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小艾 旅行家小艾
本人性别男爱好旅~~寻找广大喜欢旅行
关注数: 24 粉丝数: 88 发帖数: 1,672 关注贴吧数: 34
旅行爱好者招募贴【非官方】 本帖非旅游爱好者社团,不喜勿评。谢谢!有需求的就加精吧(本帖文字图片原创勿转) 旅行交流Q群 255613339今日建设,欢迎你的到来 作为一名驴友,两年前刚步入大学的我还不太懂。认为他们徒步搭车去另一个城市的行为感到很不解,而且只是一种仰视。毕竟我们读了12年的书,没有任何一本书告诉我们要去远行。面对它,很多人都止步了。 两年后的这个暑假,在玩了整整两年的今天,我决定暴走所喜欢的城市,看一看这个世界。 -------------------------------华丽的分割线--------------------------------- 喜欢直播的朋友欢迎来到贴吧《行走中的青春》进行建设,每人一砖-就是一房 http://tieba.baidu.com/f?kw=%D0%D0%D7%DF%D6%D0%B5%C4%C7%E0%B4%BA 2012年7月11日 考完了最后一科EG 2012年7月13日 凌晨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没有预定旅馆,没有下一站的目的地,没有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只有一张单程票 2012年7月18日 我来到了桂林,传说中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个很小的城市。甲天下算不上,但真的很美 2012年7月26日 我来到了另一个很有韵味的城市-广州,虽然在这里只停留了一天,但暴走30公里还是让我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特有的气息,一个异于北京天津的繁华都市 2012年7月28日 厦门--一个只有在照片上见到过的城市,我终于将它还原真实。也开始了我在厦门的义工之旅-直到现在 直播继续中,欢迎来到贴吧《行走中的青春》观看暑期大暴走,也欢迎写下自己的旅程---------------------------------再次华丽的分割线------------------------------- 一个很短的旅行手记,大家很想知道我的花销的吧 首先我为大家普及两个名词:间隔年和青旅义工 间隔年:简单说就是在毕业进入社会的一个闲暇期间去做一个长途旅行 详细点击http://tieba.baidu.com/p/1694183846 青旅义工:简述为用劳动换取食宿的方式,是西方提供间隔年旅行的形式,在中国成为广大旅行爱好者的长期居住方式,没有酬劳 由于客人来了,暂且更新到这里,如果有10个回复的话我就开始发图片继续更新了
《迟到的间隔年》精华帖,. 《迟到的间隔年》 第一部分 过间隔年的内在原因 在Gilgit这个物质贫乏的地方,除了在金峰酒店晒太阳看看书外,别无他事可做,于是常常想起自己这半年来的旅程。 东南亚的三个月旅途是纯粹的旅行,到了印度后我开始了志愿者工作,我所谓的“间隔年”,有了旅行和义工经历,原本就应该结束了,可是我还是继续走了下来,当初离开瓦拉纳西继续走下去的理由是:已经辞职,而且有点钱。而现在终于踏进了的巴基斯坦,甚至还经过了“传说中”的伊斯兰堡,我在想,现在我的旅途算是怎么的一回事呢? 我得给自己的“间隔年”做一个总结,毕竟,走也走了,看也看了,该做的也做了,做一个算是对自己间隔年负责的总结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我心里清楚我并不是光光要一个间隔年的总结,我要的是从间隔年里得出一个对自己的人生定下方向的答案。我对这种刻意寻求“答案”的做法不感到陌生,可是每次寻找似乎都空乏无力。无数次的追寻,却又是无数次的失落。人的生命是为了什么? 姐姐说我从小时候脑袋瓜就有问题,喜欢问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忘了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出追寻人生意义这样一个似乎只有圣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是我记得我第一次追寻这个问题的举动发生在大学时代,寒假的一个冬天我一个人花了一个星期去了一趟长江三角洲,还及时赶回家过年,那一次我买的是春运期间的火车站票,除了广州到上海火车上那几近令我窒息的24小时外,没有什么令我感到特别有意义的地方。那是我对人生意义的第一次追寻,用旅行的方式寻找答案。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觉得“想玩就玩呗”的人,我想他们活得比我健康,旅行起来也比我单纯、美好。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专门钻牛角尖的偏执狂,专找一些无聊的问题折腾自己,等到筋疲力尽了之后依然毫无所获。不过那就是我,我不该回避这个问题。 大学成了我旅行的开端,似乎每一次的出游,接触的人,看到的景色,听到的话,想到的事情都可以给我一些生命感悟,在路上那种自由的空气里,似乎特别容易得到心灵的顿悟。大学毕业,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也没有忘记继续旅行,而且越走越远,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一种文化走到另一种文化。似乎更远的地方更能给我触动,不知道是不是太近的人都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没有了冲击力。 每一次从远方,带回那一点生命的感悟,心灵的触动,一到现实,便又消失殆尽了。所以每一次出游回来,当自己在餐桌上夸夸其谈地告诉朋友在路上的见闻,内心很清楚,那只是我心灵短暂的休息而已,回到现实,一切都得按照它的规矩来办事。 我一直都活得很矛盾,这种旅行回来的困惑就是最明显的体现,而我总觉得那是因为我旅行得不够彻底,才会如此“不伦不类”。我想如果有一次长时间的完全冲破束缚的自由远足,可能可以冲破出一些极限而领悟到什么,于是间隔年便成行了,表面上为了好玩,为了尝试,但其中或许也有这样的一种意愿,这也可能是我义工做完之后也没有从瓦拉纳西直接回西藏的原因吧。 间隔年的成行,不单只是因为我对“旅行和义工”的向往,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想摆脱困惑的欲望而产生的勇气,这种勇气让我放弃了一些的“束缚”,走上间隔年的路寻找一个答案。 《迟到的间隔年》 第一部分 《圣经》的缘分 想到在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有时候连我也觉得很可笑,这总是让我想起在万象遇到的Norriko,她告诉我,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至于选择是什么,值得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一点也不清楚,如果再遇到她就好了。可是奇迹没有发生,Norriko没有出现,我却遇到了家宝,这个我并不是很想同行的旅伴。 这个基督徒可能没有料到我会突然有赖在Gilgit不走的架势,加上这里实在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估计家宝有点无聊。当时我在想可能这里就是我和家宝分别的地方了吧,毕竟当初说好到了巴基斯坦后可以随时分开。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