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至 春风拂至
关注数: 463 粉丝数: 397 发帖数: 42,138 关注贴吧数: 5
新春祝语:致“格律诗词吧”朋友们 岁末甫至,瑞气东来。 狗年的钟声将要敲响,崭新的一年便微笑着即将走来了,它将把新的美好的良辰,无尽的追求、恳切的希望、衷心的寄托,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静静地让新春的气氛在胸膛荡漾,于是我们将会清晰感受到历史与未来的更替 和交融。昨日的经历已成追忆,纵然有风有雨,有闪电也有雷鸣,但更多的还是风和日丽!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就是不断地向上、向前、开拓和进取。 金鸡终鸣书梅蕊,骏犬起吠画竹兜。 站在新年的门前,我们无须回望人生旅程上的浅浅印痕,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新的一年有阳光也有风暴,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美好的生活还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美好的人生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金鸡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满怀雄心壮志,用如椽巨笔,浓彩重墨挥洒出“格律吧”美丽的画卷! 春光明媚乾坤锦绣,风和日丽万象更新。 在这即至的生机盎然的明媚春光里,心中几多情怀,百感交集。在这恭迎新春的喜庆日子里,吧务组谨向“格律诗词吧”各位朋友致以最诚挚的祝愿,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日日红光普照,夜夜星光灿烂,让喜悦分分秒秒 洋溢在朋友们的眉梢。愿朋友们豪情与钟声齐飞,欢情与明天共舞,愿朋友们畅抒情怀,再酬摘星揽月之壮志。祝年青的朋友们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狗年取得更大的成功;祝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尽享天伦之乐!请老年朋 友常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愁肠近黄昏”。在此,也真诚的谢谢大家在过去一年中的,给我无尽的帮助与支持,给我过真诚的激励与提携,友谊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情感,具有牢固和深刻特点的情绪依恋。 一片绿叶, 饱含着她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们对大家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奏响事业新的乐章,为新的生活喝采,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共同努力。
家乡趣事: 城山的传说 点绛唇 秋日游旧山城遗址 穿麓攀岩,临高遥色秋光度。 瞭园山护,荒冢香消处。 孤鹫低翔,寻猎雄如故。 遗城驻,域残基露,往事依然慕。 在我的家乡榛子镇西北10里处有一条山脉,最南面的一座较高的山峰就是方圆百里驰名的“城山”。 这条山脉也恰好是滦县与丰润县的交界处。我每年遇闲暇时便踏青、踏秋伴友游玩。穿麓攀岩、到达山顶处,俯瞰南坡群山怀抱着几处果园,适逢春秋,或繁花似锦或重果满枝;向南眺望清晰望见悠悠闪亮的陡河之水;转身北望是崇山峻岭,苍松翠柏、悬崖陡峭、怪石嶙峋;环望四周地势险要,景色极为壮观。特别是若能秋游晚至,乐坐山顶远望那湛蓝的陡河之水、那翱翔的山鹰,真的会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城山虽不算太大,平地高度约500米。但她成名之因可以远追溯到传说中的隋末唐初那场战争。 传说远在隋末刀兵四起、人荒马乱时期,城山曾被刁龙、刁虎刁赛花三兄妹占据,喽啰500人,围山构寨,打家劫舍、对抗官府、割据一方盛举多年,乃至后来的唐朝初年秋末,元帅秦琼征北,先锋大将尉迟恭帅兵路过此地被阻。据说那刁龙善使一对鎏金镗有万夫不当之勇;那刁赛花善用神术,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尉迟恭欲剿之,但苦战三天竟不能赢。第四天黎明攻山一战又损兵折将,后来尉迟恭调集重兵猛攻,刁氏兄妹见寡不敌众只好收兵回山。尉迟恭领兵追到城山南坡下,见山半坡间寨墙高筑无法攻山,经下属侦查山的右南脚下有小路可绕道进山,尉迟恭领兵来看,这里有一路,路旁矗立一座宝塔和一座寺庙,寺塔后面有一小村落名叫“寺后头”。“寺后头”村旁一条曲路,过小路北行穿过山沟右行就是城山的东岭,坡路较缓可达山顶。 尉迟恭帅兵至此已是黎明,正逢大雾弥漫,远不见物影。他下马手提钢鞭,进入寺庙之内四下查看时,见到寺内的石狮、罗汉等白玉雕像满身有露水凝结。尉迟将军大怒,怪不得我屡战屡败,原来是你们从中作梗,刚刚一战竟出了这样多的汗水,太可恶了。于是他挥起双鞭对中罗汉石像一阵乱打,尉迟恭号称有万夫神力,石雕哪禁得住他的敲打?只见一时间石块乱飞,霎时石雕被打得七零八落,东倒西歪,才解心中闷气。他接着下令攻山,山寨毕竟人力单薄,顶不住重兵攻打,不足两个时辰刁氏二雄战死、 刁赛花自杀,山寨被灭。 官兵打扫战场时又进入山坳里小村寨中,问明刁姓人家便杀,欲斩草除根。东临姓刁户被灭门,西邻“纪”姓却安然,后来刁姓人家灵动巧改姓纪,才躲过大难。现在南坡脚下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子叫刁庄,据说是刁氏三兄妹的后裔,全村以纪姓为主,无一姓刁。 1968年春节后,我随父亲去苍官营和孟家峪走亲戚时路过寺后头村时亲眼看到宝塔寺已倒塌但塔基可见。父亲告诉说它身后的寺庙在解放后宝塔寺庙改成了小学校,这就是后来的宝塔寺小学。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顺寺后头东行路过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河桥是用两块大的青石板搭成,我清晰地记得桥头横竖地躺着几个石雕的罗汉,但有的缺少一条腿、有的还缺少一只胳膊,父亲说这些都是当年被尉迟恭打伤后逃到这里的。 关于刁氏兄妹的故事流传已久,至今你若到山顶处游览,北坡的校军场、饮马坑和南坡的山寨城墙基石依稀可辨;我还记得大约二十多年前山的东峰顶有一木质的航标,又据说这航标的塔下原有一口井,刁氏兄妹战败后把好多的武器和重要的东西都扔到了井里,然后把井填平了。
诗词趣话: 曾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唐代.元稹 <<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 多年来一直被大家传诵,对于元稹其人其诗的评论也有诸多的观点说法。今天我在某网站看到一个小资料,整理一下发到这里,共大家茶余饭后品味。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5]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曾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与这首诗最接近的现代解释是什么? 我引用两个评论: 1. 这两句是唐朝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前两句。大概的意思是:沧海无比宽广,别处的水自然相形见绌,巫山云蒸霞蔚,别处的云自然黯然失色。上句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下句来自宋玉《高唐賦序》,巫山有朝云峰,其云相传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若松榯,美若娇姬。这首诗是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所作。后两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除了爱妻韦丛,元稹自己再也不会对其他的女子动心了。 韦丛20岁嫁给元稹,两人非常恩爱,27岁,韦丛死去,元稹非常伤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诗。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元稹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痴情男子,其实不然,元稹的私生活很不检点。元稹仪表非凡,是个美男子,21岁的时候,与少女双文相爱,并且私定终身。两人好了不到一年,元稹入长安参加科举,考中进士,随即迎娶京兆尹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韦丛非常贤惠,元稹当时初入官场,职位不高,俸禄微薄,韦丛虽是贵族千金,但却甘于清贫,虽粗茶淡饭,仍甘之如饴,并且无怨无悔。 尽管如此,也没有让元稹收敛花心,他后来在蜀地又爱上了女诗人薛涛。薛涛是个官妓,早闻元稹诗名,及睹真容,更是一见倾心,当时薛涛41岁,大元稹11岁。这没有妨碍两人卿卿我我,一起缠绵了近三个月。期间,韦丛在长安染病离世,元稹未能为亡妻送葬。 薛涛的痴心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元稹从蜀地回京后,就立刻冷淡了与薛涛的联系,只是偶有书信往来,可惜薛涛飞蛾扑火般的痴情,换来却是后半生的青灯黄卷,她后来隐居成都浣花溪,在寂寞中度过了余生。 韦丛去世不到一年,元稹为了仕途,攀龙附凤,又迎娶了贵族之女安仙嫔。三年后,安仙嫔又驾鹤西游了。元稹梅花三弄,又娶了大家闺秀裴淑,后来还纳妾江南歌妓刘采春。这个元稹,可真是个花心大萝卜。不过,从元稹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在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中,他与结发之妻韦丛的感情还是最真挚的。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写给元稹的诗,后来经元稹抄袭发表盗窃为自己作品,薛涛一直苦等元稹,四十岁在成都城外浣花溪卖一宅园,一边修道一边等他,这就是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写照。薛涛终身未嫁,等的却是一个负心郎,元稹约定到任后就派人来接她,结果等到死也没来。元稹是个花心萝卜,到处招嫖,死在仕途任上,从末修道向佛。而薛涛写了大量有关巫山的诗,她拜的师傅在巫山,所以常去。乱猿啼处访高堂,路入烟霞草木香。这是薛涛去巫山的诗句之一,而元稹一辈子没去过巫山,怎么写得出,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为了盗名写了离思四首加在一起,其它根本不在薛涛的一个档次。千百年来都误认为元稹所写,亏了一代才女薛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