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路军的美国 没路军的美国
关注数: 9 粉丝数: 136 发帖数: 7,656 关注贴吧数: 26
其实中日战争中打的最好的是苏联空军... 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由阿拉木图转到中国兰州随后到达南京。他们抵达南京前线机场时,空战正在进行。37年11月21日,日机来犯,苏联志愿航空队第一大队7架И-16歼击机升空同20架日机交战。战斗中苏联飞行员击落日本96式歼击机两架、轰炸机一架,苏联飞行员单独作战,首战告捷。11月22日的战斗中,第一大队6架И-16对日军的A5M飞机6架。苏联歼击机在战场上的突然出现,使日本飞行员有些慌乱。连日本人也承认:“仓促参战的苏联И-16和И-15歼击机,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夺取了局部制空权。”11月下旬,日本舰载航空兵的强劲势头得到遏止。苏联志愿飞行员在没有中国空军协同、没有与日军交战经验的情况下,凭借苏制歼击机的技术优势,取得南京空战中的初次胜利。 日军频繁对南京进行空袭,强度也逐渐增大,持续紧张的战斗使苏联飞行员疲惫不堪,他们每天要出动五六次,每个编队5-6架飞机,几个编队一起飞,迎击日军庞大的机群。加上当时南京防空的空中观察和通报工作组织得不协调,空袭警报发出的很晚,大多时候是在敌人的飞机已经到了南京的上空,甚至是到了机场上空,苏联飞行员才听到警报起飞。而И-16起落架的结构使飞行员必须要用手将轮毂转40圈才能收起起落架,一边转轮毂,一边还要注意观察,以免转过了头,丧失备战的时间。12月13日南京沦陷。幸存的中、苏飞机被迫撤离。中国空军撤至汉口、南昌等地。苏联志愿军空军转至汉口、南昌和兰州等地。 武汉空战是中苏混编作战后的第一次空战尝试。1938年2月18日早晨10点左右,日本第十二航空队和十三航空队的12架G3M2重型轰炸机在26架A5M歼击机的掩护下,空袭武汉。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飞行员联合抗击,第四大队装备的26架И-16全部起飞迎战。起飞后,苏联飞行员看到地面的箭头指出的日军来袭击的方向,飞了10分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很快就发现在低于自己1500-2000米的高度上有3个日本轰炸机密集编队。几乎同时在云上的日本歼击机也出现了。发现苏联飞机后,日本歼击机向苏联歼击机俯冲下来。此时日本人居高临下,掌握了主动权。苏联飞行员杜申遭到3架日本A5M歼击机的攻击。但他并不示弱,轮番向3架日本飞机射击,打穿了一架敌机。但飞机并没有起火。两架日本歼击机夹击杜申。危急之时,布拉戈维申斯基驾驶的И-16赶来救助,两人将И-15和И-16机配合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2月18日的空战中,杜申击落一架日本的A5M;后来这架飞机修好后,运到莫斯科苏联空军研究院。此战共击落日机12架,中方损失5架。
二战期间电动剃须刀曾让德军制导炸弹偏离目标    话说,一物降一物。有时对付先进武器,并不一定非用先进武器不可。      1943年,在比斯开湾参加二战的盟军船只被一种武器“追”着打,损失惨重。经查明,罪魁祸首是德空军的HS-293制导炸弹。它装有无线电接收装置和助推器,能在遥控下调整飞行方向,准确命中目标。      盟军派出科学家搭乘军舰进入比斯开湾,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对策。      舰队刚进入比斯开湾,就遭到猛烈攻击。科学家们把带来的仪器摆弄个遍,也没找到好办法。所幸,舰队指挥官沃克指挥军舰灵巧地躲开了德军的攻击。      就在科学家们束手无策之际,德军一架轰炸机接连发射了两枚炸弹。眼看无处可躲,两枚炸弹却偏离了方向,落入水中!惊魂未定的科学家们敏感地意识到:可能军舰上正在使用的某个电子设备起了干扰作用。他们很快查明,炸弹扔下来时,舰上一位军官正在使用电动剃须刀。      于是,他们将舰队又向海岸靠近了一点,吸引德军轰炸机。沃克下令将集中起来的4个电动剃须刀在德军投弹时全部打开。结果,HS-293像失去翅膀的蝗虫一样落入海中。      原来,电动剃须刀转动时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其波长与HS-293制导炸弹的无线电波波长相似,从而对其遥控指令产生了干扰。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或听广播时,如果有人在附近使用电动剃须刀,就有可能出现电视屏幕上布满雪花、喇叭里充满“沙沙”声的现象。      不过,当时德军万万想不到,自己先进的制导炸弹竟会这样折戟沉沙。 2011年2月21日 10:33 来源:解放军报 选稿:黄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