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叫♀🐶 南沙城池
关注数: 74 粉丝数: 118 发帖数: 3,634 关注贴吧数: 25
《城固县志》中的二里镇,你不知道的历史 二里镇 镇址在二里坝,原名二狼坝。相传明初河滩初露,野草丛生,坝常有二狼出没,故名二狼坝,因狼字不祥,改“狼”为“郎”。集市原在长坝(现二里镇观音村)。清嘉庆年间,长坝遭山洪、人少集废,二郎坝开集,到民国12年(1923)以此坝南北约二里,遂改“郎”为“里”,民国19年(1930)王三春掠物烧房,居民逃匿。抗日战争期间,人口增多,遂渐恢复。其地处交通要道,南通巴蜀,北出山口子通铺镇、汉中;出五郎关通南乐、城固。附近各乡,山林面积大,植被良好,盛产竹、木器,为南沙河山区流域货物集散中心。后因人口增加,植被渐遭破坏。1953年后为二里区党政机关驻地。有公路通县城,并经八角乡通南郑县。镇区占地135亩,住225户,13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人。 二里镇1960年后逐步拓宽旧街,沿街建房。1984年后街区向南北延伸,农贸市场南移。现街宽10~14米,长800米。1988年冬建混凝土桥一座。 1.最南的是二里区五里坝乡邱家山村的赵家坪 2.清代沿明制,并有“地”的设置,全县48地,南路24地,为龙王庙、袁家寨、太平村、白路坡山外、白路坡山中、白路坡山内、唐家营、霸王庙山外、霸王庙山内、南乐堡、南乐八牌、昝家庄、五堵门、孙家坪、沈家寨、天明寺、大角寨、挂福桥、二郎坝、东河、八角山、小盘坝、大盘坝、五郎坝。 3. 大盘街, 原名盘坝,位于跑马梁山阴,南沙河上游,四面环山,中为较开阔的冲积平坝。南沙河古称磐余水(见《水经注》),磐盘同音,盘坝因此得名。明代中叶即为一村店。为区别于后来发展起来的小盘坝改称大盘坝。古为由二里入川必经之地,形成较长的街市。现为大盘乡帆关驻地,有公路通二里镇和小盘、五里乡。 4.挂福桥(即寡妇桥)在杜元村 5.1949年12月全县划编为11个区119个乡,城内并设8街,乡以下为行政村。当时11个区:城关区辖13乡、8街,原公区辖10乡,沙杜区辖10乡,升木区辖10乡,水硙区辖10乡,周公区辖10乡,博望区辖7乡,南乐区辖15乡,古路区辖11乡,二里区辖9乡,五堵区辖12乡。 6. 通蜀古道 回军坝道 起本县二里坝,经小盘入南郑县经法镇,再经牟家坝、回军坝、小坝越米仓山入四川省南江县境。 大盘—广家店道 起于本县二里坝,经大盘沿傅家沟越米仓山入南郑县广家店,经西河口,西南通南江县,南达通江县。 五里坝—通江道 一起本县天明寺,经汪坝到五里坝,一经大盘坝到五里坝。经西乡县境大河坝,入川境两河口,达通江。 7.城固的省 道 共4条,100.2公里,由国家养护管理。 城洋南线 1956年建成通车。起本县秦家坝,沿汉江南岸至洋县县城。全程22公里,县境段2公里。由城洋两县共建。 城二路 1958年建成通车。始汉白路32公里处,经柳渡、莫爷庙、七里店、中坝、九坝、马家河至二里坝。全长35.7公里。连通本县汉江南4个区7个乡。为3~4级公路。 城双路 1960年建成通车。起县城经许家庙、升仙村、土垣至双溪,全长43公里,现为3~4级公路。 文柳路 建于1953年初。1970年由彤辉机械厂投资68.8万元,改建为四级油路。北起文川区老庄镇与治杨铁路平行,南至柳林镇接汉白公路。全程19.5公里,纵穿文川区4个镇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