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文 婧文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128 关注贴吧数: 1
【报道】民族品牌高峰论坛 2006年5月18日 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成立大会暨:V815民族品牌高峰论坛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成立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质量监督局等领导。以下为高峰论坛主要讨论的题目:1、“中国制造”给中国带来了劳动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品牌缺失的痛苦 中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凭借着人口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加工中心纷纷到中国来建厂,享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降低他们产品的制造成本。使得中国一度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可是靠出卖劳动力给国家和人民到来的利润空间是微不足道的,大家都知道同样的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贴上外国知名品牌的商标价格就可以上涨几倍,而这部分利润空间是品牌所有者获取,作为提供劳动力的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一点点辛苦钱,中国企业还要在这种条件下痛苦的挣扎多久?我们要让下一代中国人生活的更好,品牌是我们不得不争取的阵地…... 2、中国品牌资源流失严重,如何才能有效保护中国品牌资源  由于我们国家对品牌的保护意识起步较晚,导致我们国家的许多知名品牌资源被国外企业抢注,到时候我们要用的时候还要向人家支付品牌使用费,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国宝级的品牌资源被外国人抢注……3、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这两个车轮之间的关系如何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都是技术创新的能手,但是在品牌创新方面显得较弱,导致很多企业吃了没有品牌的亏,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就像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如何才能将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结合起来……4、如何唤醒全民的自主品牌意识  中国人民是爱国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国民对中国自主品牌产品的自信心有所降低,如何才能够唤醒全民对中国自主品牌意识,唤醒民族自信心?......5、中关村企业如何才能塑造世界级知名品牌  中关村企业已经有了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但是跟中关村的17000家企业的总量相比还是凤毛麟角,如何走出国门,塑造世界级的知名品牌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题目……
【报道】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成立 2006年5月18日 2006年5月18日,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成立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质量监督局等领导。以下为北京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  01.马 昕:行者集团董事长  02.尹卫东:北京科兴医药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03.邓中翰: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04.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05.王 宁: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06.王淑贤:北京中关村营销总监协会常务副会长  07.冯 军: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08.任为民:北京凯诚高清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09.朱希铎:中关村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原总裁  10.李志强:紫光集团总裁  11.李彦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12.刘迎建:北京汉王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13.严望佳: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14.陈 卫: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5.汪 延:新浪网首席执行长  16.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  17.唐 荣:时代集团常务副总裁  18.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雷 军:金山软件公司总裁  20.魏建华:北京绿海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  21.秦升益:北京仁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2.魏 兵: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23.王飞雪:北京直真节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会亭解读经济人物评选 前言 前言:   自从做了专业财经论坛主持人之后,我便对全国各大媒体的财经话题越来越感兴趣,对央视二套经济栏目当然更不例外。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最初在2000年的时候仅仅是由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制作的年终特别节目而已,但由于该节目在每年评选的时候都对本年度“最当红”的高端经济人物“一网打尽”,所以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便成为迅速攀升为央视二套的金牌栏目,并成为年终经济界的最大看点,甚至被戏称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其一年一度的颁奖晚会便也被戏称为中国经济界的“春节晚会”。   然而,在2005年度,央视突然受“超级女生”的启发,突然把超级女生的“海选”方式用到了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上来,并明确树立“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四大遴选标准,从20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还让每位候选人在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发表演说,以最大面积地扩大影响、聚集人气。此举轰轰烈烈地持续了近两个月,终于在2005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发布了结果。最终,邓中翰爆了冷门,成为摘取年度大奖的黑马;潘刚、魏家福、李彦宏等也都把年度经济人物的奖杯纳入囊中。   但是,在火爆海选的背后,越是仔细琢磨,就越是感觉今年所评选出的年度经济人物已经演变成了年度政治人物。如果用政治的方式来分析,很多最终被选中的人物早已在意料之中,而那些没被选中的人物也大多是由于政治方面还欠火候。
中星微招聘---邓中翰(谈) 中星微电子的发展它是一个人才队伍的发展,中星微电子成功是我们人才队伍的成功。中星微电子很多年来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员,包括从硅谷,我们引进了多达40多位在硅谷工作的这些人员,同时我们在国内我们在北大、清华很多知名的大学里面,吸引了非常优秀的这些员工加入,同时我们的工业界也有很多资深的一些专业的芯片设计工程师加入我们公司,正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取得今天这样一个成绩。走向未来,随着成为纳斯达克上市第一家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我们会在人才的工作上更加的重视,我希望能够我们的网友里面,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产业,有着非常好的技术背景,以及热情的优秀的人才加入大中星微电子来,目前我们在芯片技术,包括软件开发,以及算法和通向手机互联网增值服务一系列的工作,这些位置上都有很多空缺,我希望有兴趣的网友,有兴趣的优秀人才能够看我们的网站,我们同时有很多猎头公司帮助公司有很多优秀人才加入。中星微电子同时也会以非常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我们激励机制,包括我们期权,尤其已经在纳斯达克流通的期权,当然六个月之后给我们员工很好的激励。我们最终梦想通过我们个人努力打造出核心的芯片,把我们名字刻向全世界成千上万,上亿台的手机,家庭的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或者其它家电之中,我想能够给这些优秀人才带来人生最重要的成绩,通过自己的创新,像中国四大发明一样走向全球,这是中星微电子能够为这些优秀人才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的机会,同时是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的梦想能够在中星微电子这个平台上获得实现。
国际化与全球化---邓中翰(谈)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叫做国际化的企业,如果你看MBA的书里面,很重要的是讲核心技术的公司叫全球化,而不叫国际化,国际化和全球化听起来好象很接近,实际上是不同。全球化的企业,像微软,它一诞生的时候它的技术、人才、市场占有等等都是全球的,不存在先在哪个国家成功,再到哪里再成功,或者通过收购、兼并或者建厂,再去办子公司,国际化子公司来达到这种慢慢的占领全球市场,它一开始就是要定位它的创新的技术,就要在全球范围内是领先的,所以这样的企业叫做全球化的企业。  对于国际化,海尔走向美国建厂,联想收购IBM等等都是国际化的行为,国际化的行为在创立它的架构的时候可以先在一个市场上成功,逐渐扩大自己,根据自己发展需求来扩大自己国际化的道路和国际化的更多的板块,所以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也作为公司的主要策划者,他们一定要看到做核心技术一开始就是全球化,如果要不是做核心技术,做服务、产品、销售等等一开始就是分地区化的,所以说我想这本身企业的管理机制上就不一样。我们国家所推动的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走向这样一个创新型的国家等等这里面,很重要是体现就是说对于原始创新,也需要在机制上创新,而机制上创新更多指的是如何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管理模式,和全球化的运营标准。 支持请回帖,只为支持邓中翰博士这样集创新与责任感于一身的新一代年轻企业家。
中星微电子邓中翰与UT斯达康总裁吴鹰对话实录 3 主持人(王小丫) : 请问吴先生,如果您看到这样一家企业,你的投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吴鹰 : 其实我的朋友已经间接、直接地投资他们公司了。我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我的一个切身之痛,因为我们用了高通的芯片,太贵,但是好象没有人取代它,希望你们有朝一日能够取代他们,让我们多一点选择,使中国的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更能够有竞争力的走向国际。  邓中翰 : 在我回国的过程中,在我学习到其他的回国人员的发展中,吴鹰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做企业的经验,同时他非常希望把中国的IT产业、电子产业做大做强,而我能够为他提供芯片,这正是我们数字中国,我们复兴中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吴鹰作为我们的客户,给了我这样的商业机会,同时希望吴鹰更好地买我们的股票,可以赚更多的钱。  主持人(王小丫) : 每一年的12月在北京都是寒冷的日子,但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能感受到比平常更多的温暖、活力和激情,因为在这个季节,我能够特别近距离的接触我们的年度人物,感觉到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刚才通过这个小小的演示,我们知道,现在邓博士这个公司生产的这些产品当中有很多是可以支持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比如说卡拉OK,比如说手机的拍照,还有很多的音乐,美妙的声音,接下来就有一首歌,大家猜得出来哪首歌吗?《我的中国心》今天用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论坛,感谢各位学者的光临,感谢邓博士的演讲,感谢神秘嘉宾吴先生。
中星微电子邓中翰与UT斯达康总裁吴鹰对话实录 2 主持人(王小丫) : 大家可以想象,14年前,邓博士就像台下的各位同学一样。请问吴先生,如果你现在就跟我们清华的或者别的大学的同学们是一样的,听到邓博士刚才那一番演讲,你会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吴鹰 : 首先谢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因为我们也用了邓先生中星微电子的芯片,在我们的手机上,而且卖到了国外去,卖回到美国去,同时我们也用了世界上其他的几个巨无霸的公司,属于专业芯片设计公司的产品,包括大家熟悉的高通,世界前三大都是我们的客户。我想问一个问题,中星微电子有没有可能有一天超过这样的公司?如果有可能,怎样超越?  邓中翰 : 我想象正在等待着吴鹰对我们公司的投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刚才讲到,我们公司从事的芯片行业有很多的巨无霸,我们公司刚刚做了六年,国外很多巨头市值都是上百亿美金的规模,而他们的芯片也是在各种各样的领域。我想,作为中星微电子创始人,我看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从天时角度讲,您也是我们这一行的专家了,经过几十年摩尔定律的发展,我们从大型计算机,到计算机,到小工作站,到微机,到手机,成本降低了十倍,用户增长了十倍,每隔十年总有新的机会,今天中星微电子做的数字媒体,未来可能只有几十美金的设备上去。刚才讲到,手机大概一二百美金,PC是一两千美金,这是重要的产业机会。如果说用户再扩大十倍的话,我们一年做六亿到八亿的手机,那就是每个人手里都拥有一个像手表一样的数字多媒体的终端,同时可以做其他的信息服务,这是天时。过去每一次天时造就了一批巨无霸的企业,我想这对中星微电子也是一个天时。  第二大是地利,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同时中国又有非常好的产业链。正如刚才吴鹰先生说的那样,我们的芯片用到他的手机上,而他又出口到了美国。在我们的产业中,这样的机会是巨大的,而今天中星微电子还主要是靠出口在海外,有朝一日,我们与UT斯达康,以及国内的这些电子行业的巨无霸的合作,包括制定标准,推动新一代产品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通过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中国自己内需的市场而一统天下,这可能是地利。  人和方面,无论是我们创建人,还是数字中国的伙伴关系,还是我们国家的政府等等,都非常希望中星微电子成功,所以我们占了人和的优势。对于中星微电子而言,既然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吴鹰请投资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