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自高飞水自流 云自高飞水自流
得悠游处且悠游,云自高飞水自流。
关注数: 1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24,449 关注贴吧数: 20
三部导引运动的常识(运动、理疗中医常识) 三部导引运动调节气血运行和分布的原理及模式《原创》: 不管是人们有意识的运动还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都会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及分布状态。导引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主动调节人们的形体,心理及呼吸的状态来促进和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及分布状态,主动满足生理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维持并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尽量减少外在环境或因自身生理失衡对身心的损伤。为了便于理解气血津液在人体的分布状态及运行规律,我们可以把复杂的人体以简化而笼统的方式来看待,化繁为简。人体好比是一个躯壳,就像是一个大容器,然后把这个大容器一分为三,也就是说人体这个大容器是由三个小的容器组成。而人体的经脉,血管,神经等好比是连接三个容器的“导管”。然后我们再把人体内的气态和液态物质笼统的看成是单一的溶液,为了便于直观的理解,把人体内无形的“气”也当成是液态的溶液看待。由于人体内的气血津液等在相应的时间内其总量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气血津液在三个区域之间无论如何运行及分布,其规律始终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凡事有度,万化有机。不同的体位,不同的活动方式或不同的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及分布的状态,使人们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外界的变化或满足自身本能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气血津液的运行及分布的改变几乎都是本能的反应或是被动式的应激反应。而导引运动保健的原理,是通过主动的锻炼和主动调整气血津液的分布状态有目的的提高或减弱生理的相应功能,主动满足人体本身的需求。即要顺其自然却又不能放任自流。让人们能够主动的适应和积极的应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或者是对自身进行调理,休养生息。如当上气不足时,我们可以主动的把中下部的气血向上部引导,以满足上部生理的需求;当中气不足时,可以把下部及上部的气血往中部引导;当下气不足时,把中部或上部的气血往下部引导。。。。。这里所说的气只是一种笼统的代码,即可以是单纯的阳气,阴气,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总称,甚至是包含气血津**等的总称。 人体三部的划分【原创】: 人体是由气血津液,皮肉,筋骨,五脏六腑等组成。人体的功能皆是以这些生理物质为基础。其中只有气血津液等气态和液态物质具有流动性,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它们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及一切功能的正常运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气血津液的运行及分布的规律,所以结合脏腑把五脏六腑按照其生理位置及其相应的主要功能与肢体进行划分归类。将人体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区域:头至心为上部,心至脐为中部;上部与下部以心肺和脾胃之间的横膈膜为界;脐至足则为下部。由于心与肺,脾与胃,肾与膀胱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们自上而下各属上中下三个部位。人体一分为三,三个区域各有其主要职能,三部和而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所以三部之间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共同保证和维持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导引中医理论(运动、理疗) “累了时,伸个懒腰;困了时,打个哈欠”,正常情况下,人们累了,感觉疲倦了,就应该要休息下,或者调整下活动的方式。很困了的时候,最好能睡觉休息,这样才可以顺应生理的状态,满足身心的需求。可是,在现实的生活、工作和环境中,能完全这样做到“从其所欲,顺其所需”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得学会运用变通的方法,即“依据自然的规律,利用人本能的反应”。如果说“从其所欲,顺其所需”是最好的保健理念,那么“逆而为用,利用身体本能的反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变通办法。毕竟个人要服从和顺应大局和集体的生活、工作和环境的要求。因此,在累了、疲倦时,伸几个懒腰,激发体内潜藏的能量,使自己保持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精神状态。在困了时,主动的促使自己打几个哈欠,用来提神醒脑,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这就是三部法“顺养逆治”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保健理念。所有的方法、理论、思想,都是为了用来提高人们的生命及生活的质量。 中医就是一种靠实践和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可以运用于养生保健乃至治病疗伤的应用哲学。养生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食一寐皆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吃,喝,拉,撒,行,住,坐,卧等日常活动与习惯都是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所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行为等习惯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我的宗旨是以最简单最自然最生活化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养生保健的目的.并以此来诠释气功,宗教等的保健方法和理念.摒弃神秘的现象和文化因素,从最原始的角度出发,令其形象化,具体化,明确化和数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这种以导引为主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理论真正的传播开来. 三部导引法,也是一种懒人治懒病的方法.它不是以具体的经络或是穴位为主的一种保健方法,而是把人体至上而下分为三大部分的以部为主的模式.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人自上而下一分为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人体的五脏六腑根据性能及其在人体分布的不同位置各自归属于三部。然后每个部分根据其具体的症状,生理器官及功能等又各分阴阳,俱此可以简单明了的推断出明确而又具体的功能性改变或是病变的部位.就这样越分越细越明确。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层层有序的思维模式及辨症方法和<黄帝内经>的三部九侯辩证法很相似. 人体分三部,各分虚实。如同八卦图,无论卦象如何演变,始终不离三才,不离阴阳。人体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思维模式,很难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疾病的变化如何复杂,其症状始终不离三部,不离阴阳虚实。三部三个定式同样可以演变衍生出不同的招式{姿势,方法},其目的无非是因人而已,因生理而异,因环境而异。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关键在于善巧方便因势利导简单易行。明于理而知其要,据其常而达于变,圆其机而活其法,只有这样才能善巧方便,真应无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