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跃池123 金鳞跃池123
天道酬勤
关注数: 46 粉丝数: 57 发帖数: 2,997 关注贴吧数: 11
三袋米的故事 金钱买不到的三袋米,看的我哭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智慧小语: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内心震颤吗?,愿能让更多的人传播这份伟大的母爱!。
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有什么危害? 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有什么危害?   睡前玩手机,会对眼睛造成持续刺激,容易眼睛疲劳。   躺着玩手机,眼睛距离手机很近,人的精神集中且眨眼次数减少,时间长了容易眼睛干涩,易患干眼症。   除了影响眼睛,睡前玩手机还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激素分泌,打乱生理周期,降低睡眠质量。   长期躺着玩手机,还会诱发颈椎、腰椎的不适。 ◆五个方法,可以减少睡前玩手机对眼睛的伤害: 1.调低屏幕亮度   晚上躲被窝玩手机,尽量把手机灯光调暗,不要把手机屏幕正对着眼睛,最好向下倾斜45°左右;不要向上倾斜,这样脖子施力,伸久了脖子会酸痛。 2.调到夜间模式   晚上把阅读器、浏览器等尽量调到夜间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最好选用冷色调,避免使用暖色调的颜色。黑白色差大,玩手机时更费眼睛。 3.不要侧躺着玩手机   侧躺对眼睛的压迫最大,这样会造成左右眼睛的视力偏差。另外,枕头对眼睛的压迫会造成供血不足,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有膨胀感,容易出现短时性的影像重叠。 4.晚上玩手机要开盏灯   很亮的屏幕与漆黑的环境对比度太大,会造成眼睛疲劳。因此,专家建议,晚上玩手机的时候,还是开一盏灯比较好。 5.简易的眼保健操   眼睛眺望远处(至少5米之外),持续几秒,再望自己的鼻尖,同样持续几秒,随后再眺望远处,再望鼻尖,如此往复。这样能充分舒展眼部晶状体,缓解眼睛疲劳。每天可以做3~4次。
曾国藩的笨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曾国藩为何被那么多人所推崇?因为他用实践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所以有人说,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3岁时的某晚,曾国藩迈进书房。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 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曾国藩的资质就是这么平庸,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才具稍欠开展。”说白了,就是觉得曾国藩脑子不灵光。 梁启超说得更直接:“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总之,他平庸得实在可以,没一点天才范儿。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 “黎明即起,绝不恋床。”曾国藩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 “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即中秀才。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比较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但曾国藩一旦开窍,立马一鸣惊人。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又四年,他就高中进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曾国藩打通科举路,靠的全是笨劲。 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曾国藩说: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劲。他从不求奇谋,只喜欢“结硬寨,打呆仗”。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湘军每攻打一个城市,并不急着跟太平军开战,而是修墙挖壕。 墙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来防止火炮攻击。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沟外埋种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并要设置两三层,用来防止马队攻击。第二日,往前推进一段路程后,又修墙挖壕。如同巨蟒缠人,用一道一道壕沟把城市困死。曾国藩攻城,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等战争结束,城外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 太平军最擅长野战,大规模高速度调兵,而且善用奇谋,经常搞围魏救赵之术。但一遇到曾国藩,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曾国藩打武昌、打九江、打安庆、打南京,采用的全是“结硬寨,打呆仗”之法,他用这个最笨的方法,打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高明。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中国对最为成功者有一个评判体系,就是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在立德上,曾国藩修身律己,几无瑕疵。梁启超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在立功上,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立言上,曾国藩留下千万字《曾国藩全集》。蒋介石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所以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