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cheng0628 tangcheng062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4,428 关注贴吧数: 7
【总结帖】将懒人进行到底!完美上滤+造浪泵潜水泵超强吸便组合 昨晚写的帖子,现在发出来,给朋友们上班路上看看。 我是个懒人,养鱼的时候只希望有三个要素存在,那就是鱼、水、人。 养鱼过程当中繁琐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只有15cm高却实现了沉淀仓效果的上滤,那种又是斜坡又是毛刷的沉淀仓效果却未必比这个好,我可以放6层过滤棉,却不用担心滤棉被堵后溢水导致物理过滤失效,滤棉越堵过滤效果越好,因为附着在过滤棉上的鱼便也有过滤效果,水漫金山的问题我更不需要考虑。 过滤其实并不需要庞然大物,你只需要把每一格的效果最大化即可。 生化过滤的效果抛开不说,单是6+1=7层过滤棉,能想象到这种物理过滤效果的强大么? 最要命的是一礼拜只需换一次过滤棉!平时换换水就行! 听说一天换一次过滤棉可以换出快感,每天洗一次丝袜可以洗出高潮?我可不想尝试。 看过不少上滤的设计,溢流的,滴滤的。在这个上滤用了一个月后,虽然有点自大,但还是想说句:你们的上滤,弱,爆,了。 开个玩笑,别生气,至少我看到一些植物水道过滤还是很牛的。接下就说说关于清理缸底鱼便的事情,初接触养鱼的时候听到了很多“经验”,换大功率潜水泵,用反气举造流等等,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有些经验成功达到了坑叔的效果。 清除缸底鱼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过只适合缸养,潜水泵是必备的,另外就是造浪泵,直接对角放置,具体造浪泵的放置位置需要自己根据鱼缸的形状稍微摸索下,调整到鱼的粪便刚好在对角的潜水泵旁打转就可以了,基本上5分钟可以把缸底的粪便全部吸完,80小缸用的创星305可以2分钟全部搞定,那真是刷刷的往泵里钻!90小缸用的创星103比较坑叔,进水栅设计的不合理,差不多需要5分钟左右。作为懒人的我另外给造浪泵接了个定时器,每隔6小时自动启动1次,每次15分钟,5分钟搞定鱼便后,剩下的10分钟就留给鱼儿们做运动。 看看实际吸便的效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0NzE5NDcy.html&urlrefer=46a5effc897cb5dc2134c4c19c636ad3
【总结帖】将懒人进行到底!完美上滤+造浪泵潜水泵超强吸便组合 昨晚写的帖子,现在发出来,给朋友们上班路上看看。 我是个懒人,养鱼的时候只希望有三个要素存在,那就是鱼、水、人。 养鱼过程当中繁琐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只有15cm高却实现了沉淀仓效果的上滤,那种又是斜坡又是毛刷的沉淀仓效果却未必比这个好,我可以放6层过滤棉,却不用担心滤棉被堵后溢水导致物理过滤失效,滤棉越堵过滤效果越好,因为附着在过滤棉上的鱼便也有过滤效果,水漫金山的问题我更不需要考虑。 过滤其实并不需要庞然大物,你只需要把每一格的效果最大化即可。 生化过滤的效果抛开不说,单是6+1=7层过滤棉,能想象到这种物理过滤效果的强大么? 最要命的是一礼拜只需换一次过滤棉!平时换换水就行! 听说一天换一次过滤棉可以换出快感,每天洗一次丝袜可以洗出高潮?我可不想尝试。 看过不少上滤的设计,溢流的,滴滤的。在这个上滤用了一个月后,虽然有点自大,但还是想说句:你们的上滤,弱,爆,了。 开个玩笑,别生气,至少我看到一些植物水道过滤还是很牛的。接下就说说关于清理缸底鱼便的事情,初接触养鱼的时候听到了很多“经验”,换大功率潜水泵,用反气举造流等等,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有些经验成功达到了坑叔的效果。 清除缸底鱼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过只适合缸养,潜水泵是必备的,另外就是造浪泵,直接对角放置,具体造浪泵的放置位置需要自己根据鱼缸的形状稍微摸索下,调整到鱼的粪便刚好在对角的潜水泵旁打转就可以了,基本上5分钟可以把缸底的粪便全部吸完,80小缸用的创星305可以2分钟全部搞定,那真是刷刷的往泵里钻!90小缸用的创星103比较坑叔,进水栅设计的不合理,差不多需要5分钟左右。作为懒人的我另外给造浪泵接了个定时器,每隔6小时自动启动1次,每次15分钟,5分钟搞定鱼便后,剩下的10分钟就留给鱼儿们做运动。 看看实际吸便的效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0NzE5NDcy.html&urlrefer=46a5effc897cb5dc2134c4c19c636ad3
新手再进鱼,继上次小白写跳缸后,再入白写一尾,顺便求意见。 先来张遗照吧,刚接触锦鲤的时候花5元从鱼市淘的,养了一个月跳缸化龙了。这条小白写走了之后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差不多逛遍了上海的各大鱼市,也没再找到合适入手的,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品相实在一般与价不符。 周末去了不被人看好的西宫花鸟市场,确实有点门庭冷落,不过看到了有家专卖锦鲤的店就进去了,鱼不错,价格也亲民,鱼市就捞了一条白写回来,弥补下心里的遗憾。 25cm左右,放不进瓷盆了,特地买了大塑料盆,买不到深蓝色的,来个淡蓝色的凑合凑合。上标准照。老板说货是从顺德那边拿的,种鱼为面破,大家给看看是也不是,感觉应该就是好一点的自家产,不过白地确实不错,说白地如雪真的不夸张。 感觉这家店老板人不错,性格比较温和,不是漫天要价爱理不理的那种,是逛了这么久聊的最舒服的一家,之前那些家卖锦鲤的基本上和菜场的水产商人没两样了。 上一张早前入的红白,目前新缸成员就增加到两位了。末了征求下大家意见,今天在这家还看到两尾红白,一尾大点的30cm多点,应该是闪电红白(新人不太确定),另一尾小点的20cm左右,四段红白,这我还是认得的,价格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比起我这三段红白如何,是否应该拿下。 征得老板允许拍了两张照片带回来,大家给点意见。 这条是大一点的这条小一点的
经验与误导,一步天堂一步地狱,写给贴吧的新人老人们。 来个草金鱼吧也有一个月了,学习了不少东西,也自认为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帮助了一些后来的新人。 受惠于草金鱼吧的同时,也发现在吧里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的,不仅限于本吧,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养鱼并不是个新鲜的事物,其历史如果追溯个上千年应该没问题,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经验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到了近代人们便于更好的交流与学习,开始总结出了一定的方法,并且添加进了一些现代才有的东西,形成了流程化的操作,以便于后来者掌握。 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新人对于这些内容的甄别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传授经验的老人们再不加验证或者想当然的添加一些东西进去,那么其中有问题的一些“经验”将会戕害不少新人,原本想少走一些弯路的,结果还是绕了一个大弯子。 说说我自己走的第一个弯路,那就是粘缸,先粘四边,再把四个边“轻轻的”拎起来放在打好胶的地边上,这样一个缸就完成了! 这个所谓的粘缸攻略目前还在很多论坛贴吧大行其道,甚至我卖我瓦克121的淘宝商家的商品描述里面也把这个“攻略”放了进去。 我第一次用这个方法粘缸,不说是血淋淋的,教训也是很惨痛的,误导确实是无处不在! 后来我尝试了自己去做一些东西,比如鱼缸、上滤、反气举等等,慢慢的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关于一些所谓的“经验”,其实稍加考证,基本上都存在一定臆想的成分,真要实践起来,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这里不是要把责任推到传授经验的人身上,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传授经验的老人,自己的养鱼设备基本已经定型,自己的想法已经不能添加到现有基础上去,于是后来的新人们就成了小白鼠。 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如果大家传授经验的同时,能够自己先行多加考证,这样的帮助,才是我们这些新人真正需要的。 个人认为传授给新人经验的三个要素就是:不臆测、不误导、不强加于人。 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吧里有关反气举造流的说法很盛行,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个言辞比较激进的帖子,认为通过反气举造流是意淫,超过40cm的缸反气举的造流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惜并没有太多人看到。有很多新人在看到反气举可以造流的结论后,抱着很大的希望去做了尝试,结果却大失所望,“反气举吹不动鱼便”的抱怨帖比比皆是。 如果换成是我,当我决定要用较大的篇幅来写一篇关于反气举造流的帖子,那么我更愿意花一点点时间亲自做一个试验,用不了一分钟,那就是在反气举的出口处挤出一滴带颜色的液体,墨水或者万能药都可以,究竟可以被吹多远,结果一目了然。 要知道一个扬程1米2的水泵都吸不走5cm之外的鱼便,我们如何指望不到1cm落差的水位可以将鱼便冲出数十公分? 再说说我自己这一个月来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于自制上滤的问题,因为溢流导致水漫金山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于是我在设计上滤的时候就动了些心思,用玻璃夹层来固定住过滤棉,同时采用底部进水的方式,这样就彻底避免的溢流问题的发生,一礼拜换一次过滤棉也没问题。 当我经过多次修改多次实践将这一结果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一位吧友只轻描淡写的回复了几个字:“有溢流危险”。 于是我就将这个回复给删除了,后来被这位吧友指责我在误导他人。 其实删除这个回复的时候我并没有恶意,因为一个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我运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设计,可以被人指出不足,但我希望是有根有据的,这样一方面我自己可以改进,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如果毫无根据的就这么丢下几个字,那么究竟是谁在误导呢? 关于删除他人的回复,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很委婉的表达“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本意,而且只有你知我知,大家都不失面子。就像我在粘缸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位贴吧的老人,从还拿到玻璃还未粘缸开始便一句“目测超白粘不好”给下了定论,后期更是不断将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批评的依据,我想这不该是一位贴吧老人应有的态度。 这又要回到我个人的看法了,鱼缸只是一个容器,超白玻璃作为玻璃的一种也没有任何意义,既非“天物”也非“神器”,这位老人批评到后来,更提出了超白缸不应该放反气举的观点,这确实让我无所适从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审美标准因人而异,一味的冷嘲热讽已经失去了建议的本质了,于是也只好删除了这一回复,表示不想再做进一步交流的意思。 最后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粘鱼缸究竟是该边包底还是底包边? 边包底好,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说出来的也是想当然的成分居多,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更重要,那就是小心求证。 我想吧里的大多人和我一样,都非专业人士,一个缸边包底或者底包边的受力分析都是一知半解,那么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向别处求证到可靠的数据,而不是用“经验”来佐证“经验”,这样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里说说我个人的观点,无论是边包底还是底包边,四个边的结合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么唯一存在争议的,也就是底部的受力情况,这里就需要考虑到鱼缸注水后四个边因为受力产生的形变对底部的影响。鱼缸注水后四边玻璃是会产生形变的,也就是俗称的涨肚,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用一个夸大一点的图说明大概就是这样子。这样玻璃胶在鱼缸底部只需要考虑两种力,上个图来帮助大家理解。如果黑色部分是玻璃胶,要想把这两块玻璃分开的话,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究竟哪个更容易呢? 这里就要去了解更可靠的东西了,那就是手中这管玻璃胶的技术参数,看看其抗撕裂的能力与抗位移能力究竟哪个大,如果是前者大,那么我们就边包底,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底包边。 很简单的道理,不是么? 粘缸之前我致电了瓦克化学的上海总部,他们给我邮箱发来了这样一份瓦克121的产品技术参数,我选取相关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产品技术数据 未固化硅酮胶: 表干时间(23℃/50%相对湿度) [min] 60 结皮时间(23℃,50%相对湿度) [min] 10 稠度 ISO7 390,Profile U 20 不流淌 固化硅酮胶(23℃,50%相对湿度下放置28天): 硬度邵氏A ISO868 22 模量100%伸长时 ISO8339-A [N/mm2] 0.55 拉伸强度 ISO8339-A [N/mm2] 0.80 断裂伸长率 ISO8339-A [%] 250 撕裂强度 ISO34-C [N/mm] 4.7 接口位移承受能力 ISO9047 TT-S-001543A [%] [%] ±20 50 储存时间(低于25℃) 月 ≥18 该数据仅供参考,不作规范用. 所以我选择采用底包边的方式来粘缸,这样的方法操作还更简便,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几分钟的求证,就可以停止无休止的纠结,更可以有负责任的态度给与别人正确的答案,是不是比想当然的结论要好得多? 再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很多时候鱼缸漏水是无法察觉的,除非已经严重要肉眼可见或者地板上有水的程度了,但是在草缸上这个问题很容易察觉,因为草缸的底泥是深色的,一旦漏水,底泥也会深入到漏水处,目前大多超白成品缸为了美观采用了边包底的方式而忽略了胶本身的技术参数,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这个样子。成品缸的第一要素是美观,所以才有了超白缸的无胶边粘法,但是我们不能轻易就断言无胶边的安全性大于有胶边,边包底也是如此,一切还是要看数据,臆测的方法不可取。 经验与误导,其实有时候真的只有一步之遥,自认为帮助了别人,但如果是没有满足不臆测、不误导、不强加于人这三点要素,其帮助终究是有限的,甚至是有害的。 老人依旧是老人,新人有一天也将成为老人,衷心期望贴吧里的众位老人和与我一样的新人们都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有严谨之心,既提高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
好吧满足你们,这次上图了,继续一句话概括昭和、大正鉴赏标准。 鉴赏红白不难,应该都知道看绯看白地看切线。 鉴赏白写也不难,都知道看墨看白地看面割。 鉴赏别甲就更不用说了,直接都人被划到炮一类了,还鉴赏个屁,光头穴墨嘛,都懂的。 其实鱼本无贵贱,人眼贵贱之,仅此而已。言归正传,说昭和与大正,很多人刚接触锦鲤的时候,可能都分不清这二者,先靠着头上有没有墨来区分,然后才知道具体怎么区别,最后学会鉴赏。 在看到一尾不错的昭和或者大正的时候,经常是一片叫好,但好在哪里,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好,看着舒服。没错!看着舒服就是观赏锦鲤的基本条件,这里面体型占很大优势,这就是为什么锦鲤首重体型,其次才看色泽的原因了。 鉴赏昭和与大正的难度大于其他种类的锦鲤,就因为昭和与大正是各集两套鉴赏标准于一身,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一条好的昭和,应当去掉墨应当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应当是一尾好白写,缺一不可! 一条好的大正,应当去掉墨应当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应当是一尾好别甲,缺一不可! 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左昭和右大正,分别把这条鱼的墨和绯去掉看看,无论去掉墨或者绯,都是在一尾好的红白/白写/别甲之间变换角色,这才是一尾好的昭和/大正。文末说句不太提气的话,现在国内锦鲤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了,但是品质却越来越说不过去,动辄在自家网站上拍个成百上千的昭和或者大正,真要按照鉴赏标准来,随便去掉墨和绯来看,剩下的就是个渣。 昭和胸鳍有元墨,大正胸鳍有黑纹,这都是锦鲤鉴赏的基本条件,要是没有,都不能算作昭和或者大正,但是国内的鱼场可不管这些,昭和、大正反正就是黑、白、红三色,墨长头上了我当昭和卖,墨长身上了我当大正卖。 别人有没有当冤大头我不管,但我为了发这个帖子,想在百度图片里想找一尾称得上合格的大正都找不到! 结束!
一家之言,说说反气举造流,顺带说说反气举。 开门见山,说我自己的观点:指望反气举造流那是意淫。 最常见的反气举摆放应该是这种:很多吧友兴致勃勃的自制或者购买了反气举,原指望放在水泵对角,鱼便“唰”的一下被吹过去然后被吸走,轻松加愉快。 等到开始用了之后又开始问,怎么反气举不造流? 这边我可以说,超过40的缸,不管方的还是长的,反气举出水口的造流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反气举出口一般是比下水口稍大一点即可,因为一样大或者偏小会溢流,我是网上直接买的,吹水口大小可调,但是不管出水口开到最大还是最小,可以说对于造流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试验的方法很简单,反气举出水处挤出来一滴万能药,因为是蓝色液体,所以效果比较直观,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到底能被吹多远。 水的阻力是很大的,一个铁皮桶装满水,从上面开枪绝对打不穿桶底,反气举的出水能否吹动缸底的鱼便呢?我们先看反气举出水到底有多大的冲击力。 反气举因为是上下开口,内外水压几乎是一样的,唯一一点水压来自于不到1cm的高度差,那是由于反气举里面的陶瓷环减缓水流实现的,那么按鱼缸水位40cm计,从上滤盒出水的冲击力经过30多cm的陶瓷环,水流的速度已经消耗殆尽了,唯一的动力就是靠反气举内维持着的1cm不到水压,要指望这点力气来冲鱼便到对角,吐口唾沫也能冲马桶了,一次省6升水。建议打算使用反气举的朋友不要对反气举的作用做夸大的想象,反气举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我看到还有人发照片对反气举使用前后对比的,没用的时候鱼缸浑浊不堪,用了5天后清澈透亮,那样的话只有一种可能——整缸换了水。 正常的硝化系统建立大概10-15天甚至更长,指望一两天能水清鱼靓的基本别想,因为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不快,甚至可以说很慢,这是相对于其他细菌来说,比如说净水细菌。 另外,反气举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利用气泡和水流的对冲增加了水体溶氧,给硝化细菌提供一个适合的场所那是其次,因为一整个反气举里面硝化细菌对氧气的消耗,可能还比不上缸里的一条鱼。 一句话,反气举有用,但是作用并不是翻天覆地的,要有心理准备。 现在养鱼必谈硝化细菌,方显的专业,但是请不要神话硝化细菌,花大价钱买所谓的硝化细菌干粉或者液体,还不如使用自身过滤循环系统慢慢培养,因为买到的硝化细菌,可以说除了小瓶装的科迪,其他的都是净水细菌干粉,甚至是净水剂,这东西一天见效,水清鱼靓的效果达到了,然后觉得硝化细菌各种牛,心想硝化细菌吃鱼便就是厉害。 总有人认为硝化细菌是分解鱼便的,考虑过硝化细菌的感受么?硝化细菌只减少水中氨浓度的,吃便或者分解鱼便这活不是他们干的也干不了。 就像有人总希望能养个什么鱼能吃鱼便,要真有这种鱼的话那不是神物?单养着什么都不用喂,拉出来的鱼便吃了再拉出来再吃,再拉出来,再吃……当传家宝没问题。 其实想要硝化细菌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菜市场捡条臭鱼干扔在过滤棉上,这种死了刚发臭的鱼身上,硝化细菌多的让你想不到。 最后再说回反气举造流,既然反气举造流的作用微乎其微,那放着不用也是可惜,这点小小的动力可以用来吹走反气举自身所在缸角的粪便,这个死角被很多人忽视了,反气举放一段时间后,背后这个死角的粪便会多的很可观。 如果将出水口对这反气举自身所在缸角你觉得大材小用,那么很简单,反气举出水口打小一点,前面2个后面1个,这样兼顾了所意淫的造流,背后死角的粪便也可以清理掉了。最后还是想重申一次,用反气举来造流是小马拉大车,不切实际,指望着反气举出来的水流让鱼便挪动了一小步,一条鱼游过来尾巴一扇,又给你扇回去了,运气好的话可以往潜水泵那里扇一点,当然这要看鱼的心情。 既然反气举不能造流,鱼便又不会自己长腿往潜水泵那里跑,而且自己又懒不想天天吸鱼便怎么办? 如果是三合一的水泵,这里又要顺带说说水泵,水泵的吸力不可能吸走整个缸底的粪便,甚至周围10cm范围的也不可能完全吸走,如果是能吸走的话,这个水泵的流量不是一个鱼缸所能用得上的,那么我们能做的还是造流,让粪便尽可能的通过水流集中在水泵附近,这里就可以用到三合一水泵的造流功能,进氧口堵住让直接喷水来造流,通过放置的位置来实现水体在缸内的流动。不要太介意鱼便会被打碎重新喷回水里,这只是影响过滤的效率,终究还是会躺在过滤棉上的,因噎废食就不划算了。 这种方案是通过三合一水泵自带的造流功能,加上反气举出水口的辅助造流功能完成水体循环。这个我实践过,可行,没经过实践的我不会拿来说。但有个缺点就是对小鱼很不利,会被吹的东倒西歪的。还有一种方案就是造浪泵,这是我正在用也是很喜欢的方案,什么样的活就改什么样的设备干,没有大而全的东西。 使用造浪泵的好处就是照顾到缸内的小鱼,每天记得吹个10几分钟就行,像我这种懒人就直接插到定时器上,每隔6小时自动吹15分钟,基本上缸底是可以保持干干净净的,有时候在鱼缸边造浪泵刚好在工作,看着鱼便在水泵吸水篮的周围打着转转被吸走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造浪泵的位置摆放没有绝对,可能需要按照鱼缸的形状多摸索几次,直到被吹到对角的鱼便刚好集中在水泵吸水篮附近打转就可以了。 这是我摆放的位置,供参考:好了,就写到这,都是实用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总结下:反气举干不了造流的活,否则就该叫做反气造流举,潜水泵也干不了缸底吸便的活,否则就该做叫潜水吸便泵。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