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8675 m88675
关注数: 4 粉丝数: 23 发帖数: 2,981 关注贴吧数: 8
辩论固态是否需要整理碎片,我认为需要 1.有经常碎片整理习惯的人,误删了文件恢复成功率明显高于没有碎片整理习惯的。这是因为当文件表丢失时,一个连续的文件只要你知道文件头和文件长度(不知道文件长度其实也没事)都可以轻易恢复,但是不连续的文件是没有办法恢复的。当然对于固态前提是你关闭了垃圾回收,所以这一条并不重要。 2.冷数据的移动。对于固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磨损摊平技术。但是如果你把c盘写的满满的,只剩下一点点空间,假设1t的c盘还剩了50g,其余数据几乎都是冷数据平时变动少,那么后续将只会磨损这50g的位置,使这50g的块更快的到达写入寿命!你可能会想,固态还有op空间,假设10%,那也就是150g局部在磨损,寿命就会变成原先值的1/6 3.文件碎片正是影响写入速度的罪魁祸首!首先何为“脏盘”?脏盘指的是固态存在大量写了一半的块的情况,以至于每次写入新的文件不得已要对已有的块进行移动的过程。我们假设一个1t的固态,新的,你一次写950g的大文件且不产生碎片,这个时候快满盘了,但是再次写入并不会有任何掉速(这里是指缓外)这是因为顺序写入时,前面的块正好被完全利用,而后面的块是空白的,可供轻松写入。但是对于c盘,在磁盘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却仍然频繁的删改文件,此时可用空间就会变的不连续,硬盘上每个块会变成很多都是只写了一半的情况。我们知道固态并不能像机械硬盘那样直接覆盖写入,而是要先擦后写,对于只写了半个块的情况则需要先搬到缓存,然后和新的数据合并写入,此时就引起了掉速与写入放大。对于固态的冷数据,读取速度也会缓慢的下降,整理碎片的过程中z正好将冷数据变成了热数据。所以说呢,只有你真正去进行一次完整的碎片整理,你会发现无论是读取速度还是写入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整理磁盘碎片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人为的提前将所有的掉速和写入放大先产生了 结论:整理固态碎片不会降低硬盘寿命,其中的原因在于 1.进行了碎片整理,在整合了数据而产生了一定量的写入的同时,再往后的一段时间内,写入放大往往会无限接近于1(对于mlc颗粒)因为脏盘得到了改善,写入不掉速了。而有缓存的tlc,因为写1bit模拟slc,相当于写3bit,然后写完后还要转为tlc数据又有一次写入,所以tlc缓内写入放大至少是4,这个另当别论与本文无关。也就是说整理碎片产生的额外写入量,也仅仅是把往后会产生的写入放大,给提前写掉了。 2.移动冷数据在固态中的物理位置对提升寿命是有莫大的帮助的。如果说冷数据是连续的不存在文件碎片,那还是尽量手动的去动一动,这样能让磨损摊平发挥作用。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请回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