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十分 一角十分
关注数: 5 粉丝数: 15 发帖数: 792 关注贴吧数: 4
沪剧《八年离乱》老戏新演 将在演至6月3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08:53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 根据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的沪剧《八年离乱》将再次登上舞台。刚刚被市文广局确认为沪剧陈派艺术的国家一级演员陈苏萍,今晚在天蟾重演这部当年的顾月珍名剧。她饰演的主人公素芬唱腔委婉沉郁、字字血泪,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一位53年前看过该剧的老观众说:“老戏新演更好看,谢谢你们让顾月珍‘重返’舞台!”   陈苏萍告诉记者,顾月珍是与丁是娥、杨飞飞等齐名的老一辈沪剧表演艺术家,1984年,长宁沪剧团曾经在大众剧场复演《八年离乱》,连演100多场还是欲罢不能。陈苏萍感觉顾派唱腔有点像京剧程派,非常有韵味,一段“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不尽我素芬的血和泪,这黑暗的社会吞没了我……”,在“流”“芬”“吞没”等唱词上,末句不翻腔,小腔曲折丰富,独具顾派唱腔的魅力。陈苏萍动情地说,排练中,顾派唱腔天天在她耳畔回荡,常常情不自禁、泪水盈眶。她认为复演《八年离乱》,是抢救顾派艺术的遗产,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对自己个人以及长宁沪剧团的艺术积淀都十分有益。   据悉,《八年离乱》将在逸夫舞台演至6月3日。 陈苏萍在沪剧《八年离乱》中扮演素芬
长宁沪剧团越"活"越滋润 坚持"出人、出戏、出机制"   长宁沪剧团坚持“出人、出戏、出机制”的办团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的数十个奖项,演出年年超百场。   首先,长宁沪剧团把“年年出新戏”的要求列入剧团的工作目标中。从选题、剧本创作、排演等创作环节严格把关。该团创作的剧目《清风歌》荣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母亲的情怀》获得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的11个大奖、《女人的眼睛》在央视直播、《文红老师》由央视投入70万元拍摄并多次在央视戏剧频道播出;今年,沪剧《雷雨》还走出国门赴爱尔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这是沪剧首次以完整大戏的形式演到欧洲。长宁沪剧团作为一个区属院团和市属院团一样,共同承担着繁荣上海文艺的历史重任。在出戏的同时,长宁沪剧团还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区级小团中竟凝聚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如国家一级作曲奚耿虎、一级编剧张东平都写出了优秀作品。国家一级演员陈苏萍和吴梅影、李恩来、顾春荣、董建华等演员也颇受观众欢迎。剧团的成功来自于机制的创新。首先政府改革对剧团的资金支持机制,将政府财力扶持和新创剧目演出结合起来,演得多,社会反应好,补贴就多,从而激励出新戏、好戏。同时,剧团内部实行“剧目股份化”改革,大家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效果良好,增强了剧团的市场生存和竞争能力。
影响较大的剧目一览表 剧名演出时间演出单位附注绣荷包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 拔兰花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1954年爱华沪剧团改编演出剪刀口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 卖桃子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 借红纱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1983年4月沪、锡剧演员联袂演出过十打谱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1990年1月春,申沪剧团将此剧与《女落庙》合并编演过游花园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施春轩擅唱摘石榴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 卖草囤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 徐阿增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筱文滨擅于演唱打花包早期演出剧目许多早期艺人都演过建国后曾改编演出小和尚哭灵早期演出剧目艺华沪剧团1954年5月整理演出僧帽记1959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 卖妹成亲1961年9月长江沪剧团 张凤山卖布送人情1954年上海市代表团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欺嫂失妻1960年努力沪剧团1986年6月长宁沪剧团加工演出借妻堂断1956年冬艺华沪剧团 合同记30年代许多班社曾演此剧 董小婉1927年施家班1957年10月1日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重新整理演出寒梅吐艳1946年2月文滨剧团1958年1月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改编演出西太后1947年6月中艺沪剧团1956年艺华沪剧团改编演出,剧名为《光绪与珍妃》孟丽君1941年4月施家剧团各沪剧团后改为连台本戏演出新李三娘1946年文滨剧团1942年4月婉社曾以清装演出离婚怨1921年滩簧班社均演出 骆驼祥子1939年3月中艺沪剧团1958年,上海人民沪剧团加工后重演恨海难填1940年9月文滨剧团 阎瑞生1941年施家剧团 三朵花1942年施家剧团 返魂香1944年华光剧团1981年5月上海沪剧团二团改编演出女单帮1944年施家剧团曾续编6集演出风流女窃1946年上艺沪剧团 小二黑结婚1949年8月上艺沪剧团以下为当代编演的剧目王贵与李香香1949年9月努力沪剧团 八年离乱天亮前后1949年9月努力沪剧团1985年7月,长宁沪剧团重新改编演要不要结婚1949年12月中艺沪剧团 赤叶河1950年2月施家剧团1962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重演此剧幸福门1950年2月中艺沪剧团 妓女泪1950年勤艺沪剧团 好儿女1951年2月上艺沪剧团 红花处处开1951年2月中艺沪剧团 花弄影1951年5月英施沪剧团 一千零一天1951年7月上海沪剧界联合义演抗美援朝义演太太问题1951年6月上艺沪剧团1957年7月,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重新改编演出改名《娇懒夫人》好媳妇1951年9月努力沪剧团 打开了枷锁1951年9月中艺沪剧团 翠岗红旗1953年元旦努力沪剧团1955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曾改编演出日出1954年艺华沪剧团1982年上海沪剧院曾改编演出茶花女1954年秋勤艺沪剧团 家1954年勤艺沪剧团1955年12月,人民沪剧团曾改编演出贵族夫人1957年8月努力沪剧团1988年长宁沪剧团曾改编演出母亲1957年11月上海市人民沪剧团 谁是母亲1958年4月爱华沪剧团 苗家儿女1959年1月爱华沪剧团 向秀丽1959年勤艺沪剧团 朵朵红云1959年7月上海市人民沪剧团 金沙江畔1961年4月人民沪剧团、艺华沪剧团联合演出 三代人1963年春节艺华沪剧团 喜旺嫂子1963年2月南汇县沪剧团 雷锋1963年5月爱华沪剧团 八连之风1963年5月人民沪剧团青年队 巧遇记1963年7月人民沪剧团 万里前程1964年艺华沪剧团 不准出生的人1964年艺华沪剧团 渔港新歌1965年10月勤艺沪剧团 金绣娘1977年7月上海沪剧团 艰难的历程1978年9月上海沪剧团 金锁1978年12月崇明县沪剧团 被唾弃的人1978年上海沪剧团 第二次握手1979年6月新艺华沪剧团 碧海死光1979年8月祟明县沪剧团 风流英豪1981年10月新艺华沪剧团 三楼新娘1981年11月上海沪剧团二团 田家春1981年11月崇明县沪剧团 寻娘记1983年8月上海沪剧院 何处不相逢1992年大世界沪剧团 碧海青天夜夜心1993年7月上海沪剧院 情深缘浅1993年7月长宁沪剧团 双女恨1995年2月志勤沪剧团 母亲的情怀1995年10月长宁沪剧团 赛金花1950年12月上艺沪剧团 皇帝与妓女1951年艺华沪剧团 花木兰1951年2月努力沪剧团 陈化成1959年勤艺沪剧团 抢亲奇缘1990年1月春申沪剧团 赤道战鼓1965年人民沪剧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