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奇的棍子
伊里奇的棍子
关注数: 3
粉丝数: 1
发帖数: 316
关注贴吧数: 69
关于历史吧经常讨论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近代史的一些问题。 如果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是清,而是一个由汉人地主阶级组成的王朝,近代历史会有改变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 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封建王朝,无论他的皇帝性格如何,品性如何,来自哪个民族,他们最终所代表的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体现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流思想。而这个阶级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的顽固保守,这一点也能在某些方面解释为何中国的近代化磕磕绊绊。 所有上过初中历史课的人都会知道,中国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一步步深入深化。这一点我给出一个我的解释,随着人类社会的近代化,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社会组织越来越集中化一体化。即使在封建制度完善,拥有较为完备官僚机器和制度的古代中国,也很难做到皇权下乡,对于基层的统治能力都是极差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法国可以把几百万人投入军队系统,接近整个国家的1/10。而绝大部分封建王朝即使算上乡勇这种民间民兵,兵民比例也最多不过1%,近代国家和古代国家在动员能力上的差别是极其巨大的。 另外一个就是军事形态的演变,古代战争是一支军队与另外一支军队的对抗,和平民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而近代战争是一个国家的所有个体和另外一个国家的所有个体的对抗,几乎每一个零部件都与战争有关。古代国家也许可以通过制度上的效仿和物质上的引进,打造出一支战斗力不输近代军队的军队。但是这种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因为其内生性原因不会很大,而且规模越大战斗力越差,受到封建残余的影响越大。同时这种类型的军队也是难以补充的,在高强度的近代战争中会被快速消耗殆尽。 如果想要支持一场近代化的战争,那么就需要一整个国家体系的配合,你需要有完整的工业去生产战争需要的物资,你需要有完整的社会体系来获取需要的人力资源,你需要有国家机器来维持军队的运转。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改造才能获得的,在建设上的时间不会小于百年。 此外非常多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高悬于所有封建王朝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是农民起义,最终推翻明朝的也是农民起义。清朝和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差别仅仅在于某些时刻蒙上一层类似民族主义的色彩,他们的本质都是底层的农民反抗上层地主的压迫。所有封建王朝的底层逻辑是维护统治,所谓的“防汉”和“防民”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我对于苏联红军在二战前的军改一直有一些想法 关于这方面,我看的主要是格兰茨的书。对于苏联红军在开战时的表现在部分程度上也算是理解,毕竟苏军基本上算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很多军事改革看起来都不是很合理,而且过于仓促。 我个人有些想法。 假设苏军在1937年图哈夫斯基被枪毙之后即开始准备战争,提前投产t34和kv1之类的新锐装备,在军事编制上将原本大量只有架子装备人员严重不足的部队进行整编合并,保障一定数量有较为充足战斗力的机动装甲部队和一只可以提供部分制空权的空军(至少保证不会被对面随便炸)。战略上放弃1939年之后获得领土,沿着原来的国境线依靠修筑的工事和地形进行防御,同时想办法搞军官速成班,来补齐指挥人员的缺口。那么苏联红军是否有可能在战前避免如历史上那样的灾难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