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李波
国电李波
关注数: 1
粉丝数: 25
发帖数: 397
关注贴吧数: 1
石津路看车 庄里和平东路立交改造
HXN5拉通承德交路 4473次承德-昌平北
【原创】石济京广拍车 石济客专、石德铁路
【原创】普去高回喝羊汤 3月19日,原来也辉煌过,现在不行了空空如也
有没有货车自动摘钩设备 有没有两节货车之间自动摘钩设备,来代替人工摘钩
全国首台新型相控阵钢轨探伤车开启正线试验 5月25日,全国首台GTC-80II型重载铁路相控阵钢轨探伤车在新朔铁路大准线薛家湾至大红城区间成功开启正线试验。 正线试验前,第三阶段标定线检测结果经铁科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专家团队确认,缺陷检出率达90%以上,圆满达到了上线运行探测要求。本次钢轨探伤车上线运行完成40-50km/h速度下,60kg/m型和75kg/m型钢轨的数据采集和伤损B型显示数据分析,并与人工小型探伤仪器数据进行对比,对探伤车探伤系统的出波状态完整性,常规超声、相控阵超声通道检出效果进行实测验证。GTC-80II型重载铁路新型相控阵钢轨探伤车是新朔铁路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基于相控阵探伤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皮带轮式探头组合布局,同时采用自动伸缩轴式机械对中方式辅以激光对中补偿,解决各类型、各部位缺陷(尤其是轨头核伤)探伤覆盖的问题,实现缺陷检出率(标定轨或国标GB/T28426)不低于90%的目标。该探伤车凭借检测高效、设备先进、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优势满足了重载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安全高效绿色的智慧铁路系统助力赋能,对提升我国重载铁路行业装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五章 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现代化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分层分类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互联互通和一体衔接,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内交通运输协同运行,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运输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一节 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强化重点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提升城际运输通道功能,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构建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际交通网,实现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强与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一体衔接,扩大对5万人口以上城镇的有效覆盖。 有序推进其他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提升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功能,推进哈尔滨—长春、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建设。建设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城际列车。 第二节 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衔接,合理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积极利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提供通勤服务,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市域(郊)列车,增加列车停站数量和在重要客流集散地的停站频率,鼓励高峰时段公交化运营,提高通勤服务质量。探索将重点都市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 完善多层次道路交通网。合理加密快速路通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都市圈环线和城市绕城环线。科学布局建设加油加气站、公交场站、停车设施。积极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城镇、功能节点延伸,鼓励都市圈内毗邻城市(镇)开行公交,开展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1.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充分挖潜干线铁路城际功能,推进核心城市间城际铁路及区域联络线建设,建设雄安新区至石家庄、天津至承德、苏州经无锡至常州、衢州至丽水、深圳至惠州、佛山至东莞等城际铁路,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2.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实施一批既有铁路的市域(郊)运输功能改造工程,利用既有萧甬铁路开行绍兴至上虞市域(郊)列车。推进北京东北环线等整体提升工程,建设上海嘉闵线及北延伸段、南京市域18号线、杭州至德清、宁波至象山、重庆至合川等市域(郊)铁路。 3.高速公路环线。推动武汉、长春、西安等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建设,实施部分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改扩建工程,优化调整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线路。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五章 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现代化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分层分类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互联互通和一体衔接,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内交通运输协同运行,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运输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一节 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强化重点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提升城际运输通道功能,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构建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际交通网,实现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强与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一体衔接,扩大对5万人口以上城镇的有效覆盖。 有序推进其他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提升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功能,推进哈尔滨—长春、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建设。建设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城际列车。 第二节 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衔接,合理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积极利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提供通勤服务,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市域(郊)列车,增加列车停站数量和在重要客流集散地的停站频率,鼓励高峰时段公交化运营,提高通勤服务质量。探索将重点都市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 完善多层次道路交通网。合理加密快速路通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都市圈环线和城市绕城环线。科学布局建设加油加气站、公交场站、停车设施。积极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城镇、功能节点延伸,鼓励都市圈内毗邻城市(镇)开行公交,开展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地图更新:国家铁路网建设及规划示意图(2021年12月18日版本) 又到年底,“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铁路建设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一大批铁路建成通车,年内开通高铁(快铁)约2500公里,一大批铁路完成施工招标并相继开工建设。 川藏铁路、沿江(沪渝蓉)高铁、西渝高铁、西武高铁、京沪二通道高铁、包银高铁、兰合铁路等国铁干线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本次主要更新内容如下,具体线路信息请以关键字搜索公众号往期文章: 一、线路走向和站点更新 1、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作至洛阳至平顶山段可研方案:全长242公里,全线设车站8座:沁阳西、济源东、洛阳北、洛阳龙门、伊川西、汝阳南、汝州南、平顶山西。 2、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已完成可研评审,接轨在建杭衢高铁,经龙游(并站)、遂昌西至松阳,全长9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3、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全长约29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 二、线路状态更新 1、已开通线路:中老铁路(12月3日)、张吉怀高铁(12月6日)、牡佳高铁(12月6日)、赣深高铁(12月10日); 2、计划12月底开通线路:安九高铁、日兰高铁曲阜至庄寨段、杭台高铁、敦白高铁、贵阳环线城际、和邢铁路、南沙港铁路、酒额铁路酒泉至东风南段、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太子城至崇礼铁路; 3、已全线开工(含施工招标)项目:沪渝蓉高铁汉川至宜昌段、西十高铁、集大原高铁、兰合铁路、合新高铁安徽段、杭温高铁桐庐至义乌段、金华至建德铁路、包银高铁包头至惠农段、珠肇高铁珠三角机场至江门段; 4、先期工程或控制性工程开工项目:杭州机场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及高明至肇庆东段; 5、已铺轨项目: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郑万高铁湖北段、常益长高铁益长段、湖杭高铁、将淖铁路等。 三、新增线路 1、中老昆万铁路老挝段; 2、宁宿铁路:规划研究方案:自宿迁东站至泗洪北站利用合宿新铁路,新建泗洪北经盱眙至滁州东段,滁州东至南京北站利用规划宁滁蚌城际; 3、衢州至黄山铁路及甬金高铁,远期规划; 4、昆厦(深)高铁昆明至兴义段,远期规划。 四、站名更新及其他 1、郑济高铁平原新区→新乡南、滑县浚县→滑浚;日兰高铁兖州南→济宁东; 2、成昆复线(峨广铁路)越西南→越西,成昆线越西→乃托; 3、既有线更名:军马场→山丹马场、绅坊→乐清东、余杭→临平南、陇海线常兴→眉县东。 4、受国办2021年27号文影响,中西部四川、云南等省区远期规划的时速350公里高铁项目进行了调整或删减;保留了部分进行过规划研究但远期实施可能性小的项目,如成巴安高铁、桂湛高铁、渝湘高铁吉首至益阳段、兰汉十高铁等。
2022年底前计划开工建设铁路前期进度一览(11月9日更新) 与9月12日版本比较,本次更新内容如下,各项目详细信息和进度情况请搜索公众号内往期文章。 一、进度更新情况 1、川藏铁路新都桥至波密段已施工招标,12月份将全线开工,工期至2032年底; 2、雄商高铁定测地质勘察成果通过验收,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3、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先开段已开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以及重庆至成都段(成渝中线高铁)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公示; 4、西安至十堰高铁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已施工招标; 5、包银高铁(含银巴支线)初步设计已获批,银巴支线施工图已审查,包头至临河段已开始施工招标; 6、兰州至合作铁路调整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已施工招标; 7、平漯周高铁已完成可研评审; 8、盐泰锡常宜高铁先期开工段二次环评已公示,计划12月底开工; 9、通苏嘉甬高铁可研报告已完成评估及行业评审; 10、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已批复; 11、宁淮高铁省界至南京北段(南京段)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 12、揭阳至惠来铁路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施工招标已完成,12月份将开工,工期4年; 13、南深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已开始施工招标; 14、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初步设计已获批; 15、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深惠城际(前海至坪地段)、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和全线施工总承包招标; 16、广佛环线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北段二次环评已公示; 17、盐城大丰港铁路初步设计已批复; 18、仙桃至监利铁路已进入施工定测阶段; 19、文山至蒙自铁路可研评审会已召开,设计时速双线160公里; 20、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已进入施工定测阶段。 二、新增项目 1、大丽攀铁路,已完成可研评审,线路建设方案及标准待定; 2、衢丽铁路衢州至松阳段,已完成可研评审,设计时速双线200公里。 三、修改内容 1、以下项目全线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从表格中删减:渝昆高铁、集大原高铁; 2、中卫至平凉至庆阳铁路拆分为中卫至平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新建平凉至庆阳铁路; 3、删除前期工作已停滞,2022年底前开工希望不大的项目:湛江至海安高铁(2019年1月可研审查后无进展)、德州至商河高铁(2020年5月可研审查后无进展)。
2022年底前计划开工建设铁路前期进度一览(11月9日更新) 与9月12日版本比较,本次更新内容如下,各项目详细信息和进度情况请搜索公众号内往期文章。 一、进度更新情况 1、川藏铁路新都桥至波密段已施工招标,12月份将全线开工,工期至2032年底; 2、雄商高铁定测地质勘察成果通过验收,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3、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先开段已开工;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以及重庆至成都段(成渝中线高铁)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公示; 4、西安至十堰高铁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已施工招标; 5、包银高铁(含银巴支线)初步设计已获批,银巴支线施工图已审查,包头至临河段已开始施工招标; 6、兰州至合作铁路调整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已施工招标; 7、平漯周高铁已完成可研评审; 8、盐泰锡常宜高铁先期开工段二次环评已公示,计划12月底开工; 9、通苏嘉甬高铁可研报告已完成评估及行业评审; 10、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可研报告已批复; 11、宁淮高铁省界至南京北段(南京段)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 12、揭阳至惠来铁路初步设计已获批,全线施工招标已完成,12月份将开工,工期4年; 13、南深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已开始施工招标; 14、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初步设计已获批; 15、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深惠城际(前海至坪地段)、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和全线施工总承包招标; 16、广佛环线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北段二次环评已公示; 17、盐城大丰港铁路初步设计已批复; 18、仙桃至监利铁路已进入施工定测阶段; 19、文山至蒙自铁路可研评审会已召开,设计时速双线160公里; 20、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已进入施工定测阶段。 二、新增项目 1、大丽攀铁路,已完成可研评审,线路建设方案及标准待定; 2、衢丽铁路衢州至松阳段,已完成可研评审,设计时速双线200公里。 三、修改内容 1、以下项目全线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从表格中删减:渝昆高铁、集大原高铁; 2、中卫至平凉至庆阳铁路拆分为中卫至平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新建平凉至庆阳铁路; 3、删除前期工作已停滞,2022年底前开工希望不大的项目:湛江至海安高铁(2019年1月可研审查后无进展)、德州至商河高铁(2020年5月可研审查后无进展)。
北京到承德高铁开通,为什么我们激动不起来?! 1月22日,承德到北京的高铁正式开通,很多人都说,这次应该是真的了。因为在此前,“开通”的次数太多,但最终就连大家都认为的“最晚于1月20日前通车”也没有实现。 不过,即便是明天能开通,也不会再特别激动了,不但不激动,还会有几分失望。因为即便是高铁开通,承德人也不能正常的非常便捷的乘车进京。 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石家庄疫情。 所以,原来写的题目是: 《承德高铁:饭菜上桌了,碗都端起来了,突然告诉你,不让你吃了》 济源小食堂里出现的“掌掴秘书长”事件还没有结论,所以遇事都容易和吃饭联系起来。 承德与石家庄远隔数百公里,中间又隔着一个天津、北京。 如果说北京是隔着一个保定面对着石家庄的话,承德则躲在北京的身后,危险系数远远的低于北京,绝对是低风险地区,低的不能再低了。 可即便如此,北京还是严防包括承德在内的河北人、车进京,说是带着核酸检测可以进京,可实际上进不去,很多人都试过。 普客全停,因为承德是河北的,一刀给切了。 一刀切这事儿很恐怖,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2. 承德至北京的高铁是京哈高铁的一部分,开始叫京沈高铁。 这次,高铁沿线的承德、朝阳都欣喜的迎接进入高铁时代。 其实,1月22日与北京开通高铁的,还有内蒙古的赤峰。这样,分开了65年的原热河省的三大城市同一天开通了连接北京的高铁。 1月20日,赤峰方面都在传播这个消息:《赤峰高铁东西全线运营——我们不再偏远》: 1月22日早8:00时,赤峰至北京高速列车将准时在赤峰站发车,2小时41分钟后,将抵达北京朝阳站。至此,赤峰高铁接入东北华北目标全部实现。 2017年4月19日,时任赤峰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远新在赤峰西站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典礼致辞时说: 我们赤峰,是一个有460万人口的地区,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曾几何时,由于地理的和历史的原因,我们始终远离繁华,也很难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最前沿的现代文明。 这句话有些令人动容。 3. 经济总量决定城市地位,也决定这个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工资收入决定幸福指数,承德、赤峰、朝阳三个城市分开65年后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 赤峰在内蒙没有杨市长说的那样令人动容,赤峰现在是内蒙古的第三大城市,2020年上半年GDP在内蒙排名第四,绝对是有位置,后面还跟着一串儿小兄弟,绝对有存在感。 辽宁的朝阳虽然没有赤峰那样好,但也不是特别差——垫底儿那样的差。 2020年辽宁各地市GDP发展呈阶梯式的分布,大连和沈阳均以超千亿的GDP总额发挥全省领头羊第一梯队!鞍山,盘锦,营口为第二梯队,锦州、抚顺、本溪、丹东、朝阳、葫芦岛、辽阳为第三梯队!铁岭和阜新为第四梯队! 也就是说,朝阳后面还有葫芦岛、辽阳、阜新和大城市铁岭。 最最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城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河北低六七十分。 分数决定了所有考生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决定一个家庭的未来。 4. 1956年,承德地区划归河北,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不是所有的好事儿都能办好。 承德著名作家何申在《热河一梦》里这样说: 不管怎么说,昔日的热河省终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如今变成了一个地区,和长城以南比较富裕的地区同为弟兄(地区),按说也是件好事,好就好在由此可能会受到一些额外的关照。然而,这种关照来是来了,只是来得晚了很多年。而首先来的,则是一些不曾想到烦恼与麻烦。 也就是说,大家以为划归河北后,可以傍一些保定、唐山、石家庄这样的大款儿,能多给些支持和投入,使落后地区赶快进步起来,可没想到,首先来的却是烦恼,随即产生了对承德后来发展影响很大的矛盾。 王克东是热河省委秘书长,1956年出任承德地委第一书记。 原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杨泽江在给《王克东传》写的序中说: 克东同志忠厚耿直,对人对事,他都讲党的原则,绝不搞拉拉扯扯庸俗低级的东西,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看风驶舵,绝不迎合势头。他刻苦钻研中央文件精神,在执行中央方针政策中,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处理与解决生产建设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比如,他在承德工作时,根据承德的特点,制订了发展山区经济,解放生产力的政策性规定,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好建议好主张,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在遭受错误的批判和处理时,他仍坚持真理,曾闻名全省。 《王克东传》有这样一个例子: 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一天夜里,省里召开电话会议,批评承德大炼钢铁运动落后,拖了全省后腿,让再往钢铁上上人。 王克东说:已经上了40万,很多带孩子的妇女都去了,现在不少庄稼都还在地里,不搞好秋收,明年日子怎么过? 省领导发火了。 地方领导惹省领导发火,可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 1960年3月,王克东被撤职,下放到石家庄地区藁城县做副县长。 居然是藁城。 5. 毕竟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过去的都过去了了,我们要满怀信心的迎接未来。 高铁开通,会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德对于北京和天津这两大城市的作用应该凸显出来。 高铁时代的承德定位是:以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总目标,突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三区一城”发展。 承德依然非常讲政治,每天为北京、天津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着优质的水源、空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北京和天津也该对此有所回报,善良的对待承德的山水,让承德人像赤峰那位领导说的那样: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最前沿的现代文明。 而不是因为石家庄出现疫情,看着我们都有病。 期待在严格的核酸检测后,我们能正常的享受高铁带来的现代文明。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和市域铁路建设蓝图绘就 国家发改委12月16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专题会议,部署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发展司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国家发改委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拟将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作为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整体推进建设。总体考虑是,三大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共1万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时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建成。 近三年拟新开工项目70余个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 据介绍,综合规划支撑、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资金落实、运营效益等因素,国家发改委会同国铁集团、相关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滚动项目清单,拟新开工项目70余个、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在京津冀地区,新开工项目约1000公里,加快构建“四纵四横一环”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在长三角地区,新开工项目约4000公里,打造1小时到1个半小时城际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间半小时到1小时通勤网。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开工项目约1000公里,加快形成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为主轴,“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三大区域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区域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2.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近3400公里,占全国的61.2%。但与此同时,市域(郊)等铁路发展却比较滞后,比如北京、上海仅分别有400公里和56公里,而这两个城市的地铁里程均在600公里以上。反观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圈,城市地铁里程都只有300余公里,而市域(郊)铁路里程均超过1600公里。 该负责人指出,对比发现,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为此,需要准确把握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定位和路网功能,发挥好“承上启下”、填补轨道交通网络空白的作用。为此,在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握好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要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并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地铁。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域(郊)铁路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建设。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连通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卫星城、微中心等城镇组团,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3公里,线路尽可能串联5万人及以上的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等。要加强统筹谋划和方案论证,避免功能错配导致效率低下。 该负责人指出,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服务市民出行需求、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关键在于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与城市融合发展。做好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与相关城市发展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引入中心城区。探索城镇化地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新模式,鼓励“站前广场”与综合开发有机融合,推进“轨道+物业”“轨道+社区”,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二是坚持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发展。推动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机衔接,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完善公交、P+R停车场、自动步道等联程联运配套设施,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三是坚持运输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互信、票制互通、支付兼容,鼓励使用城市公交“一卡通”乘车,切实提升衔接效率和服务品质,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贴心的运输服务。 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专项债积极探索PPP+TOD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推动实施中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多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有利“窗口期”,强化精准施策,狠抓落地见效,努力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 一是建立高效协同推进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推进,及时协调项目前期工作重难点问题。压实国铁集团和地方主体责任,加强路地双方沟通协作,既发挥好国铁集团在前期工作推进、建设运营管理、人才技术力量及跨区域协调等方面积极作用,又落实相关地方属地责任,解决好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重点问题。 二是完善年度滚动实施方案。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构建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发展格局,建立年度动态滚动更新的重点项目库,明确时间表、制订路线图,细化工作措施,督促相关工作加快落实。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一方面,做深做细可研方案。请相关地方和国铁集团提前开展工作,扎实做好勘察设计,充分比选论证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主要技术标准等,尽早稳定项目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加快前置要件审批。请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大项目前置要件和报建手续等支持力度。请电网企业落实外电配套工程。同时,请国家铁路局做好技术标准指导,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运营、竣工验收等方面监管。 四是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一方面,稳妥扎实推进建设。请国铁集团和相关地方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坚持把安全质量要求贯穿项目全过程,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运营管理。研究采用“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运营模式,引入多元化运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地铁企业运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促进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 五是做好建设资金保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挖掘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资源、潜力和价值,用好土地综合开发政策,积极探索PPP+TOD模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吸引社会长期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有效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京通电气化改造之张百湾站
《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 根据天津市交通运输委1月初消息,2019年年底,《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 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包含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三个子铁路枢纽。近期规划建设7条高铁 近期规划建设项目 1、京雄商高铁:全长638公里(河北段310公里),为京港台高铁的起始段,也是国铁集团2019年计划开工项目中排在川藏铁路之后的第二大重点项目。京冀段设站9座:北京丰台、双辛东、雄安、任丘西、肃宁东、深州东、衡水南、枣强南、清河西。 目前线路方案已基本稳定,初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由于河北段部分路段改线原因,进度有所滞后,预计上半年完成可研批复,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雄商段。 2、雄忻高铁:东起雄安新区,西至大西高铁忻州西站,为京昆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长度340公里,其中河北省境内227公里,新设雄安西(雄安城际站)、保定东(并站)、尧都、曲阳、阜平5站,预留清苑西站。远期雄忻高铁正线将通过保定市区南侧预留的莲池线路所从雄安新区南侧引入雄安站津昆场,与津雄城际铁路贯通。远期预留尧都至北京京昆新通道建设条件。 3、津潍烟高铁:全长639公里,为京沪二通道以及环渤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天津枢纽滨海站(原于家堡站),津冀段设滨海南(图中大港东)、渤海新区(图中黄骅北)、海兴西4个站。项目可研鉴修评审已于2019年12月完成,预计在2020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 4、石雄城际铁路:起自保定东站新建城际场,终于石家庄栾城站,远期将延伸至邯郸,全长161公里,全线共设车站8座:保定东、蠡县西、安国东、无极、正定机场西、正定东、高新区、栾城。与初步方案不同的是,正定机场站不与京广高铁并站,或采取在正定机场设地下站方案。 项目将采取PPP模式建设,目前社会资本方还未最终选定,仍在开展可研报批相关前期工作,预计2021年左右开工建设。 5、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为连接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城际铁路项目,设计时速200公里。线路起自南法信,经北京城市副中心,终点为一期工程起点。线路长度约72km,共设车站7座,分别为南法信、首都机场T3、徐辛庄站、副中心站、施园站、亦庄东站、采育站,远期规划延伸至京沈高铁怀柔南站。 6、津承城际铁路:为国家中长期规划项目,也是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主导的项目。规划有西线经兴隆、中线经遵化取直、东线绕经承德县城等多个比选方案。目前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推荐方案从京唐城际铁路宝坻南站引出,经蓟州南(与京哈线蓟州站并站)、玉田西、遵化西、半壁山,接入京沈高铁承德南站,并设联络线至承德站。 其中宝坻南至蓟州段已于去年12月完成可研评审,预计将作为天津的市域城际铁路先期开工建设。 7、太锡铁路:全长384公里,河北段133公里,将新建崇礼、大囫囵、沽源、塞北管理区4座车站。河北段均为新建单线电气化铁路,时速160公里。太子城至崇礼段近期已施工招标,将先期开工,并计划在2022年冬奥会前通车。目前,崇礼至锡林浩特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年底前有望开工
远眺承德南 木枕镇楼
前段时间从来的车里面捡到一本机车司机手账,分享一下
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2020-04-14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施工建设两不误,自疫情发生以来,按照承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京通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计划,市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局积极协调北京铁路局、沈阳铁路局和所辖施工单位制定细化复工防控方案,督促各施工企业严格落实施工现场的疫情防控措施,推动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复工复产。
12月23日承德南 傍晚来到承德南
8.12承德南 一个月后再次来承德南
河北省重要通知津承部分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京冀、 津冀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事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多领域、深层次的务实合作,2018年6月12日和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分别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京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进框架协议重点事项的落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落实京冀〈进一步加强京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事项任务分解方案(2018-2020年)》和《落实津冀〈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事项任务分解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并于每季度末将具体实施情况书面报送省协同办。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5日
承德南6.18 6月17日上午拍的
5.23承德南 5.23下午
4.6日探访承德南 直接上图这样道岔动作肯定灵活
3月8日国际女神节,承德的天气也是很好的
春日的承德南 3月4日下午承德南
京张、京唐、京雄多条高铁、城铁计划开通时间表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披露正在协调推进的9项铁路工程进展,其中多条线路与河北人出行息息相关!据悉,京张高铁、京唐城际铁路、京沈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城际联络线一期等,都有了计划开通的时间表! 京张铁路北京段2016年4月开工建设至今,铁路部门提供68.96公里征拆红线范围已全部进地。京张铁路2019年年底将实现全线通车。 2018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新建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新建北京至霸州铁路调整为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线路北起京九铁路李营站,途经北京大兴区、北京新机场、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至雄安新区,新建正线92.4公里,共设5座车站,同步建设雄安动车运用所。 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正线数目为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李营至北京新机场段250公里/小时),规划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5000万人/年,项目总投资335.3亿元。北京段线路201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至今,已进地30.5公里,占比90%,将于2019年9月与新机场同步开通运营。 京沈客专是国家重点工程,对振兴东北及北京至沈阳沿线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计划2020年12月开通。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201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现进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1年9月开通。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于2017年3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正进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预计2022年7月完工。
铺轨承德南 1月21日下午必须得来的
7764出承德站
承德站承德南站 2017年12月29日夜游承德站
冬日承德南 12月10日探访南站
承德周边小票游 8月27日休息没事,座久违的小票转一把;上图,承德候车室
8月4日下午再次来到了建设中的承德南站,直接上图吧。京沈正线北京方向
京沪第二高铁有望动工, 从图上已经看到了津承的线路 根据天津和山东的消息,京沪第二高铁有望动工。其中京沪高铁的北京、天津段为京滨高铁,走向是通过北京副中心、宝坻南、京津新城、北部新区、滨海机场和滨海等车站。 京津冀铁投公司于6月批复了宝坻至北部新区段的初步设计,该段目前正处于施工图审核阶段,并即将开展招投标工作,预计9月份可开工建设。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京沪第二通道线路到滨海后将沿渤海往南,到达东营,再到潍坊,然后一路往南到淮安、扬州再到上海。另一路是通过潍坊到烟台,再到青岛、连云港、南通,最后到上海。 2017年7月27日至29日,环渤海高铁潍坊至烟台快速铁路预可研评审会议在烟台召开。《新建潍坊至烟台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本项目是烟台、威海等地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是沿海通道和京沪辅助通道向山东半岛的延伸,是规划山东半岛北部横向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潍坊至烟台铁路采取时速350公里等的速度,与京滨高铁速度一致。按此看来,未来从北京到天津,可以走济南、徐州,也可以走 淮安、扬州,也可以走青岛、连云港。
津承、津雄城际铁路规划前期研究开始 记者从天津市建委等部门获悉,天津市正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本市重点推进“两港四路”(海港、空港与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 两轴+十字 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到“十三五”末将形成“两轴+十字”客运铁路布局和“内客外货、北进北出、南进南出”货运铁路布局。同时,建设“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和跨界通道顺畅衔接,高等级公路广域覆盖,普通公路通达度深、惠及面广的公路网络,基本建成服务品质一流的现代公路交通体系。 天津将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加强天津与区域中心城市间城际铁路建设,提升铁路客运在中短途对外客运中的比例。建设京滨城际铁路、京唐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机场延伸线;加快推进京沪高铁第二通道项目前期,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开展天津至承德、雄安新区等城际铁路规划前期研究;形成京津城际、京滨城际“两轴”,津保—津秦、京沪高铁“十字”形客运专线格局,基本实现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市郊铁路建设,开行中心城区至外围区市郊列车。完善市郊铁路沿线站点功能,推动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三网融合”。 同时,完善“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宁静高速公路,形成贯通海河南北的快捷通道,与京沪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天津高速环线;建成滨海新区绕城高速,完善天津港集疏运快速通道。加强进出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疏通中心城区至对外干线公路拥堵路段,改造进出城交通拥堵节点,逐步消除城市交通外围“堵点”。 环线+射线 轨道+公交 城市交通优化组合 本市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提高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到2020年,本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提高到60%,全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375公里。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中心城区建成地铁4、5、6、10号线以及地铁1号线东延线,加快建设地铁7、8、11号线。滨海新区实现B1线和市域Z2、Z4线滨海新区核心区内通车。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基本建成中心城区“环线+射线”快速路网。改造外环线与外围干线公路交叉节点,缓解出入城衔接路段拥堵。加快快速环线与外环线之间主干路网建设。滨海新区形成泰达大街—西中环—南中环—海滨大道组成的快速线。 同时,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优化常规公交系统,推进常规公交“快、干、普、支”四级线网结构的优化调整,完善公交网络,推进与完善“大站快线”、定制公交等公交组织形式,探索“轨道+公交”换乘优惠,实现“轨道、常规公交”一张网运营,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此外,发挥出租汽车个性化服务功能,推动“互联网+”与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网络约租车与出租汽车的融合发展,构建出租汽车多样化服务体系。 智能+便利 方便市民出行 本市大力建设智能交通,打造综合交通信息集成平台和智能感知网络,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 本市打造综合交通信息集成平台,推进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在线集成,建设全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推广智能出行应用,提供基于位置的全程、实时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整合完善各类交通信息,提供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打造公共出行信息“一站解决”平台;深入推进掌上应用服务,升级改造“一卡通”系统;推进跨区域客运联网售票,完善旅客联程出行票务服务系统;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覆盖;推广掌上公交、智能泊车的应用,全面提升效率和服务品质。
4471接近
7763次进承德站
节日中的承德南 徒步走建设中的京沈客专,滦河特大桥
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设立 总规模1000亿元 河北新闻网4月18日讯(记者方素菊)今天,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12家机构在北京签约,正式设立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 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初期规模600亿元,其中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540亿元,基金存续期为10年。该基金70%的投资可用于京津冀区域内的城际铁路建设,30%的投资可用于沿线土地综合开发。 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的设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对有效保障京津冀城际铁路建设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银企之间合作关系,加快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由京津冀三地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负责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综合开发。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该公司正在按照时序和地方要求,全力推进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石衡沧港城际、津承城际、京石城际和廊涿固保城际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其中京唐、京滨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和石衡沧港城际等项目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雪后的承德南 昨天下了一上午的雪,下午来到南站看一看进展,道路不好走都是泥
京局轨道检测车,200KM/小时
承德站掠影
京沈高铁承德南站建设紧锣密鼓 日前,京沈高铁承德南站项目正加紧建设中。该项目位于高新区冯营子镇郭营子村,车站规模为3 台7线(含正线2 条),设基本站台1 座、岛式中间站台2座。京沈高铁建成通车后,我市将正式纳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图为项目施工现场。(承德政府网 2016年11月16日 23时50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