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深秋阳光 守候深秋阳光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6 发帖数: 7,950 关注贴吧数: 6
【专题活动】“夏之韵”文字类--喜欢盛夏 喜欢盛夏 --守候深秋阳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雨里润物细无声,梨树上点缀着朵朵梨花美,柳枝条生长着嫩嫩柳叶绿,刺槐中释放着阵阵槐花香!勤劳的人们开启了一年新春耕! 秋风里秋色老梧桐,果树上倒挂着颗颗果子熟,稻田里泛黄着粒粒稻谷满,枫林中飘荡着片片枫叶红!善良的人们喜悦着此季丰秋收! 冬雪里为有暗香来,梅树上绽放着点点梅花开,河畔里凝固了层层玉冰清,漫天中浸润着茫茫白雪舞!可爱的人们享受着此时满冬藏! 以上的种种春花、秋实、冬雪,美则美矣,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是的,春天娇柔、秋叶萧瑟、冬季慵懒,没有了夏季热情、火热和与天相斗的乐趣。 盛夏里锄禾日当午,吹响了夏种的号角,纵然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勤劳的人们依然是汗滴禾下土,不惧酷热,积极展开各种生产种植活动,不耽误夏种时节!纵然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但转眼间,这倾盆的大雨却嘎然而止,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雨后,勤劳的人们依然会走到田间地头,拢畦引水,为地是田地里的各种植物茁壮生长!还有那盛夏里的云霞,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千变万化,众相纷纭,时而薄若丝棉,时而堆积如山,时而温顺似懒猫,时而狂躁似猛狮,千姿百态,更神奇壮观的是雨后彩虹,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炎炎夏季,不正像是青壮年的人们么?经历了青少年时期的春耕,为了中老年的秋收冬藏得更加丰厚殷实些,身处夏季的我们,正在经历着各种奋斗历程:积极拼搏进取,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担当责任,不畏艰难险阻,脚踏实地的去完成自己每一项事情、任务和规划!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我喜欢盛夏,也享受着这奋斗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夸孩子,有讲究! 目前家长们都接受一种新的育儿理念,就是对孩子不要采取批评指责,而是更多的鼓励,以一种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诚然这个理论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家长们到底有多少人正理解这个理论的内涵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用对了这个方法? 我们的家长在接受鼓励孩子的理念之后,在日常生活中都开始对孩子施以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诸如“你很优秀,你很棒,你很聪明等语言,诚然这没有错,但是如果长期如此我们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孩子会逐渐专注于表现目标,即获取对其脆弱能力的正面评价而避免其负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再也无法预测自己能做得多好。孩子评估自己能力就越低,所知的有效学习策略就越少,就越容易逃避挑战,孩子就会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不敢承担责任把失败归结为客观原因,开始学着说谎话,甚至厌学等。特别是孩子到9—10岁开始变现会更明显。 这种转变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应该是从孩子入学之后,因为之前,对孩子的评估毕竟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但入学之后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了。同时孩子在入学之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自信心下降,但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很少关心到这一点,只是一味的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使劲,家长、老师包括学校等成年人的评价对孩子的转变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品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同的教育会导致孩子不同的成长方向和性格发展。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的是西方教育多采用一种叫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