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木造型
广木造型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129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大戏院拾遗演出---名家带徒弟精彩视频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k0NzEyMjcy%2Fv.swf&urlrefer=23481e865529cd8eb91df5ebd5873545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k0NjkxMDI4%2Fv.swf&urlrefer=62bd837cb18b55b8b32d8d7f175a5c43
天津评剧名家李秀云------经典现代戏【闺女大了】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NDAwODI1NTgw%2Fv.swf&urlrefer=b306449fad40a43933ed534172183f98
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专辑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zNzIwOTY%3D%2Fv.swf&urlrefer=648bd853b67601d5ad79e2bad0377635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zODAzMTI%3D%2Fv.swf&urlrefer=4a95e1e50e21497c6b88c55648d09d51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0MTM3ODA%3D%2Fv.swf&urlrefer=3159e6d14da155cd369d882e96b6d334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0MTczODQ%3D%2Fv.swf&urlrefer=ae8ed478acc7e8b0b59af6dab7a41307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0MTk1Njg%3D%2Fv.swf&urlrefer=3ed2f61be2dd4cd26e941a67a5b46685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0NzA1MTI%3D%2Fv.swf&urlrefer=d8648c7d8dbc018783f6b8370c56da33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MzU0NzY3MTI%3D%2Fv.swf&urlrefer=41d0da297fcdfd35d5c86d48827f4ed1
曾昭娟-----断桥 [视频]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NDI1OTQ0NDI4%2Fv.swf&urlrefer=09ef009bdede39774bf9a5b4f5d5aab2
刘翠霞----杨三姐【见厅长】,我是第一次听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v%2F2IJUlgANriw%2F%26resourceId%3D0_04_05_99%2Fv.swf&urlrefer=63e16f6026f2b8d0704160ec49f07ef2
葡萄红老唱片----花魁,我是第一次听,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v%2FLXc4xxtC8O4%2F%26resourceId%3D0_04_05_99%2Fv.swf&urlrefer=9fec3449dd02e408b7503909bcb8b650
李金顺老唱片----三节烈,杜十娘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v%2FJSc7W3VyLYw%2F%26resourceId%3D0_04_05_99%2Fv.swf&urlrefer=80712a5c86a6707d7a0b9467154cb48c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v%2FOVj6lOgB7ak%2F%26resourceId%3D0_04_05_99%2Fv.swf&urlrefer=1ce2dff1446a0145f36732d34f3111a6
吧友们,快到唐山去吧,看戏旅游,渡假休息难得的机会 趁着评剧节的热浪,到唐山吃。玩。看戏,休假,美美的放松几天吧,哪怕一天都是好的呀,赶快安排时间,查看一下自己喜欢的剧团和剧目。出发吧,唐山见
和筱俊亭老师不一样的游春【要彩礼】。花月仙早期录音,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l%2Fin0BI6cJg4k%2F%26resourceId%3D0_04_05_99%26iid%3D115064788%2Fv.swf&urlrefer=88de7be1b360164a1268a9c68323ffa0
花月仙评剧欣赏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ou.video.sina.com.cn%2Fapi%2FsinawebApi%2Foutplayrefer.php%2Fvid%3D10871533_1237686873_PBrhSSs7DzHK%2Bl1lHz2stqkP7KQNt6nki2mzvVqiLQlaQ0%2FXM5GYYtUA4SzVA9kEqDhARZg3cv8j1B4%2Fs.swf&urlrefer=6b2b15bc87d7f135d724bca0ae040234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youku.com%2Fplayer.php%2Fsid%2FXNDQwNDYyNTgw%2Fv.swf&urlrefer=a574c00f0942326bb2b4aa7f4b5a9fbc「评剧-花月仙-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are.vrs.sohu.com%2Fmy%2Fv.swf&urlrefer=6d9ff288df658708183a8c94986acc70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95%2Fv_NjUxODc0MDQ.html&urlrefer=fc046aadb73802d21d33bbb35ee07dac &topBar=1&id=22097009&autoplay=false高山下的花环·咱们庄稼人」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y.tv.sohu.com%2Fu%2Fvw%2F22097009&urlrefer=68b2dcee290650bd7e52f996acd1ef9f
评剧名家李红霞老师-------新凤霞大弟子,最像新凤霞的声音
转自唐山网友的话-------唐山第八届艺术节让人羞涩 请人吃饭,没有桌子,缺筷子少碗,唐山第八届评剧艺术节让人羞涩 [复制链接] 金域蓝湾 金域蓝湾 当前离线 狗仔卡 952主题 48好友 6771积分 钻石会员 钻石会员, 积分 67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29 积分 威望 53 金钱 10604 注册时间 2009-1-6 积分 6771 主题 952 精华 9 帖子 4715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12-8-17 18: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请人吃饭,没有桌子,缺筷子少碗,唐山第八届评剧艺术节让人羞涩 据媒体报道,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将于8月31日至9月10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届时来自7个省(市、区)的国家级评剧艺术院团将汇聚唐山,集中展示中国评剧的艺术魅力。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们感到的却是羞涩。别的不说,只说唐山的演出场地,在哪儿演呢?唐山作为评剧的发源地,号称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和六届评剧票友大赛,评剧艺术节已经成为唐山市的品牌文化活动。可是,唐山市区竟然没有一座标准的剧院。就市区而论,满打满算也只有燕山影剧院,西山口开滦俱乐部,群艺馆小剧场两个半可用剧场,这怎么能够挑起“中国评剧艺术节”的重担!请人吃饭,没有桌子,缺筷子少碗,唐山第八届评剧艺术节令人羞涩。没有合适的剧场,这不仅主办者丢人,也是对演出者极大的不尊重。据说本届艺术节以“评剧故里、魅力唐山”为主题,评剧故里无剧场,唐山魅力何处寻?唐山这几年有一股子邪气,专对文化设施下毒手。唐山震后本来文化设施严重欠账,三十多年,欠帐不还,还要砍杀。原来的渤海剧场,拆了。百年新华电影院,拆了。曙光影剧院,拆了。如果不是遇到资金紧张,燕山影剧院据说也早拆了。拆了不怕,建新的,建好的,也还可以。但是,唐山的路子邪,光拆不建。据可靠消息,渤海影剧院复建已成乌龙,这块地已经被开发商吃了。新华电影院本是唐山的老字号,应当作为城市文化遗产永远保留,但是,新的规划中,新华电影院已经没有了自己的门脸,并被放到四层楼上的一角。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因为开发商有钱拆,却没钱建了!唐山缺少起码数量的演出场地,难道真的都是钱的问题吗?唐山有钱为死了上千年的李世民建造行宫,怎么就没钱为评剧节、为评剧故里建一座像样的大剧场呢?既然我们没这个素质和胸怀,又把大家请过来干什么呢?就为了丢人显眼?分享0 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津评剧名家李秀云评剧视频
崔连润---花魁
崔连润,王玉兰评剧----井台会
曾昭娟-----第八届评剧节最新造型照片,漂亮极了
8月26,27日,天津白派剧团在中国大戏院连演两场,有谁去看过了… 26日那场我看了,满员了,几乎没有空座,现场掌声不断,主演王冠丽唱念演俱佳,该团的扮演平氏的王云珠更是可圈可点,王云珠的天津刘派唱腔完美演绎了平氏的悲喜心境,观众的掌声和好评如潮,
qingwen请问;哪位有今晚的票 哪位有今晚的中国大戏院的票??/
评剧电影3进门,在拍摄中 评剧电影《三进门》剧组在北河新区内开机拍摄 北河水城 2012-06-25 11:03:1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剧电影《三进门》剧组在北河新区内开机拍摄
评剧小生----冯子洋写真集
非常唯美的评剧摄影图片
王冠丽演出剧照
天津评剧姥姥48年言传身教培养评剧新人 天津“评剧姥姥”:48年言传身教培养评剧新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enorth.com.cn%2F&urlrefer=0cb7d8cd963a463da195cbe7e75c8bd0 2012-03-26 12:48 内容提要:她不仅能跑全堂,还会自编自排、填词作曲,是个多面手;她与王十三、赵良玉、赵丽蓉等评剧名家有着不解之缘;48年来,她扎根宝坻,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培养评剧接班人。而今,她的学员桃李满天下。她叫冯俊荣,评剧圈内很多人都称之为“评剧姥姥”。 【专题】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北方网记者走基层 天津北方网讯:她不仅能跑全堂,还会自编自排、填词作曲,是个多面手;她与王十三、赵良玉、赵丽蓉等评剧名家有着不解之缘;48年来,她扎根宝坻,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培养评剧接班人。而今,她的学员桃李满天下。她叫冯俊荣,评剧圈内很多人都称之为“评剧姥姥”。 冯俊荣祖籍宝坻区大白庄镇南杨码头村,13岁考进河西区戏曲训练队。1964年天津市联合评剧团下放宝坻,很快就热爱上这块评剧热土。1968年1月,宝坻评剧团解散,演员回津,本来和亲人团聚是件好事,可冯俊荣总怀念着宝坻的乡亲。一年后,她听说宝坻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一横心把户口迁到了老家南杨码头村,走进文艺宣传队排练“样板戏”。 1974年,文艺宣传队解散,有几个回城的名额,其中就有冯俊荣,她思前想后,最终选择留下。后来宝坻成立评剧团,她又被召回舞台,不光担任伴奏,还担任着排戏教学任务,演员没有基本功,乐队参差不齐,连传统曲谱和剧本都找不到了,她口传身授,一字一句地教。先后排练了《杨八姐游春》《刘巧儿》《李三娘》等20多个剧目。 多年来,冯俊荣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直到现在她和老伴儿都坚持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的乐曲演奏。尽管身在市里,但冯俊荣一直惦记着宝坻的评剧事业,经常“回家”看看。 近日,评剧“姥姥”又来到宝坻。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区文化馆的排练室,还没进门,就听到一段抑扬顿挫的练曲声。和评剧“姥姥”同来的是72岁的老伴儿李克仁,还有天津戏曲学校著名评剧教育家吴博莉。冯俊荣说,她和吴博莉认识12年了,因为在评剧事业上的共同追求,她们成为很好的朋友。12年来,她们每年来宝坻十几次,义务给剧团和戏迷们说戏,培养评剧接班人
简评--评剧李刘鲜三派 简议评剧李刘鲜三派 作者:叶梓旭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简议评剧李刘鲜三派(李金顺,刘翠霞,鲜灵霞)最近时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评戏传承的代数问题,我想的想法是男旦是第一代,李金顺,花莲舫是第二代!老白,爱莲君,刘翠霞,小桂花等等是第三代!第四代才是鲜灵霞,六岁红,莲小君 小白等等。 通过这个分代就能看出,李金顺更早于刘翠霞,李金顺的唱腔是承上启下的去传承和发展了评戏的唱腔!而李派的特点是咬字狠,板眼清晰,唱腔的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强!其实李金顺的唱腔还是粗犷,豪放的奉天落子的唱腔。因为有如此特点所以在表示人物上略有欠缺比如说《杜十娘》“一闻此言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我的怀里抱着冰”结尾惯用拖腔,掺杂着垫音,用虚字(这个,那个)多用颤音来表达悲伤的情绪,前慢板后转二六板,其中包含了男旦的优秀传承还有李金顺的创新,这个慢板转二六班到现在都是评剧惯用的板头格式。 再比如《红娘》这出李派花旦戏,“小红娘迈步走上楼堂,瞧见了我们小姐在床上躺”这段快二六板,其中用疙瘩腔,小跳跃式的唱法,还有“咧”这些男旦时期唐山落子的唱法,中间用的半说半唱的来提现一个小姑娘的性格,但结尾还是李派特有的结尾,抑的去唱。我觉得这就是李派的创新,创新这个词不是现在才有的,在评剧的老祖宗们就懂的了这个道理,而且运用完善堪称完美,不像现在什么《新马寡妇开店》那是什么玩意?连个玩应它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给一帮捧臭脚的人一个捧臭脚的机会。曾经有人说李派的这段《红娘》更像是烂菜花的唱,我其实特想问你,您耳朵里塞了什么毛了?不想掏掏就干脆剁了,大家伙还都省心了。 下面说刘派,我之所以说刘派的东西很多都是借用李派的唱法,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唱腔中的小颤音,但最为明显的却别是刘派的尾音全部都是往上扬的基本上结尾都落在“5”或者“6”上,也在李派的基础上丰富了唱腔的流畅性,表达人物更加丰满。虚字的特点也保留了一部分。 如《赵五娘寻夫》有一段骂书房这段就是典型的刘派唱腔,‘一见不禁怒满怀’板后起腔很容易就能听出往上扬的感觉!尤其是怀那个字往上扬的感觉最明显!这就是刘派的特点!刘派的尾音基本上都是往上扬的!这段的落板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该也不是该啊’后面的那个哭迷子!每一个字都是先升在降最后再升!“君不君臣不臣···’这几句数板一气呵成!结尾“在世上无父母你是怎么样为人,强人啊”“是”字开始降调,到“强人啊”的甩板往上升,最后还是落在“5”上! 再说《打狗劝夫》“未从说话泪婆娑,尊生老爷听民说”其中“民”字的垫音就是运用了一个小颤音!虽然是二六板,上下句倒腾的唱,但是每句唱腔虽然结构一致,但是细节处理上每一句都是不同的。“这个,那个”这些小虚字的处理更加了韵味的浓厚,后转快板,刘翠霞的快板最值得听,字字清晰,节奏紧凑。 鲜灵霞是刘派,李派(李派也可算作奉天落子)之后大口落子的又一代表!她完全继承和发展了李派和刘派的艺术精粹,并结合她自己特有的嗓音创出了鲜派唱法,乃至现在的天津卫大多都是宗刘学鲜,当然有一些原因是因为嗓音条件,但更多是鲜派保留了刘派,李派的精粹。 先说《杜十娘》。这段起唱就很高“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两个眼起唱到“言”“惊”的时候就上了一个半眼了(甚至更高)后面是快二六的板式!“杀了人的天爷啊”把杜十娘的失望,悲愤,不甘表现的淋漓尽致!到“面带笑容”的时候又把那种无奈那种悲伤的感觉展现的十分完美!相对于李派的《杜十娘》无疑是在人物上得到了更加的丰满和情绪上的渲染,但李派的抑扬顿挫的唱法依然得到了保留,小拖腔和垫音也得到保留!而落腔基本上都在“5”上,个人认为这段其实就是李派,刘派完美融合的一段,也就是鲜派的代表唱段! 而李派特色较为明显的段子《哭井》,刘派特点明显的段子就是《井台会》 所以个人认为,刘派只是借鉴学习了李派的一些特色,而鲜派则是继承了李派和刘派创出了鲜派!其中李派的特点是粗犷,豪放,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刘派的特色则为抒情情绪强,唱腔流畅,尾音,结尾都是扬的唱的。而鲜派则是这两派的优秀特点的集中!但是依然是李派,刘派,鲜派!鲜派同样也代表不了其余两派。 -交响评剧《林觉民》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写在宇扬版《王少安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哈尔滨评剧团的故事
1974年丰润评剧团在山海关合影 1974年丰润县评剧团在山海关合影 作者:穆树利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这张照片是1974年10月,丰润县评剧团在山海关“劳动人民文化宫”演出时在第一关的留影,距现在已经35年,当时是丰润剧团最兴旺的时期,演职员近100人。照片上的老师、同学们已没有继续在舞台上的了,有的退休养老,有的转行,有的当了教练,也有20人离开了我们,回想他们在平日教我们上课的情景、舞台上那认真的一招一式--非常想、想所有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吗?
评剧男旦艺人=====月明珠 评剧男旦艺人:月明珠 作者: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月明珠(1898—1922),本名任善丰,字久恒,任连会次子,1898年生。受父兄影响,童年时代对莲花落艺术就耳濡目染,9岁随父兄沿村献艺,演唱俱佳,由是“小春童”名满乡里。曾拜张治广(大娘们)、张德礼(海里蹦)为师,并认张德礼为义父,与成兆才、金菊花为同辈,对成兆才习艺称师,日常称兄。他没读过书,但敏而好学,长于强记,知识积累丰富,艺术素质好,唱腔美妙,扮相俏丽,表演细腻传神,会吹打弹拉多种乐器,能唱乐亭大鼓、滦州皮影、梆子、京剧,实属多才多艺。1909年金菊花离庆春班后,成兆才把任善丰推到主演地位,说:“我们就拿任善丰当月明珠吧!”于是改艺名为月明珠。月明珠是庆春班、永盛合班、警世戏班的主演,名扬京津唐,誉满东三省。 月明珠曾首演成兆才创作改编的《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王少安赶船》、《杜十娘》、《占花魁》、《珍珠衫》、《雪玉冰霜》、《回杯记》、《三节烈》、《六月雪》、《杀子报》、《败子回头》、《移花接木》、《孝感天》、《因果报应》、《薄命图》、《黄氏女游阴》、《金钗钿》、《双婚记》、《高成借嫂》、《盛德格天》、《感亲孝祖》、《横霸杀楼》、《悍妇传法》、《杨三姐告状》、《百年长恨》、《二县令》、《恶虎滩》、《三头案》、《脏水记》、《保龙山》32出戏,并自编自演了《桃花庵》一剧。 1915年,月明珠以《开口旁》、《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占花魁》四出戏在天津晏乐茶园唱红时,群众以此四剧与名赫天津剧坛的京剧演员刘鸿声的《三斩一碰》、(《斩经堂》、《斩子》、《斩马谡》、《托兆碰碑》)相媲美。京剧大师梅兰芳、刘鸿声看了他演的《杜十娘》后,赞美月明珠是个有前途的演员。天津商绅联合赠送贺幛一幅,书“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压倒男伶女乐”,月明珠由是成名,誉满津门。 1919年,月明珠随警世戏社出山海关到营口演出,与隆春班名演员开花炮(孙风龄)唱对台戏,取胜。又去长春、哈尔滨,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是年,张作霖在奉天搞赈灾义演,派人专程到哈尔滨接警世戏社,月明珠与先期到达的京剧名家梅兰芳、程砚秋轮换演出京评大戏。张作霖的岳母因特别爱看月明珠的落子,不时接他们去唱堂会。评剧在东北深入人心,人们迷恋月明珠的艺术如同着了魔。有个观众看月明珠的落子入了迷,她到鞋店买鞋,店员问她买什么鞋她竟说买“月明珠”! 月明珠先天条件好,个人勤奋和成长环境优越,造就了他冠绝一时的艺术成就。他每接一个角色,都吃透意思,揣摩得入情入理,然后自创唱腔,设计表演,进行艰苦的艺术创造,不达到维妙维肖不止。凡至天津,抽空就去看梅兰芳、刘鸿声等名角的戏,去“捋叶子”,学习他们的唱腔、表演,以吸收百家之长。他从小受父兄熏陶,从艺早,老师们尽心传艺,师兄于钰波(杨柳青)、以及张玉琼(佛动心)等加意指导,技艺飞速提高,成兆才如伯乐赏识他这匹千里马,委以重任,为他说戏,大家众星捧月,使月明珠少年得志,一鸣惊月明珠的武戏也佳,因被文戏高名所掩,少为人知。他臂力大,双手能托200公斤重的东西,能从三张高桌上往下翻“抢背”。会使护手钩、拐子、流星、三节棍等兵器,演《铁公鸡》、《塔子沟》用真刀真枪,惊险动人,颇有功力。 月明珠唱戏讲究韵味,讲究唱情、传情。同是一段慢板,到他嘴里就更有味了,由慢转快,由低腔转高腔,板调多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他独创反调,丰富了评剧唱腔。他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创腔调进行表演。演《马寡妇开店》,月明珠把马寡妇见了狄仁杰勾起伤心的往事,引起她爱慕之意,不甘寡居,要与狄仁杰结成良缘的心理一层层向前发展。他扮演的马寡妇庄重大方,不用低级下流的色情表情动作和语言,一边用手帕遮着脸,一边倾吐心声,表现了马寡妇既羞涩,又中肯;既大胆,又合情合理的真实感情,所以观众看了不但不讨厌,反而同情马寡妇。月明珠创造的马寡妇唱腔,如奶孩子一场,一百多句唱词一气呵成,唱词字摆得匀,气口掌握得准,抢、闪、顿、挫的板头运用得俏,嘴皮子干净利落,喷口足,每个字都能送到观众耳朵里去。演杜十娘抛宝那一场,乍听到李甲将她千两白银卖与孙富时,她顿时一惊,双手将皮裘一抖,随着锣点亮相,眼光直射,目瞪口呆,作一个大的停顿,接着颤抖皮裘,让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杜十娘由震惊到确信、失望、悔恨、愤怒的过程,层层向前发展的思想斗争和感情变化的动人表演。乐队奏大过门烘托气氛,再起高弦开唱“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如山洪爆发,一泄千里,惊魂夺魄,令观众心弦颤抖,至今传为绝唱。 月明珠还能编戏。1917年夏天,月明珠拿一绣像唱本《玉蜻蜓》去找成兆才,请他改编成一出戏。成兆才说:“这个我看过,眼下没功夫。”月明珠见成兆才不想编这个戏,就用秋天放假的时间自己在家里编,把构想中的剧情、人物讲给全家人听,在他父亲的帮助下,用十几天工夫完成了以《玉蜻蜓》改编的大型评剧《桃花庵》。月明珠请金开芳到家里研究剧本,从头到尾念给他听,金开芳听了十分满意。
刘翠霞 刘翠霞 作者: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 祖籍河北景县,宋门乡,东后村人,也就是出生地,母亲刘玉兰,父亲,刘郑元,有个弟弟刘希泉,刘希泉1919年出生。评剧女演员,工旦行。幼年师从何丑子学辽宁大鼓。刘翠霞11岁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7岁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挑班演出。艺宗李金顺。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传人有新翠霞(小翠霞)。宗其艺者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刘翠霞的嗓音高亢明亮、柔韧醇厚,音域宽达两个八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素以定调高(A调,bB调)、起腔高、行腔音区高和泼辣奔放、喷口洒脱的演唱风格著称,世称刘派。其(慢板)唱腔在句型结构上已形成规范,上、下句起唱形式亦基本固定。在旋律上她把卫梆子(二六板)的腔调进一步评剧化;演唱时多将上句尾腔延长至下一板位,且做装饰性处理。她擅唱(垛板),气力充沛,吐字清晰,每于句尾加用语助词。大段唱腔节奏铿锵、一气呵成。其(搭调)与早期相比,句幅有所扩大,旋律更加丰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演唱感情奔放,又擅用颤音,极有感染力。30年代中期于《莲英托兆》中所唱的(反调慢板)与一般的(反调慢板)有较大不同;又在《奇冤巧报》中运用了(垛板)转“悲调迷子”的方法。 刘翠霞1911年出生在天津市武清区的敖嘴村,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时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17岁时与李华山一起成立“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 刘翠霞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刘翠霞是评剧旦角里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程跨度大,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刘翠霞在创演剧目时,不是死搬前辈的艺术,而是先在很好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改为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观众对她的改革很喜欢,在她演出时,观众踊跃叫好。观众的表现,对刘翠霞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她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逐渐的刘翠霞有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刘(翠霞)刘派。她的艺术在天津生根发芽,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 刘翠霞善演的剧目很多,有《玉镯记》,《三节烈》,《绣鞋记》《移花接木(就是"花为媒")》,《珍珠衫》,《珍珠塔》等剧目。她的徒弟叫做新翠霞,很好的继承了她的艺术,后成为天津评剧院的著名演员。1941年7月5日病逝。 -交响评剧《林觉民》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写在宇扬版《王少安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作者:徐馨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给农民创作文艺节目太土,没什么大出息!” “农民看节目就图一乐,插科打诨就行!” “农村消费水平低,到农村演出挣不了钱!” 这是很多人对农村文艺的理解。或许和类似的认识有关,我国专门以农民观众为服务对象的艺术团体并不多。全国人口13亿中农民占很大比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并演出被广大农民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其实不仅是责任,还是机遇——大地和农村回报的,不仅是创作者所需的灵感,还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不久前,中国评剧院的舞台上迎来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的节目满是浓酽酽的乡土气和活泼泼的生活味道,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不断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台下的观众好像置身于某村的场院,此时正和一群父老乡亲围着个热闹的戏台同乐——舞台艺术所独有的这份观演互动的景象,似乎在今天城市的剧场中已很难看到。 这批能如此牵动观众的艺术家,来自河北廊坊大厂评剧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到中国评剧院演出,是应邀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细数此次“大厂”的演出,十多个节目,从歌到舞,从戏曲小品到杂技魔术,节目类型并不新奇复杂。不过,台上演员们的投入以及“一专多能”、节目内容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台下观众热烈的呼应,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艺术团体蓬勃的生命力——和它相比,一些娇弱的专业艺术院团黯然失色。 “大厂”的这份生命活力来自哪里?它30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能否“纠正”人们对农村文艺的误解? “有人说‘农’字太土,作品难有出路,我看‘农字是金’,只要你能平下心扎下根,黄土就能变成金!”“大厂”的当家人赵德平坚信这一点,并用他数十年的实践印证着自己的这句话:30多年前差点解散的文艺团队,如今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一个月演出收入600多万元,在为大江南北的村村寨寨带去欢笑之余,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行列。 那么,得怎么个“平下心扎下根”?“剧作者离开群众,作品就不会有观众。”以赵德平本人来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至今还住在河北老家袁庄的家里,睡炕种地,坐在当院儿里和左邻右舍拉家常。初中没毕业的他,拜师学艺,写出来的剧本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当家的女人》皆来自生活里的所见所闻,这些既有烟火气,又紧扣现实问题的作品,无论排成大戏还是拍成影视剧,都是“演到哪里火到哪里”。此次演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几个融合了评剧艺术特点的小戏:《皮影传奇》、《不平静的夜》、《夸七爷》,以及口技MTV、手技《逗趣》、小品《新铡美案》,诙谐风趣中,你可以看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观众的贴近,难怪台下的观众们会开心大笑,难怪“大厂”在城市的演出市场中也“战绩”颇佳——如“大厂”人所说:我们的节目是“一菜两吃”,既给农村观众演,也让城里人爱看,也难怪这些小戏在国家级评奖中屡屡获奖。 不过,“大厂”可不是为了评奖而创作。“戏为获奖排,演完就拆台,劳民又伤财。”赵德平这“顺口溜”式的点评,道出了当前舞台艺术中这个已让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厂”的艺术生命力正缘于它“排戏为观众”。他们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或修改作品的重要依据,就是观众的反映:如果戏演到某处,观众们看不下去了,那么戏演完了就要“拾掇”这一段;如果演到这里,观众乐了,入戏了,那就要保留。这些年来,若是评奖演出和为普通老百姓演出的日程表冲突,“大厂”的做法是宁可退出评奖,也要如期把演出送到田间地头。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次当评委们听闻此事,干脆跑到“大厂”的演出地点去看戏,并给予“大厂”应得的荣誉。 “大厂”很在意自己的节目能不能让观众享受,但绝不走低俗路线。让观众“笑得健康”,是“大厂”的创作原则之一。以此次演出的小戏《夸七爷》为例,伴着浓浓的评剧味道,用幽默风趣的情节和唱念,传达出农民致富不能忘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有人说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农村演出好“对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厂”对此深有体会。从《诗经·国风》,到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戏曲和说唱,无不是来自乡野之间的智慧与创造。今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作出一台为观众所喜爱并由衷欣赏的节目,并非易事。这些年,“大厂”不断加工过去的保留节目,同时邀请专家和文艺界知名的导演指导,共同创作新节目。 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如城市高。不过,这不代表在农村演戏就挣不到钱。以农村为自己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厂”,大胆地提出“扎根基层出好戏,面向观众要效益”,接着,就是“小心地求证”。如何求证?和城市相比,农村很少有包场演出的机会,票价高农民舍不得,票价低剧团亏本,那这个效益怎么跟观众要?“大厂”看到了农村中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继而把目光对准了这批企业家——这些企业需要自我宣传和各种文艺庆典,出价高——那就用企业家的钱请广大农村观众看戏。如今这条路越走越开阔,为剧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大厂”的舞台从农村向城市不断延伸。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赵德平把他对家乡的感情灌注在他的作品、他的团。“大厂”30多年来的实践,是“大厂”人的财富,更是值得众多文艺工作者借鉴和思考的探索之路。
转帖;评剧要发展,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 评剧要发展,需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 作者:新编历史剧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评剧要发展,需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哈哈,老者先生,可算找到研讨的方向了,我也静待下回。 东路莲花落也好,西路莲花落也罢,都不是评剧产生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中国近代资本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戏曲的变革,评剧由民间说唱逐步演化为一个剧种,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评剧的音乐基础有几百年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一切以单纯研究评剧音乐来解释评剧产生和发展的论断都是狭隘的。只有把评剧放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去研究,去发现,才会了解评剧的根本属性。评剧并非属于某一个地区,她是中国近代北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中国百年近代屈辱史的写照,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如今评剧的衰落也正是它的原始生存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评剧要发展,需要继承,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需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包括五、六十年代的那些现代作品),走进新时代,演绎新思维,反映新境界,融入社会的新潮流。而一切老评剧的音乐元素,都是评剧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评剧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他的传统艺术风格和特色。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作者:徐馨 放大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 “给农民创作文艺节目太土,没什么大出息!” “农民看节目就图一乐,插科打诨就行!” “农村消费水平低,到农村演出挣不了钱!” 这是很多人对农村文艺的理解。或许和类似的认识有关,我国专门以农民观众为服务对象的艺术团体并不多。全国人口13亿中农民占很大比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并演出被广大农民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其实不仅是责任,还是机遇——大地和农村回报的,不仅是创作者所需的灵感,还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不久前,中国评剧院的舞台上迎来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的节目满是浓酽酽的乡土气和活泼泼的生活味道,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不断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台下的观众好像置身于某村的场院,此时正和一群父老乡亲围着个热闹的戏台同乐——舞台艺术所独有的这份观演互动的景象,似乎在今天城市的剧场中已很难看到。 这批能如此牵动观众的艺术家,来自河北廊坊大厂评剧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到中国评剧院演出,是应邀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细数此次“大厂”的演出,十多个节目,从歌到舞,从戏曲小品到杂技魔术,节目类型并不新奇复杂。不过,台上演员们的投入以及“一专多能”、节目内容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台下观众热烈的呼应,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艺术团体蓬勃的生命力——和它相比,一些娇弱的专业艺术院团黯然失色。 “大厂”的这份生命活力来自哪里?它30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能否“纠正”人们对农村文艺的误解? “有人说‘农’字太土,作品难有出路,我看‘农字是金’,只要你能平下心扎下根,黄土就能变成金!”“大厂”的当家人赵德平坚信这一点,并用他数十年的实践印证着自己的这句话:30多年前差点解散的文艺团队,如今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一个月演出收入600多万元,在为大江南北的村村寨寨带去欢笑之余,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行列。 那么,得怎么个“平下心扎下根”?“剧作者离开群众,作品就不会有观众。”以赵德平本人来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至今还住在河北老家袁庄的家里,睡炕种地,坐在当院儿里和左邻右舍拉家常。初中没毕业的他,拜师学艺,写出来的剧本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当家的女人》皆来自生活里的所见所闻,这些既有烟火气,又紧扣现实问题的作品,无论排成大戏还是拍成影视剧,都是“演到哪里火到哪里”。此次演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几个融合了评剧艺术特点的小戏:《皮影传奇》、《不平静的夜》、《夸七爷》,以及口技MTV、手技《逗趣》、小品《新铡美案》,诙谐风趣中,你可以看到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观众的贴近,难怪台下的观众们会开心大笑,难怪“大厂”在城市的演出市场中也“战绩”颇佳——如“大厂”人所说:我们的节目是“一菜两吃”,既给农村观众演,也让城里人爱看,也难怪这些小戏在国家级评奖中屡屡获奖。 不过,“大厂”可不是为了评奖而创作。“戏为获奖排,演完就拆台,劳民又伤财。”赵德平这“顺口溜”式的点评,道出了当前舞台艺术中这个已让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厂”的艺术生命力正缘于它“排戏为观众”。他们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或修改作品的重要依据,就是观众的反映:如果戏演到某处,观众们看不下去了,那么戏演完了就要“拾掇”这一段;如果演到这里,观众乐了,入戏了,那就要保留。这些年来,若是评奖演出和为普通老百姓演出的日程表冲突,“大厂”的做法是宁可退出评奖,也要如期把演出送到田间地头。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次当评委们听闻此事,干脆跑到“大厂”的演出地点去看戏,并给予“大厂”应得的荣誉。 “大厂”很在意自己的节目能不能让观众享受,但绝不走低俗路线。让观众“笑得健康”,是“大厂”的创作原则之一。以此次演出的小戏《夸七爷》为例,伴着浓浓的评剧味道,用幽默风趣的情节和唱念,传达出农民致富不能忘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有人说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农村演出好“对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厂”对此深有体会。从《诗经·国风》,到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戏曲和说唱,无不是来自乡野之间的智慧与创造。今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作出一台为观众所喜爱并由衷欣赏的节目,并非易事。这些年,“大厂”不断加工过去的保留节目,同时邀请专家和文艺界知名的导演指导,共同创作新节目。 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如城市高。不过,这不代表在农村演戏就挣不到钱。以农村为自己主要服务对象的“大厂”,大胆地提出“扎根基层出好戏,面向观众要效益”,接着,就是“小心地求证”。如何求证?和城市相比,农村很少有包场演出的机会,票价高农民舍不得,票价低剧团亏本,那这个效益怎么跟观众要?“大厂”看到了农村中蓬勃发展的个体经济,继而把目光对准了这批企业家——这些企业需要自我宣传和各种文艺庆典,出价高——那就用企业家的钱请广大农村观众看戏。如今这条路越走越开阔,为剧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大厂”的舞台从农村向城市不断延伸。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赵德平把他对家乡的感情灌注在他的作品、他的团。“大厂”30多年来的实践,是“大厂”人的财富,更是值得众多文艺工作者借鉴和思考的探索之路。
转贴:大厂评剧团探索农村文艺之路 "大厂"很在意自己的节目能不能让观众享受,但绝不走低俗路线.让观众"笑得健康",是"大厂"的创作原则之一.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110714%2F27183.html%2313478-tieba-1-15590-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8ced23c6e8fa6f1625c2a21074ca9521
转贴:评剧要发展,需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 评剧要发展,需要继承,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需要从旧评剧中走出来(包括五,六十年代的那些现代作品),走进新时代,演绎新思维,反映新境界,融入社会的新潮流.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100509%2F16711.html%2313478-tieba-1-99573-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50f065966ccd25f90d6818565b6debe2
转贴: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090511%2F9038.html%2313478-tieba-1-60281-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a22a3eb0705aa05726767887281a4024
转贴:评剧男旦艺人:月明珠 月明珠(1898—1922),本名任善丰,字久恒,任连会次子,1898年生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090407%2F8519.html%2313478-tieba-1-82389-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dbde01dd08cd4e0db3d1650ee14ec8da
转贴:1974年丰润县评剧团在山海关合影 照片是1974年10月,丰润县评剧团在山海关"劳动人民文化宫"演出时在第一关的留影,距现在已经35年,当时是丰润剧团最兴旺的时期,演职员近100人.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120802%2F38675.html%2313478-tieba-1-71066-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d35c3589ec5e1c655827221bf1129f9f
转贴:简议评剧李刘鲜三派 我想的想法是男旦是第一代,李金顺,花莲舫是第二代!老白,爱莲君,刘翠霞,小桂花等等是第三代!第四代才是鲜灵霞,六岁红,莲小君 小白等等. 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jucn.com%2Fhtml%2Fpingju%2F20120811%2F38924.html%2313478-tieba-1-93971-67f06a473e32002b2810064cc16619b1&urlrefer=ae1dee068de37a7433f60ec06ac5085a
希望天津电视台,唐山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都作出评剧的{梨园春}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唱红了全国。唱红了豫剧。唱到了国外,京津唐,评剧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大批的铁杆戏迷,为什莫不能做个评剧的专栏节目或比赛呢?长期,持久的搞评剧比赛,普及评剧,传播评剧,培养更多的评剧青年观众,让更多的戏迷朋友每周都能欣赏到评剧的演出,评剧事业有了青年观众,才有希望,才会振兴和发展。宝坻电视台虽是个县级的电视台,他们的【开心双休日】办了10年了,为评剧培养了一大批观众,深得戏迷的喜爱,但毕竟是县级的小台上不了星,传播能力有限。希望各个省市电视台向宝坻电视台学习,向河南电视台学习,利用省市电视台的优势和卫视的传播广泛度,宣传和推广评剧吧。
蓟州宣传片
京津塘旅游胜地--蓟州风光
喜彩莲老唱片【桃花庵】
喜彩莲老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喜采莲老唱片【包公三勘蝴蝶梦】
大家想个办法,找找各自的渠道,打听个准确的信息评剧节怎么订… 刚才有朋友问我评剧节咋订票,我这几天还真忽略了这个大事,请大家都出出主意,找到订票渠道,还有广大戏迷朋友们都要住在哪个酒店,商量下,也要开始订了,最好都住在一起,方便大家玩,
搞笑2人转小品唱评剧,笑死人
第7届评剧节开幕式实况
评剧节,去唐山,演员,戏迷,共同铸就【大评剧】时代早日来临 评剧节,广大戏迷们应当尽量安排去唐山观看演出,哪怕你去看一场,也是对评剧支持,希望评迷朋友们,提早订票,安排日程,只有戏迷,演员齐努力,才能振兴评剧,迎接中国评剧【大评剧】时代的早日繁荣,
白玉霜老唱片----老妈开嗙
白玉霜老唱片----绿珠坠楼
老白玉霜评剧音配像,杨三姐告状,
新凤霞录音------杨三姐【劝母亲}】
新凤霞62年【尊厅长]}
新凤霞58年录音【尊厅长】
大厂评剧团团长---赵德平
大厂评剧团团长-----赵德平
大厂评剧团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演出
焦点访谈-----大厂评剧歌舞团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v.people.com.cn%2Fimg%2F2010tv_flash%2Foutplayer.swf%3Fxml%3D%2Fpvservice%2Fxml%2F2010%2F8%2F7%2F3d0f73c160b57a20.ptv%26key%3D&urlrefer=125b9bf128f0ca72b93936efc0b2aae1人民电视:/166419/"e=1&
BTV笑动2011大厂评剧团 &autoplay=false
李玉梅评剧,{男妇女主任}
大厂评剧小品{特出宴请}
赵丽蓉弟子李玉梅{大厂评剧团】小品【夸七爷】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