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cheng0628
tangcheng062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4,428
关注贴吧数: 7
实在不想再从鱼市空手而回,入了一条大正,结果半路上就后悔了! 小缸的悲哀就在于此,90的缸只打算养25cm左右的大四家各一条,外加随便一条什么(德系除外),现在红白和白写已经有了,照片各位应该看过,虽不是什么精品,自己还算满意。这段时间连跑了2次鱼市,都是空手而回,心里就慢慢急躁了,昨天看到一条丹顶三色,各种好,如果不是吻部有个芝麻大的黑点,我敢说吧里目前我见到好过它的应该不超过3条,而且只要100元,当时心里蠢蠢欲动,后来心里默念了十来遍“少养精养”,才把步子从那家店挪开。 今天又跑了一趟鱼市,最终还是耐不住性子,矮子当中选将军捞了一条大正,回家路上心里各种别扭,就光看这模样,以后这小缸根本不可能有它的位置啊。 回家路上都打算去公园池塘放生了,又舍不得,不是舍不得这几十块钱,主要是我去了三次才从鱼市带回来这么一条,大正好像还是我的风水鱼。 求建议,如果只养一条大正的话,这条该不该留?
这贴吧的等级头衔是谁想出来的? 一个大老爷们搞这个头衔不太合适啊,难道下一级是丰乳肥臀?那我不升级了。
下午逛了逛鱼市,空手而回 看到一条丹顶三色,25cm,要价100元,感觉不错正要拿下,结果发现吻部有个芝麻大的黑点,犹豫了,老板娘见状赶紧强调这是上午进的货,有五六条丹顶三色,现在就剩这一条了,要买赶紧。 果断掉头走人,晚了半天就只能买尾货,窝火的
【总结帖】将懒人进行到底!完美上滤+造浪泵潜水泵超强吸便组合 昨晚写的帖子,现在发出来,给朋友们上班路上看看。 我是个懒人,养鱼的时候只希望有三个要素存在,那就是鱼、水、人。 养鱼过程当中繁琐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只有15cm高却实现了沉淀仓效果的上滤,那种又是斜坡又是毛刷的沉淀仓效果却未必比这个好,我可以放6层过滤棉,却不用担心滤棉被堵后溢水导致物理过滤失效,滤棉越堵过滤效果越好,因为附着在过滤棉上的鱼便也有过滤效果,水漫金山的问题我更不需要考虑。 过滤其实并不需要庞然大物,你只需要把每一格的效果最大化即可。 生化过滤的效果抛开不说,单是6+1=7层过滤棉,能想象到这种物理过滤效果的强大么? 最要命的是一礼拜只需换一次过滤棉!平时换换水就行! 听说一天换一次过滤棉可以换出快感,每天洗一次丝袜可以洗出高潮?我可不想尝试。 看过不少上滤的设计,溢流的,滴滤的。在这个上滤用了一个月后,虽然有点自大,但还是想说句:你们的上滤,弱,爆,了。 开个玩笑,别生气,至少我看到一些植物水道过滤还是很牛的。接下就说说关于清理缸底鱼便的事情,初接触养鱼的时候听到了很多“经验”,换大功率潜水泵,用反气举造流等等,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有些经验成功达到了坑叔的效果。 清除缸底鱼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过只适合缸养,潜水泵是必备的,另外就是造浪泵,直接对角放置,具体造浪泵的放置位置需要自己根据鱼缸的形状稍微摸索下,调整到鱼的粪便刚好在对角的潜水泵旁打转就可以了,基本上5分钟可以把缸底的粪便全部吸完,80小缸用的创星305可以2分钟全部搞定,那真是刷刷的往泵里钻!90小缸用的创星103比较坑叔,进水栅设计的不合理,差不多需要5分钟左右。作为懒人的我另外给造浪泵接了个定时器,每隔6小时自动启动1次,每次15分钟,5分钟搞定鱼便后,剩下的10分钟就留给鱼儿们做运动。 看看实际吸便的效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0NzE5NDcy.html&urlrefer=46a5effc897cb5dc2134c4c19c636ad3
【总结帖】将懒人进行到底!完美上滤+造浪泵潜水泵超强吸便组合 昨晚写的帖子,现在发出来,给朋友们上班路上看看。 我是个懒人,养鱼的时候只希望有三个要素存在,那就是鱼、水、人。 养鱼过程当中繁琐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只有15cm高却实现了沉淀仓效果的上滤,那种又是斜坡又是毛刷的沉淀仓效果却未必比这个好,我可以放6层过滤棉,却不用担心滤棉被堵后溢水导致物理过滤失效,滤棉越堵过滤效果越好,因为附着在过滤棉上的鱼便也有过滤效果,水漫金山的问题我更不需要考虑。 过滤其实并不需要庞然大物,你只需要把每一格的效果最大化即可。 生化过滤的效果抛开不说,单是6+1=7层过滤棉,能想象到这种物理过滤效果的强大么? 最要命的是一礼拜只需换一次过滤棉!平时换换水就行! 听说一天换一次过滤棉可以换出快感,每天洗一次丝袜可以洗出高潮?我可不想尝试。 看过不少上滤的设计,溢流的,滴滤的。在这个上滤用了一个月后,虽然有点自大,但还是想说句:你们的上滤,弱,爆,了。 开个玩笑,别生气,至少我看到一些植物水道过滤还是很牛的。接下就说说关于清理缸底鱼便的事情,初接触养鱼的时候听到了很多“经验”,换大功率潜水泵,用反气举造流等等,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有些经验成功达到了坑叔的效果。 清除缸底鱼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过只适合缸养,潜水泵是必备的,另外就是造浪泵,直接对角放置,具体造浪泵的放置位置需要自己根据鱼缸的形状稍微摸索下,调整到鱼的粪便刚好在对角的潜水泵旁打转就可以了,基本上5分钟可以把缸底的粪便全部吸完,80小缸用的创星305可以2分钟全部搞定,那真是刷刷的往泵里钻!90小缸用的创星103比较坑叔,进水栅设计的不合理,差不多需要5分钟左右。作为懒人的我另外给造浪泵接了个定时器,每隔6小时自动启动1次,每次15分钟,5分钟搞定鱼便后,剩下的10分钟就留给鱼儿们做运动。 看看实际吸便的效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g0NzE5NDcy.html&urlrefer=46a5effc897cb5dc2134c4c19c636ad3
夏天了,勤换水,提放氨中毒。 目前来看,氨中毒可能是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鱼病之一,因为死的时候除了身体弯曲应该没有任何异样。 幸好之前看过一个帖子,知道氨中毒的原因和症状,桌上小缸里的小家伙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氨中毒的大概症状:鱼萎靡不振,沉底不爱游动,偶尔挣扎着浮到水面吞口空气,然后又沉底,后期会在缸中剧烈游动,反复多次后翻肚死亡,打开腹腔可以看到酱油色血块,与内出血症状相似。 昨晚睡觉前喂食的时候发现一个小家伙毫不理会食物,自顾自的浮头游来游去,当时看了也没多理会。 今天回来一看,这个小家伙的状态已经很不好了,缩鳍趴缸,偶尔像忽然受惊一样猛的蹿一下,体表已经掉了几片鳞,我就意识到应该是氨中毒了。 换水、爆氧,目前背鳍已经打开,虽然动作还比较迟缓,但是应该没有问题了。 建议各位同学在夏季的时候适当增加换水的频率,因为夏季是鱼类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一旦水中积累的氨得不到有效处理,就很容易出问题。 背鳍打开,小家伙应该没事了。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昨天在天猫拍了包1Kg的育成,加0.01元送一瓶金滴杀菌除氯水,27.59元包邮! 收到后确认是真货,因为一个ID只能限拍一件,于是换了个ID,没想到第二件还是优惠价,果断拍了3包,哈哈! 目前3包育成1包胚芽,才两条25cm的鱼,应该够吃一阵子了。
淘宝上买的统一育成收到了 三元太浑水,试试看这个怎么样,1kg育成+金滴杀菌除氯水=27.59元还是比较划算的,可惜一个ID限购一包,等下换个ID再来一包!
一张图
逛淘宝看见的,值不值得下手? 上图,高手帮看看!
网购试水统一育成黑袋,请教夏天是否需要加一些胚芽? 真假不知道,净水剂是送的,不过估计用不上,饲料一个ID只能拍一个,如果胚芽有必要的话回头我换个ID再拍个胚芽。
哈哈,闲置的三合一上滤被我派上用场了 花篮朝上,贴水放置,开个5分钟,油膜干干净净!
三元饲料浑水,不推荐! 这两天水浑,基本上各方面都排除了,唯一的解释就饲料浑水,当初买滤材的时候从商家一道买的,当时也没想买统一什么的,毕竟也就准备养几条炮而已,再说想买这家也没有。 看来这下得上统一或者神阳了,口碑好像不错,浑水应该不至于吧?
睡觉前偷偷来一张! 新缸新鱼,两条都是鱼市淘的,和鱼场的名门之后应该有很大差距。 从6月份接触草金开始养鱼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顺利开了第二口缸,目前成员只有两位,慢慢淘,慢慢养。
分享下新缸新鱼 草金是我养育以来第一个接触的贴吧,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上照一张以表谢意,虽然不是草金,但还是要谢谢草金吧的朋友们,我对草金的喜爱也会一如既往。
打算自制上滤的朋友,不妨考虑下这样的设计,过滤棉一礼拜一换! 小学没毕业,CAD制图什么的不会,就用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 以120cm的上滤为例,建议高度15cm,没必要太高,宽度20cm差不多了,或者尽可能的宽,以不影响俯视观赏为宜。这个上滤关键就在第一格,如果不是打算从上滤底部进水也可以不用考虑这个设计了,第一格通过两横两竖4个玻璃条形成一个夹层,可以让过滤棉放进去后上不去也下不来,这样水从底部网上经过过滤棉形成强制过滤,就像滤桶一样,不用担心过滤棉被堵后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滤棉越堵过滤的越干净,因为粪便也有过滤的效果,更不用担心滤棉被堵后水漫金山了,我现在是一礼拜换一次过滤棉,以前是一天两次,平时换换水就行。 滤棉下部是个沉淀仓,换滤棉的时候顺便把粪便抽掉就行,有见过15cm高度的上滤还能做出沉淀仓的么? 再放一个实物图,80小缸用的,结构一样,效果一样,要是还说看不懂还要来问,我就没法回答了,自己一点不愿意动脑子的,玩点别的多好,最好是益智类的。
新缸正式启用,现有成员两位! 养水养了一个礼拜,正式放鱼了! 90的缸看来确实小,如果是养草的话没的说,养锦鲤有点捉襟见肘。 今天才知道朋友送的玻璃还不是普通的超白钢化,是光伏超白钢化,貌似不便宜,惴惴不安中,得想着这人情该怎么还。 目前决定只养五尾,宜少不宜多,红白和白写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大正、昭和各一尾,最后再配一条乌鲤或者白金或者黄金或者浅黄,总是到时候哪个顺眼入哪个,对德系无爱,鬼鳞我看的觉得慎得慌,可能是鉴赏水平不够。 昨天看到一条非常不错的大正,再仔细一看,德系的,身上一片鳞也没有,果断放弃。 上照一张,都是鱼市淘来的练手鱼,高手轻拍~
水一帖,吃麻辣烫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麻辣烫老板家的草金镇楼!
整天看你们说多少部多少部的,有几个人知道“部”是什么概念? 经常看到类似27部、32部这样的描述就感到一阵蛋疼,直接说cm会死人么? “部”是用来描述长度范围的,而不是长度单位,比如说25部,就表示这条鱼的长度为20-25cm,以此类推。
一条有意思的小家伙,给鱼缸带来了不少欢乐! 非常活泼的一条樱花,因为个头小,而且是软鳞,所以灯光下躯干显得有些透明,小眼睛就像黑玛瑙,很可爱!
请回一条白写,发两条今天鱼市看到的红白。 只想说其实上海真的很贫鱼,好一点的白写很难见到,目测25cm,老板说是面破血统,个人也觉得白地不错,拿下!另外还看到两条红白,一条30cm,一条20cm,也觉得不错,可惜缸小,不是很想进,拍了两张照片。目前在养红白的进鱼照。
勾引下乐队兄,地缸完工否? 周末鱼市看到的,征得老板同意拍了两张照片回来,一条30+cm,一条20cm左右。 顺便问了下价格,需要出动毛爷爷。
新手再进鱼,继上次小白写跳缸后,再入白写一尾,顺便求意见。 先来张遗照吧,刚接触锦鲤的时候花5元从鱼市淘的,养了一个月跳缸化龙了。这条小白写走了之后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差不多逛遍了上海的各大鱼市,也没再找到合适入手的,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品相实在一般与价不符。 周末去了不被人看好的西宫花鸟市场,确实有点门庭冷落,不过看到了有家专卖锦鲤的店就进去了,鱼不错,价格也亲民,鱼市就捞了一条白写回来,弥补下心里的遗憾。 25cm左右,放不进瓷盆了,特地买了大塑料盆,买不到深蓝色的,来个淡蓝色的凑合凑合。上标准照。老板说货是从顺德那边拿的,种鱼为面破,大家给看看是也不是,感觉应该就是好一点的自家产,不过白地确实不错,说白地如雪真的不夸张。 感觉这家店老板人不错,性格比较温和,不是漫天要价爱理不理的那种,是逛了这么久聊的最舒服的一家,之前那些家卖锦鲤的基本上和菜场的水产商人没两样了。 上一张早前入的红白,目前新缸成员就增加到两位了。末了征求下大家意见,今天在这家还看到两尾红白,一尾大点的30cm多点,应该是闪电红白(新人不太确定),另一尾小点的20cm左右,四段红白,这我还是认得的,价格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比起我这三段红白如何,是否应该拿下。 征得老板允许拍了两张照片带回来,大家给点意见。 这条是大一点的这条小一点的
逛了半天鱼市,一无所获 目前在归家途中,等下路过西宫,顺道去看看,要是再没收获今天就只能空手而回了。 我发现逛鱼市就要能接受空手而回的结局,享受下逛的乐趣也不错。
造孽啊!鱼缸没事,上滤爆藻了! 撕掉贴纸上个图,回来重新贴,这次决定四面全给包起来,之前想看成品图的可以看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以后再想看的得报销我的贴纸钱了。 另外解释下第一格,就是四片玻璃两横两竖做了个夹层,滤棉放在里面上不去也下不来,我放了6层滤棉,这是第三天的状况,基本上一周后会由于被堵的关系被下方进水顶起来,手一戳感觉硬邦邦的,差不多就该换过滤棉了。 粪便全部沉淀在滤棉下方,换滤棉的时候一道抽走,15cm高的上滤做出了沉淀仓,这让40cm以下高度做不出沉淀仓的效果成了浮云~
经验与误导,一步天堂一步地狱,写给贴吧的新人老人们。 来个草金鱼吧也有一个月了,学习了不少东西,也自认为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帮助了一些后来的新人。 受惠于草金鱼吧的同时,也发现在吧里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的,不仅限于本吧,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养鱼并不是个新鲜的事物,其历史如果追溯个上千年应该没问题,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经验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到了近代人们便于更好的交流与学习,开始总结出了一定的方法,并且添加进了一些现代才有的东西,形成了流程化的操作,以便于后来者掌握。 这里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新人对于这些内容的甄别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传授经验的老人们再不加验证或者想当然的添加一些东西进去,那么其中有问题的一些“经验”将会戕害不少新人,原本想少走一些弯路的,结果还是绕了一个大弯子。 说说我自己走的第一个弯路,那就是粘缸,先粘四边,再把四个边“轻轻的”拎起来放在打好胶的地边上,这样一个缸就完成了! 这个所谓的粘缸攻略目前还在很多论坛贴吧大行其道,甚至我卖我瓦克121的淘宝商家的商品描述里面也把这个“攻略”放了进去。 我第一次用这个方法粘缸,不说是血淋淋的,教训也是很惨痛的,误导确实是无处不在! 后来我尝试了自己去做一些东西,比如鱼缸、上滤、反气举等等,慢慢的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关于一些所谓的“经验”,其实稍加考证,基本上都存在一定臆想的成分,真要实践起来,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这里不是要把责任推到传授经验的人身上,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传授经验的老人,自己的养鱼设备基本已经定型,自己的想法已经不能添加到现有基础上去,于是后来的新人们就成了小白鼠。 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如果大家传授经验的同时,能够自己先行多加考证,这样的帮助,才是我们这些新人真正需要的。 个人认为传授给新人经验的三个要素就是:不臆测、不误导、不强加于人。 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吧里有关反气举造流的说法很盛行,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个言辞比较激进的帖子,认为通过反气举造流是意淫,超过40cm的缸反气举的造流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惜并没有太多人看到。有很多新人在看到反气举可以造流的结论后,抱着很大的希望去做了尝试,结果却大失所望,“反气举吹不动鱼便”的抱怨帖比比皆是。 如果换成是我,当我决定要用较大的篇幅来写一篇关于反气举造流的帖子,那么我更愿意花一点点时间亲自做一个试验,用不了一分钟,那就是在反气举的出口处挤出一滴带颜色的液体,墨水或者万能药都可以,究竟可以被吹多远,结果一目了然。 要知道一个扬程1米2的水泵都吸不走5cm之外的鱼便,我们如何指望不到1cm落差的水位可以将鱼便冲出数十公分? 再说说我自己这一个月来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于自制上滤的问题,因为溢流导致水漫金山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于是我在设计上滤的时候就动了些心思,用玻璃夹层来固定住过滤棉,同时采用底部进水的方式,这样就彻底避免的溢流问题的发生,一礼拜换一次过滤棉也没问题。 当我经过多次修改多次实践将这一结果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一位吧友只轻描淡写的回复了几个字:“有溢流危险”。 于是我就将这个回复给删除了,后来被这位吧友指责我在误导他人。 其实删除这个回复的时候我并没有恶意,因为一个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我运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设计,可以被人指出不足,但我希望是有根有据的,这样一方面我自己可以改进,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如果毫无根据的就这么丢下几个字,那么究竟是谁在误导呢? 关于删除他人的回复,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很委婉的表达“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本意,而且只有你知我知,大家都不失面子。就像我在粘缸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位贴吧的老人,从还拿到玻璃还未粘缸开始便一句“目测超白粘不好”给下了定论,后期更是不断将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批评的依据,我想这不该是一位贴吧老人应有的态度。 这又要回到我个人的看法了,鱼缸只是一个容器,超白玻璃作为玻璃的一种也没有任何意义,既非“天物”也非“神器”,这位老人批评到后来,更提出了超白缸不应该放反气举的观点,这确实让我无所适从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审美标准因人而异,一味的冷嘲热讽已经失去了建议的本质了,于是也只好删除了这一回复,表示不想再做进一步交流的意思。 最后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粘鱼缸究竟是该边包底还是底包边? 边包底好,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说出来的也是想当然的成分居多,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更重要,那就是小心求证。 我想吧里的大多人和我一样,都非专业人士,一个缸边包底或者底包边的受力分析都是一知半解,那么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向别处求证到可靠的数据,而不是用“经验”来佐证“经验”,这样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里说说我个人的观点,无论是边包底还是底包边,四个边的结合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么唯一存在争议的,也就是底部的受力情况,这里就需要考虑到鱼缸注水后四个边因为受力产生的形变对底部的影响。鱼缸注水后四边玻璃是会产生形变的,也就是俗称的涨肚,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用一个夸大一点的图说明大概就是这样子。这样玻璃胶在鱼缸底部只需要考虑两种力,上个图来帮助大家理解。如果黑色部分是玻璃胶,要想把这两块玻璃分开的话,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究竟哪个更容易呢? 这里就要去了解更可靠的东西了,那就是手中这管玻璃胶的技术参数,看看其抗撕裂的能力与抗位移能力究竟哪个大,如果是前者大,那么我们就边包底,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底包边。 很简单的道理,不是么? 粘缸之前我致电了瓦克化学的上海总部,他们给我邮箱发来了这样一份瓦克121的产品技术参数,我选取相关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产品技术数据 未固化硅酮胶: 表干时间(23℃/50%相对湿度) [min] 60 结皮时间(23℃,50%相对湿度) [min] 10 稠度 ISO7 390,Profile U 20 不流淌 固化硅酮胶(23℃,50%相对湿度下放置28天): 硬度邵氏A ISO868 22 模量100%伸长时 ISO8339-A [N/mm2] 0.55 拉伸强度 ISO8339-A [N/mm2] 0.80 断裂伸长率 ISO8339-A [%] 250 撕裂强度 ISO34-C [N/mm] 4.7 接口位移承受能力 ISO9047 TT-S-001543A [%] [%] ±20 50 储存时间(低于25℃) 月 ≥18 该数据仅供参考,不作规范用. 所以我选择采用底包边的方式来粘缸,这样的方法操作还更简便,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几分钟的求证,就可以停止无休止的纠结,更可以有负责任的态度给与别人正确的答案,是不是比想当然的结论要好得多? 再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很多时候鱼缸漏水是无法察觉的,除非已经严重要肉眼可见或者地板上有水的程度了,但是在草缸上这个问题很容易察觉,因为草缸的底泥是深色的,一旦漏水,底泥也会深入到漏水处,目前大多超白成品缸为了美观采用了边包底的方式而忽略了胶本身的技术参数,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这个样子。成品缸的第一要素是美观,所以才有了超白缸的无胶边粘法,但是我们不能轻易就断言无胶边的安全性大于有胶边,边包底也是如此,一切还是要看数据,臆测的方法不可取。 经验与误导,其实有时候真的只有一步之遥,自认为帮助了别人,但如果是没有满足不臆测、不误导、不强加于人这三点要素,其帮助终究是有限的,甚至是有害的。 老人依旧是老人,新人有一天也将成为老人,衷心期望贴吧里的众位老人和与我一样的新人们都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有严谨之心,既提高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
锦鲤吧现在还有人气么?发个新开的90小缸。 感觉现在锦鲤吧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像得打印病了一样,需打针,也需要剔除烂肉,方可痊愈。
用了自己DIY的上滤后,都记不得上次换过滤棉是什么时候了 再分享下设计图吧,我的DIY之路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安心养鱼。 右边第一格全过滤棉,放在夹层中间,后面几格生化棉陶瓷环珊瑚骨什么的随便。 这个上滤的好处就是永不溢流,滤棉越堵过滤的效果越好,只要缸内硝化细菌跟得上,十天半个月不换滤棉问题也不大,换滤棉的时候记得把第一格底部沉淀的粪便抽走。 图是按照120cm的尺寸设计的,可以适当缩放,但是建议高度不要超过15cm,宽度不要低于15cm,玻璃越薄越好,5mm的就可以,为了减轻自重,直接架在鱼缸后三面玻璃上,最好打上玻璃胶,顺带起到拉筋的作用。
新缸正式启用,来两个小家伙闯缸! 从六月初开始接触养鱼到现在,也已经一个月了,一切都是从家中翻出一个5块钱的圆形鱼缸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养鱼也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草金鱼吧是我第一个参与进来的贴吧,在吧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谢谢各位吧友的指点和帮助,吧友众多,就不一一道谢了。 从5块钱的圆形小鱼缸开始,到自粘了一个20的小缸,再到80缸,再到现在的90缸,学到了养鱼的技巧,也感受到了DIY的乐趣。对于我来说,作为新手的第一阶段就告一段落了,开始进入新手第二阶段,继续学习中。
新缸完工准备试水,附一些粘缸的心得体会。 先上个整体图吧,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刚洗完澡只穿着内裤,加上这货会反光,所以只能斜着拍,见谅!帖子可能会比较长,我慢慢写,内容中也可能会有一些主观性的东西,大家看看就好。 先是要谢谢朋友送的玻璃,12mm的超白钢化真是让这个缸真是坚实无比,单看玻璃的厚度还以为是60的缸。 另外还有一位高人的帮助,是位做超白缸的商家,这里就不指名道谢了,以免有广告嫌疑。 下午加了15cm左右的水把滤材走了一遍,等下好好擦一擦,明天准备开始养水。 缸粘好的时候就直接上了包边和背景贴纸,至于漏水的问题我不担心,因为粘缸的时候就检查过了,8条边全部留1mm胶缝,无气泡无胶边,想漏水应该比较困难。 要知道市面上大的超白缸商家,因为出货量比较大的关系,成品缸出厂的时候是不试水的,因为只要粘缸过程中没有什么大的闪失,漏水的几率和买到一个漏水的茶杯几率差不多。一旦销售出去反映有漏水的情况再进行更换,这样的成本比一一试水要小得多。 无胶边,无气泡预留1mm的胶缝可惜不是水晶磨边啊,可惜不是超小倒角啊,有块侧面玻璃我往内侧靠了1mm啊……算了,就当是残念吧! 接下来说说粘缸的一些心得体会。
自制新缸完工鸟!开始结束折腾,安心养鱼。 90X45X45的缸,用的12mm超白钢化玻璃,做完了确实有成就感!打胶细节,传说中的无胶边。留了胶缝,1mm
路边吃个麻辣烫,看人家老板是怎么养鱼的 上图,放那么高差点没看见,什么氧气泵什么过滤什么反气举都是浮云。
黑镜包边,看着不错! 晚上把包边也粘上了,看着确实大气,明天准备试水,到时候再上整体效果图
【直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粘缸前先自制个反气举热热身! 因为是直播,还请大家尽量不要插楼,谢谢! 自制反气举的材料我之前有发帖说过,参见:http://tieba.baidu.com/p/2410180528?pid=34406650324&cid=#34406650324 实际买来成本也差不多,加上贴纸等乱七八糟的一共25元左右。 上图,从左往右分别是贴纸、110直通、110PVC管、110转50补芯头、110简易地漏。因为我准备粘的鱼缸高度是45cm,考虑到鱼缸玻璃是坑爹的12mm厚,所以反气举的高度设计在42cm,留2cm方便氧气管走出以免折弯,当然也可以购买一个氧气管弯头,这样你留1cm也没事,但是我比较喜欢双数,就42cm吧,也懒得去弄了。 管子的长度需要事先锯好,需要考虑到插入直通的长度和简易地漏的厚度。 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打孔,因为有电烙铁,就不用铁丝和煤气灶了,稍后见!
麻烦鱼缸是黑色背景的兄弟发个效果图,谢谢! 准备再粘个缸专门养锦鲤了,原先的缸是蓝色背景,这次想尝试下黑色背景,不知效果如何,求参考。
今晚可能要太监了 有点小悲剧,朋友送来的玻璃尺寸不对,有2块裁的大了1mm,直接影响打胶,让重新去裁了,到时候再发图,晚上还买了瓶二锅头准备擦玻璃用的,看来今晚是用不上了,喝了先。
感谢朋友大热天把玻璃送来了,90X45X45缸明天开工! 刚吃完晚饭,朋友打电话来说到楼下了,玻璃也带过来了让下楼去抬,于是跑楼下去,发现确实要抬,5块玻璃差不多100斤。 12mm的超白,顺带做了钢化,倒角磨的稍大了些,也怪自己当初没说,做超白缸感觉应该倒角越小越好。 这次打算做类似于成品缸的那种无胶边的,直接放弃美纹纸了,用商家所谓的商业机密的方法来粘,做好后看看效果,如果可以的话在贴吧公布方法。 说实话,现在做缸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了,觉得把现有的鱼养好就行,前几天想再粘个超白缸也是一时脑热,现在朋友把玻璃送来了,也是赶鸭子上架,没得退路了。 不多说了,看看玻璃。 90的缸,这下光玻璃就有100斤。倒角稍大了些,有点美中不足,不过磨边的效果比街边的玻璃店好太多了。放饭桌上做个比较,太重了不想竖起来,从上往下三块玻璃,分别是架上滤用的8mm浮法玻璃,12mm超白钢化玻璃,饭桌上的8mm浮法钢化玻璃。
好吧满足你们,这次上图了,继续一句话概括昭和、大正鉴赏标准。 鉴赏红白不难,应该都知道看绯看白地看切线。 鉴赏白写也不难,都知道看墨看白地看面割。 鉴赏别甲就更不用说了,直接都人被划到炮一类了,还鉴赏个屁,光头穴墨嘛,都懂的。 其实鱼本无贵贱,人眼贵贱之,仅此而已。言归正传,说昭和与大正,很多人刚接触锦鲤的时候,可能都分不清这二者,先靠着头上有没有墨来区分,然后才知道具体怎么区别,最后学会鉴赏。 在看到一尾不错的昭和或者大正的时候,经常是一片叫好,但好在哪里,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是好,看着舒服。没错!看着舒服就是观赏锦鲤的基本条件,这里面体型占很大优势,这就是为什么锦鲤首重体型,其次才看色泽的原因了。 鉴赏昭和与大正的难度大于其他种类的锦鲤,就因为昭和与大正是各集两套鉴赏标准于一身,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一条好的昭和,应当去掉墨应当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应当是一尾好白写,缺一不可! 一条好的大正,应当去掉墨应当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应当是一尾好别甲,缺一不可! 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左昭和右大正,分别把这条鱼的墨和绯去掉看看,无论去掉墨或者绯,都是在一尾好的红白/白写/别甲之间变换角色,这才是一尾好的昭和/大正。文末说句不太提气的话,现在国内锦鲤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了,但是品质却越来越说不过去,动辄在自家网站上拍个成百上千的昭和或者大正,真要按照鉴赏标准来,随便去掉墨和绯来看,剩下的就是个渣。 昭和胸鳍有元墨,大正胸鳍有黑纹,这都是锦鲤鉴赏的基本条件,要是没有,都不能算作昭和或者大正,但是国内的鱼场可不管这些,昭和、大正反正就是黑、白、红三色,墨长头上了我当昭和卖,墨长身上了我当大正卖。 别人有没有当冤大头我不管,但我为了发这个帖子,想在百度图片里想找一尾称得上合格的大正都找不到! 结束!
有吧友从水花里养出精品了么? 看到很多吧友养水花乐此不疲,故有此一问!
一句话概括大正、昭和的鉴赏标准 大正:去掉墨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是一尾好别甲。 昭和:去掉墨是一尾好红白,去掉绯是一尾好白写。 结束!收工!
同志们!赶紧起床换过滤棉了! RT! 我的就不用换了,前天还被我加了2层,再运行个两三天表示毫无压力,请同志们放心!
网上定做了这样的桌子准备放鱼缸,请大家帮我看下会不会有问题。 之前打算弄个90小缸养草,后来中了锦鲤的毒决定养锦鲤,玻璃是朋友赠送的12mm超白钢化,所以我要考虑的就是鱼缸柜的问题,看了看现在鱼缸柜的价格非常的不亲民,说难听点就是暴利,而且用的还只是18mm的PB板,就是用刨花压制的而非实木颗粒。本着节约闹革命的原则,于是我就找到原先我买组合书桌的一家网店,让他们给定做了个桌子准备放鱼缸,原先的桌子是1米6长的,很简单,就是4块板,但是非常结实,用的25mm厚的E1实木颗粒板,2个电工师傅站中间一点问题没有。 这是原先桌子的样式:我现在按照我的要求把设计发给了店家准备让定做,价格150元,请大家帮我看看设计有没有问题,鱼缸加水乱七八糟的大概500斤左右。 具体的改动如下,原先桌面下面是1块背板+2块桌腿板,现在是把背板从靠后侧改到前后各一,中间成十字形加2块桌腿板,这样三竖一横一共4块桌腿板,形成一个王字来支撑桌面。 图是电脑自带软件画的,很粗糙,不知是否描述清楚了,CAD制图不会。
拍一拍我的小鱼,顺便做个药浴。 本着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原则,挨个捞出来做了药浴,只加了少许庆大精粉。 表情帝烈焰红唇镇楼!
请教个问题,新入的红白喜欢沉在缸底是怎么回事 下午买回来的,25cm,因为新缸还没启用,暂时和草金挤在80缸里,买回来就跳了一次缸,有盖子不过还是跳出来了,两边干掉了几片白鳞片,不知道会不会长好了,现在老实点了,不过胆子还是很小,就窝在缸底,前两天买回来一条乌鲤也没这样啊,一回来贴着缸底找屎吃。
看来少养精养是养鱼的最终归宿啊 下午去了趟岚灵,看来看去都没有中意的,要不是买了条锦鲤,差点就空手回来了。 这段时间放生的多买的少,觉得现在缸里的密度也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少去鱼市,专注于养好现有的鱼了。 今天买的锦鲤,25cm,在缸里和草金比起来算是大块头了。
新入一条红白练手,继续我的锦鲤之路。 下午去了趟岚灵花鸟市场,原打算买草金的,看来看去没看到合适的,想到前几天那条隐墨小白写跳缸自杀了,就决定再入一条锦鲤,免得空手而回。 挑中这条红白,25厘米,老板开价30,还说这鱼在广州没100拿不下来,我心想你忽悠谁呢,还好在贴吧有所了解,知道广州是富鱼区,再怎么样也比上海便宜吧。 当然也没砍价,30元的鱼,砍个几块钱也没意思,心里觉得差不多值这个价就行,虽然这是我买过的最贵的一条鱼。上张隐墨小白写的遗照,当初5块钱买的,结果跳缸了,没缘分呐!
新制上滤一天后运行状况汇报! 先上设计图第一格我塞了6层过滤棉,只要我想,塞个8层10层不是问题,是不是很疯狂?所有人都担心自己的滤棉堵了会导致溢流,偏偏我这个上滤越堵越不担心溢流,水流只会越来越小,而不会越来越大,现在用的创星305的泵,可以调节水流,目前在10点位置,如果因为滤棉堵住导致水流小了,慢慢加大水流就行,直到水流最大,如果到那时水流仍然小,才考虑换过滤棉。刚才看了下,第一个底部有鱼便沉积了,但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附着在过滤棉上了,过滤棉也被顶上去了,但是因为上部有挡板,过滤棉只能老老实实的夹在两层挡板之间了。更为邪恶的是,附着在过滤棉上的鱼便也起到了过滤的效果!第二格就放了一层过滤棉意思下,感觉很悠闲,没什么压力啊。当然,过滤如何,只能靠效果说话!
今天降了密度,看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看着舒服,鱼儿估计也舒服。
新泵+新上滤,欢迎大家参观! 今天彻底丢掉了日胜的三合一泵,换上了创星的305,这才知道日胜这货虚标有多大,标称1750的流量竟然比不上创星的1200流量,弄的过滤直接吃不消,还好305是可以调节流量的。 新上滤算是自主设计自主研发了,因为发现上滤要加个沉淀仓确实不可能,起码要40cm的水位才能实现,于是直接成了现在这样子,大家可以看到我第一格过滤棉塞了多少,第一格出仓直接清水,而且永远不用担心溢流。 下午公园放生了十来条,现在密度小了不少。
过两天也打算自制个反气举,这里罗列下反气举需要的材料 前一个75的是买的成品,这次准备上110,自己先罗列下材料,也方便需要制作反气举的同学。 1、管子,成本估计在5元左右,昨天五金店问了下,12元1米。 管子建议多买3-5cm,这个用处下面会说到。2、直通,2个,估计2元一只,当时没问。3、地漏,1个,估计也是2元。4、补芯头,估计要5元,因为我看某宝上在3元左右。5、打孔因人而异,有钻头的钻头,没钻头的灶台+铁丝,注意安全。 最后说说多买3-5cm管子的用途,就是把它垂直锯掉一截,塞到底部管子里,这样就成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内衬,这样反气举下面出水口的数量就成了可调了,啧啧,淫荡无比的设计。
买不到黑色草金,弄了条乌鲤过过眼瘾 下午原打算去岚灵逛逛的,天太热未能成行,就逛了附近几个小的花鸟市场。 一直眼馋黑草金,可惜没有,下午看有几条乌鲤还不错,就捞了条,看到一条黑龙凤,又黑又飘,可惜鱼鳍有点坏就没要。 顺带捞了只小樱花,感觉还是比不上跳缸的那只。 还有一条丹顶,临走时捞的,回来才发现鱼鳍少了一大块,过几天又要搬到公园池塘去了。
看到公园垂钓的就觉得恶心 发发牢骚! 周末去家门口的公园放生几尾降降密度,放生完了站起来才看到对岸坐着个老头在钓鱼,直感觉像吃了个苍蝇,TMD公园就这么大点水塘,一亩不到,钓这些小鱼吃了能长寿还是能壮阳?禁止垂钓的牌子随处可见,出门走两步就是黄浦江,有本事去江边钓去! 刚找了公园管理,说等会去管,估计也不管用,我过会去看,要还在的话直接一脚踹水里去!
终于化龙了,走好! 这鱼买回来就胆小,别的鱼没事,这家伙跳了三四次,前几天估计晾地上惩戒了半小时,心想应该老实了,我还发了帖子。 今天回来一看,估计6小时也不止了,就这么走了,没心情上照了。
一个有意思的缸,转自锦鲤吧 原作者:@冠总 之前自己也想过,既然很多人觉得拉筋难看,架上滤又担心拉筋的承重问题,何不直接把拉筋作为上滤的底呢,尽可能的增加的过滤槽的容积,既美观又结实,比单纯的目字拉筋或日字拉筋或口字拉筋要好很多吧?比如说90X45X60的尺寸,上部15cm三面做成过滤槽,黑镜包边,比架个上滤好看且有用的多,当然这个对粘缸的手艺要求比较高。 刚在锦鲤吧看到有人已经准备付诸实施了,附上设计图。
一家之言,说说反气举造流,顺带说说反气举。 开门见山,说我自己的观点:指望反气举造流那是意淫。 最常见的反气举摆放应该是这种:很多吧友兴致勃勃的自制或者购买了反气举,原指望放在水泵对角,鱼便“唰”的一下被吹过去然后被吸走,轻松加愉快。 等到开始用了之后又开始问,怎么反气举不造流? 这边我可以说,超过40的缸,不管方的还是长的,反气举出水口的造流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反气举出口一般是比下水口稍大一点即可,因为一样大或者偏小会溢流,我是网上直接买的,吹水口大小可调,但是不管出水口开到最大还是最小,可以说对于造流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试验的方法很简单,反气举出水处挤出来一滴万能药,因为是蓝色液体,所以效果比较直观,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到底能被吹多远。 水的阻力是很大的,一个铁皮桶装满水,从上面开枪绝对打不穿桶底,反气举的出水能否吹动缸底的鱼便呢?我们先看反气举出水到底有多大的冲击力。 反气举因为是上下开口,内外水压几乎是一样的,唯一一点水压来自于不到1cm的高度差,那是由于反气举里面的陶瓷环减缓水流实现的,那么按鱼缸水位40cm计,从上滤盒出水的冲击力经过30多cm的陶瓷环,水流的速度已经消耗殆尽了,唯一的动力就是靠反气举内维持着的1cm不到水压,要指望这点力气来冲鱼便到对角,吐口唾沫也能冲马桶了,一次省6升水。建议打算使用反气举的朋友不要对反气举的作用做夸大的想象,反气举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我看到还有人发照片对反气举使用前后对比的,没用的时候鱼缸浑浊不堪,用了5天后清澈透亮,那样的话只有一种可能——整缸换了水。 正常的硝化系统建立大概10-15天甚至更长,指望一两天能水清鱼靓的基本别想,因为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不快,甚至可以说很慢,这是相对于其他细菌来说,比如说净水细菌。 另外,反气举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利用气泡和水流的对冲增加了水体溶氧,给硝化细菌提供一个适合的场所那是其次,因为一整个反气举里面硝化细菌对氧气的消耗,可能还比不上缸里的一条鱼。 一句话,反气举有用,但是作用并不是翻天覆地的,要有心理准备。 现在养鱼必谈硝化细菌,方显的专业,但是请不要神话硝化细菌,花大价钱买所谓的硝化细菌干粉或者液体,还不如使用自身过滤循环系统慢慢培养,因为买到的硝化细菌,可以说除了小瓶装的科迪,其他的都是净水细菌干粉,甚至是净水剂,这东西一天见效,水清鱼靓的效果达到了,然后觉得硝化细菌各种牛,心想硝化细菌吃鱼便就是厉害。 总有人认为硝化细菌是分解鱼便的,考虑过硝化细菌的感受么?硝化细菌只减少水中氨浓度的,吃便或者分解鱼便这活不是他们干的也干不了。 就像有人总希望能养个什么鱼能吃鱼便,要真有这种鱼的话那不是神物?单养着什么都不用喂,拉出来的鱼便吃了再拉出来再吃,再拉出来,再吃……当传家宝没问题。 其实想要硝化细菌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菜市场捡条臭鱼干扔在过滤棉上,这种死了刚发臭的鱼身上,硝化细菌多的让你想不到。 最后再说回反气举造流,既然反气举造流的作用微乎其微,那放着不用也是可惜,这点小小的动力可以用来吹走反气举自身所在缸角的粪便,这个死角被很多人忽视了,反气举放一段时间后,背后这个死角的粪便会多的很可观。 如果将出水口对这反气举自身所在缸角你觉得大材小用,那么很简单,反气举出水口打小一点,前面2个后面1个,这样兼顾了所意淫的造流,背后死角的粪便也可以清理掉了。最后还是想重申一次,用反气举来造流是小马拉大车,不切实际,指望着反气举出来的水流让鱼便挪动了一小步,一条鱼游过来尾巴一扇,又给你扇回去了,运气好的话可以往潜水泵那里扇一点,当然这要看鱼的心情。 既然反气举不能造流,鱼便又不会自己长腿往潜水泵那里跑,而且自己又懒不想天天吸鱼便怎么办? 如果是三合一的水泵,这里又要顺带说说水泵,水泵的吸力不可能吸走整个缸底的粪便,甚至周围10cm范围的也不可能完全吸走,如果是能吸走的话,这个水泵的流量不是一个鱼缸所能用得上的,那么我们能做的还是造流,让粪便尽可能的通过水流集中在水泵附近,这里就可以用到三合一水泵的造流功能,进氧口堵住让直接喷水来造流,通过放置的位置来实现水体在缸内的流动。不要太介意鱼便会被打碎重新喷回水里,这只是影响过滤的效率,终究还是会躺在过滤棉上的,因噎废食就不划算了。 这种方案是通过三合一水泵自带的造流功能,加上反气举出水口的辅助造流功能完成水体循环。这个我实践过,可行,没经过实践的我不会拿来说。但有个缺点就是对小鱼很不利,会被吹的东倒西歪的。还有一种方案就是造浪泵,这是我正在用也是很喜欢的方案,什么样的活就改什么样的设备干,没有大而全的东西。 使用造浪泵的好处就是照顾到缸内的小鱼,每天记得吹个10几分钟就行,像我这种懒人就直接插到定时器上,每隔6小时自动吹15分钟,基本上缸底是可以保持干干净净的,有时候在鱼缸边造浪泵刚好在工作,看着鱼便在水泵吸水篮的周围打着转转被吸走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造浪泵的位置摆放没有绝对,可能需要按照鱼缸的形状多摸索几次,直到被吹到对角的鱼便刚好集中在水泵吸水篮附近打转就可以了。 这是我摆放的位置,供参考:好了,就写到这,都是实用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总结下:反气举干不了造流的活,否则就该叫做反气造流举,潜水泵也干不了缸底吸便的活,否则就该做叫潜水吸便泵。
这货又跳缸了,气的我晾了它半小时才丢回缸里 晚饭时候听到“啪”一下,我知道有鱼又跳缸了,跑过去一看,竟然又是这货!当初就不该花5块钱把它买回来,这次我决定让它长长记性,直接转身回去继续吃饭,啪嗒啪嗒的声音我就当没听到,吃完晚饭已经没声音了,我又慢条斯理的去洗了个碗,前后估摸半小时,再回来一看,只有出气没进气了,身上干的像苏打饼干,捡起来丢缸里去,东倒西歪的游了几圈后,跟个没事鱼似的,又好了!再仔细看看,鳞片都没见掉个,但愿这次长记性了,否则下次直接一小时。
水清,鱼还行,大家早安! 大早晨起来看到鱼缸这缸状态还算满意,当然不是说做工,因为头一次做缸手艺太差,一直没好意思晒出来,哈哈! 感触就一句话:沉淀仓真的很重要,没有的话弄个伪沉淀仓也行!集体照里面发现一个二货,仔细放大瞧瞧。
请教!做鱼缸的玻璃是否需要钢化呢? 打算自制一个90X45X45的鱼缸,用12mm的超白,玻璃是朋友赠送,并表示会顺带给做个钢化,刚才百度了一下,很多人不建议鱼缸玻璃钢化处理,因为一旦破裂会很难补救,但是钢化后的玻璃抗冲击和抗弯能力是非钢化玻璃的若干倍,这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朋友下周一估计就会把玻璃送过来,请大家给个意见,如果钢化是弊大于利的话,就考虑让他不要做钢化了。
请教!鱼缸的玻璃究竟是否需要钢化? 刚才百度了下,很多人都不建议钢化,因为担心鱼缸一旦破裂便无补救可能。 但是问题又出来了,钢化后的强度会是非钢化玻璃的N倍,无论是抗弯还是抗冲击。 这纠结的。
一半惊喜,一半失落,白写出墨,鹿子掉色…… 先上小白写,当初鱼市里面一眼看中了,花5元捞了回来。 买回来时候的样子现在的样子可能曝光的原因看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实际看还是略有些变化的,虽然只有一周不到的时间,继续期待中。 接下来是刚买回来3天的鹿子大人,回来的时候没拍照,但我可以向毛主席保证当初绝不是现在这样子的! 再过几天估计成白瓜了吧?就这么想去公园池塘么?这是6月10号买回来的另一条鹿子这是现在的样子,头上那抹红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