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路易 五月的路易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
关注数: 8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25,335 关注贴吧数: 17
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达到二线城市月薪5000相同的体验?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场上的一个原理叫 收入**守恒,即全世界所有人的收入和**基本守恒。 就拿北京来说吧,不乏月薪五万,却活的像月薪五千的**守恒器“西二旗er”,用黄焖鸡米饭和格子衬纱拉低中产阶级的整体**; 但也有月薪五千,却活的像月薪五万的“国贸er”,用368元一份的冷萃混合果汁套餐和满嘴的中英文混合单词提升全世界的**。 所以有了这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 他们说西二旗的土,天通苑的床,上地的加班最他妈长;他们说三里屯的疯,工体的浪,国贸的**不重样。 由上可见,在北京赚多少钱等于二线城市的5千块,可能还不是决定你花钱多少的原因。 重点其实在于你是会选择把5千花的像5万,还是把5万省着像5千。 其实仔细说起来,像前者那样“敢把5千当5万花”的一线城市ers,也有他们难言的苦衷,总结起来无非就三点: 金钱观错位、盲目的补偿心态与没完没了的职场鄙视链 一、自信与怀疑——普通人家的“富二代”怎么越来越多 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为什么国内的“小土豪”都宣称钱靠赚不靠省,而巴菲特和芒格却仍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 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月薪五千的普通工薪阶层,宁肯透支信用卡也要维护自己的精致和体面,哪怕是吃方便面也一定是要吃海淘的: 一方面他们对未来有盲目的自信,钱是可以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 另一方面他们对未来很恐慌,手握价值几百上千万的case却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让他们不太相信“节约成本,永续经营”这回事。 就像我一个在商务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Nancy,她每个月工资只有只有八千上下,但是她的消费水平却远远超出了她的薪资水平,基本靠透支信用卡维持体面。 一方面她盲目坚信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超级大佬,听到的故事都是“xxx老板包一架波音787梦幻客机,花了1500万带家人和朋友飞大溪地办了一场生日派对”。 眼里满是憧憬的小星星,甚至幻想万一哪天钓上了金龟婿,自己也就不用为每个月都紧还慢还的信用卡烦心了。 另一方面她对未来也很恐慌,她经手的商务包机项目一年几千万流水,但是却跟她没有半毛钱关系。 年薪还不够波音787飞一个小时的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已经提上去的生活水平,想降下来却很难了。 今年28岁的她靠妆容已经快遮不住鱼尾纹了,也不知道未来的金龟婿到底在哪。 明明生在普通家庭,过得却像富二代,深植于内心的自信与怀疑,让这一群生活得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骑虎难下。 二、补偿心态——I Deserve It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补偿心理,意思是在一个地方造成的心理损失感,就一定要在别的地方补回来。 现在太多年轻人就有这种心理机制: 我工作那么辛苦,难道不应该过得好一点奖励自己么? 就像我在新媒体公司的朋友Elya:减肥一公斤要买个LV,KPI比去年提升了3%要买个爱马仕,这周加了三天班,那周末一定要去吃个怀石料理犒劳一下自己…… 当我冒着友尽的风险问Elya,你半年的加班费够吃一顿怀石料理么。Elya坚定地告诉我:“我工作这么辛苦,I deserve it”。 但归根结底Elya们并不是认为自己的工作值得犒劳,而是认为自己本人值得犒劳,他们在补偿自己内心的损失感。 可是你不管怎么加班KPI都只是刚及格,奋斗了那么多年还是职场小透明,穿上一身大牌还是不能走路带风,你难道就不想问问自己,你有什么可奖励的? 三、“伪百万年薪”的强制驱动力——职场鄙视链 王小波在《椰子树和平等》里说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 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 于是有椰子树的人就通过鄙视那些没有椰子树,甚至连椰子都没有的人,来建立自己的优越感,通过各种高额消费来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诉求,人为地建立人跟人之间的鄙视链。 有一次我穿着记者套装:短裤、T恤,背着双肩包,去三里屯盈科中心顶楼找朋友喝酒。电梯里所有的人都穿着得体的套装,不管男女都带着精致的妆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混合香气让我身上的寒酸气瑟瑟发抖。 我甚至很明显的看到几位女白领微微的侧了侧身跟我拉开了距离。 她们那韩式半永久的眉毛微微的皱着,让我感觉那一平米多的电梯仿佛两个世界,一个属于他们,一个属于*丝,也就是我。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们所在的职场不容许他们妆容不精致和衣服不大牌。 他们必须把自己同第三世界的*丝们区分开来,哪怕月薪几千也要活得像年薪百万,否则就会被老板同事、客户各种鄙视,想翻身就难了。 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被动的成了“为百万年薪”族。 想想吧 那些掉入老鼠陷阱的年轻人 不知道那些“伪年薪百万”的年轻人知不知道老鼠陷阱理论: 老鼠在轮子上跑步,老鼠跑得越快,轮子转的也就越快。 之前有一篇爆文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没什么积蓄了?就是因为这些拿着几千月薪,过着月薪几万生活的年轻人,掉入了老鼠陷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增长乏力的薪水,永远跑不过欲望增长的速度。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过去10年间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上涨了7倍,可是工资又涨了多少呢?更别说想要名牌包、名牌车…… 有人抱怨自己存不下钱是因为工资低,可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仅为6.9%。 相信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年轻人里有不少是中国收入前6.9%的,请问你存下了多少钱呢? 中国的年轻人的“光速”正在加快,因为他们正在从年光到月光,再到日光……
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达到二线城市月薪5000相同的体验?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场上的一个原理叫 收入**守恒,即全世界所有人的收入和**基本守恒。 就拿北京来说吧,不乏月薪五万,却活的像月薪五千的**守恒器“西二旗er”,用黄焖鸡米饭和格子衬纱拉低中产阶级的整体**; 但也有月薪五千,却活的像月薪五万的“国贸er”,用368元一份的冷萃混合果汁套餐和满嘴的中英文混合单词提升全世界的**。 所以有了这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 他们说西二旗的土,天通苑的床,上地的加班最他妈长;他们说三里屯的疯,工体的浪,国贸的**不重样。 由上可见,在北京赚多少钱等于二线城市的5千块,可能还不是决定你花钱多少的原因。 重点其实在于你是会选择把5千花的像5万,还是把5万省着像5千。 其实仔细说起来,像前者那样“敢把5千当5万花”的一线城市ers,也有他们难言的苦衷,总结起来无非就三点: 金钱观错位、盲目的补偿心态与没完没了的职场鄙视链 一、自信与怀疑——普通人家的“富二代”怎么越来越多 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为什么国内的“小土豪”都宣称钱靠赚不靠省,而巴菲特和芒格却仍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 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月薪五千的普通工薪阶层,宁肯透支信用卡也要维护自己的精致和体面,哪怕是吃方便面也一定是要吃海淘的: 一方面他们对未来有盲目的自信,钱是可以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 另一方面他们对未来很恐慌,手握价值几百上千万的case却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让他们不太相信“节约成本,永续经营”这回事。 就像我一个在商务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Nancy,她每个月工资只有只有八千上下,但是她的消费水平却远远超出了她的薪资水平,基本靠透支信用卡维持体面。 一方面她盲目坚信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超级大佬,听到的故事都是“xxx老板包一架波音787梦幻客机,花了1500万带家人和朋友飞大溪地办了一场生日派对”。 眼里满是憧憬的小星星,甚至幻想万一哪天钓上了金龟婿,自己也就不用为每个月都紧还慢还的信用卡烦心了。 另一方面她对未来也很恐慌,她经手的商务包机项目一年几千万流水,但是却跟她没有半毛钱关系。 年薪还不够波音787飞一个小时的她,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已经提上去的生活水平,想降下来却很难了。 今年28岁的她靠妆容已经快遮不住鱼尾纹了,也不知道未来的金龟婿到底在哪。 明明生在普通家庭,过得却像富二代,深植于内心的自信与怀疑,让这一群生活得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骑虎难下。 二、补偿心态——I Deserve It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补偿心理,意思是在一个地方造成的心理损失感,就一定要在别的地方补回来。 现在太多年轻人就有这种心理机制: 我工作那么辛苦,难道不应该过得好一点奖励自己么? 就像我在新媒体公司的朋友Elya:减肥一公斤要买个LV,KPI比去年提升了3%要买个爱马仕,这周加了三天班,那周末一定要去吃个怀石料理犒劳一下自己…… 当我冒着友尽的风险问Elya,你半年的加班费够吃一顿怀石料理么。Elya坚定地告诉我:“我工作这么辛苦,I deserve it”。 但归根结底Elya们并不是认为自己的工作值得犒劳,而是认为自己本人值得犒劳,他们在补偿自己内心的损失感。 可是你不管怎么加班KPI都只是刚及格,奋斗了那么多年还是职场小透明,穿上一身大牌还是不能走路带风,你难道就不想问问自己,你有什么可奖励的? 三、“伪百万年薪”的强制驱动力——职场鄙视链 王小波在《椰子树和平等》里说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 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 于是有椰子树的人就通过鄙视那些没有椰子树,甚至连椰子都没有的人,来建立自己的优越感,通过各种高额消费来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诉求,人为地建立人跟人之间的鄙视链。 有一次我穿着记者套装:短裤、T恤,背着双肩包,去三里屯盈科中心顶楼找朋友喝酒。电梯里所有的人都穿着得体的套装,不管男女都带着精致的妆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混合香气让我身上的寒酸气瑟瑟发抖。 我甚至很明显的看到几位女白领微微的侧了侧身跟我拉开了距离。 她们那韩式半永久的眉毛微微的皱着,让我感觉那一平米多的电梯仿佛两个世界,一个属于他们,一个属于*丝,也就是我。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们所在的职场不容许他们妆容不精致和衣服不大牌。 他们必须把自己同第三世界的*丝们区分开来,哪怕月薪几千也要活得像年薪百万,否则就会被老板同事、客户各种鄙视,想翻身就难了。 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被动的成了“为百万年薪”族。 想想吧 那些掉入老鼠陷阱的年轻人 不知道那些“伪年薪百万”的年轻人知不知道老鼠陷阱理论: 老鼠在轮子上跑步,老鼠跑得越快,轮子转的也就越快。 之前有一篇爆文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没什么积蓄了?就是因为这些拿着几千月薪,过着月薪几万生活的年轻人,掉入了老鼠陷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增长乏力的薪水,永远跑不过欲望增长的速度。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过去10年间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上涨了7倍,可是工资又涨了多少呢?更别说想要名牌包、名牌车…… 有人抱怨自己存不下钱是因为工资低,可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仅为6.9%。 相信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年轻人里有不少是中国收入前6.9%的,请问你存下了多少钱呢? 中国的年轻人的“光速”正在加快,因为他们正在从年光到月光,再到日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