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木子女 亦木子女
关注数: 9 粉丝数: 5 发帖数: 450 关注贴吧数: 7
【姬蛋家族】转载:骂出来的“阿春” 《当代电视》1993年第11期 《北京人在纽约》人物素描 骂出来的“阿春“——记女主角王姬 作者:伍陆 “小刚, 你丫过来? ” 在一间狭小而缭乱得只能称为巢穴的地下室里, 郑晓龙一边接电话, 一边感到心里发毛, 遂厉声叫冯小刚。而冯此刻正抽着烟仰卧在一张肮脏的床上凝视着天花板, 不过不是像个有沉思爱好的人那样望着上空的天花板, 而是在投入地望着被钉在那上面的一位裸露在沙滩上的金发女郎。 把目光从闪亮的穴上移开, 冯小刚过来接电话, 话筒里的王姬正在洛杉矶厉声质问冯与郑“想不想当男人”和“是不是男人”,用上了中英文里全部骂人的词汇。冯小刚没说什么,只是与郑晓龙对视着笑(冯小刚在来美国一星期以内就学会并能熟练运用英语里全部骂人的话,此后他的英语则毫无长进, 并默片似地决定起用王姬演阿春! 去年夏天, 冯小刚在友谊宾馆过足了导演瘾, 几乎把全国所有颇有名气和小有名气的女演员都过目了, 都把自己累瘦了, 其中之一、就是从美国回京探亲的王姬。因为王姬初次回国, 所以也温君良恭让地没显出什么特别的锋芒和特别的艳丽来, 负责选演员的冯小刚没怎么留意就把她忘了。到郑晓龙、冯小刚接到王姬怒发冲冠的电话时, 剧组已是山重水复。本想对女演员降格以求, 偏偏王姬来了这么个电话, 不免令郑冯二人喜上眉梢…… 《北京人在纽约》的千难万难之一是选演员难, 阿春这个角色, 郑晓龙原本属意者是梅艳芳和钟楚红, 后来又几乎确定由胡慧中扮演, 但胡慧中缺少“慧眼”,终竟因为利益上的原因不愿出演, 这给了剧组当头一棒。到哪里去找一个精通中英文, 性情刚毅而泼辣又让人相信其台湾背景的女演员呢? 因此不妨说, 王姬能演阿春。全是她破口大骂骂出来的。 倘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北京人在纽约》剧组的话,不妨说是 “虎狼之窝”。剧组人员之间彼此表示亲近的称谓是“色狼”;剧组五个主要演员中有三个姜文、戴博与王姬 是属虎的。剧组里的女演职员人数有限, 为强化女性力量并使终日为艺术奉献的崇高里带点儿少许的色情, 经“ 全民公决”为服化部门的三位女性依年龄长幼命名为大姐、二姐、三姐, 并指定“ 姐夫” 各一, 王姬年稍少, 是为四姐, 而“四姐夫”,虽也有“指定用品”, 但剧组男士皆欲取而代之, 姜文年更少, 被指定为“五弟”。 王姬生长在北京, 14 岁时进入工程兵文工团当舞蹈演员。她初登银幕是在1 9 8 0 年, 当时她与张丰毅联袂主演了香港凤凰影业公司的《塞外夺宝》, 这部影片与《少林寺》同年摄制, 演员的水准超过后者但武功的根底却逊色颇多, 所以至今几乎无人知晓。1 9 8 1 年, 王姬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班, 与宋丹丹、 罗历歌、梁冠华同班, 此后先后出演了“北京人艺”的代表剧目《家》、《红白喜事》等。在演话剧的同时, 王姬还拍了电影《草莽英雄》、《京都球侠》(与张丰毅再度合作) 和曾获“ 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共和国不会忘记》。此后赴美国留学, 在洛杉矶攻读表演。 王姬在国内为许多观众熟悉, 这是因为她曾担任北京电视台“家庭百秒智力竞赛” 的节目主持人, 在这一自日本移植来的节目形式中, 王姬表现得机智、风趣, 深受好评。有人认为, 她是“报幕员时代”过后,我国第一位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这个评价应当说是恰当的。她本人也十分钟爱电视事业, 因此到美国后她虽然没怎么拍过片子, 但却在旧金山的中文电视台担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节目主持人。 在美国, 中国演员很难有较好的发展机会, 除了语言和文化环境方面的因素外, 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文化实质上是非常保守的。用王姬的话说: 这个地方不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中国的事, 因此华裔演员特别是其中的新移民很难有拍片和演戏的机会, 而若拍美国戏的话,中国人的面孔是很难被接受的。因而, 虽然也有一些名导演对中国题材感兴趣, 并也曾使个别华裔演员出过名, 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微乎其微。姜文在谈这个间题时用过一个比喻, 他说: 倘若美国人用的东西欣赏的艺术都是中国出产的, 那么美国人就会想要了解中国这个地方, 但至少现在, 普通的美国人与中国的事物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们心目中并没把中国和中国人放在较高的位置上。因此, 王姬说: 中国人到美国很像串门,初始时主人们很好客, 时间长了, 主客双方都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中美文化相距如此遥远, 中国人在美国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甚微。
转载:电影《红粉》影评 拍的一般。苏童的故事非常好。李少红却另寻了途径,不能说不好,但是却平庸了原本的气场。如果你事先没有看过苏童的原著小说的话,这应该是部好电影。 因着是多年前先看了小说,故事早就知晓,所以看的故事之外的一些东西。有些许的变动,小说开头原本妓女们是被卡车给拉走的,这里变成了带些温和的小船。秋仪的跳卡车逃亡也成了跳房顶逃跑。连着原本小萼在工厂刷瓶子的工作也成了在手工艺工厂给扇子上色,多了些诗情画意。 男作家和女导演的截然不同。苏童的世界是残酷现实的,带着生存的粗俗。李少红不喜欢,于是尽量淡化,一些诸如秋仪跟老鸨吵架要钱财、尼姑庵的尼姑为饭食而赶秋仪走之类的情节被删去。但是整体的气场没了,一些情节便显得突兀。比如秋仪一气之下收拾行李要离开老浦,指着老浦没气度的喊,把钱拿出来!(李少红的台词改成了:把钞票拿出来。呵呵,有意思,这个也要淡化。)秋仪说,把钱拿出来,老娘陪了你这么多天,你想白嫖啊?!电影在这一会儿秋仪变成了苏童的秋仪。 然而当老浦真的拿出钱来,她却又红了眼圈,“你还真给我钱。老浦,你想,我要过你的钱吗?”,然后慢慢把那沓钞票给撕掉了。虽也是小说原来的情节,但这哀怨却又是李少红的哀怨了。 王姬是一个容貌很大气的女人。于是赋予秋仪一种独立于世。很决绝。被抓时跳房顶。跟老浦要钱。撕钱。去当尼姑。嫁一个鸡胸的小男人。秋仪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种冷冷的决绝,对自己也对别人。做事相当干脆,冷漠镇定。所以她离开老浦的时候只是擦了擦眼泪。表情漠然。然而做尼姑削头发时却又痛哭了。像个无处可依软弱无助的小姑娘。 那个一边痛哭一边剪自己头发的场面很诡异。当时的配乐也很诡异。和恐怖片配乐无疑。看的时候怀疑她随时会把自己脑袋剪下来。之后是很悲哀的箫声和琵琶声。一地落发。秋仪成了尼姑,然后没多久念经的时候她开始孕吐。其实我很喜欢秋仪捡树枝企图纵火烧庵的情节。有一种冰冷的绝望和粗俗的恶意。苏童喜欢写出那样一种卑微却独立的气场。但是电影里删去了,换成了有些悲情的庵外流产。 电影的台词和独白几乎是照搬小说原文。然而搬的却并不顺畅。当然电影也自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李少红处理情感和画面的细腻非常,可见功底。例如讲老浦去劳动营里看望小萼。讲两人情愫暗生。只用了两句对话和一个镜头。 “时间快到了,你再跟我讲点别的。随便什么都行。”“你头发剪短了,蛮好看的。” 小萼羞涩的把一边的头发挽到耳后,自一派小家碧玉的风情和婉约。情丝简单利落的就出来了。 总之,对电影还是失望的情绪居多的。太依赖对话来表述。 演员表演还可以。配乐也不错。画面也可以。
《甲子园》呼唤爱的回归 濮存昕王姬强大阵容受关注 北京人艺60周年院庆原创大戏《甲子园》本周进入对词阶段。昨日,跟随排练的该剧编剧何冀平针对此次的创作过程以及看点又做了进一步的“剧透”。据她介绍,这部以老人院为背景的作品写作时间仅4个月,破了她以往创作话剧的纪录。 该剧创作缘起她多年来与老艺术家的交往。“这些艺术家对人生的态度和他们金子般的品格,正是当代社会所缺乏的。”何冀平说,身为一名作家,她感到有责任把老一辈人的精神写出来。因此呼唤“爱的回归”便是《甲子园》所要发出的强音。就像剧中最后一句台词道出的:“把爱还给应该爱的人!” 谈写作 《甲子园》完成仅4个月  作为香港、内地两地走的金牌剧作家,何冀平几十年来影、视、戏剧作品都很多,除了《天下第一楼》,她的《新龙门客栈》、《新白娘子传奇》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不过相对于影视剧,她表示最难写的还是话剧。“《新龙门客栈》也就写了一个月,《新白娘子传奇》更是一天一集。”昨日何冀平坦言。她说自己一旦接了话剧,就会把其他工作全推掉。不过《甲子园》也破了她的一个纪录。何冀平说,以往写话剧,最快也要8个月,而这次4个月就完成了《甲子园》,确实是带着使命而为之的,不过这也和她20多年在香港摸爬滚打分不开。 谈演员 强大阵容,“三生有幸”   《甲子园》会聚了蓝天野、朱旭、郑榕、朱琳、濮存昕、王姬等老中青超强阵容,因此上周建组就备受关注。昨日据何冀平介绍,除了作为第一男主角的蓝天野将演绎一位“老海归”,朱旭也是剧中风波的关键人物——一个懂《易经》且看透生死的老人。为了寻找人物感觉,从建组前,老先生们就全情投入。比如郑榕,为了演好离休的老将军,他很早就去找原型体验生活;朱旭也找来易经大师了解知识,为了一句台词居然背了一个多月,还为自己设计了留胡子、手拿罗盘的造型。此外为了保证演出,人艺日前也已开出了ABC三组演员阵容。不过对于如今老艺术家云集的阵容,何冀平称自己也是“三生有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