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辰忆 恶魔辰忆
关注数: 6 粉丝数: 8 发帖数: 290 关注贴吧数: 12
旋转...感悟..你也有同感么? 一个人吃过晚餐带着失落感走在马路边缘上,看着那夕阳落下,顿时感慨出喜欢与得到当人喜欢上一个东西时,就会想要得到,比如说:情感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时,就会想要得到另一个人对他的感情,想要得到,而越得不到的却越想得到,有时候其实喜欢与得到这两种概念我们往往会模糊,其实有时候这并不是喜欢,而是想要得到!如我前面所说的当我们往往对想得到的东西说是喜欢可其实并不是!当你对别人付出情感时,别人却对你不理睬,你付出了很多情感,还是对你不理睬,你就会越来越对这个人感兴趣!心中原有的喜欢也许变了味道,心里却是越想得到,而得到之后呢,了解过了,玩过了,品过了,就会舍掉这份你曾经渴望得到的东西!人往往就这样子!越想得到的,却越得不到,得到之后了解过了,就会厌恶,就像是喜欢一个新东西,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得到后过一段时间东西旧了,你就会扔掉!和这个道理一样.喜欢,与得到一个人的情感或是别的东西,往往会模糊你的心!越想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得不到!喜欢也很简单,厌恶更简单!两者,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品味的!我们要品味的,体验的,要走的路还长,明早太阳还会升起的,哪怕是阴雨天太阳终归还是会升起!阳光依然会撒在路上!
儿子的眼泪 作者:实验中学,钱丽华老师 学校要组织学生去教育基地进行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听说了这个消息儿子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看出他对这次活动的向往。但听说几个老师家的孩子都不打算去了,因为近千名学生要吃住一起,而且活动安排紧密有队列训练、农耕、参观等。一定会很辛苦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几天也会耽误学习。听了这些老师的观点,我本平静的心也起了波澜。于是决定,也不能让儿子去了。为了让儿子早点有心理准备,一不做二不休,立马找到儿子,和他说了我的想法。儿子阳光灿烂的脸立时变得阴云密布了,只说了一句:“不去就不去呗”。  和儿子说完了,我的心理并没有觉得轻松。儿子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为人豁达、善解人意,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在班级有威望,人缘特好。从儿子的脸色和语气中我已感觉到了点什么。我不知道我的决定会带给儿子什么,我开始有些后悔我的决定。  下班回家,我一如往常先熬好冰糖绿豆汤,这是儿子最爱喝的。可是儿子回来了,一改往日,一进家门嘻笑的面孔,也没有直奔餐厅急着要喝绿豆汤。而是静静地拿出书本,坐在桌前写作业了,我知道这是我的决定在“起效”。看着儿子闷闷不乐,心里自然也不是滋味。便主动上前搭讪,儿子没有说什么,却看到他的头越来越低了,于是伏下身子一看,哦!儿子的眼中饱含着泪花,我的心紧缩了一下。“儿子,就为了去素质教育基地吗?”儿子没有吱声,眼中的泪花已经变成了大滴大滴的泪珠往下滚了。“妈妈不让你去也是为你好啊!”“你为我好,还不就是想让我在家学习,难道我学这几天就一下子能考上大学?”儿子带着哭腔说。我呆在那儿了,因为我分明看到儿子含泪的眼中分明有着一种对我深深的失望和恨意。我和儿子的关系一直非常的好,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着,我该怎么办呢?这时他又接着说:“今天晚上老师都统计人数了,我们班同学都去,大家还质问老师:‘为什么我不去?’”听到这里,为了打破僵局也为了缓和气氛,我说:“是啊,我儿子如果不去全班同学都玩不好,是吗?那既然这样,你再让妈妈考虑下行吗?”他没有再说什么,但脸上的表情告诉我算是黙许吧。  晚上睡觉的时候和老公讨论这事,他说实际上他是很赞同儿子去的,这是个集体活动,孩子那么想去就让他去吧,无论是吃苦还是受累,对他来讲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历,成年之后也许也会是他儿时的一个美好的回忆。至此,我的思想天平彻底的倾斜了。  第二天去学校,大课间的时候,儿子正在和同学做游戏,我告诉他我决定让他去了。 儿子本来就挂着笑的脸上笑的更开心了,周围的同学听说我让他去了,也都开心地抱了他一下,看来如果真的不让儿子去得罪的可不是儿子一个人啊。看着他们开心地说着闹着,我的心情也一下子轻松了。  晚上回家,儿子先是腼腆地笑了,然后很不好意地说:“妈妈,你真开明。其实我都想好了,不去就不去呗?“那明天我再和老师说,咱不去了。”“别、别……..”我们都笑了……  这件事之后,我思考了很多。作为父母无论对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出自于对自己子女的爱。但是我们的爱有时也是畸形的,带有着一种病态的爱。这种爱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是禁锢了他的个性,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从自己的原则出发。所庆幸的是在这件事上我及时地转变了态度。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永远会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不管多苦、多累都应该让他们去经历,也许在这苦与累中,他们会收获比书本中更多的东西。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因为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剥夺了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锻炼的机会,尤其像儿子这样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孩子,可能在集体活动中更有助于他的成长。  儿子的眼泪,也算给我这当老师的母亲的上了一课吧。                           2008年4月23日
怎样才能调整好升中考前的心态 临近中考怎么调整心态,怎样努力使自己达到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心理学专家建议,考生要努力做好以下十件事: 1、制定好作息时间。把每天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按计划行事,避免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毫无计划。 2、进入中考时间节奏。按照中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这样有助于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3、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有些考生认为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试题了,临考前十天八天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考试抓不住感觉,手生;进而影响发挥。建议考生在考前每天都应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只有这样到真正考试时,才能以平常心态来对待。 4、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这两个时段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最好不要看电视或大部头作品或玩电脑。容易上瘾的节目或游戏内容更不要沾边,不然容易在大脑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6、适当进行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迎战中考。 7、注意饮食,防止胃肠疾病。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这样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情绪安定,不利于考试。 8、调整睡眠。从考前十天开始就不要再开夜车了。根据自己情况,最好在晚上10点到11点入睡。一般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中午午睡30分钟左右或卧床休息半小时。考前一天晚上不可过早上床,否则很容易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使情绪烦躁不安,影响考试。 9、心平气和,防止烦躁。不想考试后的事,不与人争论问题,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有些焦虑不要看得太重,否则会影响考试。 10、增强信心。从考前十天开始不再做难题,不再一味地、漫无目的地做新题。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增强信心。每个人掌握的知识程度不一样,中考的目标就不一样。只要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中考就是成功的。临考前几天,每天挺胸抬头快步走,有助于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迷信。信心是中考成功的灵魂,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另外,中考开始后,不谈论涉及已考过科目的任何问题,即使是考得很好也不去想它,杜绝任何可能影响后面考试的因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