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hm2008 sshm2008
1、岂能尽如人意
关注数: 193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1,747 关注贴吧数: 14
登首山有感 首山有八景, 辽阳留三白。 观音坐云阁, 龙王驾雨台。 石林姿翘首, 飞瀑挂帘来。 樵声犹绝耳, 卧佛观世态。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兵争之地。三国时著名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勾丽曾驻军于此、发生在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及解放战争时的辽阳保卫战皆发生于此。 观音阁地处辽阳市首山农场首山堡分场首山的东坡(蔡庄收费站南两公里),考查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碑载“自万历年(1403—1424)创建”,此地峰峦耸秀,林壑幽美,四时佳景,呈现数十种伟观。 2004年初,全真教金山派21代玄裔弟子王常处及冯常新道长云游至此,看山有灵气,听古有传说,考庙有遗迹,决定光复道场,弘道利生。得到信士仁人慷慨支持,市区政府宗教局的批准,当年3月8日开始复建,从下至上,坐西面东,建起大仙堂、祖师殿、财神殿、观音阁、龙王殿。整个建筑歇山式砖木结构,工艺精巧,慈云普照,殿宇辉煌,气势恢宏,峻极云表。 大仙堂始建于2004年,1楹,建筑面积36平方米。内奉狐仙、黄仙、长仙、莽仙等四位护法保家仙像。是全国第一大保家仙堂。 祖师殿始建于2004年,1楹,建筑面积36平方米。内奉“北五祖”之一妙通真人吕洞宾祖师像。其吕祖神签非常灵验。 财神殿始建于2006年,5楹,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左奉关圣帝君像,中奉司财之神比干像,右奉司财之神赵公明像。 观音阁始建于2007年,3楹,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中奉圆通自在天尊像,左奉子孙娘娘像,右奉眼光娘娘像。 龙王殿在山谷之北半山坡之上,凌空而起,2008年始建,3楹,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内奉四海龙王像。 放生池在山谷之下,依山而建,占地600平方米,三面围栏,水深不见底,游鱼上浮,五颜六色,快心怡神。 整体建筑初具规模,附属设施正在完善之中。 观音阁历史悠久,古迹颇多,见于史册。 民国十五年(1926年)何景春编辑的《辽阳古迹遗闻》载:辽阳城西有著名的“三白”:其一为广佑寺“白塔”,其二为首山东面“观音阁白佛殿”,其三为“镇宁寺白山墙”。从中可见其名胜与辽阳白塔相上下。 《辽阳古迹遗闻》载:首山东坡半山间有古刹曰“观音阁”,……庙北下面有石上痕,宛如手印、坐印各一,相传为唐薛仁贵所坐、按的手印,寺北之上旧有颓墙一角,光绪初犹有见者,相传为三皇姑出家之尼庵。庵中有桃一株,年结五、六实,特别硕大,核无皱纹,俗称“仙桃”,光绪间犹有之。 从中可知唐代薛仁贵“首山摁一把”的民间传说,三皇姑出家之遗闻,仙桃能占年之歉丰之美谈。 1928年出版的《辽阳县志》中记载了明代、清代辽阳八景,明代八景有: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华表仙因、首山泉瀑、香岩佛梦、望京杰构、陀洞悬珠、千山列屏,其中“首山泉瀑”就是指观音阁的龙王殿之南沿山谷的瀑布,当年地下水丰富,终年泉水飞流不息,现在水位低下,也有溪水流淌,每至雨天,山泉奔腾而下,鸣声震谷。明代诗人韩承训诗中有“泉飞白水去如斯”的盛赞。 观音阁后有摩崖,上刻顺治九年复修文字。大仙堂前置断碑,记载了乾隆四十二年重修观音阁。 2011年 7月28日,辽阳市道教界在观音阁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市道教协会,王常处道长当选首届会长
《中国好声音》:收割开始了 是时候撕开温情脉脉的时候了,这是娱乐节目的宿命。有人要晋级,就自然有人要淘汰,台上选手必然要互相收割,哪怕是以梦想之名流着泪也要向前。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你去你的未来 我去我的未来。”这句话是来自歌手周云蓬(微博)《不会说话的爱情》,说的是一段曾经紧密深爱但又决绝分开的情感关系。但我以为,这句话描述的是世间万物很多很多种关系,不仅仅是爱情与八卦。也许灵感来源于情感的传闻,却让我在观看《中国好声音》刘欢的导师考核中,想到了它,也亲眼所见舞台上的表演者如何与观众互相收割,又生出荒唐的恨意。 虽然节目取消了直播,为的是不再重蹈之前快女快男的覆辙,让所谓的民意影响赛果的专业。于是,在前面的盲听环节,导师与学员之间呈现出难得的温情,每一个导师都要问,你站在这里的梦想是什么,不管是为父亲为母亲为孩子为女友还是为了自己,每一个蚂蚁的梦想都了不起,都有打败现实大象的勇气,可是当节目过渡到明显残酷气质的考核阶段,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有一个叫做PK的幽灵在舞台上徘徊——只能二选一,选手拿着麦克风对持歌唱,厮杀战斗的感觉压过唱首好歌的初衷,这是节目必须面临的悖论。所以,我们能看到王乃恩蹲在地上,听着权振东深情演唱时的紧张——据那英(微博)所说,这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我们也看到人气选手李代沫击败郑虹之后,面对悲情萝莉徐海星(微博)时居然自杀性质随意地选择一段孙燕姿(微博)的高难度副歌直接进入,以至于杨坤(微博)都在台下摇头……   是撕开温情脉脉的时候了,这是娱乐节目的宿命。有人要晋级,就自然有人要淘汰,台上选手必然要互相收割,哪怕是以梦想之名流着泪也要向前。徐海星晋级之后只是礼貌性地给了一个浅浅的拥抱,被网友解读为她舍不得李代沫。选手与选手之间,导师与选手之间在纠结中履行各自在关系中的宿命,也必将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承受伤害,或者伤害对方。  所有关系中,最大的最核心的关系就是节目与观众。回想第一期的观众反馈,现在的争议几乎让当初的冲动看起来很傻,徐海星的泪水,李代沫的减肥,王乃恩的自闭……赛程不断深入,观众像挑剔的食客,味蕾早就厌倦了最初被供养的滋味。于是,微博和论坛上,观众用自己的方式选择“收割”这档节目,还算厚道的就有模仿主持人的单口相声,而直接影响节目收益的就是曝光还未播出的赛果,让制片人愤怒不已,怀疑是竞争对手搞的鬼。但所有的这一切不又铸就了节目的气场与魅力,同档期的歌唱节目怕是羡慕还来不及。 像一对怨侣,节目中的所有关系,学员与学员,导师与学员,观众与节目,都在每周某个晚上的两个多小时里高密度地结合,并且决定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我称之为收割,然后最终的,也像所有怨侣,土归土尘归尘,他们最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走上自己的路。  如果厌烦,其实你可以换台的。
中国好声音----背后的一盘棋。 《中国好声音》第二集接近2.8的收视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虽然种类不同,但和江苏卫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长期保持的4点以上的收视率相比,《中国好声音》还只是展开了第一步。 根据灿星和浙江卫视的计划,《中国好声音》只要反响好,将一季一季地持续做下去,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真正的好声音加入进来。对于这一点,制作方颇有信心。陆伟说:“田总说了一句话,《中国好声音》唯一要考虑的是,是否能够超越自己。”他所指的“自己”,是他们制作的《中国达人秀》总决赛曾经达到的全国收视率5.7的纪录。 从“达人秀”到“好声音”,灿星好似进入了一种模式:购买国际当红节目版权,精妙学习,地道制作,推出便红。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够原创呢?”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电视行业的制作水准跟英美等发达国家有差距,差距还不小。 每个做电视的人都希望能拿出好的原创的节目,还能文化输出到国外。但这是理想化的状态。目前来讲我们需要的是学习,不能盲目地创新。每一次购买模式我们都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经验、运作的方法,这对于我们视野的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 陆伟用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形容:“英美电视制作行业发展了100多年,从‘达人秀’到‘好声音’我们用了3年。如果我们可以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个过程,我认为是值得的。通过学习,少走弯路。” 在模仿阶段,陆伟认为灿星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The Voice90%以上的神韵。我个人觉得跟原版的差距在于现场观众和学员本身的表现力上。中国人天生就情感内敛,不像老外被导师选中时会手舞足蹈,唱歌时表情丰富,摄影机一下子可以捕捉到。 场上的观众也非常重要,老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这场音乐,观众会跟着选手一块摇摆,好像在参加一个音乐派对。中国观众情感外放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陆伟说他们从未停止过创新的念头,《中国达人秀》团队每年都会送一批人到英国去学习如何创新节目。“他们不是一堆人开会搞头脑风暴,而是有着严格的分工和流程”,陆伟稍带自豪地说—他的团队全部都去学过。“我们先把一整套的比较先进的电视创意模式、电视制作模式学会之后,再来进行创新,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们非常看好灿星制作未来发展的前景”,陆伟还描绘了灿星发展的路线图,“从长远来看,美国新闻集团的背景会使得它在国际媒体上比较被关注,在国内又是最顶级的制作团队之一,有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国内发展好了会尝试上市,之后我们再去开拓国际市场。除了综艺节目,我们还希望制作一些影视剧,或者翻拍星空拥有版权的香港黄金年代的电影,或者跟日本、韩国这些电视剧生产大国谈创意谈合作。 这是一个长远发展的计划,我们愿意把视野从国内卫视平台的竞争,放眼跟国际制作公司、制片方进行交流。文化输出,对于一个传媒人来讲,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中国好声音----导师们的“分红” 。 在关于《中国好声音》的众多报道中,有一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好声音,导师酬劳2000万》。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的收入,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陆伟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对时代周报记者披露了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技术入股,彩铃分红。 “我们没有跟他们谈钱的问题,跟导师的合作也是创新模式。以往请嘉宾过来很简单,你来做几场,跟你打报价,或者按场算,来一场算一场。我们这一次不是这样,我们把整个导师团队跟节目后期的市场开发捆绑在一起,没有单纯的支付劳务报酬,而是把导师在这档节目当中的参与和投入作为他的投资。 我们跟中国移动有很好的合作,尝试把音乐类的后期开发,把所有学员的现场演唱制作成彩铃,提供给全国的手机用户来下载。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付费音乐的比较大的下载平台,彩铃是收费下载,也属于音乐相关衍生产品。” “对于导师的话,你的学员能力非常强,很有实力,通过你的专业培训和指点之后,他更上一层楼,将他的作品放在市场上检验。如果导师没有看走眼,培训也很好,学员本身实力也很强,市场认可的话,所有彩铃下载的收益,会跟导师分成。”陆伟说,“中国移动对于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他们以以往的市场经验,预估《中国好声音》中单个歌手能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的下载额。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如果按照《中国好声音》原版The Voice里每位导师8个学员的份额来计,用中国移动的市场预估来算,《中国好声音》一旦如愿以偿,催生的就是3.2亿元的彩铃市场。即便大打折扣,也不容小视。如果节目成功,这将是导师、学员、灿星以及中国移动的盛宴。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四位顶级导师在《中国好声音》里仔细聆听演唱、热情争取选手时的表现,绝非是设计或者表演出来的。当那英收了一个很好的选手,其他人的祝福,也是沉甸甸的。我们相信,正本清源的好声音是让导师们欣慰欣喜的重点,但好的游戏规则也是他们全心投入的基石。 有报道称,那英给出了自己的专业乐队,刘欢在凌晨1时结束录音后,早上6点打电话给导演提建议。“盲选”过程结束后,四位导师将展开对各自学员的调教,这将是让他们更加投入的环节。 学员们的收入也将来自彩铃下载:“彩铃市场相当大,对学员的发展也有好处。有的选秀节目,出来的人没有唱片公司愿意签,花钱投资他发唱片也是亏钱的。学员通过彩铃下载得到认可之后,还可以从中分红,这样至少有了一笔启动资金可以去制作新的音乐,形成良性循环,保证不会亏本做生意。”而那些已经“淘汰”的学员,只要愿意,也可以签署彩铃下载协议,共赢互利。陆伟用来形容“新旧制播分离”之不同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也合适。 为什么《中国好声音》里导师、选手的表现特别让观众动容,除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外,也因为“以前的利润是电视台给你的,现在的利润是市场给你的”,面对无限可能的市场,谁不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中国好声音-----“历史性”的制播分离。 在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各类解读、赞美和质疑的声浪中,田明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被掩盖了。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创立了一个中国电视制作合作模式的先河”,他又说:“《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陆伟详细解读了这种说法,他将中国到目前为止卫视的“制播分离”划分了三种模式:“最原始、最基础的所谓‘制播分离’阶段,本质就是‘劳务输出’,电视台人手紧张,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电视台以外的人来做,但是总的控制权在电视台,有时还会下派导演负责。它只是把一些纯粹劳务,包括剪辑师、编导等基层工作请外人完成,但核心技术和节目内容都是电视台掌控的。” 第二种模式是目前的主流:“目前常见的是,由某制作公司负责创意、理念、制作,独立完成一档节目。制作公司先拿出一个样片,交由电视台的审片委员会审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电视台才首次参与其中。”陆伟说:“审片委员会由电视台领导、部门主任、相关节目制片人和导演组成,他们会预估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吸附力,再考虑是否购买。如果预估广告吸附力是1000万元,电视台通常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譬如600万元购买。” 这种主流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电视台负责审查、付费和播出,制作公司全职生产。如果说原始阶段制作公司赚的是劳务费的话,主流模式的制作公司利润则来自于“节流”。“广告收益是归电视台的,制作公司的利润是封顶的,他们需要考虑在电视台给予的制作费内拿出多少作为成本,”陆伟说,“为了提高利润空间,会使得制作公司有意识地节约成本,节目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田明所说的历史性的制播分离,指的是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根据报道,灿星制作和浙江电视台之间有一道线的约定,低于这道线,灿星赔偿,高于这道线,二者分红。对于灿星而言,这有些类似“对赌协议”。 “它的优势在于上不封顶,如果节目很成功,广告价格翻倍。节目收视率越高,获取的利润越大,双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另外它不会限制你的投入,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必须请到非常专业的明星、制作人员。这个投入是不能省的,因为省了之后,节目品质会下降,收视率就会往下掉,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就不是有意识节流,而是去开源。制作成本上不会吝啬,而要想办法把节目质量做高。” 严格来说,《中国好声音》并非因为“特别”才得到成功,而在于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几乎都做到了“极致”才爆红。观众们所看到的顶级导师、原版转椅、高级音箱、零点乐队贝斯手王笑东和黄金调音师金少刚等“顶级元素”,其催生根源都是制播分离所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优势是,你可能赚到很多钱,劣势是节目一旦不那么成功,亏钱的风险就很大。以前那种合作方式几乎没有风险,收入完全是可控的。”这种首创的真正制播分离的模式,应该也是《中国好声音》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找不到“婆家”的原因,也是浙江卫视考量后做下决定的筹码。
中国好声音--来自“体制外”的制作。 西方人吃到了好吃的大餐,总不能免俗地要和大厨见见面。中国人吃到了不错的菜,也想问问厨师是怎么个做法。《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平台是浙江卫视,但它的主厨另有其人,叫做“灿星制作”。 “灿星制作”的荣誉墙上,除了最新的《中国好声音》外,几乎都是属于东方卫视的节目。《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华语音乐榜中榜》,这些响当当的综艺秀就出自这个原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团队之手。 为何集体跳槽到原星空卫视的“灿星制作”,又将红火的《中国好声音》拱手让给浙江卫视?网络上出现不少疑问。要捋清灿星制作的根源,对一个非业内人士来讲不太容易。现在的灿星制作总裁由田明兼任,他1992年加入刚成立的上海东方电视台,一路做到东方卫视总监,后成为SMG副总裁。 2010年,CMC(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战略并购星空卫视的电视业务,成立星空华文传媒公司,于2011年任命田明为总裁。值得一提的是,CMC的两大股东之一,就是SMG。简单地说,SMG投资CMC,CMC控股星空,星空下辖灿星制作。田明执掌星空华文后,原SMG制作团队的部分核心人物填充进入当时已无制作力的灿星,从“体制内”走向了“体制外”,继续为东方卫视打造《中国达人秀》和《舞林大会》,也酿出了《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上播出。 “和过往的区别主要是,在体制外的运作模式里,能规避一些体制内消耗时间与精力的事情,譬如太多的会议。现在有专人负责事务性工作,我们只要专心致志地做节目就可以了。”深夜开会到11点后,星空传媒(中国)制作总监、灿星制作制作总监、《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给时代周报记者打回电话。在“体制外”轻松上阵屡创佳绩的灿星制作,所赢得的利润与口碑,都将回流。“灿星制作的成功,其实也是SMG的成功。”陆伟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