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梦
轻风梦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7,204
关注贴吧数: 1
失眠的音乐处方(1)传统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摇兰曲》(贺绿 失眠的音乐处方 (1)传统乐曲如 《春江花月夜》 《摇兰曲》(贺绿汀曲) 《姑苏行》(刘庄改编) 《二泉映月》 明代医学家张仲景曾经说过:“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音乐助眠的机制是以“治本”为出发点的,从根本上建立正常的睡眠秩序,所以效果颇佳。选择什么样的乐曲对失眠者最好?由于失眠患者多数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大脑皮层常处于紧张状态,兴奋与抑制的功能失调,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所以,强烈节奏的乐曲,对大脑的兴奋刺激较强,会使听者烦躁辗转,起不到催眠作用;如果选用患者喜爱或熟悉的歌曲,有可能使人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因此也不足取。 催眠音乐宜选择和声简单、音声和谐、旋律变化跳跃较小、缓慢轻悠的乐曲,以二胡、箫为主的音色比较好,中心频谱在125一250Hz左右容易诱人入睡。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都是催眠佳曲。《二泉映月》在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次弟在微、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型旋律线,就象月夜中一人独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围绕宫音上下回旋,略带悲侧。全曲音乐形象集中,速度的变化不大,加上二胡柔婉、凄情的演奏,有时甚至如鸣咽之声,悠悠袅袅,给人一种空荡飘渺的感觉,让人从清醒的现实中渐渐游入非现实的朦胧状态之中。 (2)选用五行调式中的羽调式、宫调式音乐,安神助眠作用也明显。尤其是由于根据调式要求重新编配的旋律,患者多不熟悉,所以效果还会更好些。 (3)自然音乐 大自然的声音,如山泉、溪流的叮咚之声,清晨森林里群鸟的啼鸣,秋风和春雨,都能造成一种宁静、旷远、清新、安全的感觉,使大脑皮层由兴奋渐入抑制状态,而达到催眠的效果。
失眠的乐疗方式音乐治疗选择睡前进行,一般20一30分钟,或更 失眠的乐疗方式 音乐治疗选择睡前进行,一般20一30分钟,或更长一些40-60分钟,音量不超过60dB。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营造睡眠的气氛,在乐疗前,至少半小时内,不宜作过剧烈的运动。催眠音乐的应用中,如果加上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效果会很好。
失眠的应用举例广州康复医学中心王洁萍治疗失眠症25例,年龄4 失眠的应用举例 广州康复医学中心王洁萍治疗失眠症25例,年龄45一55岁,治疗前大多数靠安眠镇静药物维持睡眠,乐疗有效率达70%。对难入睡者用抒情、慢板为主的独奏曲,浅睡患者用抒情中板、慢板为主的轻音乐,易醒者可以用没有明显节拍的抒情小品,配器简单,这样效果比较好。
心悸的症状与病因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 心悸的症状与病因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动过缓等)、神经官能症等疾患凡以心悸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选乐。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禀赋不足,久病、劳欲过度,或因情志刺激、长期忧思惊恐、精神过度紧张,而致心气虚怯、阴血暗耗、不能养心,或者心气郁结、生痰动火、痰火扰心、心神失宁,导致心悸、怔仲,心阳不振、血液运行不畅,亦引起心悸。心悸也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
心悸的乐疗方式乐疗每天进行一次,体位多采用坐式或卧式,每次“ 心悸的乐疗方式 乐疗每天进行一次,体位多采用坐式或卧式,每次“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音量不超过70dB。必要时配合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 心悸初起,治疗及时,容易恢复,但如果年迈体衰,心病及肾,治疗和恢复就比较因难,应注意护理。
心悸的音乐处方(1)心悸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对于 心悸的音乐处方 (1)心悸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对于心悸属虚者,伴见气短,面白无华、疲惫、情绪忧郁、消沉者,可选用: 《喜洋洋》 《步步高》 《金水河》 《假日的海滩》 对于心悸属实者,伴见面赤升火、口干、多梦易醒,焦虑、烦闷的症状,可选用:《塞上曲》《二泉映月》 《秋思》 《甘州歌》 《雁落平沙》 (2)采用五行选乐方式,用羽调式和微调式音乐。 音乐选择适当,方法正确,可以使机体气血阴阳亏虚得到调整,音波进入人体,也可以改善气滞血瘀的状况。 音乐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稳定病情,在病后康复中发挥很大作用。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心悸,或一时性心功能障碍,音乐就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取效。 中医认为在心悸的治疗中应该配合性情调养,避免精神刺激,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充分休息。音乐治疗的作用首先在于调畅情志,消除紧张情绪,潜心涤虑,以此保持神情稳定、恬愉舒畅。情调悠然、平和安谧的乐曲最为适用。
胸痹的音乐处方(1)用音乐来治疗心痛的历史悠久,《儒门事亲》 胸痹的音乐处方 (1)用音乐来治疗心痛的历史悠久,《儒门事亲》中这样说:“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说的是通过“笛鼓”等吹打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可以治疗由“忧”这种情志刺激导致的“心痛”病,振奋心阳。 运用节奏明快的乐曲活血化瘀振奋心阳,但注意不要选择某些节奏疯狂、旋律紊乱、音调怪诞的流行乐曲、摇滚乐。 (2)传统乐曲如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阳春古曲》 《月儿高》 这些乐曲,患者听后感到轻松、舒服、愉快,也使气血的运动变化协调,宣通阳气、血脉运行正常,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3)根据体质条件选乐 音乐治疗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它通过整体协调来消除身体的病态。可以根据患者的人格体质特征辨证选乐,对多数“火”型人(A型性格者),针对患者的体质、选用柔缓的羽调式乐曲为主,身心并调,效果颇佳。 如果平时患者体质偏阴,可常听微调式乐曲。
五音通五脏在《内经》中,多次提到五音分别与五脏相通,即宫通脾 五音通五脏 在《内经》中,多次提到五音分别与五脏相通,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微通心、羽通肾。这个说法是建立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的,《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把握了不同调式的音乐分别对人体脏腑气血产生相应的影响。 由于情志是建立在脏腑基础之上的,所以五音对人情志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汉朝的班固这样说:“闻角声莫不侧隐而慈者,闻微声莫不喜养而好施者,闻商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莫不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温润而宽和者也。”在气功导引中,也常常利用五音入五脏的原理,在体内真气运行时将五音默念或以气引声,分别送入五脏,来发挥五音对脏腑的调理作用。
胸痹的应用举例湖南马王堆疗养院观察到《梅花三弄》、《春江花月 胸痹的应用举例 湖南马王堆疗养院观察到《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乐曲对冠心病人效果良好。尤其是心肌供血不良者有明显缓解,从心电图上得到证实,音乐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的T波有显著改善。
胸痹的乐疗方式每日治疗1次,1次30一40分钟,30天为一疗 胸痹的乐疗方式 每日治疗1次,1次30一40分钟,30天为一疗程。音量不超过70dB。 在治疗中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以便根据其不同个性、经历、修养来选择乐曲。一般来说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就会采取与医师合作的态度。 冠心病有胸闷、气急症状者,听乐时坐在通风良好,光线明亮处。 治疗前后作心电图检查,观察乐疗前后的生理变化。
五音用于诊断由于五音能够配属于不同脏腑,脏腑的机能状态也能通 五音用于诊断 由于五音能够配属于不同脏腑,脏腑的机能状态也能通过五音、五声表现出来,所以古人把五音、五声和脏腑的配属用于临床诊断。在《医门法律》这本医著中,记有:“《内经》本宫商角微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以参求五脏表里虚实之病。” 这个方法,今天仍为医家偏爱,无论是阴阳盛衰、虚实寒热之疾,从病人言谈声音中都会得到反映。
五音用于体质分类早期医学家特别重视人的素质在疾病发病学上的作 五音用于体质分类 早期医学家特别重视人的素质在疾病发病学上的作用,体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有些就是利用五音系统来划分归类的。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五音的清浊高低、阴阳属性结合人体气血多少,经络上下将人体质分作五类,然后又根据五音太、少、正、偏的区别,将每一类再推演为五,得二十五类人,他们的体质在生理、病理上都各有特点。
音乐影响人体生理状态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医家医和开始将音乐“和 音乐影响人体生理状态 春秋时期,秦国著名医家医和开始将音乐“和”的法则引入到音乐治疗学的范畴中,来说明音乐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中这样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微为五声,淫生六疾”。意思是说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状态,五声有所节制,音乐的缓快、始终有所规律,“中声”以下,再弹的话就有“淫声”,扰乱人的心志和听觉,使人丧失平和的本性。琴瑟之节,是为了防治“六疾”。 医和明确音乐可以调养人体、防治疾病,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 古人还认为,音小不过分细,音大不过分粗,才能谐和万物,谐和于事物才能完成美好的音乐。谐和的声音进入耳朵藏于心底,心就安定快乐,音太细人心不满足,音太粗人心受不住,就会产生疾病。这段话出自《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音乐作用的物质性人们通常以为音乐只是精神范畴里的东西,主要发 音乐作用的物质性 人们通常以为音乐只是精神范畴里的东西,主要发挥的是情感方面的作用。其实,音乐刺激的内在机制是物质性的,具有心理和生理的共同作用。 人是物质性的实体,人欣赏音乐,实质上是生理、心理结构和音乐之间的协调运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