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沐 我是老沐
关注数: 8 粉丝数: 93 发帖数: 6,096 关注贴吧数: 54
据说是美国作文题   下面是堪称美国“高考”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作文题,其对考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察都令人叹服。童鞋们不妨来动动脑筋,练练笔吧~  Motivation and Success  动力与成功  --Hardship and Success  苦难与成功  1. Do people truly benefit from hardship and misfortune?  1. 我们真的能从苦难和不幸中获益吗?  2. Do people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winning?  2. 我们是否过于看重成功了?  3. Do people learn more from losing than from winning?  3. 失败比成功更能让我们学到东西吗?  --Self-Determination and Success  决心与成功  1. Is identity something people are born with or given, or is it something people create for themselves?  1. 身份是与生俱来或者别人给予的,还是我们自造的?   2. Is it best for people to accept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have, or should people always strive to better themselves?   2. 我们是该接受现实,还是争取更好的?   3.Do success and happiness depend on the choices people make rather than on factors beyond their control?   3. 成功和幸福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而非不可控因素吗?   --Self Expectation and Success   自我期望与成功   1. Do highly accomplished peopleachieve more than others mainly because they expect more of themselves?   1. 人们获得更多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更高吗?   2. Can people achieve success only if they aim to be perfect?   2. 只有追求完美,才能获得成功吗?   3. Is it best to have low expectations and to set goals we are sure of achieving?   3. 设定我们能够达到的目标,降低期望,是否更好?   --Collaboration and Success   合作与成功   1. Is it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combine their efforts with those of others in order to be most effective?   1. 想要高效率是否必须通过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   2. Are organizations or groups most successful when their members pursue individual wishes and goals?   2. 成员追求个人目标会使这个组织或团体会更加成功吗?   3. Do people achieve more success by cooperation than by competition?   3. 合作比竞争使我们获得更多成功吗?   --Ethics and Success   道德与成功   1. Does fame bring happiness, or are people who are not famous more likely to be happy?   1. 名望能带来快乐吗,还是无名之辈更容易获得快乐?   2. Are people"s actions motivatedprimarily by a desire for power over others?   2. 我们的行为主要以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力为驱动的吗?   --Quality or Quantity and Success   质、量与成功   1. Do people achieve greatness only by finding out what they are especially good at and developing that attribute above all else?   1. 只有发现自己所擅长的并有所发展才能获得成功吗?   2. Are all important discoveries the result of focusing on one subject?   2. 所有重大的发现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结果吗?
一个企业如果守法 财务报表如下:     销售收入:300万(不含增值税)     材料成本:210万(不含增值税)    工资:5人,共18万,人均3.6万 (其中养老8%缴给go-vern-ment,共1.44万) (其中医保2%缴给go-vern-ment,0.36万) (其中失业金1%缴给go-vern-ment,0.18万) (其中住房公积金10%转个人账户,共1.8万) ( 职工实得 :14.22万,人均2.84万) 企业缴纳给go-vern-ment的社保 :5人,共7.614万 (其中养老20.5%缴给go-vern-ment,共3.69万) (其中医保8%缴给go-vern-ment,1.44万) (其中失业金2%缴给go-vern-ment,0.36万) (其中工伤险1%缴给go-vern-ment,0.18万) (其中生育金0.8%缴给go-vern-ment,0.144万) (其中住房公积金10%转个人账户,共1.8万) (职工将得住房公积金:3.6万,人均0.72万) 企业消耗 :24.386万,其中业务招待费15万元     利润=300-210-18-7.614-24.386=40万     那么企业要缴纳多少税款呢?     请看下面计算: 1.增值税:(300-210)*17%=15.3万元(这部分缴给go-vern-ment了,但是却还要企业缴纳所得税!) 2.企业所得所得税=40万*25%=10万元 3.企业所得税调增事项:(15-1.5)*25%=3.375万元 4.城建(7%)教育附加(3%):15.3*10%=1.53万元 最终该企业纳税为:(15.3+10+3.375+1.53)=30.205万元 最终企业所得为:(40万-30.205万)=9.795万元 分配给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9.795万*20%=1.959万 最终股东所得为 :(9.795-1.959万)=7.836万元 最终go-vern-ment所得为 :(1.44+0.36+0.18+3.69+1.44+0.36+0.18+0.144+30.205+1.959)=39.958万元 (尚未计算go-vern-ment收取的:员工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垃圾费、防洪费、残疾人基金、绿化费、孝敬费) go-vern-ment:39.958万/(300万-210万)=44.4%! 股东:7.836万/(300万-210万)=8.7%! 职工:(14.22万+3.6万)/(300万-210万)=19.8% 企业消耗:24.386万/(300万-210万)=27.1%     这就是遵纪守法企业的悲惨结局 :           辛辛苦苦创造的GDP,只能分到8.7%,go-vern-ment却坐着就把44.4%给挣了!
药八刀上诉鸟 药家鑫案于今年4月22日一审宣判,4月28日药家鑫在上诉书上签字。今天上午,记者从此案被害人代理人张显处了解到药家鑫有四点上诉理由。 张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受害人家属还没有拿到上诉状,不过他还是在法院找到了上诉状,看到了上诉内容。 上诉状显示,药家鑫上诉理由具体为: 第一,原判决对“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认为定性不当。原因是“案发在车辆少和行人少的郊区路上;路灯暗,光线不如白天的好,药家鑫高度近视眼神不好;杀张妙身上的部位比较乱,药本人也不知道杀了多少刀,致命仅有一刀,是**和瞬间作案;是由平时的抑郁和压力所致。 第二,西安中院认可了药家鑫的自首情节,却未按自首减轻判罚。 第三,药家鑫是初犯、偶犯,父母又进行积极地赔偿。 第四,根据国家目前针对死刑的慎重态度,认为中院量刑过重。 此案已于5月5日立案。 张显告诉记者,受害人一方不认可自首情节。“案发后,公共安全专家机关已经对药家鑫进行了传唤,而且公共安全专家机关当时已经掌握了监控录像,保险公司也检查了车里的血迹。但是当天把他给放了。第二天他才到公共安全专家机关‘自首’。我们希望法院不要回避这些细节。” 张显说,因为被害人张妙的家属没有上诉,所以法院告知张妙的家人已经不是案件当事人,至今也没有给他们上诉状。“对此我们是有意见的。今天下午,我们将去法院问清楚,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到上诉状副本。毕竟二审是一审的延续。”
中国十大经典隐私用语(转) 1.“那事儿。”   “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 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之间的“那事儿”,10个人可能有十个版本,两人的隐私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2.作风问题   作风问题特指在男女关系上的非正常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作风问题几乎是隐私的惟一内容。“作 风问题”这一说法非常暧昧,本来与工作无关,但人们对某个人的工作评价又常常把它扯进去,领导干部常常会因为其作风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前途。也许在这一点上,中国老百姓和外国老百姓的态度是最一致的,都希望领导者的隐私大曝光。   3.忙什么呢   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多不用疑问句,Hello两声就完事了。中国人以前爱问“吃了吗?”现在改问:“忙什么呢?”也许是随口一问,但也同样让人难于回答。“还没吃”或“没忙什么”全是废话,认真报告就显得傻。究其根源,中 国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国家,知根知底是好朋友的标志,不 是说一点隐私都不能有,而是在大家的概念中,似乎只有涉及到男女之间的事才算得上隐私,对于其它的则双方都有“知情权”——不管你爱不爱说,爱不爱听。   4.你是属什么的   现在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一般人再反常从长相上也差不出12岁去,类似的还有“你哪年大学毕业的?”   5.待遇还行吧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在外资企业和一些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员工之间不许互问薪金已成为规矩。即使在街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样直接的 问话也已显得生硬和唐突。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对薪酬方面满意吗?”因此,一句含糊的“还行”、“过得去”绝对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答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三四千”都属态度不好的。   6.你是哪里人   在所有常用问话中,这是最没有顾忌的一句,刚一认识就敢问,稍微熟悉就更要问。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句话还真烦人,一个是中国人的籍 贯特别复杂,不容易说清楚,很多人从小长大的地方和父母的籍贯毫不沾边;另一个是,中国地方太大,一些地方的人难免名声不 佳,甚至于作为当地人的本人都不以为然,也不以出身为荣,自然不愿时时提起。有些人的回答是这样的:“你看我像哪里人?”然后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7.无可奉告   这句本应出现在正式场合里的外交辞令,现在已被许多普通百姓用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了。通常为了减轻这句话的严重性,说话人会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处理,但还是给人以缺乏技巧之感。我记得有一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那个被记者穷追不舍的乡镇干部,竟也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   8.男的还是女的   这是办公室里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某君不在的时候,有 同事替他接听了电话,他回来就问:“男的还是女的?”同事们就在一边起哄,说你不从实招出近来有啥“艳遇”就不告诉你对方留下的回电号码。在最看重隐私的现代,办公室却成了一个最没有隐私的地方,看似隔绝的一个个小格子,却完全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打瞌睡、吃东西、讲私人电话都有极大的风险性。   9.请勿打扰   很多中国人是从第一 次住星级酒店时知道这个说法的,但有意识地使用酒店提供的这块牌子的人并不多。从“文革”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都有在招待所和旅社里住宿而被服务员不打招呼破门而入的经验,多数情况下是 送开水,有时也就是看看,不说话,表情漠然,弄得人莫名其妙。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现在有人一住酒店便亮出此牌,出了门又忘了摘下,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没法儿打扫,他还抱怨服务不好。   10.这是我同学   一个男人与年龄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约会,被熟人撞见时,非常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同学”,对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学也不是一般同学,于是瞎猜一番,好奇心快烧着了。现代的同学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样听着暧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