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庐
涌庐
关注数: 655
粉丝数: 544
发帖数: 17,655
关注贴吧数: 37
誓言 是谁放纵了这个季节,听那潮湿的风, 撩拨起青荇纷纷,也扰乱了心。 那一晚的山间,月儿像微凉的指尖, 轻轻触抚我的额角,像某人眼里的云。 当时的话像侵暖了的崖边铁链, 而此刻我躺在床上,风沙依旧在夜里。 他们说“早秋的魅色让人迷醉而忘记自己”, 到如今谁敢说:“诗人的话你信,还是不信”?
秋 风 是夏的入侵者 微微颤着 拨动起最柔的弦 落叶 像一句失言的话 无端的泄露了 我的秘密
短章(二首) (一) 滴滴,嗒嗒 像一些情绪落下来。 有些人感受到冷, 有人却被淋湿。 (二) 楼下 沓沓的足音。 车离开的下午, 天空遂寂寞了。
某一天 一夜的风 想述说什么 游离的车灯 遥遥的巷口 撑不开的油纸伞 还有 芦苇弯腰倾听 就在某一天 它们想说些什么 已不重要 依旧是凛冽的身姿 吹过没有水的河床 荒寂的旷野 谁在等待 那某一天 一盏小小的灯 也许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十一月的天 这太阳是为你 高高挂着 甚至雨的揣测也为你而来 你会说你不懂这些吗? 笑了 , 也就懂了。 回家的脚步蔓延于青草, 没有碎石的路不会冰凉, 父亲,十一月的天是是不冷的, 你望着我,却不再说给我听。
二月(看图写诗) 长长的阶沿 像封藏了整个冬天的记忆 皑皑残雪 埋怨着东风迟迟 是谁在探望 河水流淌于指尖 扣响了青色石板的‘’哒哒‘’ 小伞如春帷轻掀 秀发、素衣、江南…… 琉璃瓦的碎声如雨 散乱于一丝浅笑 悄悄地撞破了我的欢喜
寂静像初次的相遇 在湖畔漫泛 希望之手紧握 叹息曾芦花满天 绛色的灯火 在黄昏的琴声里逐渐醒来 隐约之笑语如长舟驶过 划开了依稀的江南
忆的冥想 那年时间与生命相遇 一切就像独自的海边 咸味的潮汐剥离出彼此的理想 如一篇激荡的交响 映在眼睑 只有玄妙的重复 却没有休止符 当步履抛弃了旅途 远山边 袅袅炊烟是谁为谁的祈福 古铜色的笑靥述说着你的种种 嘴角间漩涡的一转儿 好像重温了一个莞尔的旧梦
月夜杂咏 光阴已瘦成了一卷纸烟 纷纷升腾起想像 那些人的消息 早化成粼粼苦笑了吧 只有梦攀住枯枝的冷风 执拗地掀动起------- 是临窗人镜中双鬓 一度惊心如月皎皎 还是中年时 最怕回头的午夜
咏《秋山》(修改版) 有人登高远望 有人临于秋水 不流动的生命体 像扇面上峰峦 交叠枕上 千呼万唤始出来 可有朱唇 点缀了远径、竹林 髻上香脂 待谁来拂拭 涧水匆匆 还是惊起了 八月里第一片红叶 浸透山间 也把我怀古的情绪 染成如你所愿的苍凉
咏扇《秋山》 有人登高远望 有人临于秋水 蓝天下 不流动的生命体 像画面上之峰峦 交叠于枕上 千呼万唤始出来 可有朱唇 点缀了远径、竹林 鬓上香脂 待谁来拂拭呢 涧水匆匆 复滴落如酒 踏着晨霜的过客 还是惊起了 八月的知了声 唤下了第一片红叶 浸透山间 也把我怀古的情绪 染成了如你所愿的苍凉
别了2015,微笑2016 曾几何时,2015就像是我们的琐事一样,简单也好纷杂也罢,还是那些许辉煌与失落,所有泪水与欢笑,都即将成为历史了。 这一年,究竟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迷茫了什么? 总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真正要面对的还是今后的日子。 要面对的事情有很多;要面对的人有很多, 经历了酸甜苦辣,期待…2016
《没有人像我一样------涌庐诗歌精选》序言 《涌庐诗歌精选集》序言 记不得谁说过,每个人年轻时都是一个诗人,我年轻时,虽然没有写过诗,喜欢读诗倒是真的,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白话诗,戴望舒、卞之琳是我最喜欢的诗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诗又热了一阵子,后来渐渐地没落了,曾经被称为“最精炼的文字”,“文学皇冠上最炫目的宝石”的诗歌,变得黯然无光,虽然诗集满天飞,诗人遍地跑,也只有什么“梨花体”,“睡觉诗人”能火上一会儿,随后就不见了踪影,诗歌已经像流星一样,淹没在现实代的灯红酒绿里了。 很久不看新诗了,特别是人渐入老境以后,受古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惑,喜欢上了旅游,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的时间更少了。可是最近读到小友涌庐的诗歌,竟然能够一首首读下去,那些构思新颖像珠玉一样闪光的一串串诗的意象,不能不吸引住我,特别是一些短小的诗篇,通俗中往往让我有所悟,虽然对于诗歌已到不是太懂,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有些文字你不一定读得懂,但是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美,觉得好,就足够了”。 涌庐的诗,多写作于二十至三十年龄一段,他说的“幻想与生活的碰撞产生的灵感”我很以为然,经历丰富固然可以成就一位诗人,先天的感性与后天的思想,再加上奔泉一样流淌的感情,何不能产生纷至沓来不暇应接的诗的意象呢。如《夜宴》中,本是很简单的一场朋友聚会,诗人却在杯著水沫之中,感到了诗的意味: 惑然咽下 乃有橄榄回味 也会让我记得 落幕的霞光 如驼铃远遁 还有镜中白发 夜雨梧桐 ………. 演绎给一纸无声 于是在生活的“平庸”里,发现了情感的涟漪,使读者产生了共鸣,显出了魅力。 涌庐的是个感情特别敏锐和细腻的人,我认为他写得最好的还是爱情诗,这在他的作品中时时有所表现。例如《楼窗下》的最后一段: 熟悉的街角 当年华和我站成了一棵树 你却已不是树下人 爱惜光阴,爱惜回忆的一种平凡的情绪,都以朴素而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就不能不说叫人感到新鲜、妩媚了。 识涌庐,是因为他对民国学术史的研究和淘书、藏书的喜好,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虽然他对“诗人”的称谓很不以为然,而更愿意称自己为诗者,但是那些有灵性的诗句,让我不管唐突与否,写下这篇文字,希望他不要搁笔能够一直写下去。是为序 厉汝明 2015年春令
寻禅 我打江南走过 檐前雪已经年 像掸不去的心事 随钟声飘过山北、山南 捻起香烛袅袅 思绪纷乱如烟 看我两手空空 偈语佛前 你有你的眼泪 他有他的蒲团 一只燕子穿堂而去 衔走了一些秘密、还有春天
寻禅 我打江南走过 檐前雪已经年 像掸不去的心事 随钟声飘过山北、山南 捻起香烛袅袅 思绪纷乱如烟 看我两手空空 偈语佛前 你有你的眼泪 他有他的蒲团 一只燕子穿堂而去 衔走了一些秘密、还有春天
《没有人像我一样------涌庐诗歌精选》-----自序 《没有人像我一样------涌庐诗歌精选》-----自序 对于诗歌的热爱,是在懵懂的孩童时代,从对文字的生疏,到不知不觉的被感染,直到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仿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从白居易、李商隐、柳永的旧体诗词,读到的了徐志摩、戴望舒、何其芳的现代诗,从对诗歌的喜爱,延展到对小说、散文等各种问题。所以,你偶尔看到在网络、游戏之外,有一个老学究似的人抱着厚厚的一本书目不转睛时,千万不要奇怪,那就是我。 古今中外的诗歌史,很多人都写过,但是很多流派、主义,其实大多都是后来人总结出来的。开始写诗时,我并没有刻意的去寻觅一种风格,从尝试押韵的新月体强调于音乐的美与绘画的美相结合,到慢慢的放纵开思想,不在拘束于形式,却又把汹涌的情感,以最简练的方式付诸于文字里,是我与现代诗不自觉的一种接轨。 诗歌的本质是立足于意象语言的东西,想像力更大于现实,一首好的诗歌是所有感觉兼包并容的,虽然有时不得不为感应情调而构建起幻想的世界。诗同样是唯美的,固然你可以用诗歌来尝试丑恶,哪如用其他问题更能表现的淋漓倜傥呢。一首好的句子可以如天边流云,飘然远去,或许你不能全然尽数,而那种纷至沓来的长短句,以华贵、明丽的语词表现出来,往往给人美的享受,更容易感染读者,并产生共鸣。所以,我更提倡于诗歌的唯美性。 近年人到中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以及琐事的纷扰、酒宴应酬的烦恼,让自己很难静下来写一点东西,偶然的灵感袭来,总让我急忙记录下来,像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流萤,然后小心翼翼的以意象的丝线串连起来,其中的喜悦与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感谢现代诗吧及现实与网络诗友们对我那些不成器的文字的喜爱与鼓励。也感谢李来祖教授百忙之中为之作序。
【志摩的心】远客 远客 隔千山,隔万水 江南的思念仍在颤动 我却此身向北 愈行愈远 也许真的该去看你 在这斟满月色的晚上 看你随西山雾影隐没 又猝然无语 或者运命不总是反向 今夜,却待它负重而归
秋阳之惑 秋阳慢慢覆盖时 我总是想起 飘起雪花的日子 那时的笑靥和一些 想像 如思念 介乎与眼睑与远山之间 可以掩饰 再放手 也可以用整个夏天的颜色 任光影缓缓交织 蹙然融化 如一片坠落在脚边的 单色的叶子
山夕 当山雨洗濯出溪流 芙蓉花不再是昨日了吗 或许 有一个人煞有介事地 环抱双臂 一个人打开后门 吸着烟 明天又会怎样呢 踏青的双脚已并拢 一抹残红嫣笑 而去 我遂已悟彻众生
山夕 山夕 当山雨洗濯出溪流 芙蓉花不再是昨日了吗 或许 有一个人煞有介事地 环抱双臂 一个人打开后门 吸着烟 明天又会怎样呢 踏青的双脚已并拢 一抹残红嫣笑 而去 我遂已悟彻众生
【志摩的心】山夕 当山雨洗濯出溪流 芙蓉花不再是昨日了吗 或许 有一个人煞有介事地 环抱双臂 一个人打开后门 吸着烟 明天又会怎样呢 踏青的双脚已并拢 一抹残红嫣笑 而去 我遂已悟彻众生
无诗的日子 无诗的日子 像搭错车的黄昏 乍然无语 引我因黑夜而惊醒 静静地淌着 时光与思绪的相持 满桌文件杂陈如雪 且从眉间 纷纷的落下来
处处云淡风轻 叶生叶落的过了不知几许久长,花开花落里时间已经淌去不知几许深远,只是沧桑年年有痕,摆渡的人浑然不觉。今生渡我的,无论是那瓣红莲,还是那片绿叶,苍茫的渡口像浮烟掠过,然而我又好想,世俗中溺水三千,坐一次你的渡船,在软红中牵手的永恒。陌上如烟的红尘里,光阴做了浆,我原来是那个渡我自己的人。 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宁愿一个人跋涉不想依靠什么,任凭寂寞煽风点火,兀自巍峨。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云淡风轻。
消除执念,静寂安然(转) 窗外,阳光撒满了窗台,看着一切都落满了尘埃,岁月不曾老去,温度也在慢慢变凉,这么多年,似乎也习惯了孤独,枯叶化为残蝶,终究飞不出沧海,万水千山一个人走,悲伤快乐一个人懂。岁月无恙,可最初的衷肠,如今也显的太沧凉,回首之时,举目回望,皆是风烟俱净,沉默成了唯一奠基这一路风尘的东西,再无别的。 不如邀同友人去深林看看光景,深山绿林,清泉流动的悦耳,花开引蝶来,一处安歇,再会意两首琴音,此起彼伏,至身在红尘之外,与禅意惺惺相惜,听佛祖讲道世理。
代薇的诗 停 顿 我记得夜晚的唱片,金属弯曲 失去的体温 我记得无能的力量 世界不可改变的方向 ——痛心,执迷 移动的火车像漫长的停顿 我记得你的眼睛 像一个伤口挨着另一个伤口
【志摩的心】春天的梦 春天的梦 且容我默默地瞌睡, 像那颗饱吸了雨水, 变得寂寞的种子, 虽然它内心已膨胀极点。 曾经之身躯已然庞大, 体内有蠢蠢欲动的喟叹, 像前生渴望的轮回, 在等待破壳而出。 当新芽穿透那一层 已然是绽放开的皮, 探出浅色的尖脑袋, 来舒展它娇嫩的愿望时。 我也终于撑不住瞌睡的沉, 歪倒在前生的梦乡里。 那缠绵的黑甜诱惑, 像一头栽入了无边静谧。 绿芽迎风招展为生命的树; 像梦乡在无限地伸展。 一时间真不知我熟睡如梦, 抑或是因梦醒而成就了我。
台湾现代诗选录------方群 方群,本名林于弘,1966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作品曾获:联合报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等,并入选各种文学选集。着有诗集《进化原理》、《文明并发症》、《航行,在诗的海域》、《纵横福尔摩沙》、《海外诗抄》,论述《台湾新诗分类学》、《初唐前期诗歌研究》、《群星熠熠——台湾当代诗人析论》等。
台湾现代诗选录------朵思 朵思,本名周翠卿,狮子座,嘉义女中毕业。 作品有七本诗集、一本长篇、两本短篇、两本散文集、一本童诗集。
别了,2014 只是一瞬间,2014已经在夜空里划落,最后一天的某一刻,内心竟然有些茫然。 其实,回想这一年,应该是很充实,也很安逸。 热闹与寂寞,于我都是片刻。像月光淡淡流淌,千万年都是这样存在着,不唐突也不凝重。 岁末了,不说遗憾与辛苦,微笑面对,问好明天,问好未知的2015。
山间 掷笔于林, 让山石的峋嶙 蔓延于青草。 假若它能恰当的 形容, 人世间你惟一的样子。 就不再说膜拜, 也无需喟叹。 “一切终将如你所愿吗”? 无意的一句, 就像彼此的诺言, 窸索于风中 杳杳似我……. 就这样, 好多年竟已然过去。
山间 掷笔于林, 让山石的峋嶙 蔓延于青草。 假若它能恰当的 形容, 人世间你惟一的样子。 就不再说膜拜, 也无需喟叹。 “一切终将如你所愿吗”? 无意的一句, 就像彼此的诺言, 窸索于风中 杳杳似我……. 好多年竟已然过去。
秋夜----给远远 秋夜----给远远 这边是黎明了 你那里应该也是 远远 沉下去的月亮 也正照着你吧 蓝宝石一样的夜 在这里坠入大海了 远远 当所有的日子都冷了 泛起的将是永恒的春天
秋夜----给远远 秋夜----给远远 这边是黎明了 你那里应该也是 远远 沉下去的月亮 也正照着你吧 蓝宝石一样的夜 在这里坠入大海了 远远 当所有的日子都冷了 泛起的将是永恒的春天
[转载]茶,是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一个人在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 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只泡心里的那杯茶(转载) 暖暖的午后,闲来无事,寻来一本书、一壶茶,细细品味。 书雅致、茶温润,两者交织,心灵似乎随之超越红尘之外,来到山水之间,少了一丝烦忧,多了一份淡然。 茶烟袅袅,书香暗度,思绪随之飞扬。 茶壶之外,似乎能感受到茶叶在水中舒展,尽情地演绎着自己,释放着生活的味道。 茶叶在水中翻滚起伏,一番沉淀之后,香飘四溢,释放着自己的味道,这多似那努力进取、力争上游之人。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珍惜当下。 人生如茶,于流光中慢斟细酌,在茶香中慢慢沉静,品味生活的味道,体会人生真谛。 茶,已经不单单是消遣饮品,如今的茶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是对生活的态度、对情感的取向,有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杯茶,各有各的泡法……别人做什么,想什么,我们无法掌握,也无法控制。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懂得包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怀,善良的言行,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你心之所属的的那杯茶,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泡法?
祝广大吧友: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节,花香月圆,感谢广大吧友那么多年的支持和帮助,祝福广大吧友及其家人,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秋意渐染(转载) 八月,我站在季节的渡口浅歌,且听风吟,笑看花开。一缕清风来过,划我肩角,拂面而去。偶尔失落怅然,偶尔仰天长啸,多情的你,多情的我,走在一路繁华一路热闹的街角巷口,然,缘来,上天赐我邂逅。 夏至末梢秋悄然来,偶然相逢的,那婉转妙曼的歌声,一地残红的散落夕阳,一树苍茫的繁花绿叶掩映水中。辗转天涯的秋词,并无喧宾夺主的嚣张,而是骄阳似我,柔情似水的慢慢渗透、渐渐代替。 激情的夏季,艳阳高照碧柳成荫,然而,他的激情似火,却偏偏让我无力承担,无福消受。静寂的月光,慵懒在葡萄架子上呓语,喧嚣的城市低头,他们在这一切秋的特征里沉思,然后,变得愀然无语。
人生像什么……(转载) 人生像一条河,上游是童年,宛如美丽的小溪清澈见底,欢歌笑语奔流而下;中游是中年,有瀑布有暗礁,有曲折也有流畅;下游是老年,有污染有浑浊有沉淀,回归大海,有平静有辽阔有宽容也有博大。 人生像站在天平上,平衡的时候少,失衡的时候多。 人生像一条船,世界像大海,自身开船选好水流和风向;人生像一条小溪,离不开溪水,又逃不过水下布满的礁石;人生像一条路,看起来很长,走到终点时发现原来很短很短的。
【志摩的心】没有雨的七夕 没有雨的七夕夜 不要再等了啊 黄昏渐渐向陆地间沉没了 起风的时候 你仍会望着那片云 像凝望一个秋天的访客 缓缓地跺过你的窗口 像一朵花一样干凅的梦 已经是几个千年了 那一刻的诺言 早吹散成了流萤 明灭着坠落谷底 不要再等了啊 今夜的银河是不需要缆绳的
没有雨的七夕 没有雨的七夕夜 不要再等了啊 黄昏渐渐向陆地间沉没了 起风的时候 你仍会望着那片云 像凝望一个秋天的访客 缓缓地跺过你的窗口 像一朵花一样干凅的梦 已经是几个千年了 那一刻的诺言 早吹散成了流萤 明灭着坠落谷底 不要再等了啊 今夜的银河是不需要缆绳的
没雨的七夕 没有雨的七夕夜 不要再等了啊 黄昏渐渐向陆间沉没了 起风的时候 你仍会望着那片云 像凝望一个秋天的访客 缓缓地跺过你的窗口 像一朵花一样干凅的梦 已经是几个千年了 那一刻的诺言 早吹散成了流萤 明灭着坠落谷底 不要再等了啊 今夜的银河是不需要缆绳的
活着很累,却是一种无怨无悔(转载) 生活的本真,琐琐碎碎;生活的滋味,苦苦甜甜;生活的过程,反反复复;生活的节奏,忙忙碌碌;生活的旋律,喜喜忧忧;生活的心情,起起伏伏。活着,其实是一种姿态。没有纷纷扰扰,因为明白要什么,做什么;没有迷迷糊糊,因为清楚我是谁,谁是我;没有冷冷清清,因为懂得阳光的温暖,心灵的彼岸。活着很难,却是一种期盼;活着很苦,却是一种幸福;活着很累,却是一种无怨无悔。 活着,是一首无言的歌。最美的,其实就在身边。总去寻求,可真正得到的,往往是最初;总在埋怨,可真正不弃的,往往在身后;总想穿越,可真正牵绊的,往往是自己。有些风景,只是风景,只能静静欣赏;有些情怀,只是情怀,只能黯然一笑;有些过往,也只是过往,只能让它随风远去。
岁月,静好(转载) 每一次,你说过的话,我都认真地读取。或许,我没有立刻回应你,我只是捻一朵花丢进风里。因为知道,一定会有暗香,替我紧紧抱拥着你。 每一天,都设想着会有一场遇见,你偶然路过我的城市。眼眸间的期许,清丽,如江南的烟雨。所以,我不惜与岁月对峙。只愿,将美丽悉数留给你。
花开半朵(转载) 闲暇时听歌,偶尔看到一首歌名叫《花开半朵》,细细品味下,竟愈加喜欢起这几个字来。想起一句话:“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种深邃的人生禅理。 花朵半开时,花蕊似露非露,花瓣未绽还绽,花香隐隐释放,如粉面含羞的娇俏女子,三分清婉,七分灵秀。 赏花,古人总是最能得其风韵,乐天有诗云:“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全唐诗》里亦有这样的句子,“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想必,那蒙了细雨的海棠,半开半合,浓淡适宜,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缺,那妖娆醉人的姿态,恐怕连那满园的春色也要含羞了吧!
【志摩的心】-------女诗人虞琰的《湖风》 时下许多电视剧,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常常出现几位霸占上海滩的大亨。他们既有英美法德等国作后台,又有民国政界人物背后的勾结支撑,在大上海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大买办虞洽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而在这样一位商人之门庭,他的孙女虞岫云却是一位“女诗人”,并于1932年以虞琰的笔名出版了一部诗集《湖风》。 时隔七十多年后,绝大多数人恐怕不知道这样的文坛轶事了。 鲁迅在《登龙术拾遗》中有一段话:“也可以从文坛上去做女婿。其术是时时留心,寻一个家里有些钱,而自己能写几句‘阿呀呀,我悲哀呀’的女士,做文章登报,尊之为‘女诗人’。待到看得她有了‘知己之感’,就照电影上那样的屈一膝跪下,说道‘我的生命呵,阿呀呀,我悲哀呀!’--则由登龙而乘龙,又由乘龙而更登龙,十分美满。然而富女诗人未必一定爱穷男文士,所以要有把握也很难,这一法,在这里只算是《登龙术拾遗》的附录,请勿轻用为幸。” 《鲁迅全集》在“女诗人”处加了一个注:“当时上海大买办虞洽卿的孙女虞岫云,在1932 年以虞琰的笔名出版诗集《湖风》,内容充满‘痛啊’、‘悲愁’等无病呻吟之词。一些无聊的杂志和小报曾加以吹捧,如曾今可就写过《女诗人虞岫云访问记》。”现在说说这位出版过一本诗集而冠名为女诗人的文坛往事,就很值得回味了。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转载) 生活,是一部无字的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法;生活,是一道多解的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生活,是一首隽永的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怀;生活,是一杯浓淡的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品味。不快乐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一切的一切,无非就是让生活,舒心些、快乐些、幸福些。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看淡些,生活就会更潇洒。因为活着,就得坦然;因为阳光,就要微笑;因为生命,就应无悔。做个简单的人,感觉累了,就停一停,健康重要;心情闷了,就静一静,顺其自然;苦了倦了,就放一放,松松心情;走的急了,就缓一缓,看看风景。
林徽因书信中的心声 很多人都在猜测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是否真实,是否是徐的一厢情愿,她到底为什么没有嫁给徐志摩。这些由于当事人不曾透露一言半语,而他们的后人或不唔一言或极力澄清,所有的一切留给大家的都是尘封的迷雾了,只有在零散书信片言半语中,能够悟出一些淡淡地怀想。 林徽因自己也是诗人,她有一颗诗质的敏感的心灵,控之在手的理智终究难敌荡之于怀的感情,她勇于承认:“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徐志摩死后,在她内心深处,这种感性的反弹遂变得格外强烈。她说:“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致沈从文》1937年11月10日) 只可惜志摩去世已久,那种一呼一吸间都能沁人心脾的爱的芳馨已不复存在,为此她才感到格外难过。她说:“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或是为别人。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致沈从文》1936年2月27日)可惜她觉悟得稍晚了些,徐志摩未能成为这番憬悟的受益者,假若志摩不曾遇难,会有怎样一个结果?或许会有丝许惊喜,或许我们连这些话都不会见到。
听一曲梵音 守一份安然(转载) 静默在时光深处,聆听一曲悠悠的梵音,任空灵如水的旋律,带我心在六月的阳光清风里飞扬,望远天边,浮云聚散,来去随意。挥手间,一切已不是旧模样。 阡陌红尘,暮去朝来,那些云烟缭绕的清晨,那些紫霞闪过的傍晚,让人惊叹的美丽和欢乐,生动了这空寂的人间。那世世迢递的烟火,带着人间最质朴的温暖,最温情的陪伴,漪旎着尘世间的万般风景。让空蒙的世界充满了梦想和期待。风轻起,影婆婆,摇曳中的风情,醉了多少人,痴了多少心,可是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参透,参透生命的意义。
人生最美是淡然(转载)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淡淡的音乐,淡淡的思绪,呵,这淡淡的心情竟然是这样美丽得无法控制。 很多时候,生活就在这样的淡淡中流过,蓦然回首,记忆中留下的是怎样的一种温暖,然后,在感叹中释然:人生最美是淡然。 炎热夏日的午后,泡一杯芬芳四溢的茶,感受着一股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心情,柔软,在那一瞬间。许多时候,感动不是因为激情和浪漫,而是来自这谁也无法诉说完整的平淡。感受一杯茶带来的绵软,飘渺的香气,缠绕着许多现在和从前。
【文苑课堂】德州文苑恭祝庆云文苑五周年庆典 在庆云文苑五周年即将来临的日子,谨代表德州文苑诸位吧友,恭祝庆云文苑像这阳光灿烂的初夏,团结协作、蒸蒸日上!
【志摩的心】中国(徐州)首届徐志摩文化节的片段 “徐志摩学术论坛”开始于细雨沥沥的上午,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陈子善、章景曙、张化之、纪玉清、虞坤林、徐国华、高淮生、陈忠、汉风、徐志东等徐志摩研究者、和喜欢徐志摩的诗人、学者。大家踊跃发言。 “徐志摩宴”名不虚传,陈子善先生将其中为“夕阳中的新娘”的红烧鲤鱼改为“鲤跳”,获得大家一致通过。 徐志摩图书馆”与“新月杂志社”揭牌并徐志摩讲坛”开坛,聆听陈子善先生讲座,不觉高温袭人。 徐志摩诗歌朗诵会超乎想象的精彩,穿插琵琶、古筝,叫人神往。 最后一天,凭吊徐志摩最后履踪的机场遗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行,估计几年后很难再见到了。 陈子善先生即席赋诗“三陪老汉来徐州”,见识其幽默与机智。 听章景曙谈徐志摩典故与闻所未闻的志摩轶事,感慨颇多。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更可贵的是整个活动没有官方色彩,也没有招待媒体的参与。
一本徐志摩的新书 《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学》,作者的材料很充实,史料的挖掘不肤浅,新照片很多。
五月,一朵梨花带雨的心事(转载) 季节转角处吹来的风,一不小心,就惊扰了五月的清梦,却让那一朵浅眠的心事,缀满了梨花带雨的美丽。烟 柳堆砌的长堤上,轻柔的云影飘逸着淡淡的思绪,我把所有的想念都矜持在心底,在一抹浅夏的芳菲里,借风儿为你解读每一朵花语的秘密。
五月江南,一个前世轮回的梦(转载) 四月的风雨已过,四月的桃柳凋落。春一个华丽的转身,夏翩然而至。无法拒绝季节的交替,正如同无法拒绝记忆里有你存在的痕迹。思念如青藤蔓满心的窗。五月江南,一个前世轮回的梦。 窗外,雨,似泪,晶莹里缱绻着丝丝忧伤,一场一场的下。等了太久,太久。你没来,只是因为雨一直在下,一直在下?大概,或许,如是? 雨朦朦,烟朦胧,雾飘胧,人朦胧,朦胧又朦胧。 雨,喧嚣,落下。 瓦屋沥沥,执伞浅行。小巷幽幽,石板青沥。仰面,微笑。素手轻拢,拨雨,弦、丝丝,奏一曲清音绕绕。掌心轻握,触一段柔情脉脉。 风轻起,屋檐下,铃声轻曳,撩拨起心海之婉约情怀。不知谁家小院里的琼花的清香溢溢飘旋于小巷之中。高高的马头墙也遮挡不住这醉人的清香。沥沥小雨,青砖黛瓦,幽幽小巷,石板青沥。雨巷,伊人,一段前世轮回的梦,那年你打江南过……
月移花影约重来(转载) 有月的夜晚,似水的温柔荡漾在天地之间。流光清澈泛滥,包容夜的所有,让散碎在叶间那些芳香的故事,楚楚潸然。 坐在月光之下,本该是融化一般的缱绻,而一怀清辉,流淌的却是有些伤感的岁月。不会改变的,是旧时的天气那些月色如魅的倾诉,依然款款于回忆的细末枝节。而已经改变的,却是曾经相拥的情怀,空待着期望花落入怀的守候,看明月银白的光芒,纷纷扬扬,洒落一个人忧伤的寂寞。 蔷薇花掩映于水色波光之中,沉默地看着我的沉默,那些红得怜爱的目光,泪色盈盈,熠熠闪亮。如长发一般轻轻摇曳的影子,总是在微风悄然来临的时候,发出窸窸窣窣的裙摆之声,想要靠近我灵魂深处那一片挥之不去的隐痛,将一个季节的芳香温暖于我。
[志摩的心]------《四十岁人》 猝然而别, 我们无从选择。 生命的水流着, 流过眼睑、也流过了想像。 镜中的相觑, 让自己无法隐藏。 四十岁,只是从一个梦 走向另一个吗? 年轻时的书, 已一页页模糊。 偶尔翻起,月凉如水, 请噤声伫听------ 是谁夜夜归来, 驻守着它的寂寞。
台湾诗人周梦蝶去世 | 我选择渐行渐远 “是的,我已久久不再梦著飞了/在萧萧之上,我照见我底翅膀是蓝色。”昨日下午2时48分,诗句的作者、台湾诗人周梦蝶病逝,享年94岁。他自上世纪50年代起创作诗歌,出版过《孤独国》《还魂草》等诗集,影响深远。
四十岁人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猝然而别, 我们无从选择。 生命的水流着, 流过眼睑、也流过了想像。 镜中的相觑, 让自己无法隐藏。 四十岁,只是从一个梦 走向另一个吗? 年轻时的书, 已一页页模糊。 偶尔翻起,月凉如水, 请噤声伫听------ 是谁夜夜归来, 驻守着它的寂寞。
四十岁人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猝然而别, 我们无从选择。 生命的水流着, 流过眼睑、也流过了想像。 镜中的相觑, 让自己无法隐藏。 四十岁,只是从一个梦 走向另一个吗? 年轻时的书, 已一页页模糊。 偶尔翻起,月凉如水, 请噤声伫听------ 是谁夜夜归来, 驻守着它的寂寞。
距离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xml:namespace> 一切在黑暗里凝结 纷纷扰乱了稀疏的梦 就像彼此曾离得那么近 却无法触摸到你的凄怆 或许记忆是不可衡量的吧 像天河边的两颗星辰 寂寞而会心微笑 满足于它永恒的遥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