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界 MorganRoths
无远弗届
关注数: 253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13,316 关注贴吧数: 31
成理问题的根源 首先开宗明义指出成理不是某个领导的,不是私有的,而是广大三十万校友的成理。每个校友都有权批评学校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不要那么大官w,虚心深入校友,广纳校友心声是正途。 其次,日常管理校领导层负有第一责任。大学的生源是一所大学竞争力的体现之一,不接受反驳。今年新高考成理招生部分组别翻车,招生办太想办好但是明显能力不足,方式方法不对路。结果对生源造成巨大影响,深刻的历史的说都创了记录。分析问题的本质不能从表面看,应该深刻剖析。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招生工作肯定事无巨细,但明显没有把市场趋势和就业行情纳入监控,招前没有模拟组别设置,没有模拟高三学生意向,工作是敷衍人事。专业编排,物理组历史组放哪些专业,专业设置多少人,省外拟分配多少人,心里应该完全没数。 第三,校领导层分工,有总抓有分管,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不是每个院士或准院士都适合当大学校长。术业有专攻,那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擅长科研做项目的让他做项目搞科研,擅长搞管理的就培养管理治校能力。发挥人最擅长的地方。如果颠倒,必将混乱。 总结,本科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就是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因此,治校是一个巨大命题。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方寸不乱。从历史中吸取深刻经验教训,切实做好真正的人才溯源,牢牢把握住本科生才是高校的最大人才库这一宗旨才是治校之本。
行业技术专栏(六)-AI Agent 3月6日凌晨,国产大模型团队Monica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据介绍,Manus与传统AI助手不同,它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是真正自主的AI代理。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是指在某一领域或任务中,某个模型或方法达到了当前最优的性能水平)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筛选简历、研究房产、分析股票……Manus可以自主地协助用户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受Manus发布影响,今日A股AI智能体概念爆发。立方控股直线封上30%涨停板,新开普、汉得信息、中亦科技、致远互联、鼎捷数智等纷纷20%涨停。 据悉,Manus AI背后的创始人肖弘2015年创立夜莺科技,推出“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萦绕在肖弘身上的还有一个更鲜明的AI产品——Monica,这是一款号称All-in-One的AI助手,最初以浏览器插件的形式推出。 企查查APP显示,Monica相关公司中,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由Butterfly Effect(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股,去年9月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美元。Monica运营方为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肖弘于2023年将蝴蝶效应公司股权转让给红色蝴蝶公司法定代表人冯琼花、薛凤英。 此外,创始人肖弘于去年12月退出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股东行列,该公司目前由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肖弘,Manus创始人,Monica创始人、CEO,连续创业者,微伴助手创始人、CEO。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五年来,两省市一体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协同构建川渝科技创新体系。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10次,成立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工作组,统筹重大事项。 协同共建战略科技力量。大型低速风洞、超瞬态等1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高校深化校地合作。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早期成效,高水平创新平台达到320个。 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紧扣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四川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联合开展攻关项目257项,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组建川渝技术转移等创新联盟,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 协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获批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成投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完成成果分割确权3000余项。联合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动高层次人才互认7000余人。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使用超5万次。 代表们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川渝两地需要在此前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从而有效助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下一个五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DS地科Top10 全球TOP10地质工程强校(综合参考)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优势:全球矿业与地质工程领域的顶尖学府,尤其在资源勘探、环境地质工程方向领先。 US News 地球科学全球排名:第5位(2023)。 麻省理工学院(MIT) 优势: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EAPS)研究实力顶尖,涵盖地质工程、能源与环境领域。 QS 地球与海洋科学排名:第1位(2023)。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优势:能源资源工程和地质科学系全球知名,与硅谷科技产业联系紧密。 US News 地球科学排名:第2位(2023)。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优势:地球科学系在古气候、地质构造等领域研究卓越。 QS 地球与海洋科学排名:第4位(202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优势: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科融合,尤其在阿尔卑斯地质研究领域领先。 QS 地球与海洋科学排名:第3位(2023)。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优势:地质与行星科学系以地震学、行星地质学见长,科研实力顶尖。 US News 地球科学排名:第3位(2023)。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优势:石油工程、地球能源系统研究全球领先,与工业界合作紧密。 QS 工程-矿产与采矿排名:第7位(2023)。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优势: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跨学科研究突出,涵盖地质工程与环境科学。 QS 地球与海洋科学排名:第5位(2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 优势:中国地质工程领域的“双一流”高校,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亚洲领先。 QS 矿产与采矿工程排名:全球前50(2023)。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 优势:石油工程与经济地质局(BEG)享誉全球,页岩气与油气地质研究顶尖。 US News 地球科学排名:第4位(2023)。
DeepSeek锐评店大未来发展 锐评成都理工大学未来发展战略: 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未来发展战略需立足自身优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 坚持特色发展,强化优势学科 深耕地球科学,拓展新兴领域: 巩固地质、能源等传统优势学科,同时向深地、深海、深空等新兴领域拓展,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融合,打造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学科。 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新兴学科: 围绕“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新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新兴学科,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协同创新: 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培育新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 二、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输送高素质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打造高端智库,提供决策咨询: 发挥学科优势,打造高端智库,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三、 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五、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国内外高校竞争日益激烈,学科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任务艰巨。 机遇: 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 成都理工大学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DeepSeek深度探索专题 DeepSeek是如何实现模型成本的降低的呢?郑纬民指出,“DeepSeek自研的MLA架构和DeepSeek MOE架构,为其自身的模型训练成本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指出,“MLA主要通过改造注意力算子压缩了KV Cache大小,实现了在同样容量下可以存储更多的KV Cache,该架构和DeepSeek-V3模型中FFN 层的改造相配合,实现了一个非常大的稀疏MoE 层,这成为DeepSeek训练成本低最关键的原因。” 据了解,KV Cache是一种优化技术,常被用于存储人工智能模型运行时产生的token的键值对(即key- value数值),以提高计算效率。 具体而言,在模型运算过程中,KV cache会在模型运算过程中充当一个内存库的角色,以存储模型之前处理过的token键值,通过模型运算计算出注意力分数,有效控制被存储token的输入输出,通过“以存换算”避免了多数大模型运算每次都是从第一个token开始运算的重复计算,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 此外,据郑纬民透露,DeepSeek还解决了“非常大同时非常稀疏的MoE模型”使用的性能难题,而这也成了“DeepSeek训练成本低最关键的原因”。 “DeepSeek比较厉害的是训练MoE的能力,成为公开MoE模型训练中第一个能训练成功这么大MoE的企业。”郑纬民说 此外,DeepSeek还充分利用专家网络被稀疏激活的设计,限制了每个token被发送往GPU集群节点(node)的数量,这使得GPU之间通信开销稳定在较低的水位。 早先,图灵奖得主、主导Meta AI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认为,DeepSeek成功的最大收获并非中国竞争对其他国家带来更大威胁,而是AI开源的价值使任何人都能受益。
《纲要》解读 1月19日的《纲要》印发,掀起一股讨论热潮,也是中国站在2025历史岔口给出的自己的判断:从教育大国迈向创新强国的重要选择。基础和原创必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曲。因为过去五十年说中国是应用型国家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对欧美必须基于保持客观事实的尊敬,早期的他们确实带来了大量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革命。新时代下,中国必须接过这个接力棒,引领中国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迈向超级大国,这个门槛必须跨越。最近十年的技术发展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旧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相继回答了什么是历史趋势。《纲要》在这个大背景下,点出了东亚文化圈国家对世界贡献的孱弱,诺奖和菲尔兹等人类最高阶奖项数量的巨大差异是现阶段圈层文化尴尬的集中呈现。如何破局是《纲要》重点回答的课题。或许到2035年的十年历史很短暂,时间不够;但追求“世界一流”的决心是摆在那里的,中国要想摆摊就业,GPD新常态和中等收入陷阱只能花几代人搏出几条大产业,大赛道。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AI、量子信息,新医工融合、新农业、新材料,核聚变,航空航太,星际商业等未来大产业。同理,人文社科必须回答人类命运如何共同体这一课题。哲学与宗教如何解决各自矛盾,战争与和平,经济与发展,贸易与关税怎么平衡等等课题。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才是“世界的一流”,而不是一亩三分地,自我陶醉式的一流。那么,中国的高校准备好了吗?哪些高校参与了一带一路?参与了联合国项目?参与了区域联盟项目?哪些高校参与了企业走出去的重点课题?哪些高校成为企业智囊团,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分享战略智慧?在这种背景下,再兼顾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产业转移等宏观叙事,双一流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就初具轮廓了。
《刚要》解读 昨天的《纲要》印发,掀起一股讨论热潮,也是中国站在2025历史岔口给出的自己的判断:从教育大国迈向创新强国的重要选择。基础和原创必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曲。因为过去五十年说中国是应用型国家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对欧美必须基于保持客观事实的尊敬,早期的他们确实带来了大量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革命。新时代下,中国必须接过这个接力棒,引领中国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迈向超级大国,这个门槛必须跨越。最近十年的技术发展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旧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相继回答了什么是历史趋势。《纲要》在这个大背景下,点出了东亚文化圈国家对世界贡献的孱弱,诺奖和菲尔兹等人类最高阶奖项数量的巨大差异是现阶段圈层文化尴尬的集中呈现。如何破局是《纲要》重点回答的课题。或许到2035年的十年历史很短暂,时间不够;但追求“世界一流”的决心是摆在那里的,中国要想摆摊就业,GPD新常态和中等收入陷阱只能花几代人搏出几条大产业,大赛道。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AI、量子信息,新医工融合、新农业、新材料,核聚变,航空航太,星际商业等未来大产业。同理,人文社科必须回答人类命运如何共同体这一课题。哲学与宗教如何解决各自矛盾,战争与和平,经济与发展,贸易与关税怎么平衡等等课题。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才是“世界的一流”,而不是一亩三分地,自我陶醉式的一流。那么,中国的高校准备好了吗?哪些高校参与了一带一路?参与了联合国项目?参与了区域联盟项目?哪些高校参与了企业走出去的重点课题?哪些高校成为企业智囊团,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分享战略智慧?在这种背景下,再兼顾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产业转移等宏观叙事,双一流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就初具轮廓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