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牦牛 树上的牦牛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201 关注贴吧数: 0
不曾忘记小路,老树,还有身边的黄河 我来自一个小村庄,村名具有典型的农村气息。 我来自一个小村庄,村民朴实可爱。 我来自一个小村庄,身边的黄河不惧疲劳的流淌。 离开你很久了,记忆中的你还是那样岁月沧桑。每次看到有关你的消息。都会让我感动许久。 我爱你可爱的家乡!虽然我不是你的好儿女。虽然我多年来不曾看望你!可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梦回故乡! 一条马路不宽却延长,两旁的树木茂密而幽深。春天嫩叶初现,清香满园。树上花朵累累。林行间偶然出现劳动的村民,他们勤劳而善良。夏天墨绿葱葱,知了长鸣,小小的果实在树叶里时隐时现。秋天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秋收 采摘 还要播种。还要再晚些时候人们才会算算今年的收入。 我的小村离大年陈不足八里,一直往南黄河脚下就是,过去小村被芦苇包围着,村南村北一片绿色。茂密的芦苇湾最美的是春天,绿叶初生清风一吹沙沙作响。偶尔的春雨更添景致,雨滴落在叶子上久久不肯离去。整个小村此时都是雾蒙蒙的。湾里的鱼很多很多,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晚上去捉鱼,最多的是黑鱼,近年来利益的驱动使人们对那片芦苇塘有了看法。于是利用黄河水把它於平了。环境变了,苇塘没了,人们的心态也变了。 我爱你小村,我爱过去的芦苇,我爱现在的土地,更爱那多年未修的老屋,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祖辈留下的老屋,有我的根,更有我无尽的遐想······
不行博客成为厕所【转】 前几天报上有篇文章把博客称为厕所;生气归生气,想想也是。首先是博客的量多如牛毛,比厕所还多;其次是很多人把博客当作发泄的地方,任不满、愤慨、仇恨、甚至是龌龊的东西、未加掩饰,就像吃坏肚子般狂泻。拉出来的东西,真真是臭味熏天,令人作呕,搞不好连胆汁、鲜血都要吐出来;但往往是这类博客的点击率足够让博友羡慕的流口水。 关于博客像厕所这个比方,形象归形象,但应该没几位博友喜欢;虽然厕所也有“厕所文化”,而且只要是人都免不了要用到,但毕竟不雅,感觉有点怪怪的。既然开了博客,所谓不看重点击率,那纯粹是说说而已,谁不想啊? 我也开博,而且难以免俗,羡慕并很想看到高高的点击率。但我这个人胆子小,心理素质差,思想也不前卫,就怕博客成为厕所,因为那种味道我受不了。 怎么办? 我不是明星,永远有那么一大帮粉丝,随便放个气味,就有丝丝们大喊“香香香”;也不是名人,缺乏那种效应,披露点私事就有哼哼哈哈的表示关注;更比不上易中天、于丹这些所谓的学术超男超女,说点看法立马有人附和、响应,起码还有争议……算了再算,好像除了沦为厕所外,竟想不出比这个更能提高点击率的办法了! 罢了!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开博客为了啥?都说是为了展示自己;既没钱又没利,还不是为了留点美名?就这样定调,那么,我拿什么奉献给广大博友呢? 打开抽屉,看到化妆盒下面有一本《做人的义务》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博客也是一种义务,尽管她姓“私”,但一样必须承担应有的道义和责任,就应该给人有益、有用或有趣的东西,至少,必须是无害的。 中国戏剧界有个好传统,即使台下没有一个观众,仍然开锣把戏演好;我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个传统搬来用用,即使没有一个人看我的博客,也得把博文写好! 再说了,我目前又没卖书、出唱碟、接片子的打算,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点击率而把博客变成厕所,还是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写博的好!
试卷上出现的爆笑答案 1、 地理教过,中国产煤最多的地方是辽宁省抚顺,产铁最多是辽宁省鞍山, 所以抚顺被称为中国的“煤都”,鞍山称为“铁都”。某次考试,试卷上:中国的煤都是(黑的),中国的铁都是(硬的)。考完还说:老师怎么出那么简单的题目?   2、 一次语文考试的附加题,问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一个同学填:哈里-波特。还有一次,问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写:左冷禅。   3、 一次政治时政题:我国的( )号考察船去北极考察。我的答案:泰坦尼克号。   4、 语文考试。解释“逝世”一词。我答:“去死”(本来想写“死去”)老师大怒……   5、 小学,一同学背诗,前面3句背得那么费劲。最后一句:“一行白鹭上西天。”全班晕!   6、 高一语文摸底考试,“何当共剪西窗烛”,填下句。我答:“夫妻对坐到天明”。正确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   7、 一次语文考试,诗句填空是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 ),不知转入此中 来”,正解应是“常恨春归无觅处”,我前排一个同学愣是填了“常恨村姑无觅处”。   8、 生物考试一填图题,问一个细胞图是什么生物的,正解是“母果蝇”,我班一人答:“女果蝇”。生物组老师开会研究N久,决定给0分。   9、 高中时候也是填诗词下句。上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我一个同学填:“就说我在岳阳楼”。   10、 高中一次语文考试,也是填下一句:“蚍蜉撼大树,( )”。我有一同学填:一动也不动。很符合事实。   11、 高中时,生物考试,问:鸡的消化类型是什么型?我不会,答:鸡型!结果老师在全班点名批评!   12、 上句是:“西塞山前白鹭飞”,同学憋半天憋不出,于是瞎写:“东村河边黑龟爬”!   13、 高中语文考试,写古诗下句。上句是:“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班一人居然填了:我便奋力把花采。   14、 初中时考语文,题目问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的名字。一同学想不起,我告诉他:茶馆。结果那位听成:茶壶盖。被老师痛骂!
人与佛的对话【转】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做人站。 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狂热的爱上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佛:你能确认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 人:是的。 佛:你离婚,然后娶她。 人:可是我现在的爱人温柔、善良、贤惠,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一点残忍,有一点不道德? 佛:在婚姻中没有爱才是残忍和不道德的,你现在爱上了别人已不爱她了,你这样做是正确的。 人:可是我爱人很爱我,真的很爱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与她离婚后娶她人,她应该是很痛苦的又怎么会幸福呢? 佛:在婚姻里,她还拥有她对你的爱,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对她的爱,因为你爱上了别人,正谓拥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离婚后娶她人,应该是她失去了我,她应该才是痛苦的。 佛:你错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爱的一个具体,当你这个具体不存在的时候,她的真爱会延续到另一个具体,因为她在婚姻中的真爱从来没有失去过。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说过今生只爱我一个人,她不会爱上别人的。 佛: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吗? 人:我。我。。我。。。 佛:你现在看你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 人:我真的不知道,好像都是一样的亮。 佛:这三根蜡烛就好比三个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千万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得人找出来,你为什么又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呢? 人:我。我。。我。。。 佛:你现在把一根蜡烛拿到眼前,看看哪根最亮? 人:当然是眼前的飧盍痢?br> 佛: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 人:我真的还看不出哪根最亮。 佛:其实你刚才拿个那根蜡烛就好比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远处,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人:哦,我懂了,你并不是要我与我的爱人离婚,你是在点化我。 佛:看破了不说破,你去吧。 人:我现在真的知道我爱的是谁了,她就是我现在的爱人。 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人与佛的对话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做人站。 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狂热的爱上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佛:你能确认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 人:是的。 佛:你离婚,然后娶她。 人:可是我现在的爱人温柔、善良、贤惠,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一点残忍,有一点不道德? 佛:在婚姻中没有爱才是残忍和不道德的,你现在爱上了别人已不爱她了,你这样做是正确的。 人:可是我爱人很爱我,真的很爱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与她离婚后娶她人,她应该是很痛苦的又怎么会幸福呢? 佛:在婚姻里,她还拥有她对你的爱,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对她的爱,因为你爱上了别人,正谓拥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离婚后娶她人,应该是她失去了我,她应该才是痛苦的。 佛:你错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爱的一个具体,当你这个具体不存在的时候,她的真爱会延续到另一个具体,因为她在婚姻中的真爱从来没有失去过。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说过今生只爱我一个人,她不会爱上别人的。 佛: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吗? 人:我。我。。我。。。 佛:你现在看你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 人:我真的不知道,好像都是一样的亮。 佛:这三根蜡烛就好比三个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千万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得人找出来,你为什么又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呢? 人:我。我。。我。。。 佛:你现在把一根蜡烛拿到眼前,看看哪根最亮? 人:当然是眼前的飧盍痢?br> 佛: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 人:我真的还看不出哪根最亮。 佛:其实你刚才拿个那根蜡烛就好比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远处,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人:哦,我懂了,你并不是要我与我的爱人离婚,你是在点化我。 佛:看破了不说破,你去吧。 人:我现在真的知道我爱的是谁了,她就是我现在的爱人。 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