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6333 瓜田李下6333
飘~~~~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665 关注贴吧数: 3
【抬杠】从文字发展角度来抬杠哑舍的交流问题 汉字的发展与国外的文字不同。国外文字是通过言语来传递的意思,如果音变了那么意思就不一定能传达了。而汉字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意思,所以哪怕到现在都能读懂先秦汉代的文字。 来源: 我们的老祖宗是文字中心主义:语言跟着文字走。那时候四川人、广东人,山东人等等各说各的方言,互相听不懂,怎么办?只好写字,以字为主要交流工具。秦始皇搞了个“书同文”,没有搞“话同音”。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五花八门,但字是稳定的,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你们看过电视剧《孙中山》吗?孙中山跑到日本,不会说日本话,但同日本人可以用写字来交谈。不是言谈,是笔谈。那就是文字中心主义的遗留现象。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 正是因为汉字有如此的特性,所以即使读音变了但意思还是能流传下来,这个是不变的,但如果古代人和现代人交流,就会有问题,因为读音不同。 汉语不但有利于共同体的统一,还有利于文化的历史传承。我们现在读先秦和两汉的作品,还能读懂,没有太大障碍,靠的就是文字几千年不变。一个'吃'字,上古音读qia,中古音读qi,现代音读chi,读音多次变化,但文字没有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还能读懂这个“吃”。如果我们换上一种表音文字,就不会有几千年不变的“吃”。同学们可能知道,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乔叟时代的英语,现在的欧美人都读不懂,说是古英语,其实不过是十六世纪和十四世纪的事,在我们看来并不太古。这更不要说作为英语前身的那些盖尔语,凯尔特语,威尔士语等等,今天的广大欧美人民就更没法懂了。这是因为表音文字有一种多变的特征,不仅有跨空间的多变,还有跨时间的多变,使古今难以沟通。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 所以哑舍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在这里,当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读音无法统一的情况下,交流是很难进行的,那么开篇霍去病是如何和主角交流的?如此大的交流障碍更是显现了玄色在写书时“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的“专业性”。 如果再通俗易懂点来说就是一个不会讲普通话的福建人遇上了东北人,在文字的支持下,他们可以沟通,但纯粹的语言沟通是无法进行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