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二道边 长城二道边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174 关注贴吧数: 1
扫盲:回囙囜囝回囟因囡団囤囥囦囧囨囩囱囫 回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囙 拼音:yīn 古同“因”。 囜 拼音:nín ◎ 贤。 囝 拼音:jiǎn nān ◎ 方言,儿子。◎ 同“囡”。 囟 拼音:xìn ◎ 〔~门〕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亦称“囟脑门儿”、“顶门儿”。 因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囡 拼音:nān  ◎ 方言,小孩儿:小~。阿~。~~(对小孩儿的亲热称呼)。 団 拼音:tuán ◎ 同“团”(日本汉字)。BS ~~~小日本 囤 拼音:dùn tún ◎ 用竹篾、荆条等编织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存放粮食等农产品的器物 囥 拼音:kàng ◎ 藏。 囦 拼音:yuān ◎ 古同“渊”。 囧 jiǒng ◎ 囧囧:明亮貌。江淹《孙廷尉绰杂述》诗:“囧囧秋月明”。 囨 拼音:piān ◎ 唾弃和斥责声,相当于“呸”。 囩 拼音:yùn yún ◎ 回旋。◎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十二顷。 囱 拼音:chuāng ◎ 炉灶出烟的通路。 还有一个读法,不认识可以去死了。 囫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囮 拼音:é yóu ◎ 用来诱捕同类鸟的鸟,称“囮子”。◎ 媒介。◎ 化,化生。 国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困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囲 拼音:wéi ◎ 古同“围”。 図 拼音:tú ◎ 同“图”(日本汉字)。 囵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囶 囶 拼音:guó ◎ 古同“国”。 囷 拼音:qūn ◎ 古代一种圆形谷仓◎ 样子像囷仓的事物◎ 积聚;聚拢。 囸 拼音:rì◎ 古同“日”。 囹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囻 拼音:guó ◎ 古同“国”。 囼 拼音:tāi ◎ 古同“胎”。 图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囿 拼音:yòu◎ 养动物的园子◎ 局限,被限制◎ 借指事物萃聚之处 圀 拼音:guó◎ 古同“国”。 圁 拼音:yín ◎ 〔~水〕古水名,上游即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木伦河,下游即今中国陕西省的窟野河。 圂 拼音:hùn hǔn ◎ 同“溷”。 溷 拼音:hún hùn hǔn  圃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圄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圅 拼音:hán ◎ 同“函”。 圆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圈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圉 拼音:yǔ ◎ 养马的地方◎ 边陲◎ 同“圄”。◎ 古代乐器名。 圊 拼音:qīng◎ 厕所 国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圌 拼音:chuán chuí◎ 一种类似囤的盛粮器具。◎ 〔~山〕山名,在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东。 围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圎 拼音:yuán ◎ 古同“圆”。 圏 拼音:quān ◎ 同“圈”(日本汉字)。 圐 拼音:kū ◎ 〔~圙〕蒙古语“库伦”的旧译,指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村镇名。 圑 拼音:fù pǔ ◎ 古同“圃”。 园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圆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圔 拼音:è yà ◎ 〔窳(yǔ ㄩˇ)~〕(音乐声)低回。 圕 拼音:tuān◎ “图书馆”三字的缩写。 图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圗 拼音:tú ◎ 古同“图”。 团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圙 拼音:lüè ◎ 〔圐~〕见“圐”。 圚 拼音:huì ◎ 门闠◎ 圈套 圛 拼音:yì ◎ (云气)连接不断。 圜 拼音:huán yuán ◎ 围绕◎ 同“圆”。◎ 指天体 圝 拼音:luán◎ 古同“圞”。 圞 luán ◎ 〔团~〕a.形容圆,如“明月~~”;b.团聚;团圆,如“可唤儿辈来,作~~之会。” 囚 不认识这个字的找BZ要板砖,使劲往自己脑袋上砸
月球表面并不平静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生灵,宇航员留下的一个脚印也将在那里保持上百万年。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月球表面其实并不平静,这是因为每个月都会有几天,当月球经过地球的磁尾,将受到地球磁尾的影响而发生奇异的变化。 整个地球套在一个像泡泡一样的磁场中,这个磁场是由地核中流动的熔浆发出的。受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会在太阳风的下风向拖出一个长长的磁尾,而月球的轨道每月都将经过地球磁尾。规律是:月亮在变圆之前三天进入地球磁尾,经过约6天时间穿过磁尾,然后从另一边出来。在月球经过磁尾的这6天中,月球将与磁尾中大量带电颗粒发生相互作用,那些最轻和最活跃的带电颗粒将撒在月球表面,让月球带上负电。在月球阳面,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会把电子从月球表面敲掉带走,因此减少阳面的静电;但在阴面,电子将聚集,月球表面的电压可攀升至成百上千伏。这时,月球表面的尘土可能因为静电之间的排斥力而从地面上飘浮起来,大量飘浮的带负电的月尘还可能从带强负电的阴面向弱负电的阳面移动,因此形成强烈的尘暴。这种尘暴在阴面阳面的交界处将是最强烈的。 当然,上述景象还都属于理论推测。但1998~1999年间曾环绕月球的勘探者号飞船发现过一些迹象,它曾探测到月球阴面电荷从-200伏~1000伏之间的剧烈变化。
柏杨:千万别只看我“骂得痛快”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在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年88岁。 他的夫人张香华告诉记者,柏杨从小没有母亲,连自己生日都不清楚,此前曾把逃难到台湾的那一天定为生日,后来又把1968年3月7日因“文字”入狱之时定义为“第二次出生”。 把逃难到台湾那天当做生日 在台湾,柏杨是成名于杂文的“第一人”,但他却说“杂文无用”--“杂文会讲极端的话,破坏性太厉害,但建设性不够。”据张香华介绍,柏杨的杂文读者,常常只觉其“骂得痛快”,让柏杨觉得很感伤。“柏杨说,‘我不是在骂街,只是在用心把问题呈现出来’;‘我不是想让你痛快,是想让你不痛快,你不能只体会到痛快’。”在柏杨眼里,“中国,只有一个。”他移居台湾半个多世纪,虽鬓毛已衰,但乡音无改,开腔便是河南口音,自称到老都会做家乡烙饼。 台湾“光头”凌峰,因1987年拍摄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之结识。他对记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柏杨就说中国是会万马奔腾的。”柏杨曾于1988年、1993年、1998年三次回到祖国大陆,常为大陆变化而欣喜。“哪怕是去医院看急诊,发现服务态度好,都能让柏杨倍感宽慰。” “无论李敖骂他多少次,从不还口” 和张香华1978年的婚姻,是柏杨第五次结婚。老友孙观汉曾这么总结“柏杨之爱”:“宁愿为了爱而失恋,而不愿因为失恋而不爱。”柏杨重情,“一叶一木皆关情”。2006年,柏杨把自己的57箱手稿等物品赠送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不少是读者与柏杨的通信。2002年,恩师吴文义九十大寿,年过八十的柏杨还为恩师磕头拜寿。 生活中的柏杨,毫不见笔下的犀利,是个“老好人”。凌峰告诉记者,与之结识后,柏杨就成为他家的“门面”。“夫人贺顺顺出书,友人王洛宾来访,他总是一邀便来。”凌峰告诉记者,柏杨宽厚,从他对李敖的态度也能看出来。“这么些年,李敖骂他不下十次,他从不还嘴。我们私下提及,他也不做评说,只摇摇头而已。”对柏杨此生的遗憾,张香华说:“在台湾,他没有一般家庭中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我想他有失落。”凌峰说:“柏杨1949年去台湾之前,曾在孤儿院收养了一个养女。他当时跟孩子说,爸爸去去就回来,没想到一直没再回来,他一直内疚不已。后来,柏杨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女儿已是年过花甲的老太太,老泪纵横。”【《北京青年报》4月30日朱玲文】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前往台湾。上世纪50年代初,柏杨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 柏杨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1967年,柏杨主编报纸“大力水手”漫画时,因所谓“挑拨人民与当局间感情”而获罪,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柏杨在狱中完成《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出狱后,柏杨继续写作。1983年起译写《柏杨版资治通鉴》,到1993年共出版七十二册。1985年,柏杨著作《丑陋的中国人》出版,该书批判华人集体文化和性格上的缺点,引发全球华人社会热烈争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