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坚强 小伙坚强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69 发帖数: 2,720 关注贴吧数: 7
缅甸琥珀介绍(转载) 缅甸虎魄产于缅甸北部和印度接壤的沼泽地带,人烟罕至(也就是抗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退却入印的那一带),本地的土著人每一年夏天在沼泽地里察看,发现存冒水泡的处所就插上标记,到了冬季旱季水退去时就去挖采,以是,缅甸虎魄充满神奇的颜色,也是世上最古老的虎魄,2000年,俄罗斯的古生物科学家zherikjin和罗斯在由伦敦天然汗青博物馆出版的一科学文件中,确定了缅甸虎魄属于白垩纪春秋,格里马尔迪等人于2002年出版了科学论文再次明确承认缅甸虎魄春秋属于白垩纪,也就是说:缅甸虎魄形成于约莫136,000,000年前.缅甸虎魄是世上硬度无上的虎魄,约为摩氏2.5~3之间,最合适用来镌刻,不会像其它品类虎魄稍有掉慎就有可能发生碎裂;比重约在1.034到1.095之间,折射率为1.54,与波罗的海虎魄相近.形成缅甸虎魄的树种是属于史前时代的特殊品种,差别于波罗的海与多米尼加的品种,而且数量较少. 缅甸虎魄的品类:缅甸虎魄是世加颜颜色最绚烂的虎魄,在差别光线下,出现出深红色,樱桃色,金黄色,紫罗兰色, 水蓝色,宇宙蓝色… 缅甸血珀:缅甸血珀色泽浓暗,没事了光线映射下其实不是很透明,但是在强光映射下,则可显现斑斓的深红色,也就是国内虎魄市场中极为珍贵的天然色“瑿珀”.本草网目称瑿珀为众珀之长,宋应星(天工开物)描述“虎魄最贵重相当黄金五倍”. 缅甸珀根:缅甸珀根属于不透明虎魄,含患上法解石的成份,且形成咖啡色交错白的颜色的颜色,经过抛光后则出现大理石般的斑斓纹理. 缅甸紫罗兰虎魄:部分史前树胶流动时卷入树皮上沙尘状事物,形成咖啡色且有颠簸感的云雾状流纹,在没事了光线映射下出现不透明棕褐色,但在日头光下映射出现出斑斓的紫罗兰色,因其颜色斑斓,产量稀少,遭到世界各地的保藏者的追捧,也是缅甸虎魄里价格无上的. 缅甸金珀:缅甸金珀在没事了光线映射下出现透明黄色,在日头光下映射出现出斑斓的水蓝色.因缅甸虎魄中杂质少的金珀量很小,故纯净缅甸金珀价格也不菲. 缅甸虎魄的科学研究价值:作为世上最古老的虎魄,缅甸虎魄具备不可轻忽的科学研究价值,为咱们供给了很多白垩纪动植物化石,由于虎魄具备显著的防腐生存机能,很多动植物患上以无缺的封存,甚至最藐小的绒毛都看的清清楚楚.很多科学杂质都曾报道过与缅甸虎魄相干的科学发现,usa俄勒冈州大学和英国伦敦天然汗青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在缅甸发现世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壁虎的身板被无缺地生存在1亿年前的虎魄之中,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十分传神的模样… 缅甸虎魄的投资价值:做为世上最古老的虎魄,宝石级存量最稀少的虎魄,最具科学研究价值的虎魄,颜色最绚烂的虎魄,缅甸虎魄蕴藏着巨大的投资价值. 开采条件非常艰苦,产量少,到了雨季就不克不及开采了。
转贴:收罗到的琥珀产地(最全) 人类社会对天然琥珀的兴趣由来已久。英国考古学家在1万2千多年前的墓穴中就找到过琥珀的身影。考古学家们在波罗的海的延岸各国都能找琥珀制品的踪影。古埃及人也曾经北上前往波罗的海进行过琥珀探险。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琥珀贸易的路线延伸到古希腊。 天然琥珀成形时吸收着阳光雨露,相对于其它的化石它更能完整和清晰的包裹住生态圈的形形种种,透过它我们能感受到几千万年前的世界。 天然琥珀的形成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部分:树脂-->柯巴脂-->琥珀 从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带着浓浓的香味,它的形态是液状的,可以流动,一滴滴树脂成为聚合体;这种聚合物逐渐硬化形成了柯巴脂;当树木枯死柯巴脂埋入泥土和沉积物中,失去挥发性,经过漫长岁月石化形成琥珀。很多科学家认为琥珀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石化的过程最少需要2百万到1千万年。但现在科学证明,琥珀的形成和形成时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所处的的沉积层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按年龄排列: 英国怀特岛琥珀 科学家对怀特岛琥珀的巨大兴趣源于它的年龄。它来自1.3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它们主要的颜色是褐色、伴随着透明黄色旋涡的蜜蜡(cloudy),含有很多的植物碎片和黄铁矿晶体(pyritecrystal)。 在英国的墨斯达斯和苏克塞斯也曾找到过琥珀,年代更久些,约是1.4亿年,可是它们之中没找到任何的昆虫。 黎巴嫩琥珀 黎巴嫩琥珀主要是黄色,它们含有十分多的裂缝,使得琥珀十分易碎。类似的琥珀曾经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约旦发现过。在黎巴嫩琥珀中发现的昆虫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来自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垩纪。这种产量较少易碎的琥珀几乎没有珠宝价值。 缅甸琥珀 缅甸琥珀主要是暗桔或是暗红色。琥珀块中含有植物碎片。它们多数开采于20世纪初的北缅甸Hukawng谷中深渊里。根据科学测试缅甸琥珀聚合的海底微化石和绝种的昆虫种类,它们的年龄在6千万到1.2亿年左右,图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透明琥珀,存放于自然历史博物馆。 意大利西西里岛琥珀 西西里岛的琥珀多为桔色或是红色。但也会有绿色、蓝色和黑色。一般来说蜜蜡较少见,都是透明的。抛光后它们的表面非常耀眼。年龄约是6-9千万年。 中国琥珀 中国琥珀多是透明的,桔色或是红色。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中收藏有大块的中国琥珀雕件,图片以后有机会贴吧,很漂亮。在辽宁省抚顺附近可以收集到含有昆虫的琥珀。年龄在3千5百万至5千7百万年。 波罗的海琥珀 偶滴最爱了,因为它的透明度高,所以易于观察,里面所含的裹物十分丰富。它们的年龄约是3千万--6千万年,来自早始新世--晚渐新世。它们很多于比地下水位更低的伸入到波罗地海中的蓝泥中"Blue Earth",在暴风雨过后被卷入大海,冲到岸边。波罗的海最大的矿产位于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是一个与俄罗斯本土脱离出去的州,曾经是普鲁士的领地,归入俄罗斯后改名加里宁格勒。 波罗的海琥珀颜色极为丰富,刚开采出来时一般是柠檬黄色、桔色,有云雾状(蜜蜡)也有透明的。透明的琥珀可以清晰的看见昆虫和其她的包裹物,而蜜蜡因为不透明所以看不到里面的内含,除了浮在面上的树皮草根等。一般在空气中或是海水中暴露最少50年,琥珀表面就会被氧化成深桔色和红色。绝大多数的波罗的海琥珀都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琥珀酸,所以波罗的海琥珀也被称为succinite(琥珀酸)。 丰富的色彩: 天然蜜蜡色 天然矿石 天然透明原色 加热后的琥珀,透明的一般能看到美丽的鳞片,蜜蜡则是变成深黄或是近棕色。加热使用的媒介(油、沙、盐等)和温度不同,得出的效果也会不同。 鉴别透明的波罗的海琥珀最直观和简单的办法是:1.查看有无OAK橡树毛,这种毛须状的发丝可能来源于橡树的雄性花。2.波罗的海琥珀中含有黑色的黄铁矿晶体粉3.昆虫的身体周围会有层白色的包裹,那是当它们被松脂粘住后腐蚀时流出的液体与松脂发生反应产生的。这几项基本不出现在其它品种的琥珀中,不过也不是出现在每一块的波罗的海琥珀中:-) 多明尼加琥珀 多明尼加琥珀来自多明尼加共和国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对它们的兴趣开始于1960年,产量不高。一般它们都是透明的,呈黄色或是桔色,蓝色和绿色比较珍贵。它们是来自一种豆科的树木,但是又与今天所存在的类似的豆科植物不同的种类:Hymenaea protera。这点类似非洲早柯巴脂。区别于波罗的海琥珀裹物的亚热带森林性,多明尼加琥珀折射的是一种热带森林的景象,它们含有超大量丰富的昆虫,花朵和植物,令科学家和收藏家有浓厚的兴趣。多明尼加琥珀的年龄在2千五百万至3千万年。 墨西哥琥珀 墨西哥琥珀产于恰帕斯洲,它们的颜色多见的有黄色和淡褐色,也有绿色,暗红,红色和蓝色,如下图所示。琥珀中常伴有裂纹。它们的年龄约是2-3千万年。它的色彩丰富源于自然,是做首饰很好的选择。 马来西亚婆罗洲琥珀 也称马来西亚沙捞越琥珀,主要产自婆罗洲岛。颜色通常为暗红,甚至于黑色,少见黄色块。这种琥珀一般绞含一点蜡。有部分的黄色块还没完全化石化,仍然是柯巴脂。它们的年龄约在2千万年左右。婆罗洲琥珀矿藏于煤层之中,比较结实,不易碎所以很好打磨。 现在在国际市场交易的多为波罗的海和多明尼加琥珀,用它们制成的首饰和各类的矿石收藏品观赏性高,由于矿产逐日减少,各国开始制定相关限制开采的法律,令到原料短缺,所以价格一直持续上涨.
如何分辨真假玳瑁 如何分辨真假玳瑁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如何鉴别真伪,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市面上经常有用牛角来冒充玳瑁欺骗消费者,而牛角的色泽远不如玳瑁光亮,而且也没有玳瑁斑(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真正的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牛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裂成一层一层的 9.玳瑁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10.玳瑁工艺品永不褪色,可代代相传。 玳瑁角质,有“海金”之誉,自古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神圣,是您理想的物超所值的收藏,是你身价百倍的象征。
术语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 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蜜蜡的起源      英国诗人 Kimberly Patou      自古以来,蜜蜡深受世界各地之皇室、贵族、收藏家、百姓的钟爱,它不只被当做手饰,颈饰等装饰品, 更因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获一致的赞扬推崇。它是历代皇族所采用的饰物与宗教之加持圣物,令佩戴者与珍藏家得到无比的幸运和财富。所以欧洲一直有“千年琥珀,万年蜜蜡”的说法。蜜蜡于本世纪已经掀起全球收藏热潮,价值不断攀升。蜜蜡的质感和彩艳魅力,足以媲美钻石和翡翠,它的神秘力量和灵性,却是其他珠宝所不具备的,可谓最美丽和珍贵的珠宝。虽然在历史上,人类很早就发现并利用蜜蜡,但对蜜蜡为何物及其来历,认识则十分有限,甚至有的认知根本是错误的,蜜蜡始终蒙着一层厚厚的面纱。直至近世,化学 、物理学和地质学等现代科学发展之后 ,人类才凭藉科学知识和手段,揭开蜜蜡的神秘面纱。      地质学研究表明,远在三四千万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地球上生长着许多针叶植物:松柏 和枫树,这些树木多脂液,在某一地质时期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 动而深埋地下,再经过三四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这些脂液便石化为蜜蜡矿。地质学研究又表明,蜜 蜡最早形成于距今一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最迟点则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的中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蜜蜡已经比 较软(多米尼加蜜蜡即其中之一)。之后,因针叶林剧减和石化时间愈来愈不足,加上地层运动渐渐稳定,蜜 蜡的形成就愈来愈少。      蜜蜡形成以后,在悠悠岁月中,经历地壳升降迁移、日晒雨淋、冰川河流冲击的种种磨炼,有的露出地 表,有的再埋入地下。露出地表的蜜蜡,有的被冲入海中成为海珀,有的被冲入湖中成为湖珀,再埋入地下 的成为矿珀,(多蕴于沉积地层和煤系地层) 。蜜蜡在形成过程和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受到周围水土有机物 、无机物和阳光、地热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种种变化,除母体仍为树脂 (已经石化)外 ,其他诸如颜色、比重、硬度和熔点等,都产生了一定差异,甚为玄妙,甚为奥秘。古人始终无法获得合理解释,只有现代化学、物理学,才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分析出其中的玄妙。      蜜蜡为非晶质体,无固定的内部原子结构和外部形状,断口常呈贝层状,折射率介乎1.54至1.55,双 折射不适用。物理学验定,蜜蜡的比重在1.05至1.10之间,仅比水稍大,故部份组织较疏松而又不含其他 矿物的蜜蜡能浮于水(英文蜜蜡Amber一词自阿拉伯文,其原义即为「浮于水」的意思)。蜜蜡摩擦产生静电荷,能吸附纸片、铁屑等轻微物品,部分不摩擦亦带有静电荷,握之有「啜手」的感觉。      在中国,自古及今蜜蜡亦有过好几个不同的名称,如虎魄、琥珀、珀、蜜蜡、遗玉、江珠、顿牟、育沛和红松香等,其中亦有地方、时代之分。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