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一ls 歼十一ls
引领时尚潮流
关注数: 9 粉丝数: 34 发帖数: 1,227 关注贴吧数: 26
分期买车被套路的惨,不懂分期买车的需要注意了以免吃亏 前段时间跟着朋友去当地的4S店提了一款捷达,销售人员拼命推荐分期付款,说两年零利息,就只上个全险就行了,全险上的是最优惠的,比在保险公司上都便宜,没有其他的附带险,说完了会退很多,朋友就交了五千五百多的保险钱,结果到一切手续都办完的时候,一看,我去,保险公司上了一份,他们4S店又强制性上了一份,而且不给我们说清楚,这就说不过去了,但是他们的解释是这 是公司统一要求的,只要分期就必须这样,没办法,只好吃亏了,那么分期还有哪些坑,一起来说说吧。 第一个就是必须要上全险,这是死规矩,好多人其实都不太了解全险的定义,一般都是4S店说多少就是多少,究竟上了哪些险自己也不清楚,其实保险公司的全险指的是全险=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不免赔特约险+车上责任险+玻璃划痕险+新增加设备损失险+自燃损失险+全车盗抢险+涉水险+座位险,但是有好几样根本不需要,但是你要去问销售人员,他们就会说这些都是基本的,让我们不要听别人瞎说,如果车出了事故,上的这些险就有用了,唉,不过我给个建议,一般:交强险、车损、三者、不计免赔,这几样就行了。 第二个就是手续费,有的4S店收的比较少,有的店比较多,这点可以找个熟人去跟他们谈。 第三个就是服务费,我的天,我朋友在这块交了三千多,说的是免息,其实这些都是套路,要是真的不收你利息那他们挣什么,靠什么发工资,只是这个服务费能少点,而且这个服务费都是他们销售人员自己填上去的,可以说他们有一定的优惠权限,说白了就是4S店给你要钱,这点就是收与不收都行,所以要分期需要熟人,要不然这些套路玩死你。 第四个就是上牌费用,我不知道你们那收多少,反正我朋友交了600,但是问题是号是我们选的,牌照是自己去车管所取的,也是自己花了10元按上去的,行驶本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弄下来的,跟提车的时候说的什么都不用管根本是两回事,当初说的是不用我们操心,回来什么都弄好了,结果反了,什么都是我们自己弄的,他们全不管,去找店里,解释是我们跟车管所报资料了,所以取牌照、行驶本才快,好吧,这个解释我无法反驳,给大家的意见是这些我们自己去弄,顶多话300,不用找4S店。 第五个就是GPS费用,这也是变相的收钱呢,这不是导航,而是说的不好听就是监视你,怕你不给钱,定位好去找这个车,扣车要钱,套路太多了,这个过程没办法,最后还是交了。。转帖 卡友们注意 以免吃亏
才3天,油价上调幅度251元/吨,下周油价恐怕要涨 2018年油价到现在为止,前10个月共进行了20次的油价调整(19次周期性调整跟一次成品油增值税下降,进行的油价下调),共上涨油价12次,下调7次,搁浅1次。在下周将进行10月份,新一次的油价调整,目前看来油价很有可能再次上涨。 下次油价调整时间:10月19日24时(下周五晚上12点),目前仅仅统计了3个工作日,预计上调幅度已经达到251元/吨,折合升计算,预计上涨0.19元/升-0.21元/升。 不过现在距离油价调整还有7个工作日的统计时间,油价将会上调多少还需要看后续几天国际油价的走势,如果出现连续大跌的走势,还是有希望搁浅调整的。但是油价大概率会出现上涨。 今日国际油价上涨 纽约商品交易所(WTI)上涨0.90%,每桶收于74.96美元,布伦特上涨1.30%,每桶收于85.00美元 国际油价创近4年来新高 本次油价之所以才三个工作日预计上调幅度就超过200元/吨,主要是受到国庆假期国际油价大涨的影响(国际油价创出近4年来的新高,布伦特原油最高涨至86.74美元/桶),虽然最近几天预计上调幅度有所降低,但是下调幅度有限,如果后续国际油价没有大跌,那么本次油价将大概率上涨了 油价“四连涨”将到来 根据当前国际油价的形式看,10月19日这次油价调整大概率是上涨了,本次油价将和9月份的3次油价上涨,组成油价“四连涨”的情况(最好别出现),希望之后的几个工作日国际油价能够下降。
卡车保养不能忽视这些不然容易出事 俗话说,车子是三分修七分养,不管是用什么车,都离不开保养这个话题。据说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车胎出现问题而造成的,但是在保养中,车胎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来分享一些卡车车胎的保养事项。 清洁 卡车的行车环境较为复杂,经常行驶在各种路况之中,包括工地山路等这样一些复杂的路况,再碰上恶劣的天气,石子、泥浆等很容易卡在车胎胎缝之中,定期清洁车胎的杂物是必要的。清洁时可选用专业的工具进行,但是如果碰到尖锐的异物,最好还是不要擅自清理,避免发生意外。 磨损 轮胎是橡胶制品,在行驶的过程难免发生磨损,轮胎有一个最大磨损限度,花纹深度在1.6mm有一个最大磨损限度,超过时应即时更换轮胎。同时要注意轮胎的质保期,轮胎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4年或行驶6-10万公里左右,超过使用期限的轮胎,整体性能会有所下降,最好能更换轮胎。 胎压 胎压对车胎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参数,但是很多车型都不具备胎压监测功能,所以很多卡友要自备胎压表。轮胎的标准胎压约为2.2~2.6bar,过高的胎压易增加轮胎的磨损,还可能造成爆胎,而过低则会增加油耗和车辆的颠簸感。在当前主流的卡车车型中,江铃威龙就配备了胎压监测系统(TPMS),让驾驶者可以随时监测胎压,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原厂采用了米其林315/80R 22.5轮胎,在抓地和耐磨性能上更加突出。 制动系统 大车素来以质量大制动距离长而受到消费者的诟病,如今已经有些车开始在制动方面做出一些改变,有效改善应刹车造成的种种状况。江铃威龙采用了福特欧洲发动机技术,发动机运行更加平稳,而且采用了比一般车型更大的前制动器(410×200mm),配合ABS防抱死系统,制动距离更短。 轮胎的寿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路况和气候条件之外,车辆驾驶技术和习惯等也会影响,所以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要忽视了保养,同时在驾驶的过程中要更加的谨慎小心。对于轮胎的保养你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重磅】限高架低于4.5米都是违法的!出了事故货车司机免责 限高架一直以来都被卡友们所诟病,限高架忽高忽低,不仅严重影响了卡友们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威胁卡友们的生命安全! 而一旦发生有货车撞毁限高杆、限高门、限高架的新闻,基本上车损不仅得不到赔偿,还要赔限高架的损失,严重的还被抓去坐牢。 难道限高架的建立者就没有事先违规吗?难道司机就应该完全承担撞毁限高架的全部责任吗? 那么,限高架是否合法呢?下面有个标准可以帮助大家作出判断。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6.1条规定: 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4.50m。 规定中强调了“净高”,也就是说,在这个高度以下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要确保规定高度内的空间完全畅通!即便是限高架也不行! 如果有,说明这条公路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公路不能交付使用。如果交付使用了,那么就是违法的。如果设置了限高架造成了车辆和人身损害,那么设计、建设、验收单位是要承担责任的。 现在我们开大车的基本上都是在外地跑车,要经常去陌生的地方,如果所经之地正好有个不合规的限高架。这时候如果没有任何提醒,大车司机一不留神极有可能撞毁了限高架,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许多司机因为不清楚各类公路的限高标准,即使撞毁了限高架,也大多自认倒霉,赔钱了事。其实遇到撞毁了限高架的事情,如果能事先确定建造者建设的限高架的限高有问题,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维权的。 请卡友们相互转告,三级、四级公路限高架低于4.5米违法,其他公路限高架低于5米违法!不要再吃哑巴亏了!
注意!已有29518台货车列入“灰名单”,被拦在高速路口了! 9月24日,一辆大货车驶入花桥收费站时,收费员发现该车被列入了路政部门下发的“安全警示教育名单”(又称“灰名单”),是被限制通行的车辆,按规定在消除超限记录之前不得上高速公路行驶。 该车被劝返,并发放《违法超限运输告知书》,司机被通知去就近路政部门接受处理。 司机抱着侥幸心理,对车牌号进行了伪装、涂改,调换驾驶员,铺设雨棚布,企图蒙混上路。收费员发现后,对司机进行了批评教育,再次要求其前往路政部门接受处理。 根据《湖北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违法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一年内有3次以上(含3次)非法超限行为的车辆将被列入“灰名单”。 列入“灰名单”的车辆当事人除了要到路政大队接受处理之外,还需要进学习班学习,并签订承诺书,其“灰名单”才能取消,并再次获得上我省高速公路行驶的资格。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29518台货车因超限被湖北省路政部门列入“灰名单”,一度禁止上高速。经过教育学习,近一半车辆从“灰名单”中注销。 除此之外,9月以来,多地都开展了治超行动。 海南省 9月2日,从海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了解到,该省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70万余起,现场违法25万余起,其中货车超载2436起,非法改装2377起,对超限超载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河南省 9月11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执法总队联合省公安交通警察总队于下发了《开展全省严打"百吨王"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开展严打"百吨王"集中整治行动。 江苏省 9月10日至9月22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吴江交通警察大队、桃源派出所和震泽派出所,对S258、G318超限超载运输重点路段开展24小时集中整治行动。 整个行动期间共查处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车辆110辆,卸载98辆,共卸载货物761吨。 内蒙古 9月24日,内蒙古路政总队直属支队、呼和浩特路政支队、联合辖区高速交警、包头路政支队以及美岱召、罗家营、郭家营、蒙西收费所,开展“治超风暴专项行动”。 据悉,从9月24日8时起至9月27日8时止,共出动路政156人次,交警48人次,检查货运车辆9379辆,查处双超车辆219辆,转卸载82辆,转卸载货物713吨。 可见,各地治理超载超限的决心,且取得了有效成果。只希望其他各地也能够行动起来,狠治超载,早日净化货运市场的环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