皇帝会把火赐予臣子,并焚烧祭品,祈求谷物的丰收和一年的安康。当然,这一习俗目前已经消失了。 与它一同消失的还有寒食节和上巳节。它们的消失,以因为它们都是三月上旬的节日,与清明节十分接近。人们慢慢地将它们混淆,最后,到了现在,人们一般只知道清明节这一个节日了,嗯,知不知道都没关系,反正寒食节又不放假。具体的混淆,是从唐代开始,诗人们有时会以“清明”为题,但是写的却是上巳或者寒食时干的事。发展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就慢慢地吞并了其它两个节日。
高三狗的不务正业——简述清明节的由来 最早的时候,清明节的全称是清明节气,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什么节日。它能演变成一个有着全国性知名度的节日,是受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影响。 寒食节,这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节日,传说是因为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嗯,这是放屁。根据《左传》的记载,这位仁兄是“遂隐而死”。汉代才有了他被烧死的故事······哪个真实性更高不用我多说吧。而学界一般的观点是,寒食节是由周代仲春时禁火的习俗演变而来。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先事而戒也】《周礼句解》框内是注,框外是周礼。这里的季春,中春都是指仲春,即春天的第二个月。为什么要禁火呢,这里是说仲春时期天干物燥容易着火,但那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人类对火的崇拜和畏惧。发展到了唐代,它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丘墟北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汉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这段写了寒食节到了唐代或是更早演化出的习俗:上坟。《新唐书》也说:“寒食上墓”。 然后是上巳节,这同样是一个周代便出现的节日。和寒食节相比,它的知名度不高。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后汉书》这里引用了至少是战国时的韩国诗篇的作品······好吧其实我想找原文的,但最早也就后汉书有引用了,原书大概已经散佚。这个节日本是用来祓祸的,顺便再贴一下这段“《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惟士与女,方秉简兮。”《太平御览·三月三日》但是同时,它也是狗现充们出来玩的节日。晋成公绥《洛禊赋》曰:考吉日,简良辰,祓除鲜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涣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垒尊,飞羽觞。在翻《太平御览》时在它所引用韩诗的旁边看到这段,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还可以多嗨,有兴趣的可以下本《全唐诗》的txt,搜索关键词“上巳”,本单身狗就不多说了。更可恶的是,有人提出了一个残忍的说法:古代所有的节日都可以是情人节,因为原本被关在深闺里的小姐们,只有这段时间能够稍微有进出的权力。这些狗男女会趁着这段时间私会。不守礼是要遭天谴的懂吗?吔屎啦死现充。 清明最早的习俗是改火。“寒食花开千雪树,清明火出万家炎。”唐·韦庄。“上苑连侯第,清明及暮春。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全唐诗·卷281_11·<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史延》“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全唐诗·卷281_13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郑辕》这里的改火,是指寒食节禁火结束之后,清明时重新点燃火焰。这一仪式象征着一种新生,皇帝会把火赐予臣子,并焚烧祭品,祈求谷物的丰收和一年的安康。当然,这一习俗目前已经消失了。 与它一同消失的还有寒食节和上巳节。它们的消失,以因为它们都是三月上旬的节日,与清明节十分接近。人们慢慢地将它们混淆,最后,到了现在,人们一般只知道清明节这一个节日了,嗯,知不知道都没关系,反正寒食节又不放假。具体的混淆,是从唐代开始,诗人们有时会以“清明”为题,但是写的却是上巳或者寒食时干的事。发展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就慢慢地吞并了其它两个节日。
关于洞察弱点的修改求助······ 我实在是受不了prc的洞察弱点30s冷却了。求修改帝指点怎么改回来
大家快来看,粗大事了 http://tieba.baidu.com/p/5013963086
偶然发现一首提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诗,特来分享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
关于英雄梦的问题 我先下了prc,然后装英雄梦,发现我之前所弄出来的人物无法导出,一回到主选单就跳出······ 我还想试试邪术师的邪术呢····怎么解决?
喜欢ACG抑制性犯罪 英美调查还死宅清白 长期以来,日媒在报道杀人罪时总喜欢挖“死宅”“ACG”字眼,尤其把诱拐幼女、杀人与死宅联系在一起,让动漫背锅。1月,日本警察厅公布了2016年刑事案件数据,杀人案为史上最少,许多日宅认为这是ACG普及的结果。现在又有日宅搬出了英国和美国的调查数据,事实证明喜欢ACG的国家会减少犯罪倾向。 【2000年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强奸案】(件/10万人) 加拿大78.08件 美国:32.05件 瑞典:24.47件 英国:16.23件 法国:14.36件 德国:9.12件 俄罗斯:4.78件 日本:1.78件 韩国:12.98件 中国台湾:4.08件 其中美国、瑞典这些国家对二次元文化是有限制的,结果性犯罪率是日本的20多倍。对二次元限制最多的加拿大,连《名侦探柯南》也遭到限制,结果强奸率是日本的77倍。 【日本每年的强奸案】(件/10万人) 没有黄油的时代: 1959年:22.96件(团块世代10岁-12岁) 1961年:20.65件(团块世代12岁-14岁) 1963年:19.18件(团块世代14岁-16岁) 1965年:21.77件(团块世代16岁-18岁) 有黄油的时代: 2006年:0.91件 根据这些数据,有黄油的时代所发生的强奸案远比没有黄油的时代所产生的强奸案少,也就是说黄油拯救世界! 面对数据,日宅们纷纷发表意见:“动漫太厉害,太伟大了,笑。”“动漫的力量很伟大,希望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有了动漫才会减少强奸率,太牛逼了。”“为什么大家不想想父母禁止孩子接触ACG都是因为秋叶原杀人魔事件引起的呢?”“日本犯罪本来就少,虽然肯定会有人受动漫影响而犯罪,但都是极少一小撮人,不能让动漫背锅。”
【新年科普】论龙之爪 转自扶她吧的闲者大佬
关于深渊小修道院的问题 我按着攻略找了三个人了,可是总是遇到问题。 有时候出了三个绿球之后剩下的怎么踩都踩不出绿球了,总是有雷电, 有时候三个都踩不齐,因为有的踩上去压根没反应。 这是遇到BUG了吗?
◇妄◆_(:з)∠)_九十八億七千六百五十四萬七千二百一十元的手办
九十八億七千六百五十四萬七千二百一十元的手办
关于封杀药物王的群内投票结果已经出来了 8:1 封杀决定。 以上
中神吧首期吧刊——鬼神之本 序言 騎士王安妮洛特 如果说,文学能使读者进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那么,阅读神话故事书,就有如从兔子洞进入一个奇幻世界。与枯燥压抑的现实相比,此类读物有其另类的魅力。 据说,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有一个“虚构的伙伴”,我们还会把太阳称为“太阳公公”,连同花草树木和玩具布偶,似乎它们都有着鲜活的生命。这种意识还不能说必然就会导向神话,甚至可以说,这与神话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故事,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好比纯真的孩子和一个成年人注视异性时,心里所想的不可并论。 现在许多人在神话,甚至玄幻故事中宣泄自己,这就与我们童年时对“熊先生”的喜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已然被愤怒和怨怼所填满的心灵,怎么可能忽然变得有爱呢?这是不合理的。很多人从玄幻故事中所得到的观念,所宣泄的情感,与先民的意识相去甚远,更不要说严谨的学术研究了。 恋爱时,男女互相被对方的美丽和强壮所吸引,然而长期相处后,一切都会归于平淡,很少有人能在一起十年后还如同热恋。这同时也是普通的读者和研究者(或有志于研究者)的区别,从外面看,美丽而喧闹,但如果从内里看,这些都是平日枯燥的累积罢了。某种意义上说,沉溺于阅读的喜悦而博览群书,就如同一个人不断地猎艳,他/她自然是觉得这很新奇、很愉悦。长相厮守的人,就不会这么想。 有些人学力高超而为网友所仰慕,一些网友羡慕他们,却靠百度搜索来糊弄小白,这就与那些“大神”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像很多人只看到明星在台前的光鲜,却一点也不想在背后下私功。但不论怎么说,花瓶的容貌总归是真的,而百度来的知识,依然不能算是你的。 诸君耗时数月辛苦制作这个吧刊,作为袖手旁观者,我先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余,挤出时间完成了这个工作。其实无论他们做不做吧刊或别的什么,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们都在日常的枯燥和忙碌中缓慢积累。也许他们中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终其一生仍不能踏入学界的门槛,然而这就是前辈学者所说的“宽衣解带终不悔”的学术精神。
魂兮2016第11期 地狱流变——从先秦到明清 地狱,一个舶来词。各位,在先秦,死者的归属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黄泉”,另一个是“幽都”,还有一个是“蒿里”。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泰山”在先秦就是死者归处,可是,这也仅是一些学者的说法。不论是从《左传》《春秋》《史记》《汉书》中都找不到“泰山治鬼”的说法,笔者觉得,泰山治鬼的说法,最早已经汉时的事了。 先说黄泉,它在先秦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地下的泉水,《荀子》:“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二是指死者归处《左传》:“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里是郑庄公与他母亲决裂时所说的,不过,后来,由于黄泉的双重意思,他后悔后就挖了个地道去见他母亲了。人死了以后,是要埋到地里的,久而久之,地下的泉水就和死者的归处联系到一起的······至于为什么是“黄”?大概是因为黄土高原的水是黄的吧,笑。 然后是“幽都”,《楚辞》:“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曰幽都。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土伯,后土之侯伯也。约,屈也。觺觺,角利貌。言地有土伯执卫门户。其身九屈,有角觺觺触害人也。”这里提到了两个神,一是后土,幽都的主君。二是土伯,看门的。看门的无关大碍,重要的是后土,她后来被称为后土皇地祗,不论是在官方还是在道教,她都是整个大地最伟大的神明。这里还有一点,后土本身也是土地神,《左传》:“后土为社。”最后一点,在秦汉出土的文物中,有九件简牍被学界公认为“告地策”。其内容基本一致,都是某年某月,某人告“地下主”“地下丞”或者别的什么官吏,某某携某人某物移到地下世界,请地下官吏接收。这所谓的“地下主”,并不见于文献,与之类似的,只有“幽都”的“后土”和“土伯”。另外两个死者居所并没有掌管者。 最后是“蒿里”,它和上面提到的“泰山”是联系到一块的。认为“泰山”早已是死者归处的学者提出了两个证据:其一,山作为埋葬死者的地方是古已有之的风俗;其二,泰山下的高里山和蒿里是等同的。而反对者认为,两者混同是晋代以后的事情,在秦汉时期两者是泾渭分明的。两边讲的都十分有趣,一方提出《汉纪》中就有“禅蒿里”这三字,与《汉书》中“禅高里”等同;另一方则从注释出发,提出“高里”和“蒿里”的注释并不同,而且其他文人也有误用的例子,所以不能等同。从以上的争端可以看出,“蒿里”作为死者之所的地位是明确的。在战国楚王墓中出土的文物上,有着“蒿间”这一词,据饶教授的说法,这里的“蒿间”和“蒿里”是等同的。而在释文中,蒿间又是死者所在的地方。在顾炎武的《山东考古录》中提到,蒿里在古挽歌之中,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只是一个死者聚居的场所。“蒿”是指一种杂草,生的极快,在无主的荒地上,它们很快就会长出来。而汉挽歌《蒿里》是用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也即是说他们的墓地很可能就是荒地,来年便会长满杂草,成为“蒿里”“蒿间”。当然······这没法解释楚王墓为什么是“蒿间”。而这个起源说法本身也只是一个推论,爱信不信~这里还要提一个说法,日本学者前野直彬认为,“蒿里”的出现是中国冥界观念的一个大发展,即死人在孤立的以家为中心的“聚落”,现在都要到蒿里集合,构成了一个“社会”。 由上面三个死者归处,有学者认为,从“黄泉”到“幽都”再到“蒿里”,是中国人对死后世界认知的进展,逐步的明确化。 然后是两汉,这个时期主要便是泰山了。这个时期的它,已经丢下了学者们的争吵,紧握着死亡的神权。这一时期的它,总能在东汉的出土文物中出现,墓葬里的镇墓文总是要提到它,有一枚竹简上明确写着“生属长安,死属大山。”(注释:泰山,古时也写作“太山”“大山”)。很明显的,到了东汉,“泰山治鬼”这一说法已经广为流传。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铺垫,如果不是这个时期的广为流传,以后的地狱十王也不会有“泰山王”。 另外,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那便是人世对于冥界的投影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一时期的买地券中,出现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名字中带着“墓”的地下官吏,这意味着生者认为死后的世界也和生者的世界一般,是有着各种官吏的。正如某人所说的那样,人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神。在这里,我要说,人也按着自己看到的世界创造别的世界。 如果说,那些镇墓文都是死的文字,那么《太平经》便是确确实实的活着的文字了。作为奠定道教基础的经书,它吸收了民间,以及士大夫之间流传着的各种的神学,信仰。“岁尽拘校簿上,山海陆地,诸祀丛社,各上所得,不用不得失脱。舍宅诸守,察民所犯,岁上月簿,司农祠官,当辄转相付文辞。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太平经》。不仅是官吏啊,连阴神都出来了。不过呢,轮回什么的还是没有,那需要摘取佛教的思想后才能出来。 好了好了,我期待已久的,汉末魏晋终于来了,初代天师张道陵这时终于获得了“三五雌雄斩邪剑 ”和“阳平治都功印”,开始了他漫漫的传道之旅,天师啊,你将青史留名。不过,现在我要讲的是地狱,所以先把天师放一边吧,佛教来了。是的,这个与道教分庭抗礼的庞然大物终于来了,它将在未来的千余年里与它的宿敌纠缠不休,互相吸收对方的思想文化,夺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信徒。 它来了,带着一堆写着教义的佛经来了。现在,它面临着第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国人是看不懂梵文的。那怎么办?自然是翻译啊。这个时候就出了些问题:那些汉语里本来没有的词汇怎么办?比如说地狱,它在梵文里写作Niraya(泥犁)或Naraka(那落迦),音译有些不良,那就只好意译了,但是意译也是很讲究的。传教的僧人为了方便传教,用了三种译名,一是“地狱”,二是“泥犁”,三则是“太山”。对,“太山”,建立在广泛的“泰山治鬼”之说上,将它译作太山。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国家很乱,互相征讨,这时地狱的观念也逐渐的深入人心。不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都广泛的了解到了所谓的地狱。这时候还不是什么孟婆汤,十殿阎罗什么鬼的。这时的地狱主要分两种,一是到处都是烈火的火狱,二是冷到要死的寒狱。有趣的是,关于地狱的数目,为现人熟知的十八地狱的分法最早出现。不过魏晋时期更多的说法却是八大地狱十六小狱。至于地狱的方位?我就说一句:三千大世界。嗯,说了和没说一样。 然后是地狱受的磨难,嘛,额,好残忍的说呢。抽筋扒皮啊,剖腹挖眼啊,煎炒煮炸啊,火烧冰冻啊,碎身万段啊,鸟啄兽食啊,丢入粪河啊,总之怎么残忍怎么来,怎么可怕怎么说。“佛教是仁慈不杀生”的宗教,这是人们一贯以来的印象。啊,确实是呢~因为地狱是引人向善的东西哦~只有恶人才会下地狱,兄弟你安心入教,好好念佛,当皇帝的最好三天两头出家一次,这样包你死后不受折磨~教科书式的传教,先用灭绝人性的法外酷刑来威吓人,并借助以救赎的名义,让别人信教,挖的一手好坑~ 最后是掌管者,这么大,这么碉堡的一个传教工具,怎么能没有它的执掌者?这个时候,原产自印度,第一个死去的人类阎摩桑被佛教吸收后的产物阎罗王大人就驾临啦,他身后带着数以百万计的小鬼,堂堂地君临地狱。来个打脸“阎罗王在汉晋六朝时期一直被比附为汉代以来受到广泛尊崇的泰山府君。”——范军。咳,继续。由于没兴趣再追究一个神了,这里便先把它的传承说完吧~后来毗沙门天王的信仰抬头时,他被认为是毗沙门天王。再后来,由于地藏的兴起,他在唐代地位日渐低下。最后,他便只是十殿阎罗之一了,甚至他变成了“它”,只是一个神位而已,能断案的诸如包公都能被称作它。 好了,这个时期的佛教地狱到此为止。该说说道教以及本土的冥界了。 首先是本土,主神是“泰山府君”,也即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泰山。为啥是“府君”呢?因为信仰的多是平民啊233“府君”在汉代并非多高的官职,只是贴近人民罢了。《三国志》里有几处直写泰山治鬼的地方,而在有名的小说《搜神记》中,也有胡母为了送信给泰山府君而入冥府的故事~看得出来,这会儿它的信仰还是很不错的。甚至以后到了宋朝,它还会被封为“帝”,不过明清随着碧霞元君的崛起,他也渐渐地衰落了。 然后是北辰,以及它的转化,北帝。北辰的崛起,是来自与我朝源远流长的星斗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道教文献之一的《真诰》如是写道:“注害考鬼,收付北辰。”嘛,其实要是仔细介绍的话,北辰写上几百字不成问题,但是我主要是想讲北帝。他是道教最早的狱主,经历过几百年的演变后,他最终会上升到四御的二席,整个道教神系中第五的位置。不过,现在还是要乖乖地干活,执掌他所在的“北都罗酆”,通俗点说,是“酆都”。在道教中,“罗酆”是北海九幽处的山。山所在地的来源,应是本土传承中那位有着冬与北方权能的颛顼帝。这里不是死者归处,而是罪孽深重的死者归处。“北都罗酆者,自清炁上为诸天之外,其重浊之炁凝成此山,在天地之北,山高五亿五万五千五百里,周回三万里。上参碧落,下际风泉,黑郁之炁盘砖。······天官领之主校功录善,升降品秩。中元宫在山之左,地官领之,中有灵狱,主治罪魂,为追呼之府也。下元宫在山之右,去风垒近,水官领之。下有九囚大狱,寒水之庭,八难之场,主治世间恶逆重罪囚鬼。“”《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从这段中看得出来,由黑郁之炁和重浊之炁(“炁”通“气”,在道教中指天地与人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亦是施法的根本)合成的罗酆山,是考校功过,专门惩戒死后的恶人的地方。 到这里,魏晋南北朝的就完全说完了,下面是唐。不过我好像忘了什么神?(笑) 盛唐的开幕,我想写的是入冥小说,它才是最接近我朝民间地狱思想的。随着地狱信仰的扩散,关于地狱,冥土的小说也逐渐多了起来。在魏晋南北朝的《搜神记》《搜神后记》《冤魂志》《幽冥录》等小说,虽然也有入冥的主题,不过由于佛教的地狱信仰还未散开的缘故,其中的冥土都是我国原产。唐代的入冥小说,前期是受佛教影响过深,只是宣传因果报应,与佛经无异不值一提。不过,到了《玄怪录》,整个小说的面貌焕然一新,不再是传教,而是利用地狱来当作说理的工具。其中的《杜子春》一文,写杜子春所历幻境中见到牛头将他妻子残杀,又受诸多酷刑,最后失败,这是因为他“所未臻者,爱而已。”以地狱之苦反衬人爱之美,用入冥和地狱来写人性,关注的点在于人而非鬼神。同时,这些入冥小说还有揭发政治黑幕(《唐太宗入冥记》),影射人世混乱,官吏腐败,民生凋敝(《崔环》《吴全素》《黄仕强传》)的类型。唐代的入冥小说,反映着地狱信仰的本土化,世俗化,甚至地狱十王都受到些唐代官制的影响。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是外来文化最后的棺材板,它标志着十殿阎罗的形成,也标志着地狱中国化的形成,而在这背后的则是整个佛教本土化进程的完结。额·····我好像又忘记什么了。《杜子春》中,我们最为熟悉的牛头马面中的牛头这时就已经出现,也不对,在更早的东晋翻译的佛经《佛说铁城泥犁经》中牛头便已出现了。而马面?那要等到明代了。 然后是两个神,一位是我之前忘掉的太乙救苦天尊,另一位则是打压阎罗王的地藏。 太乙救苦天尊,一个从魏晋南北朝一直混到清朝还不衰退的老油条,他的神权是救赎度亡,一个一定会被人民所喜爱的权能。在六朝时期,他的科仪可以度化亡灵,甚至还有让生者预修以求死后不苦的科仪。到了唐以后,他的科仪便偏向了度化亡灵,这时道教的地狱也开始丰富起来,甚至还给他配了九名属神,而这九名属神则分别掌管着道教的九幽狱,如此一来,他的权能便更上一层楼。而在《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乙救苦天尊则具备了救生、荐亡及引渡净土等三种与世人生死息息相关的职司与神格。虽说主要还是度亡这个主权能就是了。 然后是地藏,这是一名在印度并无太大信仰的神明,他往往是被丢入五大菩萨或者八大菩萨当中当个路人甲。不过,到了中国,他似乎是因为获得了与上文类似的地狱救赎权能,而被人民接受,并广为流传。按照某学者的说法,地藏的权能是抄袭太乙救苦天尊的,嗯,这只是他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唐宋时期,一批又一批的地藏造像,图像被制作出来,信仰之盛可见一斑。顺便,关于他权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敦煌的“地藏十王厅”变相也出现了。它表现了《佛说地藏菩萨经》和《阎罗王授记经》中的内容,在这两部经中,他才是地狱的主神,主持地狱的审判,十王只是他的下属。也即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地狱的神灵分工。 好了,唐就此结束了,不过我不会仔细讲宋元明清这四朝地狱的演化了,因为这时地狱十王都出来了,地藏也上位了,剩下的便只是一些细枝末节。 首先是孟婆,她在六朝时期是风神,在唐时是船神,后来便跑到奈何桥边卖汤了。而牛头马面之前已经说过了。最后是黑白无常,怎么说呢,他们的出现真是晚的可怕。勾魂鬼这种东西《搜神记》就有,但是黑白无常要在清代的《玉立宝钞》中才出现图像,而之前似乎并没有黑白无常的文字记载。 撇去望乡台,鬼门关,奈何桥一类作者懒得去考据的地点,现代地狱的整个结构已经说完了,整个从先秦到明清的演变大致如此。
辟邪名词杂论
求助 东方神将妲己的压缩包有密码,谁知道解压密码?
讨论一下黑木师徒吧 黑木应该还有后手才对,虽然他现在靠魔枪和基本功已经差不多横走了,对于“气”的使用他还没表现过呢。 还有理人的成长也值得期待,未来会不会进化成可斩可刺的魔剑呢?
来讨论这一话初见展示出的技术吧 首先,弄倒了关林那招应该是仙术.合气道的效果。然后,跑步和插眼的战术怀疑是忍法.战神的效果,这下子初见就稳了。
我说啊,大家怎么都只关注坂东 古海制药那个看上去挺憨厚的社长黑了这件事没人在意吗?
中秋小科普 从商到周,从秦到汉,都没有什么所谓的中秋节。对,中秋节其实是一个比较晚才出现的节日。在南北朝写成的介绍大江南北的通用节日书籍《荆楚时岁记》中,八月只有十四日才有节日。 我国对月神的崇拜一向是淡漠的,官方确实有祭月,但只是官方而已,和贱民没多大关系。要说月神的话,甲骨文中的“西母”算一个,在《山海经》中出现的月母常羲算一个,还有著名的嫦娥算半个(有学者认为她是常羲的变体),然后原身为“幽吏”的月老大概也能算半个,但是都没什么特殊的权能显现,就连道教的太阴星君也是没啥威力。 唐时,“中秋”这一词汇也并未成为八月十五的专名,在一堆诗名中有“中秋”的唐诗中,半句不及月。不过还是有把“中秋”和“八月十五”联系起来的唐诗,比如说杜甫在大历二年写成的《八月十五夜二首》,剩下的则多在晚唐写成。这说明唐时还是有文人雅士们在八月十五聚在一起浪的事的,但是,这也仅仅是一堆文人雅士聚在一起的风气,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那便不为一个民俗节日。 接着,宋到来了。文人雅士之间一起在中秋浪的风气逐渐扩大开来。被那些闲的蛋疼的家伙们搞成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不仅聚在一起聊天打屁,还会找歌姬什么的过来唱歌跳舞助兴。而且,到了北宋中期,这也不仅仅是一个文人雅士的节日了,还会拉上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上。不过,愿意翻查这时的宋词的有心人会发现,“团圆”这个主题在此时并未出现,仅仅是赏月啊,悲秋啊之类的主题出现。 然后呢,他们就浪不起来了,南宋到了。这个瑟瑟发抖的国家终于被踢到了南方,真可谓国破家亡。当然,仅仅是被踢走的时候浪不起来。安定以后,这个习俗就被从京师带到了江南,浪得更欢了。浪吧,你们就浪吧,看看还能浪几年。不过,他们还是有点良心的,知道自己的国家炸了,家,有些已经没了,知道怀念故土了。渐渐的,这个节日就被赋予了“团圆”的意味,“团圆”这一主题开始出现了。《梦粱录》:“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到了后来,一个说法出现了:“八月十五杀鞑子”,把元末的反蒙古战争与吃月饼联系上了,说是月饼来源于此。我就两个字:“放屁。”早在南宋末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月饼这一词就已经出现了。 明清以后,因为时代,也因为民俗节日的性质,原本的神话色彩也好,文人色彩也好,都逐渐地淡漠了,只留下浓烈的民俗气息,中秋这个在唐宋时微末的小节在人民的心中慢慢地升到了与端午齐名的程度。
中秋节的流变科普~ 一楼献祭给度娘·
哈哈哈!!!!!!黑木赢了! 上次那个说黑木倒下的预告党被打脸爽不爽?那些预测剧情流刹那必胜的爽不爽?实力才是王道啊!
天地大坑——北美印第安人文化科普 不知是哪个世纪的印第安部族分布图镇楼
吧务群里绅士吧务们的日常 一楼不给看
关于“艾特多少人才算大规模”这一讨论的备忘录
魂淡啊!!! 连续两次了!我已经两把对战进不去了!
吧务公告 从今天起禁止在大规模@人,看见一次删一次。说不定会顺手封了,以上。
今日的吧务群依然和谐 一楼献祭给度娘
吧务群的日常小剧场 一楼给度娘
大新闻!英国脱欧! 【英国多家广播公司预计英国将退出欧盟】- 英国多家广播公司预计,英国将退出欧盟,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可能会引发英国政界陷入混乱,削弱已然深陷多重危机的欧洲大陆,并且扰乱此前预期与之相反的全球金融市场。截至北京时间12:14,在89%的选区计票结果公布的情况下,脱欧派以51.7%对48.3%领先于留欧派。若这一结果持续到最后,那么英国与欧盟的“婚姻”将在43年后走到尽头。
明清小说系列——《白蛇传》的演变
来考生物啦~
四方道教神灵的起源和演变 太白金星镇楼
那啥,谨慎 卡吧被 mai ,准备kan戏
四方道教神灵的起源和演变 太白金星镇楼
关于封禁的事情 师匠镇楼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之一——佛教 佛教是诞生于印度的宗教。从一开始就受到印度教的深刻影响。 佛教把婆罗门教的三界神灵纳入佛教不同解释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共有六个等级,称六欲天。由空,风,水,火,石组成 欲界之上是色界,分四级,称四禅天,又细分为十七天。 无色界分四天,又称四空天。 佛教宇宙观中的宇宙中心,是须弥山,周围有七个环状海洋和山脉。分布人居四大洲: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祝我生日快乐 但愿在新的一岁里能交到这样的女友
《易》曰:“坎为豕”,又曰“见豕负涂,往遇雨则吉”。在《山海经》中,也多次提到野猪或野猪状的神异出现后预示着大水降至。在民间,人们认为野猪跑到河里洗澡是预示着降雨,谓之“浴猪”,而一种名为“黑猪渡河”的现象也被广泛提及,这是一种在夜晚观测乌云的形状预测降雨的方法。《述异记》有云:”夜班,天汉中有黑气相连,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在古人眼中,这意味着猪是掌控着”雨“的,所以猪也经常被当成水神,雨神,河神崇拜。 从《史记·天官书》就有”奎曰封豕,曰沟渎“的说法,这意味着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也是和”封豕“”天豕“为一体。这些形象,也正是《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重要来源,猪八戒本身就是一只黑猪精,并且能呼风唤雨,精通水性。 其实在那本学界公认的西游记前身《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并非天蓬元帅,而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车将军“。摩利支天的御车是什么呢?是一群金猪。这无疑是猪八戒的原型。吴承恩为了体现”崇佛抑道“”由道入释“,把御车将军换成了天蓬元帅。 谁都知道,道教的神灵和店里的咸鱼一样多,为什么他会选择天篷?因为水。早先的天蓬元帅,和水或者猪都没有一毛钱关系。在陶弘景的《真诰》里,天篷的功能是降鬼除邪,消灾祛病。后来到了唐代,天蓬元帅就变成了北帝的手下,北帝是水神,他的手下也有了水的属性。在五代杜光庭的《道教灵验录》中,天篷就有了召唤水的传说。 天篷又被认为是星宿,在八卦中对应着坎,也即是水。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时候,换掉了御车将军,还成了与猪的水神特性相似的天蓬元帅的水神特性,也就是猪——水神——天篷的联系。为了”由道入释“,金猪也就变成了道教文化系统的”黑猪精“。 传说中的分析图:
关于拉美西斯二世 缔结了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条约,造了很多建筑。但是为什么他被人认为伟大呢?难道造建筑也是丰功伟绩?明明在他之前的图特摩斯三世更好吧……为什么知名度不够他高?还有,据说从图特摩斯三世之后,日本那边就称呼埃及为帝国了,我们这里是叫新王国时期,为什么呢?
大新闻!其实埃及的赛特就是中国的蚩尤。 首先,两个人的神职都是战神,而且都是被称为最强大的战士。 其次,赛特和荷鲁斯争夺王位=蚩尤和黄帝战争 并且,埃及人认为是赛特召来暴风雨=跟随蚩尤的风伯雨师 紧接着,赛特被丑化成同阿波普一视的邪神这一经历也和蚩尤被丑化恶神的经历类似。 然后,蚩尤有用金属冶炼武器的传说,而地下的金属也被成为赛特之骨 最后,也许有人怀疑从埃及到中国太远,但是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纳尔迈就已经统一了上下埃及,并且出土的文物也证明了这个时代已经有赛特神。我们有理由相信,蚩尤族是在埃及统一战争中战败流亡到中国的埃及人的一支。 PS:
和田光司去世 曾唱数码宝贝第一季主题曲Butter Fly啊啊啊啊!剧场版还没完结呢!明明去年还听到他唱歌
分享一些美图 流量党退避
关于太阳,黄泉,泰山 黄泉的泰山说太阳说~
顺便,由于开学后机器人和挖坟的都减少了,以及同僚们的努力工作,导致我可以做的事减少。故而决定从今日起开始管理水贴,于此通告。
恭喜名字君当上大吧~ @能不能没有名字 来说就职感言吧~
吧内禁止开车 刚刚处理了一个在我面前飙车的家伙,跟着他一起飙的那些就不封了,唯独他我要封一天带头的。翔也是多年的老司机了,他都没飙车,你们飙什么?吧内禁止色情帖,想飙车的去别的吧。
新小吧出炉…… @阿斯顿埃保常 @莱茵河之鹰 出来打个招呼吧……顺便莱茵前辈你这是闹哪样,神隐好久了。
感冒好了,神清气爽。 刚起来就封了十个人。真是愉悦。 嘛,不过我不喜欢水贴,还是放点其他东西吧。
◇妄◆(⊙o⊙)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有人在上海想去试试吗···
黄帝起源的N种说法···· 前段时间,前辈告诉我一件事情,关于小红帽故事的起源,民俗界有十几种说法····然后在下被深深的吓到了。现在,由于最近水不到经验了。所以我决定把黄帝起源的N种说法找出来。让诸位在下面讨(shui)论(tie).收录不全(以前看到的一些说法没有出现)。但是大部分应该在这里了。
过来聊聊 @苏维埃小说 你是我见过最牛逼的复制党了
荒寒看到这篇论文会骂娘的
罗战吧小说《光辉十年》 十二年前,第一平行宇宙北美宇宙。 “先生,您确定要发动战争?” “是的,这将是一场盛大的全面战争!” 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月后,第三平行宇宙亚宇宙。 “各位,一同享受这愉悦的战争吧!” 某战争贩子将战争传播到了某个边缘星系。 十年前,百度星系。 “这里就是我等的新家园了。” 罗马共和国第一执政官临夜听雨在某个星球上说道。
圣战日到来了! 看哪,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他的车辇像旋风,以烈怒施行报应,以火焰施行责罚。 因为耶和华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以火与刀施行审判。被耶和华所杀的必多。 他们前面如火烧灭,后面如火焰烧尽。 因为你使我怒中起火,直烧到永远。 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琉星王道※来比一比谁的压岁钱更少吧 我320……
开个帖警告一下 那些复制粘贴一大串文字的,这次就只是删,再来就关小黑屋了。
春节水个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