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猴子 PG猴子
关注数: 55 粉丝数: 243 发帖数: 489 关注贴吧数: 24
关于本剧的时间BUG - 近代与现代 还记得Circle穿越到近代香港, 上了华龙飙的身的时候, 问袁规说今年是哪年, 规仔说是猴年丙申年, 也就是1956年. 如果以此推算, 袁规和林艳芳结婚, 次年生下袁金昌. 往多了算, Circle在近代呆了至少两年时间(实际上达不到), 两年加一年, 三年够长了吧, 那才是1959年. 而现代的时间设定是2013年. 那年袁金昌都已经54岁了. 杨夕雪才28岁(咏荷你老了...真心没法演28岁的姐姐了), 这是很明显的年龄偏差. 实际上Circle有多大呢? 从欧阳震华的面貌来看, 虽然Bobby已经够50岁了, 但是袁金昌不可能那么老. 往多了算, 跟半泽直树一样, 40岁算大了吧. 那么袁金昌的出生时间最早不应该早于1973年.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旁证. 我们看另一条时间线: 在第二世的故事结束之后, 田秋雁与重新做回探长的华龙飙结婚, 后来华龙飙因为贪污腐败被ICAC调查并逮捕, 当时田秋雁已经怀孕, 之后生下钟志麒. ICAC是1974年成立的. 也就是说, 腐败的华龙飙被捕的时候应该是在1974年之后. 而钟志麒的出生时间至少在1974-1975年之后. 在剧中,钟志麒的年龄和袁金昌差不多, 最多小他一两岁. 由此可以推定, Circle 穿越到近代的时间, 应该是在1970年代初, 准确地说是1971-1972年, 此时离丙申年相差10多年. 因此, Circle 在剧中不停地说"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六十年之后" 其实是不准的. 应该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香港. 而那时的TVB已经很火了, 电视机也开始普及了, 大家聚在茶楼听太平山广播显然是50-60年代的设定, 这些bug就和"从香港可以坐火车去苏联莫斯科"一样, 认真你就败了.
【电软の最期】真田丸的少年们——最后的电软阵地 【电软の最期】真田丸的少年们——最后的电软阵地 (2012-02-29 22:06:09) 标签: 电软停刊 电子游戏软件 编辑 电视游戏 掌机游戏 我是2005年进入电软,2009年辞职的。在我前后这一茬编辑里,这些年有很多人来来走走。我处过的同事很多,除了风林和Perfect两位前辈外,唯夜、大怪、小沛、北斗、荇菜、无无、蓍子、魔王、七曜、翅膀、蔬菜汁、弥可(以先后进入杂志顺序计,不保证一定准确),还有负责视频制作的罗纳德雄、Chris(经常和小雄一起出现在电击收藏和游戏**里的戴眼镜的分头帅哥)、大粽子、咕噜,等等。掌机迷的雪人、方舟、翔武、天意、暗凌、岚枫、剑纹、菜团(我弟)、宫本蒂尼、零羽、八房、库巴、露琪、一狼,这些同事我印象都很深。(还有几位同事,没等有正式笔名就离开了,我没忘记你们。呃……要是真的忘记了谁的话,那就请砖头猛拍我吧) 后来我2009年走人之后,掌机迷支撑了一段时间便告停刊,电软的主要人马也在2010年上半年离职。剩下的小沛支撑起烂摊子,蔬菜汁回归,新来的宇多田、赤银、肥皂、莫邪、美编One辉等人组成了电软最后的阵容。这个编辑部几乎都是由新人组成的,用业内的眼光看,这个组合从一开始就不乐观。 然而这些年轻人,毅然决然挑起了支撑杂志的重担,从2010年做到现在,近2年的时间里,我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遥想当初(七年前),我来到编辑部,也曾经是一个想做好杂志、服务读者的小编。而小熊、赤银、肥皂他们,虽然年轻,但是更有亲和力,和读者们的互动更多,而且他们继承了菜汁的优良作风——通过贴吧、微博等方式和读者做更多的交流,这也使读者们对于编辑们的印象好转了很多。是的,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大家都看得到。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在我走后,我只回去过两三次,见到宇多田等人大概只有一次。第一次的时候风林他们都还在,大家一起吃了个饭;第二次的时候就都是新人了,当时新版PSP-3000还没破解,我下载了《战神-斯巴达之魂》的DEMO(PS Plus限时独占),拿去编辑部去录像。我去得匆忙,都没时间留下吃饭。那时候宇多田碰到我,还很诚意地拿出他的扇子让我签名。其实我也是无名之辈,签名神马的囧死人了(我字又写得烂)。我看着这些小伙子,心想只要老板别脑抽,杂志别停,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做出点有意思的东西来。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11年,因为老板犯了一次脑抽,小编们没有在公司得到任何福利,却赶上扣工资这么倒霉的事情。肥皂是直爽人,对这样的混蛋遭遇,自然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拂袖而去不带走一片鸡毛。宇多田当时也很气愤,当时也有过退意,但是他和赤银等人还是留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但是我很清楚地记得,我以前在编辑部里遇到的很多事情。遭遇么大概跟几位同学差不多,也想过要走,但是……与其说是舍不得杂志社编辑部,不如说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同事们。所以我在编辑部呆了4年的时间,当我认识的人都走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也跟着瓜熟蒂落了。2011年的小熊他们没走,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一份情谊吧。无论是离开的肥皂,还是留守的宇多田赤银,其实他们的选择都是对的,这是他们自己选的。 之后么就是时光荏苒,过了没一年功夫,杂志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咔嚓了。其实在我看来,自从这本在国内只做电视和掌机游戏的杂志失去了资深的编辑和优秀的广告团队,上面又不肯投入,越做越抠门之后,寿终正寝是早晚的事。从10年大换血到现在,撑了那么久,已经是生命的奇迹。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在电软停刊之前的两三天,我双休日坐在家里玩新买的《战国无双3Z》。虽然之前在wii上玩过,但是打到真田幸村的最后一章——大坂之战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真田丸失陷,女忍讨死,甲斐姬讨死,丰臣秀赖讨死,只身一人的幸村,放弃了身上携带的道具,向家康的本阵发动了最后的冲锋。这次舍身突击无非是自寻死路,还有,就算是杀死了家康,也无法挽回丰臣氏败亡的命运(虽然我叫猴子,但是我对丰臣猴子家族的灭亡一直认为是报应,活该)。为什么幸村还要这么做,为了一个连他的领主都不是的人搏命?按照《战国无双3》的剧情,原因只有一个:将真田的名字,永远刻在历史上。当冲锋发动时,背景音乐陡然由《大坂之阵》变成了《胜机》。在其他关卡里,这是乘胜追击、取得胜利的乐曲,但是在大坂的战场上,这首乐曲却是幸村突击时必死决心的写照,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为之动容。 2012年2月29日最后一小时,在这个四年一度的闰年之日,当我回想起那几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年轻人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他们这一年多的努力,如果配上《胜机》的背景音乐,足以使每一个陪伴电软走到最后的人感动。
【哔——话题】写给那些因为某特稿就担心电软命运的读者 今天看到某朋友发帖评本期DR的特稿,把“电视游戏必死”和95年的“乌鸦·乌鸦·叫”事件联系起来,更有人觉得“旦夕祸福”各安天命,其实,以我对于目前新闻出版业和杂志的认识,我觉得这些担心是大可不必的。 95年的出版环境和现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不过造成那次停刊整顿的直接原因,应该不是“三部曲”的第一篇“乌鸦·乌鸦·叫”,而是第三篇“大事·小事·猪脑子”。该文对于当时出版界的一些教条死板的规章制度(例如不能随便出增刊、不能随便增加页数、不能送回函卡光盘,等等等等)进行了讽刺,得罪了某某人,于是被和谐了2个月还是3个月。之后杂志立刻整改,并且从中国计算机协会拉了一群顾问专家做靠山,此后便无事了。 随后国内的出版环境逐渐放宽,现在除了不好弄到刊号之外,其他的事情比起95年的时候都好办很多。至于游戏环境,鉴于中国目前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那个什么什么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对于现在的非正规市场只能接受之,利用之,享受之。平心而论,过去花3000多块钱买一套SFC+磁碟机玩的还是盗版,现在花3000块可以入一台PS3或者360外加N张正版,再算一下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大家收入增加等因素,现在的环境比过去应该好很多了啊。 至于某某总局,某某部,某某总署的相关负责人看了杂志之后会作何反应,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们看电软么?就算看,就算有意见,我们也只是关心一下国内游戏市场,希望“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们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下问题嘛。杂志的出发点没问题,方式没问题,怎么会不和谐呢?这篇文章能整死电软?除非哪个想电软死的人居心不良、添油加醋地去告密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