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love 人在他乡love
关注数: 356 粉丝数: 363 发帖数: 12,292 关注贴吧数: 110
山西吕梁“办公室配双人床”局长被行政记过(图) 2013年02月21日 19:10 来源:中国新闻网分享到: 更多 6140人参与98条评论有网友爆料吕梁市粮食局局长贺海昌办公室奢华,除配备3万多元的沙发外,更安装了能热水冲洗的高档坐便器,最让网友疑惑的是爆料图中的双人大床。图据大洋网 原标题:吕梁官方通报“粮食局长坐豪华办公室”:局长记过 中新网太原2月21日电(宋立超)21日晚,从山西省吕梁市纪委传来消息,针对网传该市粮食局局长拥有豪华办公室一事,吕梁市纪委监察局已责令涉事局长贺海昌将不当配置的双人床和办公家具妥善处理,办公用房按国家标准进行调整,并决定给予贺海昌行政记过处分。 2013年2月17日,有网民在网络发布《吕梁市粮食局局长如此奢华的办公室》一帖,曝光山西省吕梁市粮食局局长贺海昌豪华装修办公室,并登载了办公室的七幅现场照片,引起社会关注。 随后该市纪委介入调查。经调查了解,贺海昌于2012年6月担任吕梁市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因粮食局原办公楼属于危房被拆除,于2012年10月租赁鑫田商务写字楼四层作为办公用房,办公室室内装修和卫生间洁具为业主配置,其中网友提到的座便器为普通座便器,不具备加热冲洗功能。贺海昌所用办公室为里外套间,使用面积79平方米,办公家具为2012年10月购置,总价26100元,其中沙发价格为6500元。 目前,吕梁市纪委监察局已责令贺海昌将不当配置的双人床和办公家具妥善处理,办公用房按国家标准进行调整,并决定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 吕梁市纪委认为,贺海昌身为领导干部,未能艰苦朴素、厉行节约,超面积使用办公室,不当配置办公家具,违反了廉洁自律的规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吕梁市纪委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沙市商机无限,想创业的老乡可以考虑考虑 原标题:唯一宾馆56间房 据新华社2月13日电 自去年7月三沙设市后,全国期盼开放三沙旅游的呼声此伏彼起。近半年来,甚至有游客为“先睹为快”找“黑导游”乘改装渔船去西沙旅游。近日,记者登岛体验了三沙岛的交通、吃住和景观。目前,三沙市旅游开发方案正在推进和报批中。 >>探访 进岛主要靠一趟船 记者近日从海南文昌市清澜港出发,乘“琼沙3号”交通补给船航行15个小时,到达三沙市驻地永兴岛。船长黄心芳说,目前从海南本岛补给西沙群岛主要靠“琼沙3号”,忙不过来时政府会租用企业经营的“椰香公主号”,此外就是乘包机去永兴岛。 “因为交通限制等原因,目前能到西沙群岛的人群比较单一,主要是渔民、驻岛军民及探亲家属,还有些公务人员。”三沙市委留守干部说。 唯一宾馆一天580 记者乘电动车环岛后发现,这个2.13平方公里的小岛已初具小城镇规模,餐厅、宾馆、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3G网络信号也已覆盖。 西沙宾馆是岛上唯一对外营业的宾馆,三层小楼被大树环绕,开窗便是椰林和草地,向前50米是碧蓝的大海。“这里只有56间客房,全是海景房,普通客房每天580元,豪华点的要1088元。”宾馆工作人员李军华说,每次有公务船来客房就爆满。 上岛后,记者光顾最多的是西沙餐厅和西沙超市,里面生活用品齐备,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三沙市政府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儒丰说,尽管岛上物资运输全靠海南补给,但都是平价销售,“餐厅早餐5块钱管饱,超市里方便面才4块钱”。 或推礁盘赶海体验 永兴岛的人文景点主要有收复西沙纪念碑、南海诸岛纪念碑、西沙将军林等。自然景观方面,东北部石岛有珊瑚溶沟溶洞可看,还有蔚为壮观的拍岸巨浪。 “石岛还不算最美,最美的地方在七连屿。”岛上唯一的小渔村——永兴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勒说。 七连屿距永兴岛约七八海里,是一大片美丽的珊瑚礁盘。记者乘中国渔政306船去了其中的赵述岛,这里的海景与《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唱得一模一样:“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 卢勒说,他曾与其他村商量,旅游一旦开放,各岛礁的渔村之间可以开通“体验游”——退潮时,游客跟着渔民在礁盘上“赶海”。 >>官方 旅游开发将高标准 海南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表示,三沙拥有丰富精美的旅游资源,在建设开发时,必须高标准、高品位地做好三沙旅游规划。 三沙市委书记肖杰也表示,三沙建设的原则是推动军地融合式发展,共同承担“**、维稳、开发、保护”的责任。 据悉,三沙市新建的大型交通船“三沙1号”将于2014年交付,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相关方案正在推进和报批中。
上海“201314”领证夫妻已有3对离婚 2013年01月18日 08:38 来源:东方网分享到: 更多 180人参与16条评论资料图:1月4日,等待购买甜爱明信片并敲上邮戳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原标题:上海“201314”领证的夫妻已有3对离婚 2013年1月4日曾是两人最幸福的一天,现在则成了带给他们伤痛回忆的一天。 对于黄敏和徐超(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来说,2013年1月4日曾是两人最幸福的一天,现在则成了带给他们伤痛回忆的一天。在万年一遇的“爱你一生一世婚”的当天,他们和其他的7299对新人一样欢欢喜喜领取了红本本,可才时隔4天,“红本”就换成了离婚证。面对工作人员的劝导,两人悔不当初,“都怪那天头脑一热。”但他们不是唯一的例外。 昨天,市民政局婚登处向本报独家披露获悉了一组数据:截至1月15日,2013年1月4日领证的新人中已有3对离婚,2012年12月12日领证的新人中已有7对离婚。短短一个多月内,出了那么多闪婚闪离者,让人匪夷所思。 热情领证冷静离婚“闪电婚姻”才4天 当事人承认,那一天看到很多新人纷纷挑选这个好日子,自己被热情冲昏了头。不过现在结婚自由,离婚也很自由。他们已经协商好了,要求当场就办理离婚登记。 1月4日,本报记者曾直击了新人们热情缔结“爱你一生一世婚”的盛况。不少新人彻夜排队,只为讨个好口彩,为相守一生选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但这番甜蜜才过去几天,就有新人开始尝起了“后悔药”。 1月8日,穿着时髦的黄敏和徐超黯然走进徐汇区婚登中心离婚登记室。工作人员打开两人的结婚证,无意中发现上面的结婚登记日期赫然写着“2013年1月4日”。 “你们结婚4天就离婚?要不要再考虑下?”工作人员试图劝和他们。 “不需要,我们都想清楚了。”两人冷冷地说。 “你们选择1月4日那天,排了那么长的队来领证,也是希望美美满满一生一世的,怎么说离就离了呢?需不需要我们提供离婚劝和服务,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可以帮你们疏导一下。”这对夫妻看上去年纪轻轻,一个有过婚史,另一个还是初婚,工作人员有些不忍,希望能挽救这段姻缘。 看到工作人员如此苦口婆心,其中一位当事人承认,那一天看到很多新人纷纷挑选这个好日子,自己被热情冲昏了头。不过现在结婚自由,离婚也很自由。他们已经协商好了,要求当场就办理离婚登记。 话已至此,多说无益,工作人员只能为他们办起了手续。 婚登中心尽力劝和多数夫妻破镜难圆 该负责人介绍说,离婚劝和非常不易,绝大多时候,当事人都拒绝透露隐私。尤其是学历较高的,离婚时比较冷静,觉得不适合在一起就离。还有的会拒绝我们的好意,觉得不需要劝和,而且态度非常干脆,思路非常清楚…… 对于这段闪电般的婚姻,徐汇区婚登中心相关负责人颇有感慨。但她反映说,随着这几年新人追捧好日子成风,每年全市都会出现几对闪婚闪离的。“我记得2009年那年,有一对结婚才七八天的夫妻就过来离婚了,当时是我接待他们的。我那个时候刚入行不久,初遇此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觉得很奇怪,现在的新人怎么了?领结婚证像买东西一样,用完即扔。有些新人年纪还那么轻,为何不考虑磨合磨合呢?不要因为吵架了生气了,就往我们这边跑。” 在2009年之前,徐汇区还未成立离婚劝和工作室。但该负责人强调说,即便如此,每个负责离婚登记的工作人员都会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现场能劝回去的,尽量劝回去。 “一般我们看到年轻的夫妻,都会询问他们想清楚了吗。双方是否自愿离婚。倘若有一方不吭声,或者来离婚时哭哭啼啼的,就说明还有挽回的余地。除非两个人都是自愿的,走到尽头了。否则我们会和当事人好好聊聊,了解他们离婚的原因,开展劝导。” 据该负责人介绍说,离婚劝和非常不易,绝大多时候,当事人都拒绝透露隐私。尤其是学历相对较高的,离婚时比较冷静,觉得不适合在一起就离。还有的会拒绝我们的好意,觉得不需要劝和,而且态度非常干脆,思路非常清楚,认为互相无法适应,好离好散。还见过撕破脸皮,当着我们面互相揭短的,这种情况就比较难修补。 在处理离婚登记时,每位工作人员都尽可能察言观色。2012年,该区成功劝和了61对打算离婚的夫妻。 而在浦东,因为总量居全市之首,去年该区成功劝和了500多对想要离婚的夫妻。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在该区缔结12月12日“要爱要爱要爱婚”的,如今已有3对新人选择了分道扬镳。这样的短命婚姻比比皆是。浦东新区婚登中心副所长朱凤透露,甚至还有1月9日来结婚的一对新人,由于子女反对,一个星期都没到,就来离婚了,堪称“一周夫妻”。这还不算最闪离的,以前甚至还有仅隔两三天就来离婚的。
无题 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 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 众里寻她千百度,踏平脚下路,蓦然回首细环顾,大婶大娘无数。 都说男儿有泪不扑簌,但那绝对是未到伤心处。 有谁知道泪水已经多少次模糊了我心灵的窗户? 况且咱都是沧海一粟,凭啥我就不能在爱情的海岸登陆?只能一口一口地吃着干醋? 人生本来就短促,我又怎能就这样默默地虚度? 为了尽快给自己找一个归宿,我决心不择手段的全力以赴。 错误,错误。这种想法最终成了我难逃的劫数。 没想到我一时的慌不择路,竟上演了那样惨绝人寰的一幕。 那是我走投无路,勾引了有夫之妇。谁知道罪行败露,被人家当场抓住。 只后悔不会武术,没能够杀出血路。无奈的任人摆布,惨遭了打击报复。 他们恼羞成怒,打得义无反顾。片刀循环往复,板砖频频招呼。 我浑身血流如注,两腿还不住抽搐。走错那罪恶一步,差点儿就死不瞑目。 恐怖,恐怖。真庆幸我还能把命保住。 那场我自导自演的前车之覆,带给了我贼深贼深的感触。 往事历历在目,我此刻一一追溯。 经历了苦痛挣扎后的觉悟,终于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问世间情为何物,我算是大彻大悟。 感情上的事儿看来还真不能过于盲目。 是你的挡不住,不是你的留也留不住。 别人的女友就是再好也不能轻易接触。 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要是over了还上哪去找我的贤内助? 更何况人生短促,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和呵护。 爱情的光环固然炫目,也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 写到这里,似乎字数不够。那就容我,再些编构。 说来说去,心声止不住流露。 七夕哥们儿都有节目,我这个单身人物,即将刺痛苦楚。 哎呀不好!考试就快结束,试卷还有问题无数,我有点儿坐立不住。 最后总结一句,作文便就此打住。 问世间情为何物,圣经曰:废物
西安城墙下现“遮羞墙” 内外景色“两重天” 2012年12月18日 0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冀浩凡字号: T | T 105人参与 11条评论 打印 转发图为灰白相间的漂亮围墙。冀浩凡摄图为顺城巷围墙内的“景色”。冀浩凡摄图为一道漂亮的灰白围墙隔开的两样景色。冀浩凡摄 中新网西安12月17日电 (冀浩凡)一道漂亮的灰白围墙隔开了两样景色:墙外的街道干净整洁,树木成行,与西安古老的明城墙相互辉映;墙内则垃圾遍地,房屋破旧不堪。这是17日下午记者在西安市建国门顺城东巷看到的景象。 西安城墙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对城墙根下的顺城巷进行改造,是该市还原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雄风的“唐皇城复兴计划”开篇之作。2005年全长约13.7公里的西安顺城巷全线贯通,原先狭窄的街道和破旧的民房均被宽阔的青砖街道取代。 17日下午,记者在西安建国门顺城东巷看到,沿着城墙根下的小路修建了一道灰白相间的围墙,与巍峨的城墙融为一体。墙外路面干净整洁,树木成行,与 古城墙交相辉映。墙内确随意堆满了各样垃圾废品,20多间房屋破旧不堪,斑驳的木门,破旧的窗帘,许多房屋的墙壁因年久失修,露出很大的缝隙,院内几棵枯萎的老树旁堆砌着废弃的垃圾。 住在院内的李翠芬老人告诉记者,2005年这里实施了拆迁改建工程,为了维护市容,有关部门便修建了围墙对老旧居民区进行遮挡,当时说会对围墙内的房屋进行改造。然而时隔七年始终没有动静,围墙内的民居也越来越破败。 李翠芬说,院内的民房都是解放初建的,已经住了60年。房屋年久失修,就怕刮风下雨,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现在的20余户居民只有一个水源。子女们早就搬走了,政府当初承诺拆迁,但没想到等了这么多年。 西安市民王德辉说,古城墙和顺城巷是西安的城市名片,但这堵墙内外的强烈反差,反而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围墙不是脏乱差的“遮羞布”,而且游客站在对面的城墙上俯瞰,一览无余,同样会影响了西安的整体形象。(完)
石家庄环卫老夫妻扫雪感动网友 老大爷为老伴暖手 2012年12月17日 09:17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董昌 谢鑫名 颜超 分享到: 更多 431人参与 25条评论扫完雪为老伴暖暖手。 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昨日中午,有人图文并茂发了一个微博:桥东区栗中街有一对环卫老夫妻,依然坚持在扫雪第一线,令人感动。 昨日14时许,网友@紫墨轩老崔报料:在石家庄桥东区栗中街,有两位老人,这么大的雪依然在清扫街道……可敬!雪越下越急了,大家谁路过帮忙推把车。微博配有一组照片:俩老人身着环卫工人的衣服,顶着风雪清扫垃圾,并且照片中的老大爷连手套都没有戴。 昨日14时30分许,记者来到栗中街,寻了半晌却不见踪影。提及这对环卫夫妻,附近一位扫雪的环卫工人介绍,他们老两口认真负责,“不会临阵脱逃的。” 15时30分,两位老人各自蹬着一辆环卫车来了。他们熟练地扫起雪来,配合默契,一会儿工夫就把二十米路段积雪清理干净了。 大爷叫段换文,大娘叫赵翠巧。大娘挺瘦,爱说话,“我们可没开小差,老头子肚子疼,回家给他吃了药,赶紧过来了。雪天路滑,我们得铲雪啊!” 据了解,老两口每月能挣两三千元,除去房租400元,其他的都留给儿女。这么大岁数还干环卫为啥啊? 赵翠巧说,她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家里倒是不缺钱,干这行就是图个有事干,图个好身体。老两口是宁晋县小杨庄人,十几年前在老家没事,赵翠巧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不幸患上了脑血栓。 因为不算严重,他们就到省城闯天下,几经周折干上了环卫工。每天忙忙碌碌的,说来也巧,赵翠巧的病居然好了。“儿女们都孝顺,不让我们干这个,可是我担心闲起来,又要得脑血栓。既然身体还好,就干着吧。” 而今,老家的儿子、孙子都盼着他们回去,“或许呀,明年就回老家喽!” 两位老人归属于桥东区环卫部门,昨日16时许,环卫工检查员李女士赶到现场,她说,按理说,他们这岁数不该让他们再干了,可老两口说什么也得干,“他们都干了14年了,和大家都有了感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多关照关照他们,不能让他们太累、出危险。”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