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fjwz
rjfjwz
中学高级教师,冯德全儿童潜能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数: 21
粉丝数: 24
发帖数: 494
关注贴吧数: 161
人生何处不相逢 广结善缘路更宽 人生何处不相逢 广结善缘路更宽 =================================== 时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到了庙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都不是很清楚……” ......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rjfjwz%2Fblog%2Fitem%2F5d15e92ed2806a594ec226e3.html&urlrefer=637d00a5dad3bf5491c6ba7efc57c1fa ==============================
死亡一瞬的感觉 死亡一瞬的感觉 ================= 科学界许多人认为:人意识的研究是科学最后的难题,而意识是如何消失的,特别是“濒死体验”,则是谜中之谜。于是,死亡的发生,也即“濒死体验”成了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哲学单独相对或协同研究的热点。 所谓“濒死体验”,也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是指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罹患重疾但意外获得恢复的人所叙述的死亡正在来临时深刻的主观体验。国外早已把其列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形形色色的“濒死体验” .......................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dzzkj%2Fblog%2Fitem%2F0e5347b691c0e1fd30add15b.html&urlrefer=d11c10086745b2ae7ee77010ec0d511b ==================
幸福是一个谜! 幸福是一个谜! =============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系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512df0310100eij7.html&urlrefer=a98fa2f0bc65e61f97c966b7941d0ca2 ===============
禅门影视:现世报应 禅门影视:现世报应 ================== 在线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dzzkj%2Fblog%2Fitem%2Fda603e123a2fe22adc54013c.html&urlrefer=435f13764730ec4d8fbf6df70d74ca43 ===================
“解脱歌”浅释 “解脱歌”浅释(1) 元音老人著 ------------------------------------------------------ 第 [1] [2] [3] 页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楚,对我们修道很有帮助。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永嘉禅师的“证道歌”大家可能都已读过,非常好,把整个禅宗的奥义都描绘在里面了,含义丰富,调高和寡。‘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有一位宏德上人恐怕有人看后不能理解,就为“证道歌”作了注解,将其中奥义发挥出来,很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间参我见,作“解脱歌”。’这首“解脱歌”里不光有上两位大德的高见,还有我们大愚师公自己的体悟理解,所以意义更为丰富,对我们修道的帮助也更大。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 平时我们的言行,处处著相都是作梦,梦时以为样样都是真的,及至一醒什么都没有,一点痕迹都不留。我们念佛、参禅、修道开悟之后,就和睡醒一样,明白一切皆空,无可求、无可得,而放舍一切,潇洒自在,安乐无穷。所以修道要明心见性,见到本性就觉悟到一切都是性空缘起:所有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没有自性,皆是幻影;而我们的本性是妙有真空的实体,是生起一切事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是它随缘显现变化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世间诸相都是虚幻,无可执取,不再执著,而潇洒自在了。这觉后快乐是怎样的呢?且听我唱来。 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不仅永嘉禅师可以悟道,我们大家也都能见性悟道,因大家也都具如来佛性。悟道后怎么样呢?不妨把悟的情形写出来,与永嘉大师作的“证道歌”唱和一下,给大家看看。本来悟道是‘妙高峰顶,断绝言思,无话可说’,因为我们的佛性是绝对真空、没有相,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无话可说,一落言诠,就不是了。这叫‘向上一著,千圣不传’,任何佛也没有办法描绘出来,说与你听。但为了方便众人,提携后进,又何妨从无说当中说几句话,旁敲侧击地描绘一下悟后风光,引导大家入门哩。所以不说之外不妨有说,把所悟的真心、所得的快乐告诉大家。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 佛性是非真非假、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垢不净的无相实性。它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净裸裸的言思不能到的妙体,上面不能加一点赞美或是诋毁的东西。 ...............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rjfjwz%2Fblog%2Fitem%2F0efccad7c39566d4a044dfe1.html&urlrefer=d6c7e6cc9f2f5b480d6391b2b1c5f7a5 ==================
虚云和尚:修与不修 虚云和尚:修与不修 ==================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着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的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什么行可修,讲修行岂不是句空话吗?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向外驰求,妄想执着,不能脱离,自无始以来,轮转生死,无明烦恼,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当,作不得主,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在妄想执着中过日子。上焉者,终日作模作样,求禅求道,不能离于有心;下焉者,贪嗔痴爱,牢不可破,背道而驰。这两种人,生死轮转,没有已时,讲不修行,岂不又是空话!.............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rjfjwz%2Fblog%2Fitem%2Fd7f59a60b668add68cb10deb.html&urlrefer=2da451d32cb56dbfa4eb5304a477ade4 ======================
韵味深邃的禅诗:问佛 韵味深邃的禅诗:问佛 作者:仓央嘉措 文章来源:读者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求人不如求已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求人不如求已 ============================== 〔按〕这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能参透,大受益,若错会,大罪过! 有一天,苏东坡偕佛印禅师同去一寺,见一观音圣像,手持念珠。 苏东坡问:“观世音菩萨怎么也手拿念珠?他在念谁呢?” 佛印答:“他在念观世音菩萨。” “他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菩萨吗?为什么还会念自己呢?”苏东坡大惑不解。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嘛!” 非言不求人也,其意趣何在?自己用心参悟! 查看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rjfjwz%2Fblog%2Fitem%2Fe6750d13da73ef2add540192.html&urlrefer=d11f464e73dc95b8ca1bc36e56771c3f ================== [故事里的禅机]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懒惰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放下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解玉带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火烧茅庵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心地无私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见佛见猪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绳断蛋破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求人不如求已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磨砖作境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梅子熟了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路途不得力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佛法大意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不敢说苦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蜂蜜投窗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一宿觉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不着相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不昧因果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寸丝不挂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丹霞烧佛 参悟故事里的禅机:禅师不读经 ======================
清心语录 让你开悟又开心 清心语录 让你开悟又开心 =====================================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生命的本质超越时空之外,“死”只不过是此世他生形式的改变,但生命却不因此而消失。 生命有如钟摆,在追寻与幻灭中摇荡。 “生命并不限于肉体,他只是我们意念的影像罢了。”肉体,恰如一口井周围的框柱一般,它只是那充沛的地下水源中的一个出口而已。 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要使生命开花结果,必定要经过患难的洗涤灌溉,经常在安逸的空气中,反会使生命花朵的枝条,柔弱无力,一遇意外摧折,便会凋落。 从有限的物质中,观内在无限的生命。 无论命运之手对我们是否残酷,我们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过得最好――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对具有理性的人而言,这是真正的财宝。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rjfjwz%2Fblog%2Fitem%2F451965cc0d386c1900e928d4.html&urlrefer=208af781839479e5953ee3b4c06e57fe =====================================
有效防止脱发中医饮食良方 有效防止脱发中医饮食良方 五谷可以补肾,肾气盛而头发多 如今患脱发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日趋年轻化,这些“聪明绝顶”的人们常为此大为苦恼。脱发固然与现代快速、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有关,但主食摄入不足也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催化剂”。 中医认为,五谷可以补肾,肾气盛而头发多。 阅读全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dzzkj%2Fblog%2Fitem%2F549e8df1214470ca7831aa34.html&urlrefer=b4fba5d0e3323a8a40c87b663c47f44b ===============================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