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华吖 常无缺
关注数: 726 粉丝数: 355 发帖数: 22,198 关注贴吧数: 15
梦参老和尚:你这样做,烧火做饭都能成佛,上厕所睡觉都在修行 在我们现在修的时候,要依着这个文字你很难进入。你可以一天这样观想。想什么呢?想我一天所经历的,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是虚妄的,乃至我们这个妄心,这个心也是虚妄的。这个虚妄里头含着有真义。这个虚妄哪来的呢?是从真里起的。妄从真起的,那就返妄归真。我们在返妄归真这个过程当中,从你最浅近的生活入手。你一天到晚吃饭、穿衣、涕吐、便溺,一天在生活当中,你从这里头去观察、去认识。如果依华严义,你这个方法你不懂得,你念念净行品,多读读净行品,就是修行的法门,就叫行;在你修行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修行呢?就从你日常生活当中起,这一天所经历的过程,听课也好,吃饭穿衣也好,做些个杂物的事情,或者你大寮工作,我们在大寮工作的这些小师父们,他心里头有想法,“唉呀!人家还能听一听,我连听也不能听,我一天就是做饭、烧火,我怎么能成佛呢”?如果你这样思想是成不了。如果你把思想换一下,我这是做佛事。佛事,就是我做觉悟的事情。我们烧火怎么觉悟?烧火,没有烧火。你心里另一个观想,你烧火,把火当成智慧,什么遇见火都化了;用你智慧火,化你的烦恼焰。用你智慧火,把你的烦恼焰就化掉了。你高高兴兴地烧火做饭。把这个功德回向众生,跟他们在课堂听经的是一样一样的,跟那参禅打坐的是一样一样的。如果你不这样想,那就变成烦恼。一年烧火,两年烧火,三年烧火,烧了五、六年了,还进不了班,完了还让我烧火。你要这样想,那就烦恼了。那就烦恼的焰了,不是火焰了。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梦参老和尚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求的没有达到,就说佛法不灵。这是根本没有理解佛法的人。法是一种方法,佛是一位觉悟的人,你要是学到了这种觉悟的方法,就知道这个苦难是自己造的,过去生可能做了很多错事。不但过去,假使我是四五十岁的人,我以前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也做过很多对不起人的事情,别说对外人,就是对自己的六亲眷属,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对不起,这样想的话,我们学的法就能用得上。因为佛教导我们的,并没有脱离日常生活。就是在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人以及遇到的一些事,你要是个有智慧的人,处理的方法就会不同;没有智慧的人,处理的方法又不同。我们处理的方法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其它的人。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学习如何有智慧。有了智慧,你的目的、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那你的目的是什么呢?菩提道。你发心的时候要走这条道,否则其它都是迷惑的道路,都会把你带向烦恼;这条道叫觉道,又叫菩提道。你不要去三恶道,也不去六道轮回了,其它的道都不要走,就走发菩提心的道。学习佛法就是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智慧的心指导我们的一切行动。如何指导生活呢?比如你上街买菜,不要过分挑拣。有些人把人家的菜拣了又拣、剥了又剥,菜被拣得不能卖了。你该拿多少就拿多少,不要特别挑,这就是大悲心。要多为别人着想,处处以众生的利益为考虑才行。还有更平常的,比如你在家做饭,你也要会发心,你要想:凡是吃了我做的饭,都能够舍恶向善,发菩提心;都能离苦得乐,同成佛道!虽然是平常事,可这就是最深奥的佛法:现前一念心。每天如是发愿,如是练心,你就是真正在修行、在行菩萨道。
這九個條件 但是這麼大的數字,《華嚴經》裡說它叫「小數」,小數字而已,它有更大的數字…那怎麼算呢? 我們不講三千大千世界啦,就這桌子,把它磨成極微塵(「極微塵」會不會算呢?)~~把「牛毛」切成一百段,最後那一段叫「牛毛塵」   牛毛塵的七分之一叫作「羊毛塵」   羊毛塵的七分之一叫作「兔毛塵」   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作「水塵」   水塵的七分之一叫作「金塵」(能夠穿過金屬)   金塵的七分之一叫作「微塵」   微塵的七分之一叫作「極微塵」(想想,把   這張桌子磨成極微塵,那有多少個極微塵啊?   它還是有限喔)   這個叫作「大數」。而「大數」是怎麼算的呢?從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地球就是其中一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磨成極微塵,叫「佛剎極微塵」,這個才叫作「大數」。 所以《華嚴經》一開始就講「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你知道有多大呢?這還是有限的喔,還不是無限、不是無限喔…所以你能夠想像得到嗎? 你腦袋裝什麼呢? 你腦袋裝的就是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妄想(對嗎?)所以你一定要從基礎上來,不是不行,這基礎上的東西非常重要、這個就是修行的「資糧道」,你要朝這邊來做,功不唐捐,你這輩子要把它具備起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