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4511 七连4511
关注数: 38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1,056 关注贴吧数: 18
第一遍突击,张译,Farewell追星,现实以及 耳边想起的是不知听了几遍的epilogue,这次是真疯得彻头彻尾的,老泪纵横。记得六年级时看完《泰坦尼克》的时候,急不可待的头一遭买了个正版的原声卡带,结果被硬生生卡在随声听里了,一气之下拿螺丝刀、钳子什么的把随身听结果了,现在想想不知当时是哪儿来了动力,只想把它解救出来,好像满腔热情被亵渎了一样的悲愤。这次《士兵突击》到一半都没看到的时候,就把配乐的全集找来听,从开版原声到《太极旗飘扬》,《blood+》,《NANA》,《Alexander》,久石让等等什么的,包括曾经最为厌恶的就电子游戏配乐,还有那个征服天堂,听到有死的感觉。剧里的一切都被调翻出来了一样,再看着满眼的有关《士》的分析,透析,评论,突然觉得自己再多说一句都成了废话,生生给憋抽了08年3月,这段也许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第一遍看完《士》全剧,知道这显然有点后知后觉了,可始终庆幸这次迟到的相遇,现在确信了,即使迟到一年,两年,五年,哪怕十年,如果才碰到它,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被吸引、沦陷。不过如果二十年后才碰到这部剧,也许会变的更加失落,因为连再去念想后悔没当兵,没去放逐,没去戎马一生,没去博杀,没去闯荡,没去演话剧,没去学表演,没去看书…的力气也没了一个礼拜前的某天,由于之前的晚上有一个饭局,硬是落掉一集,第二天跑到办公室在网上偷看,看着看着,眼泪横飚,来来去去的同事从我眼前走过,硬是没搭理,虽然他们似乎也没注意到,不过事后想想说矫情也罢了,大笑,傻叉也在所不惜了,大不了装死。后来知道,也可以恬不知耻的称之为中“兵毒”了,那天看的是三多不肯去团部被三连五班抓回来的一集,战友们挠他,骂他,可是他却转笑为啼,说出了“我离开过家,不想再离开家”这句让我痛到心窝的话。其实,看完全剧,对于许三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三连五班的那段经历。确信,自己如果被放到那种叫人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日子里,绝对会彻底放弃和臣服。但凡是有一点点人“性”的人,只哪怕有一点点盼头就会义不容辞地从容活去,看坚守的三多和沉沦的三连五班的那段反差,很难不产生孤立无援的无助和渴望转机的迫切,可被感染的恰恰是三多式的那种所谓的“好好活,有意义”,不懂得抓住机会,不懂得自私,不懂得个人利益至上,上帝在这种认真到傻乎乎的态度下也会觉得亏欠和不能承受,于心不忍吧。有几个人能在不是家的地方生出皈依“家”的情愫呢邢家栋在“洞见”里感谢大家及时提醒行走的快乐,可要真的谢谢他在自己的澄明中给予的振人心魄的高亢和坚挺。六一对老七那背拗向上的头颅毫无余地的诠释了兵的含义,抑或是对不可预知的信心。瘸腿不瘸心,连队宣誓誓师,新兵入连,属他嗓门最大,大到毫无顾及,没有余地,后来连在兵败后回去的装甲车内为许三多回答袁朗那句“为了团队的荣誉”之类的话也让人觉得那么真实可信。六一有种落寞,从精坚到力不从心的落寞,失去朋友失去连队失去机会的落寞,而他确从未失去过笃定的信仰。坚定到面对现实的残酷选择时,宁愿放弃现实,也不迷失自我,他干不来“太轻松的事”。“太轻松”会让他放弃最初的梦想,放弃承袭某种精神的勇气和毅力,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在做“太轻松”的事,放弃曾经的棱角老七和老A都有某种玩世不恭的共性。“这么说,我像只猴子了”、“我才三十,还没玩儿够呢”,他们确有“玩儿”的资本,更有“玩儿”的必要,很多人都想随性,可“性”不是说随即随的,连老七也会碰到为了挽救而“求人”的经历,老A也有为了锻炼拿着道具演绎的戏码,这都是一定程度上违背本性的行为,然而也很矛盾地体现了他们骨子里的另一种坚持,这种坚持亦为本性。老七也可以用挤兑成不像才来开导三多,老A也可以退出战局而成全别人。人是重情的动物,不管表面上如何理智,始终无法跳脱性情的束缚。那些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是懂得何时松手的,老七让班长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也许已经预料到了这段离去,老A放弃抵抗三多的时候或者己经有了“我很冤”但“这样值得”的认定吧。愈加认为,这是两个极具个人魅力和感染力的人物,这种特质投射在他们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之中
【译路同行】第一遍突击,张译,Farewell追星,现实以及 耳边想起的是不知听了几遍的epilogue,这次是真疯得彻头彻尾的,老泪纵横。记得六年级时看完《泰坦尼克》的时候,急不可待的头一遭买了个正版的原声卡带,结果被硬生生卡在随声听里了,一气之下拿螺丝刀、钳子什么的把随身听结果了,现在想想不知当时是哪儿来了动力,只想把它解救出来,好像满腔热情被亵渎了一样的悲愤。这次《士兵突击》到一半都没看到的时候,就把配乐的全集找来听,从开版原声到《太极旗飘扬》,《blood+》,《NANA》,《Alexander》,久石让等等什么的,包括曾经最为厌恶的就电子游戏配乐,还有那个征服天堂,听到有死的感觉。剧里的一切都被调翻出来了一样,再看着满眼的有关《士》的分析,透析,评论,突然觉得自己再多说一句都成了废话,生生给憋抽了08年3月,这段也许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第一遍看完《士》全剧,知道这显然有点后知后觉了,可始终庆幸这次迟到的相遇,现在确信了,即使迟到一年,两年,五年,哪怕十年,如果才碰到它,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被吸引、沦陷。不过如果二十年后才碰到这部剧,也许会变的更加失落,因为连再去念想后悔没当兵,没去放逐,没去戎马一生,没去博杀,没去闯荡,没去演话剧,没去学表演,没去看书…的力气也没了一个礼拜前的某天,由于之前的晚上有一个饭局,硬是落掉一集,第二天跑到办公室在网上偷看,看着看着,眼泪横飚,来来去去的同事从我眼前走过,硬是没搭理,虽然他们似乎也没注意到,不过事后想想说矫情也罢了,大笑,傻叉也在所不惜了,大不了装死。后来知道,也可以恬不知耻的称之为中“兵毒”了,那天看的是三多不肯去团部被三连五班抓回来的一集,战友们挠他,骂他,可是他却转笑为啼,说出了“我离开过家,不想再离开家”这句让我痛到心窝的话。其实,看完全剧,对于许三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三连五班的那段经历。确信,自己如果被放到那种叫人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日子里,绝对会彻底放弃和臣服。但凡是有一点点人“性”的人,只哪怕有一点点盼头就会义不容辞地从容活去,看坚守的三多和沉沦的三连五班的那段反差,很难不产生孤立无援的无助和渴望转机的迫切,可被感染的恰恰是三多式的那种所谓的“好好活,有意义”,不懂得抓住机会,不懂得自私,不懂得个人利益至上,上帝在这种认真到傻乎乎的态度下也会觉得亏欠和不能承受,于心不忍吧。有几个人能在不是家的地方生出皈依“家”的情愫呢邢家栋在“洞见”里感谢大家及时提醒行走的快乐,可要真的谢谢他在自己的澄明中给予的振人心魄的高亢和坚挺。六一对老七那背拗向上的头颅毫无余地的诠释了兵的含义,抑或是对不可预知的信心。瘸腿不瘸心,连队宣誓誓师,新兵入连,属他嗓门最大,大到毫无顾及,没有余地,后来连在兵败后回去的装甲车内为许三多回答袁朗那句“为了团队的荣誉”之类的话也让人觉得那么真实可信。六一有种落寞,从精坚到力不从心的落寞,失去朋友失去连队失去机会的落寞,而他确从未失去过笃定的信仰。坚定到面对现实的残酷选择时,宁愿放弃现实,也不迷失自我,他干不来“太轻松的事”。“太轻松”会让他放弃最初的梦想,放弃承袭某种精神的勇气和毅力,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在做“太轻松”的事,放弃曾经的棱角老七和老A都有某种玩世不恭的共性。“这么说,我像只猴子了”、“我才三十,还没玩儿够呢”,他们确有“玩儿”的资本,更有“玩儿”的必要,很多人都想随性,可“性”不是说随即随的,连老七也会碰到为了挽救而“求人”的经历,老A也有为了锻炼拿着道具演绎的戏码,这都是一定程度上违背本性的行为,然而也很矛盾地体现了他们骨子里的另一种坚持,这种坚持亦为本性。老七也可以用挤兑成不像才来开导三多,老A也可以退出战局而成全别人。人是重情的动物,不管表面上如何理智,始终无法跳脱性情的束缚。那些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是懂得何时松手的,老七让班长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也许已经预料到了这段离去,老A放弃抵抗三多的时候或者己经有了“我很冤”但“这样值得”的认定吧。愈加认为,这是两个极具个人魅力和感染力的人物,这种特质投射在他们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之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