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总的牛头钢笔 钱总的牛头钢笔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979 关注贴吧数: 2
【先生生日】对先生、对龙吧、对众位龙友,我想唱首歌 先生生日在即,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过节。今天有一种冲动,想对先生、对龙吧、对众位龙友,唱一首歌。祝贺生日,最贴切的歌曲是《生日快乐》;对先生,最好(我认为)的歌是《一生别无所求》。不过我今天最想唱的不是这两首歌。N年前有首歌叫《唱支山歌给党听》,我觉得找到龙吧就是找到组织了,现在就是想对组成这个组织的所有个体----包括先生、龙吧和众位龙友唱首歌。自从喜欢上柳云龙先生后,我很欣赏他的座右铭、他一直在实践自己的座右铭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成效。我觉得他的座右铭也适用于我这个新拥趸。因此对喜欢了很多年、但一直是单纯喜欢其旋律和意境的一首叫《You Raise Me Up》的歌有新的感受,感觉这个You就是指先生、龙吧及众位龙友,就我而言,歌词真的非常贴切。歌词如下:When I am down and, oh my soul so weary; When troubles come and my heart burdened be, Then, I am still and wait here in the silence, Until you come and sit awhile with me.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其中有一句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中的your shoulders,只能理解为是龙吧众位龙友的shoulders,因为俺无法on 先生的shoulders。我早就想说上述话了。但一直怕大家说我有推荐这首与老大无关的歌的嫌疑。再过几个小时,先生生日就要到了,我也以此文字和这首歌祝先生生日快乐。
真希望先生与《追忆似水年华》有瓜葛 因先生将翻拍《基督山伯爵》,故产生再看一次的冲动。前几日,在书架前找书时,看见了站在《基督山伯爵》旁的《追忆似水年华》,索性两本书都取了下来。《追忆似水年华》书名原文为《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又可直译为《寻找失去的时光》(英文译本就是这个名字),是一本240万字的巨著。作者玛塞尔.普鲁斯特为法国人,虽然一生仅写了这一部书小说(还有很多文艺评论文章),但这本倾其毕生精力的作品使其成为法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与巴尔扎克齐名的、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伟大作家。《追忆似水年华》一书实际上是自传体小说, “写的是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的缓慢成长过程,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存在”,有著名评论家如是说。书中的“我”与作者已不能截然分开,该书“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该书中文译本的《代序》说:“不但在法国,即使在国际间,都认为《追忆似水年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这早已成为定论。英国的法国文学专家乔伊斯•M•H•雷德在他所编写的《牛津法国文学辞典》中,就是这样评价《似水年华》的”。“在世界各国一切文学产品中,小说是人类生活的最切实可靠的见证。然而在各国文学史上,能够负担这样重要任务的伟大小说并不多见。举例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这样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也是这样的小说。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几乎可以说:都是人类生活有血有肉的切片。”作者寿命不长,1871.7.10~1922.11.18。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家庭中往来的人、成年后接触的人也都属上流社会,但从10岁起罹患哮喘――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是一种等死的病――因此,他深受家人溺爱。虽然他成年后也服役、工作过,但时间很短,主要时间还是在家中待着,写他的文艺评论文章,后来就是酝酿并付诸实施写一部追忆童年、少年直至晚年等逝去的年华的小说,以此来等死。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除了缓慢地,平静地等待死亡来临之外,他没有别的生活,没有别的前程。他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他唯一的希望在于利用他的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写成一部非常特殊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自愿活埋在坟墓中的人,在寂静的坟墓中回想生前种种经历与感受的抒情记录。在他的计划中,这部《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极其庞大的多卷本小说,他用了十五六年的漫长时间,分秒必争地写完了这部小说的全稿。这本书字1908年35岁时开始动笔,至1922年51岁去世前完成,历经16年,中间分集出版。全书共分七部:《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其中,《重现的时光》是他预料自己时日无多,抓紧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赶写出来。尽管如此,《重现的时光》中,精美妙句随处可见,这让我崇敬不已。虽然是个等死的人,书中都是回忆过去的时光,可视为病态美,但其处处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比任何健康人更为热切的向往――所以我感觉又是健康的;而且他是以积极的、争分夺秒的态度写作“等死”,谁又能说他不健康呢?有人评论,该书的“‘美’不是别的,而是引起观赏者对生命热爱的一种手段。”书中文笔优美,言辞富有哲理性,类似以下的妙句几乎在近1800页中的每一页都有:“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人们期待着更痛苦以便工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