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布衣哥 夜郎布衣哥
关注数: 99 粉丝数: 67 发帖数: 1,565 关注贴吧数: 25
请不要侮辱了“孩子”这个词! 4月4日,举国哀悼的日子,全国上下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山河同悲,万物皆肃,防空警报声、汽笛声撕裂长空,震撼人心。泪水,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而翻开网页,那个令人作呕的名字又出现在眼前——许可馨。它(此女只配用这个字)辱骂祖国、侮辱同胞的无耻刻薄的言行及丑恶嘴脸已是全民尽知,不想再做赘述,真怕玷污了大家的眼睛。几天了,在众网友纷纷发表谴责的时候,一位自称其同学的家伙冒了出来,言称: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也不容易,父母还在国内,希望各位多一点善意吧,她只是个大孩子。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洗白党”开始擦地,为许洗白。对此,我想说:为许洗白的那些人,请不要侮辱了“孩子”这个词! 看看这两张图片,他(她)们才是祖国的孩子、华夏的孩子,人民的英雄!这些孩子为了国家、为了同胞,牺牲了自己如花般盛开的生命,他们才是祖国和人民最疼爱的孩子! 而许女,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尽享祖国福利,却扭过头来辱骂自己的祖国、侮辱自己的同胞,而且死不悔改,声称不会再回中国。它也配用“孩子”这个词吗?“洗白党”们,请不要再侮辱这个词了! 乌鸦尚晓反哺,羊羔亦知跪乳,许知道什么? 它说中国人都是“***”!它自称“老娘”,从来不把集体利益放在眼里!它希望它在武汉的医生朋友临阵脱逃!它认为“祖国永远是你强大的后盾”这句话中国做不到,说出来是在逞能!它对抢救李文亮烈士的新闻报以恶俗粗口!它先是说自己是靠着父母的钱和人脉以及苏州的平台和资源,后又说自己靠赌博赚钱!它认为谴责它丑恶言行的广大网友是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士、仇富,见不得人好,是一群耗子!…… 即便到迫不得已而装模作样发了一篇所谓检讨,可实际上还是“不明白到底做错了什么”! 可笑!它也能称之为人?它那些所谓的“同学”还有脸替它洗白? 送你们几个字:滚!臭不要脸! 此女死不足惜!万死不足以平民愤!我想:有良知的国人都和我一样,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结局。 如此无耻刻薄、数典忘祖的辱骂祖国、侮辱同胞,与投敌卖国者何异? 我们期待着!很想看看是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这么只它!更想看看这只它和它的父母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汇滴水成爱的海洋、聚爱心捧起生命的希望 盘县平关镇小街村23组张玉兰家原是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们夫妻恩爱,孝敬父母,还养育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女儿今年8岁,乖巧听话;儿子才两岁半,是孩子最惹人疼爱的年龄。张玉兰是寨子里大家公认的好媳妇、好妈妈。每当做活回来,邻居们说她太苦太累了的时候,她总是抿着嘴笑一笑说:我们爹妈年纪大了,姑娘、儿子又还小,我要不苦点累点,全家子就要等着受饿了。就这样,夫妻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编织着幸福的生活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3月14日凌晨1时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这个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击垮、打破,扯得支离破碎!在大火中,丈夫陈志船带着对妻儿老小无限的万般不舍和眷念,永远的离开了她们,命赴黄泉;可恶的火魔甚至没有放过她年仅八岁的女儿,这朵稚嫩的生命之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夭折了...... 幸存下来的张玉兰和儿子被紧急送往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虽然她捡回了一条命,可她却要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打击 。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张玉兰全身烧伤面达88%,且有吸入性损伤,生命垂危;两岁半的儿子也没有幸免,孩子全身烧伤面达10%,且有吸入性损伤。 目前张玉兰母子二人仍在昆明接受治疗,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却让这个让火灾扯得遍体鳞伤、支离破碎的家庭无法承受! 从平关镇妇联陈女士哪里得知了这一消息,我和她商议把这一情况发布到贴吧里来,希望和广大爱心吧友一起,奉献自己的爱心,一方面把这个情况广做传播,寻找更多地资源,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来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发起捐助,把我们的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为张玉兰母子捧起生命的希望! 爱心善款捐赠方式一:直接向张玉兰捐赠 开户行:农村信用社平关分社,账号:6217790001004341836;户名:张玉兰 爱心善款捐赠方式二:由平关镇妇联陈女士代为监管善款,并由平关镇纪委做监督,善款收支按在本吧公示;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红果支行,账号:6222082410000841847,户名:陈晓艳 联系电话:18685816775 注:建议将您的善款交由陈晓艳女士代为转交,一方面可以为善款来源、数额作登记,另一方面便于善款统一监管。谢谢每一位爱心人士的爱心,在此我们带张玉兰母子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寻找小女孩 以下为“盘县吧”原帖: 这几天有一对母女栖身在兄弟鞋业的阳台下,小女孩今年11岁,她说她是旧营的,她说前段时间她妈放火把山给烧了(她说她母亲有精神疾病)然后就把她从学校带来红果,晚上就睡在鞋城的阳台下面,我听我老婆说早上去开门就看见他们,然后就去找他说话,但是知道情况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没有帮助她的能力,我老婆是在鞋城旁边那个过道卖童装的,我们自己就挺困难的。昨天就送了她一件衣服,鞋城里的人也送了她两双鞋子。她说她想回家读书,而她妈却要带她去昆明。今天晚上,也就是刚才我去接我老婆,准备回家的时候我看见她在那哭,我问我老婆是不是他昨天讲的那个,我们就过去问是为什么,她说昨天给她的鞋子,衣服还有她的书包都不在了,她觉得可能是谁给当垃圾丢了,一直再垃圾箱里找,我们劝了她才从里面出来。也许今天晚上他们还是睡在鞋城的阳台下面,用一条沙发上坼下来的海绵,她说她想回家,也想睡在床上,想好好读书,我们答应给她车费回家,希望她能尽快的回到学校。我发帖是因为我们帮不了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帮帮她。刚才她在垃圾箱里找书包时我照了一张照片。 昨天下午,大家再去找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就没有找到了,目前,广大吧友都在积极寻找,请找到线索的吧友及时公布消息,以便让小女孩早日回家!
东莞“托举哥”高空坚持半小时救下3岁孩童 广东东莞近日再现“托举哥”,高空坚持托举半个多小时,勇救跌落窗台3岁幼童。记者今天采访“托举哥”——欧天胜,听他讲述当时救人惊险过程。 6月25日下午5点多时,东莞横沥一栋居民楼里,忽然轰动起来。“当时我们跑过来一看,就见6楼一户人家的窗户上,有个两三岁大的小孩的头部被防盗网卡住,身体其他部位都悬在窗外,幸好下面有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子,不顾自身安危,攀在5楼窗户的防盗网,从下面托举起小孩,场面看起来真是吓人。”目睹了事发过程的丽莱中西餐厅员工说。这位勇救孩童“托举哥”正是同栋楼住户欧天胜。 欧天胜告诉记者,6月25日下午,他和妻子在家里,忽然发现对面6楼的防盗网上,一个小孩正悬空“吊”着,他和妻子都吓了一跳,立即跑去这户人家敲门,但是敲了半天也没有见人开门,为了救孩子,他们赶紧跑到4楼的平台。 为了挽救小孩,欧天胜搬来了一把电工梯,想从平台爬上去,但是距离太远,怎么也够不到,情急之下,欧天胜把电工梯拆成两半拼接起来,战战巍巍爬上去,这一次终于能够到5楼的窗户,但是离小孩还有一层楼距离。 “我当时仰头一看,小孩脖子卡在那,脸色都发青了,好在5楼防盗窗可以落脚,我就赶紧攀到5楼窗户,然后伸手托上去,刚刚好把小孩托住。”欧天胜说。 经过努力,欧天胜托住了小孩,但是危险仍然没有解除,因为他一手攀住防盗网,一手要托举小孩,只能勉强保持住平衡,无法施救。这个时候,在下面的妻子赶紧报警求救,听到动静赶来的邻居们也开始帮忙想办法施救。 经过众人的努力,小孩子终于被当地巡防队员和邻居合力从窗户内侧救起,而这时欧天胜在高空中托举小孩已经半个多小时了。 对于自己义举,欧天胜表示,他当时只是想着赶紧救人,也没有考虑其他,后来回想一下,才感觉到后怕,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保险措施,下面只垫着他妻子从屋子里搬来的两张被子。 横沥镇政府官员表示,对于欧天胜义举,他们将考虑上报,为他申请“东莞好人”等荣誉。 李映民 李纯 安致标 报道 (中国新闻网)
10岁乖乖捐出眼角膜 用别人的眼睛看春天 看完四川广安这位小女孩的故事,我哭了,留着泪水,怀着敬意,我把她的故事转发到咱们盘县吧。也许,我们的生活里有许多的凄凉,有许多的悲哀,更有许多的无奈,可是这个叫做“雨晴”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这世界,还有爱!!! 而且,爱,在延续,爱,在传递! 不是吗?爱就在你我手里,就在你我身边。用咱们盘县义工的那句话来说吧:不求回报,只求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是旁观者!伸出我们的手,尽我们的心,行动起来!我们相信:爱,将传遍整个世界!病榻上的小雨晴一直坚强乐观 春天绚烂的色彩,她却永远看不见了,但是,她将通过别人的双眼看见!3月30日,广安市邻水县10岁的小女孩胡雨晴病逝后,她的角膜被移植到两位重庆小朋友眼中。通过胡雨晴的捐赠,重庆小朋友即将看见绚丽的春天。  “爸爸、妈妈,我走后请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我想请别人代替我看春天!”广安市邻水县10岁的小女孩胡雨晴病逝后,她的爸爸胡洪波、妈妈骆娟帮她完成了心愿——3月30日晚上10点,小雨晴的角膜被分别移植到两位急需眼角膜的小朋友眼中。4月8日,应小朋友家长之邀,胡洪波夫妇将到重庆西南医院,见证女儿通过别人看春天的凄美时刻。 勇战病魔她安慰妈妈“我不疼” 雨晴生前是邻水县鼎屏一小5年级6班学生。去年9月2日,开朗活泼的雨晴感到左小腿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却得到一个可怕的消息——膝盖下端患有恶性骨肉瘤(骨癌)。在重庆西南医院再次检查,确诊的结果还是这样。  随后半年时间里,雨晴进行了一次化疗、6次手术。每次化疗,都伴随着呕吐、掉发……妈妈的泪水簌簌而流,雨晴反而笑眯眯地安慰妈妈:“妈妈,你莫哭,我不疼。”   雨晴最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学校。有次化疗后不久,雨晴吵着要回到学校读书,父母无奈地把她送回学校,终因身体虚弱,度过了三天短暂而幸福的学习时光后,雨晴不得不回到医院进行手术。 捐赠器官她想继续看绚丽春天 去年10月份的一天,病床上的雨晴突然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我走了,你们就把我身体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好吗?”   “爸爸、妈妈一定会治好你的病的,不要胡思乱想。”雨晴的话让胡洪波夫妇十分吃惊。但雨晴继续认真地告诉爸爸、妈妈:“我也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我知道爸爸妈妈也舍不得我,我是说我的病万一治不好时,你们就把我的身体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雨晴还给爸爸、妈妈说,她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很多病人需要换身体器官,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器官失去了生命,“把我的器官捐出去,带给别人快乐,也相当于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今年3月初,雨晴病情不断恶化。“妈妈,现在是春天了,外面的花也快开了吧!”雨晴又多次请求父母早点联系捐赠器官的事情。胡洪波夫妇忍着巨大的悲痛与重庆红十字联系了捐赠器官的相关事宜。 凄美圆梦她将通过别人看到春天   3月30日凌晨,小雨晴闭上了双眼,永远地走了。  胡洪波夫妻尊重女儿的遗愿,第一时间通知了重庆红十字会和重庆眼库。凌晨3点,医生将小雨晴的角膜取出,晚上10点前分别移植到两位急需眼角膜的重庆小朋友眼中。  昨日,医生告诉两名小朋友的父母:“手术很成功,他们不久就可重见这个美好的世界了!”小朋友的父母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胡洪波夫妇,并请夫妇俩到重庆,见证女儿通过别人看春天的凄美时刻。  “既然不能留住女儿,那就换一种方式让她重生!”昨日,骆娟告诉记者,女儿的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给另外两个孩子和两个家庭带来快乐,“我们也觉得值了!”   文/图 吕清辉孔虹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  广安新闻热线 18982696388   记者手记  谢谢你,天堂里的小乖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0岁的小雨晴或许理解不到其中的含义。但小雨晴知道,她的眼角膜能让别人看见光明,她还找了一个说服爸爸、妈妈的理由:“我想继续看绚丽的春天”、“也相当于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从中感受到,小雨晴的聪明伶俐和开朗活泼。  最终,小雨晴帮助了别人,并从帮助别人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你,天堂里的小乖乖!你肯定会让大人们明白这样的道理。翻看相册,失去懂事的女儿,夫妻俩心情十分悲痛
抗战胜利 美飞虎队拍40年代四川彩色照片(转自铁血网) 1944年—1945年间,美国飞虎队(美国第14航空队)的队员们用手中的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了那个仍处于黑白时代的中国的彩色瞬间,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对中国的贡献便绝不只在“天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exue.net%2F&urlrefer=c7b8bf555e9cf4d18e8b47f00c238b81 ] 1945年,第14航空队把人员从昆明调到重庆白市驿基地,以便让飞机更近距离侦查和攻击日军东部军事设施。而8月上旬迁移完毕后,驻扎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美国空军就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不久,日本政府便无条件投降了。图为重庆街头,在庆祝抗战胜利的街头装饰背景衬托下,一个黄包车夫在等待客人,座位上方搭了遮棚以阻挡炽热的太阳光。原来要送给那个昆明女孩的洋娃娃终于收到了,可我在重庆,上哪儿去找她呢?据说空军总部附属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个可爱的女儿。我们联系到那个护士,然后把洋娃娃送给了她的女儿。白市驿空军基地入口。小桥前面的草棚是岗哨所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exue.net%2F&urlrefer=c7b8bf555e9cf4d18e8b47f00c238b81 ] 白市驿机场施工现场背竹篓的中国男孩重庆郊外木桥上行走的中国士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exue.net%2F&urlrefer=c7b8bf555e9cf4d18e8b47f00c238b81 ] 在营房外的艾伦(站立者)和他的战友。艾伦的裤袋里塞满了民国政府发行的纸币,战争结束时这些纸币已严重贬值。1945年8月庆祝胜利的重庆街道。摆摊出售农产品的当地妇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exue.net%2F&urlrefer=c7b8bf555e9cf4d18e8b47f00c238b81 ] 在重庆街上,一个年轻的美国军人正在看一个饭店的招牌。
"失盲"拾荒爸爸独自抚养养女 促其与亲生父母相认 喻小红边做着家务边和喻长忠开心地聊着。 李瑛 摄   中新网唐山3月23日(李瑛 李素艳 付立冬)喻小红感谢21年前的一次“偶遇”,使她与喻长富成为相依为命的“父女”;喻小红更感谢21年来,这个几近失盲的拾荒爸爸教给她自立、自强并培养她成为一名当代大学生。   喻长富是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张庄村人,从小遗传了家族的雀盲眼,视力近乎为零,还有一个弱智的哥哥与他相依为命,哥俩儿都没有成家。父母早在20多年前去世,身体残疾的喻长富挑起了照顾哥哥和养活家庭的重担,他推着独轮小推车,走街串巷拾破烂、收废品换俩零花钱,但是因为眼睛接近失明,不能走远就只能在方圆三四里的范围活动,日子勉强维持。   1992年10月的一天下午,喻长富像往常一样外出收废品。在通往邻村的路上,他看见不远处扔着一个行李卷,可走近打开一看,包裹里竟然是一个孩子,身上还有50块钱和一张写着生辰年月的纸条。   面对眼前这个小生命,几经打听也没有找到她亲生父母的消息后,喻长富便决定收养她,给孩子取名喻小红。从此,一个几近失明的大老爷们担起了照顾这个小生命的责任。就这样,喻长富兄弟既当爹,又当妈,尽最大的努力呵护着毫无血缘关系的闺女。那时,他白天出去拾破烂挣钱,晚上还得抓紧做饭,虽然累点但是也值得。   那些年,挨饿,对于喻长富哥俩儿来说是经常的事情。但家里一有点儿好吃的他们都会留给孩子。偶尔家里炖点儿肉,都扒拉到孩子碗里,宁可剩下了留给孩子下顿吃,自己也舍不得吃上几口;别人家给点苹果、花生,他们也都攒下来给孩子当零嘴吃,自己从来不尝;过年了,哥俩更是不吃不喝也要给孩子买身新衣服。   终于喻长富哥俩儿的苦和累,换回了可爱宝宝的健康成长:女儿会甜甜地叫“爸爸”了,会自己蹒跚走路了,会帮着干活了,会和他一起拾荒、收废品了……看着懂事、聪明的女儿渐渐长大,每天笑呵呵地,哥俩觉得老天待他们不薄,日子艰辛些也是甜的。   喻长富说,那时只要看着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日子就不觉得苦,有了孩子他们老哥俩生活也有了新的念想。不知不觉孩子七岁了,上学要交学费,可家里实在没钱,怎么也凑不够学费,喻长富不得不厚着脸皮到亲戚家去借,几乎每次凑得学费都是块八毛的零钱。有一年,实在交不起学费,喻长富拿出了存了9年的50元钱,那是孩子抱回来时包裹里放的钱,平时日子再怎么难都没舍得用。   让喻长富欣慰地是,小红学习成绩一直很努力,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高考时,小红以高分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让喻长富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无论怎么苦也得让孩子上好学,不上学没有出路。   如今,55岁的喻长富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他每天推着独轮小推车摸着路收废品,而他却从来不觉得日子过得辛苦。而21岁的小红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小红的心中,喻长富哥俩才是她永远最亲最爱的人。小红说,“虽然我们不富裕,但是我在家里就是公主,他们都宠着我,比亲生父母对我还好,我比谁都幸福!”   2009年,小红的亲生父母找到了她,在喻长富的开导下,小红与亲生父母相认了,可她却一直舍不得离开她成长的这个家,因为这里有她最亲的亲人,是她最温暖的家。而喻长富家的故事也感动着十里八村的每一户人家。喻长富说,“孩子不愿意回去,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孩子好好的就行,我也不图别的,将来毕业了找份好工作好人家,我也放心了。”   眼下,年事已高的喻长富几乎双目失明,但是他说却能看到美好的未来。“闺女不嫌家脏、不嫌家穷,回到家总是帮着做这做那,很孝顺很懂事;街坊邻居和好心人帮忙,让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说到这些,喻长富笑容满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浙江大学制造出世界最轻材料 约8立方厘米的“碳海绵”立在桃花花蕊上。汪晓勇摄3月19日,实验室的一位研究人员利用玻璃棒摩擦静电吸附起一块“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弹性和吸油能力令人惊喜。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16毫克,仅是空气密度的1/6【腾讯科学注:如根据空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室温条件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18毫克计算,这里应该为空气密度的1/7较合适;如根据空气在0℃条件下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29毫克计算,这里应该为空气密度的1/8较合适】。日前,这一进展被《自然》杂志在“研究要闻”栏目中重点配图评论。 据介绍,气凝胶是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轻的一类物质,因其内部有很多孔隙,充斥着空气,故而得名。1931年,美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硅制得了最早的气凝胶,外号 “凝固的烟”。2011年,美国HRL实验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合作制备了一种镍构成的气凝胶,密度为0.9毫克/立方厘米,创下了当时最轻材料的纪录。把这种材料放在蒲公英花朵上,柔软的绒毛几乎没有变形——这张照片入选了《自然》杂志年度十大图片,也给高超留下了深刻印象:能不能制备出一种材料,挑战这个极限? 我国的石墨储备非常丰富,占全世界的2/3。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石墨高效利用的方法。“把石墨变成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其价值可以上升数千倍。”高超的课题组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制备出了一维的石墨烯纤维和二维的石墨烯薄膜。这次,他们打算把石墨烯做成三维多孔材料来冲击这一纪录。 制作简便 形状、尺寸可任意调节,大规模制造成可能 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碳海绵”:它们大的如网球,小的如酒瓶塞。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 “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钢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材料整体既轻且强。”课题组博士生孙海燕说,“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 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仍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于氦气的密度。相关论文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但课题组对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兴趣不大,“‘轻’并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其简便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 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在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并且可以任意调节形状,令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不需要模板,只与容器有关。容器多大,就可以制备多大,可以做到上千立方厘米,甚至更大。”高超说。 性能优越 高弹性、强吸附,应用前景广阔 《自然》杂志点评的标题是:《固体碳:弹性而轻盈》,认为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能令人惊喜。 据介绍,“碳海绵”具备高弹性,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大胃王”吃有机物的速度极快:每克这样的“碳海绵”每秒可以吸收68.8克有机物。这让人想到用它来处理海上的漏油,“可以把它们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进来,因为有弹性,吸的油能够被压出来回收利用,‘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科研人员表示。 目前,实验室正在对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科研人员说,“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催化载体、吸音材料以及高效复合材料。不过,这一新生材料就如呱呱坠地的婴儿,科学家还很难准确预计其应用领域与前景,还得依靠社会以及产业界的想象力,让这个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应用价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