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潭 砚潭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409 关注贴吧数: 3
〔我的呼吁〕   再次呼吁一声:希望大家不管路过的还是常驻的,都能注个册,登录一下.  其实我自己也不喜欢形式主义,烦琐的事情也是能省就省,但是我觉得:能登录发言,这也是一种诚意的显示,一种尊重的象征,特别是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且我相信,会到这个吧来的网友,都是对将军的精神怀着虔诚的崇敬之情的,网络虽然是虚拟的,大家感情却是真挚的,登录发言,也可以作为一种真实的体现呵.  而且,登录发言,也会便于一些常驻的老朋友,互相称呼交流,这不也是颇有意趣的一件事情吗~  诚如一位网友说的,我们的吧很小,常驻的人也不多,但我还是很希望,这个小小的吧能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纪念的园地,一个交流的平台,这离不开吧里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因为如果没有每一个人的添砖加瓦,就没有吧的存在,发展和壮大,为此,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和贴吧一同成长.  对我而言,蔡锷吧,并不只是一个贴吧,一个网络论坛,它对我而言,意义太深远,因为它承载了我从幼至今的全部依恋和信仰,因为这个吧,我儿时的夙愿得以实现,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贴吧也改变着我:因为交流与每日的期待,我的现实生活也变得快乐而有意义.所以,想对曾经或者现在在贴吧里停留的每个人说一句:谢谢大家!谢谢你们每一个人!
〔转贴〕家住蔡锷路 家住蔡锷路 ■乔宗玉    我家住在蔡锷北路与教育街的街口,湖南省文化厅宿舍里面。每次从北京往家里寄东西,我总要在信封或包裹上端端正正地写上我家地址:蔡锷北路153号。北京邮局里的工作人员一见“蔡锷”二字,便会想起忠勇护国的蔡锷将军,以及他与小凤仙一段知音佳话。如今的蔡锷路,在靠兴汉门的“共和广场”,立了一座威武的蔡锷骑马握刀铜像,算是这座城市对将军的永远怀念。   蔡锷路没有大型百货商场,没有宽敞的步行街,少了许多喧嚣。和与之相交的中山路相比,蔡锷路没有“国货陈列馆”(中山路百货大楼)、中山亭等赫赫有名的历史遗迹,少了时代悠远感……但是,蔡锷路自有它的“笑看云卷云舒,胜似闲庭信步”!   从我蔡锷路家中走出,街道两边便是鳞次栉比的服饰小店,有品牌专卖店,像“春竹”、“谭木匠”等;也有外贸店,卖一些仿名牌服饰,如“依恋”等。外贸店的服饰,虽然不是正版,一般人不仔细也看不出。爱俏的长沙美眉还是乐于到蔡锷路一家家小店里淘出她们喜欢的仿名牌服饰,毕竟,这比正版便宜很多。而且,时装有流行时限,过一段时间就落伍了,所以,买仿名牌不失为一桩不错的选择!   因为是老城区,蔡锷路的人行道非常狭窄,人与人几乎是摩肩接踵。尤其夏天的时候,每家商户都将空调主机放在外面,水管也朝人行道流着水,店外的行人便在这热风呼呼、“小河淌水”中穿行。店内店外,忽冷忽热,长沙人不需要远游,就已经领略到金庸笔下“冰火岛”的风情。   于我,其实很少逛蔡锷路的服饰小店的,我更喜欢“华南小吃”以及“常青”、“晶莹”那两个汤圆店。这三家店,经营着汤圆、刮凉粉、荷兰粉、麻油猪血、葱油粑粑等传统长沙小吃,价格不贵,味道鲜美。即便逛过黄兴路、中山路,手提着大包小包的时髦青年都要专门打车来蔡锷路,选其中一家店小坐一会,来份小吃解馋。过了中山路口,蔡锷路进入“婚纱殿堂”,一家又一家豪华婚纱影楼将新人们的脸映得满脸绯红。看到雪白华丽的婚纱,我试想过,如果不结婚,可否穿婚纱拍艺术照呢?25岁那一年,我斗胆问过那里一家影楼的营业员,那女孩先是一愣,然后怯怯道:“不可以呢。”于是,我的“单身婚纱梦”被“扼杀”在蔡锷路上!   外文书店至今矗立在蔡锷路中段,已被形形色色的手机店包围。走过这一段,耳边统统是带着邵阳口音的“有手机退冒嘞”,一个个充满欲望的眼睛死死盯着你的手机,令人不免“胆战心惊”。遥想英勇的蔡锷将军也是一代邵阳人杰,再看到他的同乡们,依然有着邵阳人好勇斗狠的一股蛮劲!
”老”心迷的想法~ 忍不住说两句了:我是曾经经常在心吧逗留的”老”心迷,这几天来,一直看着吧里的争论纷纷,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看着心吧从弱小到壮大一路这么走过来,真心替心吧高兴,不忍心看到吧里出现的小矛盾而影响了心迷们对吧的信赖和热情,想说说我的愚见,并无所指,不为别他,只是真心的希望吧又恢复往日的欢乐气氛:我觉得无论哪方都应当心怀宽容,网络是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这就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和兼容性,有各种声音出现是很正常的,当然这需要管理和约束,但是这个”度”,怎么来把握,是一个很难定的问题,恐怕现在的网络高管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管理方案,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家的心态尤应以包容为主,也正因为如此,网络信息才能如此发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另外,我觉得,关于争论的焦点,只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并没有原则上的冲突,大家远不需要如此较真,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才相识,兴趣相投,畅所欲言,这是多么可贵的缘分呵~心吧为什么会存在,不就是为了给各位心迷提供一个倾诉衷肠,互相交流的场所,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当然,王老的光临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淡泊从容如王老,对于时下一些洋溢着热情的网络用语,还有一些”跑题”的话题,一定不会介怀的,它们都并不过分,而且,都是因为爱啊~最后想说,四月天很早以前就到了心吧,算是吧里元老了吧,这些年来,很多人都纷纷离开,而她却一直能这样不离不弃的守候着心吧,真的很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尊敬和体谅她~没啥别的了,真的只希望心吧又和往常一样,深沉而热烈,幸福而满足~
为谁惊情四百年 为谁惊情四百年(转贴)题记:我们埋葬了自己的故事,却在别人的故事里湿润了双眼。  第一次看《惊情四百年》,我甚至没能弄明白这部影片的名字。  那时候,碟片远不似现在这样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更多时候,流通到我手里的都是录像带,如一本32开的书那么大,厚厚的一摞,很辛苦地捧回家。  漆黑的夜里,我最爱关了所有的灯,带着一种非正常的对恐惧的期待,观看类似《异种》这样的惊悚影片。  当初夹杂在诸多恐怖片里的《惊情四百年》,因为录像带的质量问题,片头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我能够想起来的情节,大约起始于载着乔纳森的马车,穿越蓝色的炼狱。随着年轻人敲开古堡大门,阴森苍老的老伯爵,如僵尸一般的手指,引着我一步步走进诡异的剧情。  也许是因为太年轻,那时候,我除了感到惊恐之外,就是对其中一些惹火镜头印象深刻。当初,我甚至不记得这部片子里也有描述爱情。  那个年纪之前的我,生活字典里都是喜悦期待和无忧。完全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  而今,在经过十多年的磨砺之后,我渐渐承受了诸多的沉重,记忆中沉淀与收藏了若干的苦楚煎熬与挣扎。在慢慢学会不为自己感动的时刻,再次重温这部老片,到底忍不住,却在这虚构的、别人的故事里湿润了双眸。  当四百年前那个相爱的灵魂来到身边,谁能够隐约记起来时的路?  四百年前,德古拉伯爵为上帝与土耳其人决战。  他的新婚妻子却因为接到他战死的假情报投河自尽。妻子遗言希望他们能够在天堂相遇。而上帝说,自杀的人不能升天堂。伯爵大怒,因此放弃了对上帝的爱与信仰,从此嗜血为生,做了个吸血的恶魔。在遥远的炼狱不生不死,等待与寻找着前世的爱人。  其实,如果按照影片中的安排,我觉得上帝到底还是仁慈的,他并没有让一个不能进天堂的女人游离于人世和鬼域之间,在几个世纪后,她转世成为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子米娜,身边有了一个爱她并将与之结婚的情人。  我最喜欢的剧情是伯爵与米娜的重逢。  灯红酒绿。残阳若血。哀婉的提琴声里,迷人的米娜隐约记起前世的哀愁和绝望。她那忧伤的眼泪,滴在四百年前的情人手心,一粒粒都化为玲珑剔透的水晶。  相比较与德古拉的爱情,米娜与今生的未婚夫乔纳森之间的感情显得脆弱而苍白无力。在米娜知道德古拉是个吸血鬼之后,她依旧不肯放弃:请让我与你在一起,永远,见你所见,爱你所爱。  当四百年前那个相爱的灵魂来到身边,谁还能够,隐约记起,来时的路与曾经的故人?仅如此,就足以令人唏嘘感动。  我发现每次德古拉与米娜相遇,无论电影中的画面是多么令人作呕的恐怖,背景音乐都十分优柔凄婉,像春天温柔的暖风,轻轻掠过心间,夹杂着苦涩,却拂起我们沉睡久远的柔软的情愫。  爱的力量最伟大,她最终会战胜邪恶的心魔。  果然,爱情彻底拯救了怪物一般不死不活的德古拉,他在最后痛苦地颤抖:请让我安息。我的神在哪儿?  唉,其实安息有什么好呢。每次影片看到此,我都忍不住叹息,如果按照我的意愿,我更希望看见米娜与他永远再不分离,永远不生也永远不死,做一对快活逍遥的吸血鬼。  但是,吸血鬼终究是邪恶的。邪恶就必将遭受诅咒,就像有生必须有死,沉沦的灵魂必须要救赎。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度,教会的意识也永远高于一切。影片结尾,米娜最后一吻,改变了德古拉和自己的命运,她突然用力将长剑刺中爱人的心脏,之后又挥刀斩断他的头颅。  尽管米娜的突变令我们感到唐突,但是不如此又能怎样呢?是游戏就总要遵守规则。神灵俯瞰人世,他才是,也永远是最后的赢家。  好在,我们不是吸血鬼。我们无力与宿命抗争,所以惟有勇敢承受一切该来的与该走的,该生存的与该死亡的宿命。  可惜,我们不是吸血鬼。我们无法追寻那旷世的爱,我们无奈,但也坚信,那个能够穿越几个世纪的恋情,值得我们一生一世的追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