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遍北平城 秋風吹遍北平城
关注数: 1 粉丝数: 220 发帖数: 1,993 关注贴吧数: 10
大家好 大家吉祥 我初讀蔓殊菲兒女士的小說是在本地少年宮閱覽室的一本《花溪》還是《南風》雜誌裡 讀的是她古埃及題材的《心祭》 那是在2004年 我才17歲 感動不已 從頭到尾 謄抄了一遍 多日後 買走了那本雜誌 時隔二十一年 其中有些句子 我還記憶猶新 “纖薄似紗罩的美人 妖嬈如錦鱗的毒蛇”“這位在冷宮中長大的公主 已經十五度花月了”等等 後來我在省城求學 經常在青山湖圖書城買書 有一次看到《胭脂淚妝》也根本不想買 有眼無珠 那時根本就沒想到這書和高中時看的《心祭》是同一作者的 如若我知道 那必買 我多年前自我感覺收齊了她的出版物 其中《胭脂淚妝》 好神奇 17元包郵 全新未拆封帶贈品 那時距離此書出版已過了好多年 店家真好 感覺她好低產 《胭脂淚妝》《紫藤枯鏡》我都好喜歡 我今天傍晚忽然想起《紫藤枯鏡》裡的《骨瓷》 那裡面提及男主以“帥哥的優勢和才子的手腕”追到瓷器行業的女生 後來 為了攀高枝 甩她時 作者寫得好動情 那女生抓著他的衣服不放 只是哭 傷心得說不出話來 我現已人到中年 對她這樣的感情 只能說稍有體悟 難以想象如此深情 我是覺得男主不配 不管怎麼說 他這樣入贅 我是看不起的 我2007年開始仿畫 寫古典風格詩文 但 我都不想靠這兩方面去謀利 工作上 也從不想去評職稱 我對名利看得比較淡 我也算有些才貌 以前也有家庭經濟條件很好的女生想追我 我都拒絕了 母胎單身至今 我比較喜歡讀讀寫寫畫畫 那男主 為了攀高枝 對那女生 多麼殘忍啊 他明明長期忍氣吞聲 受壓抑 還不想離婚 他是一名低自尊男性 《花逝》我也好喜歡 做小三是不好的 女主的媽媽被愛人原配命人砸掉愛人送她的鋼琴 還切了她彈鋼琴的寶貴手指 女主後來也意外做了小三 下場也不好 我因為長得還可以 也曾被兩位已婚有子的男士告白過 我心裡想:“想要我做小三 去死吧” 我覺得蔓殊菲兒女士的小說 都主打淒美 差不多每句話都是美的 很合我胃口 《驪歌》我收了 沒看 《惠福帝姬》是不是一直都只有第一本 我個人認為她所有書裡的插圖都配不上她的文字
大家好 大家吉祥 致步非煙 王定源 2025.5.10午 前塵風月無相見, 多情魂斷步非煙。 春水哪管離人恨, 繁花謝夢又經年。 以下內容只是我關於步非煙女士事件的一己之見 評價人事 除了感性思維 更需要理性剖析 首先 我認為 這事 從頭到尾 都是杜撰的 本來這事就出自唐代傳奇小說《非煙傳》 並且 男主的長期行為不符合封建仕宦人家子弟的人設 然後 這事的一大消極意義在於 似乎 人的出眾才貌 都要為愛情服務 才算發揮了最大功效 這是古代才子佳人窠臼的一大通病 我剛開始看這樣的故事 還好 看多了 我就覺得格局很有限 步非煙女士的事件 依然體現了 女性用情至深 男性薄情寡義 人間 不值得 我接下來談談男主趙象先生 趙象先生在東窗事發之際倉皇而逃 我姑且還能理解 但 此後 他有沒有想方設法營救女主步非煙女士呢? 我想 他是沒有的 他是決意不顧她死活的——保全自己最要緊 此前 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 面對感情 他除了偷偷摸摸 還會做什麼?他有好好備考嗎?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計劃和女主天長地久吧 如若他有好好思考兩人的未來 應該好好備考 博取功名 到時候再設法和步非煙女士結緣 或者 可以帶著步非煙女士遠去 雙宿雙飛 如此懦夫 面對愛人 除了會長期搞不光彩的地下戀情 還會做什麼? 他最愛的 還是他自己吧 雖說這部作品飽含悲劇美 但 在我看來 作者謀篇佈局並不見得有多麼高明 紕漏較明顯 比如 男女主角的事 女主角丈夫竟長達兩年毫不知情 感覺好假 蓄意促成悲劇結局的意圖也比較明顯 封建家長包辦婚姻制度和自己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之間的矛盾 使步非煙女士成為犧牲品 她自己戀愛腦作祟要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生得相親 死亦何恨” 她慘遭鞭打時說的這八字 很有巾幗不讓鬚眉之風範! 她的境界 比男主高了不止一點點 她至死無悔 雖說自己因這段情而芳華早逝 但 她擁有過兩年浪漫幸福時光 她仍覺幸福 無怨無悔 她到此時 恐怕還希望情郎能逃過此劫吧 “象因变服易名,远窜江浙间。”這是男主角趙象先生的結局 開放式的結局 他的犧牲 是放棄了博取功名和家庭恩澤 他終究是對不住她
大家好 大家吉祥 晚渡 王定源 2025.4.21晨天工妙筆畫夢深, 桃華落盡祭花魂。 青山過客留煙雨,孤舟晚渡問歸人。 “筆”就是“笔” “畫夢”就是“画梦” “華”就是“华” “盡”就是“尽” “過”就是“过” “煙”就是“烟” “歸”就是“归”在今天這特殊的日子裡 我發(发)出的詩《晚渡》是我近期的得意之作我只喜歡(欢)有才有貌的人 一如往昔《晚渡》前半部分尚好 在我看來 還不足以動(动)人 主要是後(后)半部分 兩度出現了人 情景交融 情景皆有詩意 並且 在文字本身之外 留給讀(读)者想象空間 令人回味無窮(无穷) 大家好 大家吉祥 我比較敬賞那樣的男士——濃(浓)眉大眼 高鼻樑(梁) 雙(双)眼皮 長睫毛 五官很立體(体) 長得挺像新疆人 從(从)不沾染撲(扑)克麻將 、菸(烟)酒賭博 享受單身 從不打遊戲 自覺抵制花花世界的誘惑和不良風氣的侵蝕 比較注重美容保養 所以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 他也從不遲到早退 還很反感請假 一年下 m來很少很少回家 待人永遠(远)溫和客氣禮(礼)貌友善 永葆純潔(洁)身心 愛讀書學習(读书学习) 愛寫(写)古典風格的詩文 喜歡(欢)仿畫(画) 除了買(买)書 他其他方面盡(尽)量儉省 他只要天不熱 就天天穿中式正裝或古典風格衣服請問你們呢? 我這首《晚渡》的靈(灵)感 依然來自古風歌曲《雲上舟》 像我這樣的人 果然還是一輩子單身最好了
大家好 大家吉祥 今天是姜國芳先生的生日 在清朝 來自我江西省的“樣式雷”建築世家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裡 負責設計了幾乎所有清朝皇家建築 包括故宮 圓明園 頤和園 皇陵 在當代 來自我江西省的油畫藝術家姜國芳先生被讚譽為“第一個發現紫禁城的人” 我會知道姜國芳先生 是因為在百度德珍貼吧看到有吧友曬出他的佳作 那時好像是2014年 我初次隔屏得觀他的紫禁城系列油畫作品 感動不已 後來收了一些相關圖書 應是因油畫創作太不容易 還是紫禁城這樣的大題材 所以 姜國芳先生並不很高產 德珍姐姐有兩本紫禁城主題出版物 2005年《清風拂面》和2007年《御香縹緲》 德珍姐姐是女性 所以 她的作品裡比較凸顯女性化的情思 而 同樣是紫禁城題材作品 姜國芳先生是男性 他則是大手筆 他的作品 除了直觀看上去已足夠美 足夠震撼 更重要的是 他的作品大都傳達出男性視角對清史的深入思考 人們似乎能從他的畫中聽到來自歷史深處的回響 有人可能會說 故宮也涉及明史 何故好多紫禁城題材作品都不提及明史 關於此 我的一點想法是 明清之交之際 李自成先生在宮裡放火 焚燒了大部分明宮建築 所以 今人所見故宮 很大程度上都是清朝建築 但 故宮不管有什麼改變 基本上還是保持了明朝初建時的格局 我2024年8月16日入手的一本《姜國芳紫禁城》裡有大篇幅文字詳解姜國芳畫作 這本的封面圖是他的畫作《遠方的鐘聲》 他作品中人物大都沒有具體所指何人 這幅是例外 畫中人物是遜清時期的少年溥儀 他戴著墨鏡在紫禁城內聆聽來自遠方的鐘聲 此畫 甚是動人 新舊時代的交融碰撞 體現在此畫中 末代皇帝深居宮禁 除了鐘聲 還能聽到熙熙攘攘的市井之聲 如同籠中鳥的他 對外界肯定是有憧憬和期盼的 所以 那時 宮裡安裝了電話 還訂閱報刊 溥儀也喜歡穿西裝打領帶 覺得很精神帥氣 這一點 我也一樣 至今 故宮裡還珍藏了溥儀剪下的辮子 一道宮牆 看似隔絕了內外兩個世界 實際上 不可能完全隔絕 除了我剛剛說的這本 我以前收的另一本姜國芳先生的畫冊也顯示有姜國芳先生的親筆簽名 但我心存質疑 姜國芳先生的紫禁城系列油畫作品 除了在香港和國外展覽過 在2019年9月7日 曾在北京故宮文華殿展覽 他算是夙願得償 姜國芳 我男神 我何以多年以來深深迷戀故宮文化 除了常人能想到的諸多原因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故宮及相關人、事、物的命運 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國家和人民的命運
大家好 大家吉祥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也是莎士比亞先生的生日和忌日 我今天凌晨拆封的書是榮寶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天衢丹闕——老北京風物圖卷》 從外觀來看 此書硬精裝 有函套 開本也還好 挺好的 作者是劉洪寬先生 他是北京風物畫畫家 今天拆封後 我得見此書裡面有出現朱家溍老先生的題詞“天衢丹闕” 感動不已 此君2003年與世長辭 給世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 似乎並不曾遠去 此書和我2017年6月入手的故宮絲綢捲軸畫 內容很大程度上是重複的 但 別有一番風味 更何況 還有少許文字解說呢 我是一名老北京迷 2018年 我為中國四大古都分別寫了一篇文章 其中第一篇就是《燕京舊夢》 是四篇裡最長也是最好的一篇 我關於世界讀書日最初的印象是 學生時代 姐姐在南昌八一廣場給我補褲子 我站起身 抬頭環顧四周 看到有一棟高樓大廈上 電子顯示屏有言世界讀書日什麼的 那天恰巧是4月23日 如果我的青春可以重來 那 需要修改之處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學生時代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到那時 我首先肯定不會收四拼一漫畫 我會多花時間 精力 心思 金錢去了解南昌這座英雄城 而不是簡單的玩樂 在那求學三年 我僅僅是為了省錢 連動物園都沒去過 卻花那麼多錢收垃圾四拼一漫畫 這是我此生一大遺憾 我此生另一大遺憾是 那時也沒有好好了解師恩師心 年輕淺薄無知 如今人到中年對鄧老師心懷愧疚 悔之晚矣 學生時代早已結束 而我的一名女學生近年通過百度告知我 他早已病逝 單就結合我學生時代的經歷來看 我比較認可人們想長住大地方的想法 不僅僅是為功名利祿 還有對於自身的各種提升 但我鑑於自己的情況 深感 我自己還是長期居於小地方比較合宜 自己常年保有閱讀習慣 希望可以寧靜致遠 說到常年保有閱讀習慣 我現在的一點想法是 我人生已過半 應適當從閱讀愛好中抽離出來 好書是收不完的 更是讀不完的 我也應該探尋人生中其他方面的可貴與美好 使自己的人生 具備更多的意義 很有些矛盾的是——我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愛書 卻遠不及某些人想象的那麼愛書 目前來說 日常生活中 除了愛書之類 我主要就是愛王定源 在今天這特殊的日子裡 我要大聲疾呼:“我愛源!我愛王定源!”(真心希望王定源的顏值能長久不崩塌) 就我個人而言 對於很有才卻相貌平平的人 我是零想法的 毫無興趣 故宮 才貌雙絕 歷久彌新
【生辰】大家好 大家吉祥 今天是“東方畫姬”德珍姐姐的生日 德珍姐姐曾在她的一本畫集裡明確表示:“中國風 是世界風潮的主流 是藝術界的王道 ” 德珍圖文作品 能滿足我關於古典佳人的美好想象 很遺憾 她逝世於事業上升期 2012年那時 她正要打算在“金銀錯”領域大展宏圖呢 2010年那期《紫禁城》雜誌也提及 德珍姐姐隨時準備在不同領域拓展她的事業版圖 終究是太遺憾了 德珍姐姐和心如姐姐 這兩位台灣70後好女子 都在各自行業矗立起女性古典美的豐碑 她倆作品涉及的朝代都好多 同行難以企及 德珍姐姐也是畫過西裝男的 見於出道畫集《花雕繪卷》後記 和她唯一一本現代風格畫集《羅曼史》 德珍姐姐前後期畫風變化好大 我年輕時收她的出道畫集《花雕繪卷》 不懂欣賞 之前看慣了她後來華麗麗的畫風 那時實在是看不慣《花雕繪卷》 現如今 我覺得她這兩種畫風 各有千秋 相形之下 《花雕繪卷》可能還更可貴一些 畢竟純手繪 畫的內容也更古樸 更有深意 配上筆記故事書《問花》看 那就是一種珠聯璧合的美好 小小一本《問花》 即充分展現了德珍姐姐在繪畫之外 文字創作方面的不俗功底 她後期不走古樸路線了 畫風精緻華麗 獨樹一幟 辨識度很高 另外 她唯一一本西洋風格卡片集《璀璨》也是具備東方美感的 德珍姐姐作品 自內而外體現了她對職業的敬重與熱愛 她的不平凡 還體現在性格方面 她絕非弱女子 很年輕的時候就毅然決然放棄本職工作 打算全身心投入插畫行業 她的出道畫集《花雕繪卷》的後記裡 她大致有言:“寧可餓死在外 也絕不困頓家中” 那時好些人嘲笑她 她也毫不畏懼 堅持做自己 後來的事實證明 她的抉擇 是正確的 搭檔席絹女士形容德珍 有這樣的用詞“綿裡藏針的溫柔” 我覺得 這樣的高度概括 很好地道出了德珍姐姐作為一名長期涉及商業與藝術領域的女性的性格特徵 這性格特徵 飽含為人處世的智慧在其中 德珍姐姐和clamp姐姐們都是閱讀量很驚人的才女 才能那樣經年累月佳作頻出以饗讀者 不同的是 clamp姐姐們都不曾結婚 德珍姐姐曾結婚 她的作品 往往和愛情有關 但 她 一定很忽略自己的愛情體驗吧 多年前 我曾傻乎乎錯過一本微店裡的僅售65元人民幣的帶德珍姐姐親筆簽名的台版《霓裳》畫集 理由是自己已有她親筆簽名捲軸畫 已有台版《霓裳》 如今想來 多蠢啊 我今年寒假期間再度入手了她的台版《紅樓金釵》 因為今年入手的這本有書腰 有她的親筆簽名 這本可不太便宜 如果我的青春可以重來 那 需要修改之處可真的是太多了 關於書 關於人 人到中年的一大好處是 我關於書 關於人 都已有一定經驗 走的路會更為正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 我的知識積澱 閱讀量 才學什麼的也有了相應累積 許久之前 我得知一位87版《紅樓夢》男演員 後來35歲了 飾演15歲少年人 毫無違和感 我多希望自己也能盡量看上去年輕些 所幸 書 養人養心 似乎 也可養顏
大家好 大家吉祥 我今天得以入手台版首刷限定版《庫洛魔法使Sakura 透明牌篇》第16本 是這部最後一本 原本 按我自己之前的想法 收這書 肯定是收台版普通單行本 因為我許久以前收了台版特裝版這部漫畫裡的一本 比台版普通版貴了一倍 入手後 打開來一看 好失望 就是多了一點無所謂的雞肋贈品 今天入手的這本要貴得多 贈品更給力 是一盒撲克牌 關鍵時刻 有書友 真好! 我是2024年12月9日晚付款的 今天才拿到 還算不太久吧 同一筆訂單裡 另外六本不知何時發貨 《庫洛魔法使Sakura》上世紀九十年代的12本漫畫 封面上會出現諸位角色 《庫洛魔法使Sakura 透明牌篇》16本漫畫 每本封面都只有女主角一人 我今天看了這本的外觀 似乎裡面撲克牌每一張上也都是她一人 我是打算明天德珍姐姐生日再拆封好好看看 感覺作者也太偏愛她了 根本不讓其他角色出現在續篇漫畫的外觀上 我以前許多年都覺得這部漫畫是一部很成功的商業化童話類型佳作 現在 感覺依然如此 但 已經很不一樣了 櫻的世界 是被“美”與“愛”長期浸潤的幸福美好世界 我有時會覺得二次元主角很有些卑劣 她們不用自己付出什麼 就有作者很殷勤地為她們安排好諸多美型角色圍著她們轉 給她們各種各樣的愛 作者真的是給世人造夢的 我算是櫻的同齡人 1996年念小學四年級 如今 已然是奔四大叔 可 櫻 依然是少年人 還經歷了那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得到了那麼多那麼多的愛 二次元居民可真好啊 我年輕時愣是看完了之前的這部TV動畫和兩部劇場版動畫 我現已人到中年 對於透明牌篇TV動畫 零想法 並且 對於之前出現透明牌篇動畫 心懷不滿 感覺是在急於圈錢了 明明那時透明牌篇漫畫還沒出多少本 況且 TV動畫 大都畫得不咋地 我碼出這段文字時 偏巧一旁循環播放的是《白金》 是許多年前櫻TV動畫的一首歌 這部動畫的音樂 在我看來 是遠不如後來的《Tsubasa》 但 也是很讚的 很符合櫻的世界 唉 真的是光陰似箭 《Tsubasa》第一季TV動畫 距今也有二十年了 而 這部漫畫 還沒有完結 作者本月21日要繼續連載《xxxholic 戻》 期待《Tsubasa》也能儘快聯動起來 這兩部漫畫最初連載年份是2003年 那年 我還是和這兩部漫畫的主角同齡 如今 22年過去了 我日常比較注重保養 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 多看書 特別是紙片類書 則是有益於使我的內心盡量青春些 但 上年紀終究是上年紀了 我看待紙片類圖書的心 也大不如前了 青春年少時我是渴望多讀 各方面條件不允許 那時有一本四拼一漫畫看 我都高興極了 能如饑似渴地儘快看完 連裡面的內容介紹都能逐字逐句讀完 現如今 家裡港台出版的正版漫畫(也有日版的 日版的純收藏 我不懂日文)多得去了 我看了的卻遠遠沒那麼多 再則 自己年紀大了 也不可能只盯著紙片類圖書看 家裡還有好多古典類和近代史類的好書 能有長期深厚的書緣 也真的是太美好 太幸福了 很遺憾 青春苦短 人生苦短 我窮盡此生 能收藏的書 終究是很有限的 能看完的書 就更有限了 我在別的方面 還心懷美好期許 是不是有點貪心呢?
【忌辰】大家好 大家吉祥 今天是“東方畫(画)姬”德珍姐姐十三週年忌日 北京故宮官方權威雜誌《紫禁城》2010年有一期特別開闢版面介紹德珍姐姐 那裡面 德珍姐姐明確有言:“我的世界,是以紫禁城為中心的。” 德珍姐姐和安意如姐姐是我在古典文化方面的兩大啟蒙之師 這兩位姐姐都有故宮主題佳作出版 相形之下 我認為 德珍姐姐更讚 我何其有幸 多年前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和她類似的評價 她甫一出道就震驚業界 《花雕繪卷》舉辦了畫展 她要去看 保安先生把她攔阻在外 他們都以為 看德珍畫作 德珍肯定年紀好大了 絕不相信眼前的黃毛丫頭就是德珍 多年前 有人說 看我的才學 好像我年紀好大一樣 而 始自2015年 我也成為了一名鐵桿故宮迷 絕大多數人 並不知道 故宮有多美 事實上 終我一生 去了解故宮 也遠遠不夠 德珍作品風格多變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具備東方特色的美感和情愫 我是直到今年 才進一步體會到德珍姐姐的話 大致如下:“每一筆線條下包含的柔情 你能看到幾分?” 德珍作品 首先是美 然後 有文化底蘊 但我現在是覺得 美 是“貌” 文化底蘊 是“才” 這兩方面在德珍作品裡還不算是最重要的 她作品裡最重要的 還是“情” 我2006年四五月間開始迷上德珍的畫 到今年 我才體會到這一點 而以前的我 則對於這一點很有些反感 總覺得德珍作品往往難逃戀愛腦之嫌 現在 我反倒覺得這是她作品裡最大的閃光點 也是她作品裡最最迷人之處 我現在是連她的《大漠矜貴》都可以點讚了 這是我心目中她所有出版物裡最不好看的一本 但 很有蒙古特色 很動人的是 她寫的一些旁白 比如 有一句 “這一刻 心觸動了 我知道 是你在想我” 德珍姐姐這是被瓊瑤阿姨附身了嗎? 另有陪伴缺失的表述 言簡意賅 那麼簡短的旁白 卻意蘊豐富 情感深厚 我年輕時讀 沒什麼感覺 如今想來 回味無窮 很遺憾 天妒英才 她若一直健在 我還能收到多少好書啊 畢竟 中國古典文化是挖掘不完的 她2012年4月11日凌晨在畫桌前溘然辭世 當時官方說她“東方畫姬猝死芳齡” 我那時還想 奔四 年紀挺大了 怎麼就“芳齡”了 如今 我自己和當年的德珍姐姐同齡 確實是覺得38歲 年紀並不大 以下首尾兩圖所示是2010年推出的兩款德珍姐姐親筆簽名捲軸畫《香妃》和《仙袂(音同“妹”)飄舉》 題詞人依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書法家董正賀老師 我2011年得知這兩件好物 還傻乎乎嫌貴 不買 真的是年輕不懂事 過了些年 以兩倍價錢收得這兩件好物 還是分兩次買的 原本還不想收《仙袂飄舉》 也虧得大陸“漫友文化”內部人員藏有它們 第二圖所示是德珍姐姐的古風自畫像 此圖也顯示德珍姐姐身前接下的最後一項工作——為台灣三百位小資女子繪製古風肖像 德珍姐姐就是死於經年累月超負荷工作吧 經常熬夜 真的是太不好了 第五圖所示是《漢妝瀲灩》封面人物 王昭君女士 我2007年6月初見之下 甚是喜歡 因故那年9月才得以入手 也算是多花了一點錢 還是因為那家店老闆娘說這書只是進來玩玩 主營是別的方面 我才得以收到 也正是因這本 我成了珍迷 這本是當之無愧最美德珍出版物 收錄上至神話時代 下至清朝末年 四十餘位漢族紅顏 德珍姐姐為她們創作的旁白 我至今還大都能記誦 第六圖所示是《東風襲人》裡的維吾爾族女子 這本的主題是五十六民族 多年來 我都時常被人說長得像新疆人 德珍姐姐真的很能抓住歷朝歷代以及不同民族的服飾特徵 這得益於她豐富的文化積澱 在她最後一本畫集《錦衣行》的後記裡 她父母有寫 她在服飾文化 典章制度方面藏書歷來耗資不菲 其中 以滿清為最 她畫作裡的落款 都採用漢文和滿文兩種文字 尖端2005年2月出版的《清風拂面》後記裡 德珍姐姐有言 “東方絢華大係”第一卷 選擇滿清宮廷仕女題材 她自己也無法解釋這種心境 為了創作這本畫集 她特地遠赴故宮一趟 還順帶去了埋葬光緒帝的崇陵 “德珍”這筆名 源於她極鍾愛的一段清宮過往 男主角是清德宗光緒 女主角是珍妃 各取一字 是為“德珍”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