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翻身第四代 咸鱼翻身第四代
关注数: 106 粉丝数: 678 发帖数: 15,748 关注贴吧数: 103
国内城市化是从大到小,从东到西的人才、财富掠夺过程 中央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那些具有产业优势的县城呢?因为中国目前的人口及财富流动严重失调,一线城市过大造成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对政治和经济的冲击很大,去年的郑州疫情与洪水,这次上海疫情就是例证。俄乌危机中我们也看到,大城市的人口越集中,遭受的损失越大。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各地的城市化一样,都是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入的过程,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更多、更复杂、速度也更快。发达国家如美国从1870年的20%,到1980年的77%,用了大约100年,其他如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等,都是超过60年以上,而且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我国用了4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过程,而且层级非常分明。乡镇向县城,县城向地级市,地级市向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向一线城市。每一个层级的跳跃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与淘汰。不像其他国家只要在城市里混,哪怕是流浪街头也算是城市人口。在中国是必须有户口和住房才能算城市人口。而西方国家则是按居住时间确定的,可以是靠租房生活的工人,也可以是住街头帐篷的无业游民。所以,县城是城市化的第一道关,也是积聚与吸附周边乡村财富与人口的第一个池子。第二道关是地级市,地级市吸引了县级市的精华,主要的是靠行政工作调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国企商业机构。例如县城的科级干部提拔调动,银行、电力、税务等垂直部门的干部调动,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做生意等从县城流入地级市。不过,还有一些县城的精英直接从县城跳跃到省会城市的。同样,省会城市的精英则选择北上广深,同时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则可能直接从县乡以及地级市跃迁到一线城市的可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以来,各方热议不断,生娃、养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农民工市民化引发诸多讨论,制度安排向前推进。这里面,“外来人口”成为衡量地方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人人都会“用脚投票”。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不仅31个省份的吸引力强弱一目了然,各地人的“流动喜好”亦随之浮现。比如,广东外来人口逼近3000万大关,江苏、浙江和上海均超过1000万,结果或许不意外,但究竟是谁在“疯狂”涌入沿海发达地区?与之相对,河南、安徽、四川“散落”在其他省份的户籍人口也超过1000万,又是谁在“吸走”它们的人?由此形成了特大城市从省会城市吸血,省会城市从地市县吸血,最后是县城从乡镇吸血。当农村人口流出率达到60%以后,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进城入市的人口红利了。所以,中国的城市化在60%—70%之间是一个拐点区间。由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安居乐业”的思维,造成凡是在一个城市里待一段时间以后,自认为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扎根,于是出现了掏空六个钱包买房子的现象。全国居民负债率达到了70%,其中绝大多数都在房子上。中国老百姓爱存钱是出了名的,但近年来,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2008年中国的储蓄率是56%,而到2020年底的储蓄率下降到44%。尽管2021年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但202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6.61万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4万亿,这也说明了,我国的储蓄率还在进一步下滑之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储蓄率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呢?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我国居民收入涨幅有限,但日常生活成本在上升,根本存不下钱来。第二,居民的存款都付了首付款,而且每月的工资收入都还了房贷,根本就没有能力存钱。虽然,进入2021年之后,国内房价逐步走稳了,但仍是居高不下。数据显示,65个城市新房的平均价格是1.74万元/平米,二手房的平均价格是1.68万元/平米,随便买一套房子就要上百万,而且每个月还房贷都要4-5000元以上。这种情况还要持续20-30年,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不仅要掏光所有积蓄,而且还要把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在了买房上面了,根本没有钱去存银行,国内储蓄率下滑就不难理解了。第三,从去年底,央行取消了银行的靠档计息、异地存款、互联网存款等高息揽存业务。而通胀却一直在上升,很多人把钱从银行提出来,去投资基金、股市、银行理财产品,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可悲的是这些进入股市、基金和理财的存款90%被上市公司老板以及金融机构大鳄割了韭菜。更关键的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呈现8下跌趋势,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胀,很多人选择了其他高收益的投资品种。于是,银行存款出现了分流,我国储蓄率呈现下滑趋势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城市GDP#中国的城市化就是从大到小,从东到西的财富与人才的掠夺过程 中央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那些具有产业优势的县城呢?因为中国目前的人口及财富流动严重失调,一线城市过大造成疫情和其他自然灾害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对政治和经济的冲击很大,去年的郑州疫情与洪水,这次上海疫情就是例证。俄乌危机中我们也看到,大城市的人口越集中,遭受的损失越大。 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各地的城市化一样,都是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入的过程,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更多、更复杂、速度也更快。发达国家如美国从1870年的20%,到1980年的77%,用了大约100年,其他如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等,都是超过60年以上,而且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我国用了4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过程,而且层级非常分明。乡镇向县城,县城向地级市,地级市向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向一线城市。每一个层级的跳跃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与淘汰。不像其他国家只要在城市里混,哪怕是流浪街头也算是城市人口。在中国是必须有户口和住房才能算城市人口。而西方国家则是按居住时间确定的,可以是靠租房生活的工人,也可以是住街头帐篷的无业游民。 所以,县城是城市化的第一道关,也是积聚与吸附周边乡村财富与人口的第一个池子。第二道关是地级市,地级市吸引了县级市的精华,主要的是靠行政工作调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国企商业机构。例如县城的科级干部提拔调动,银行、电力、税务等垂直部门的干部调动,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做生意等从县城流入地级市。不过,还有一些县城的精英直接从县城跳跃到省会城市的。同样,省会城市的精英则选择北上广深,同时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则可能直接从县乡以及地级市跃迁到一线城市的可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以来,各方热议不断,生娃、养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农民工市民化引发诸多讨论,制度安排向前推进。 这里面,“外来人口”成为衡量地方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人人都会“用脚投票”。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不仅31个省份的吸引力强弱一目了然,各地人的“流动喜好”亦随之浮现。 比如,广东外来人口逼近3000万大关,江苏、浙江和上海均超过1000万,结果或许不意外,但究竟是谁在“疯狂”涌入沿海发达地区? 与之相对,河南、安徽、四川“散落”在其他省份的户籍人口也超过1000万,又是谁在“吸走”它们的人? 由此形成了特大城市从省会城市吸血,省会城市从地市县吸血,最后是县城从乡镇吸血。 当农村人口流出率达到60%以后,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进城入市的人口红利了。所以,中国的城市化在60%—70%之间是一个拐点区间。由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安居乐业”的思维,造成凡是在一个城市里待一段时间以后,自认为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扎根,于是出现了掏空六个钱包买房子的现象。全国居民负债率达到了70%,其中绝大多数都在房子上。 中国老百姓爱存钱是出了名的,但近年来,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2008年中国的储蓄率是56%,而到2020年底的储蓄率下降到44%。尽管2021年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但202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6.61万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4万亿,这也说明了,我国的储蓄率还在进一步下滑之中。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储蓄率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呢?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我国居民收入涨幅有限,但日常生活成本在上升,根本存不下钱来。 第二,居民的存款都付了首付款,而且每月的工资收入都还了房贷,根本就没有能力存钱。虽然,进入2021年之后,国内房价逐步走稳了,但仍是居高不下。数据显示,65个城市新房的平均价格是1.74万元/平米,二手房的平均价格是1.68万元/平米,随便买一套房子就要上百万,而且每个月还房贷都要4-5000元以上。 这种情况还要持续20-30年,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不仅要掏光所有积蓄,而且还要把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在了买房上面了,根本没有钱去存银行,国内储蓄率下滑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从去年底,央行取消了银行的靠档计息、异地存款、互联网存款等高息揽存业务。而通胀却一直在上升,很多人把钱从银行提出来,去投资基金、股市、银行理财产品,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可悲的是这些进入股市、基金和理财的存款90%被上市公司老板以及金融机构大鳄割了韭菜。更关键的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呈现8下跌趋势,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胀,很多人选择了其他高收益的投资品种。于是,银行存款出现了分流,我国储蓄率呈现下滑趋势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是什么造就了“米线山” 2022年,在百度贴吧的各大吧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身影:他总是发着和各大贴吧的主题唱反调的帖子,肆意攻击其他的网友。 这个人就是“米线山”,一个以反串引流为乐的小丑。 米线山说的话,总是站在主流的反面,而不管主流的声音对错与否。在“艾尔登法环”获得年度游戏的时候,他在法环吧里发帖攻击年度游戏名不副实,在素食吧里发肉食的帖子。   他并不是不清楚主流的观点是什么,否则他也难以每一次都站在主流声音的反面。这个人可以说是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在互联网上到处恶心别人就是他的乐趣。   像这样的乐子人,在互联网上其实不在少数。然而像米线山这样发帖频率极高并且毫无底线的还前所未有。   此人曾经发贴攻击自己的父母是废物、自称殴打过父母,以及拿自己的爷爷去世发帖引流。甚至于在被另一伙互联网乐子人开盒之后,米线山仍然没有停止反串,而是拿自己未成年的妹妹又发一帖。   可见,米线山的生活中,家人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唯一在乎的恐怕只有网络上的流量。  那么,此人真的是完全的乐子人,天生的畜生吗?为什么他能够不在乎一切,把任何东西都换成流量和回复呢?   米线山曾经在qq直播中崩溃大哭“我身为零零后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接触不了,天天只能拿着我被你们全家剥削后的破工资买的二手手机在贴吧上恶心别人。   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你穷养儿富养女的后果,我要让被我工资供养的妹妹也在悲剧中读书”。  米线山反串的原因,从这段话中可以窥知一二。任何反常的行为都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就像得了抑郁的人多半从小受尽欺压,米线山的小丑行为是他为了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而做的。   尽管作为一个乐子人,米线山的话并无多少可信之处,但这段话无疑是他的真情流露——这解释了为何他会不在意亲人,不在意一切。   他的工资被拿去供养别人——对他来说,妹妹根本不是亲人,他一面在工厂里受尽剥削,一面又要把工资拿出来交给家里人。   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唯一能够感受到自己还有价值、自己还能获得满足感的方式,就是在网上反串钓鱼,吸引流量,以此获得一种虚假的荣誉感。   在不懈地反串后,他成功成为了万人唾骂的小丑。然而,他对别人的嘲弄正是他对自己的嘲弄,他是一个小丑,更是一个悲剧。   造就“小丑”的社会   毫无疑问的,米线山是一个小丑。我们常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米线山这个小丑确实是一出悲剧,作为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人打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奴隶的烙印。   在家里他不被重视,家人拿他的劳动成果供养妹妹,当着父母的奴隶;自己在暗无天日的黑厂里打工(米线山早年曾发帖控诉黑厂),当着资本家的雇佣奴隶。   他劳动,却得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但他在贴吧上反串恶心别人,却能收到成片的骂声和关注作为成果,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专心于反串事业。  我们可以看到,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穷。当今社会,穷人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打自出生开始,大多数穷人就都只能作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奴隶来维持生计,况且米线山还出身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   劳动的成果不归自己所有,作为劳动者却受着苦、受着累,作为不劳而获者却养尊处优、趾高气扬地把劳动者踩在脚下。劳动本该是人的天性,可这个社会却将人的天性剥夺了,人们变得厌恶劳动,将劳动视为痛苦和折磨。   这正是劳动的成果不能属于劳动者所导致的,人们看不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有什么回报,甚至于回报而来的只有更多的折磨与痛苦。   劳动本来是快乐的,当一个人经历辛苦,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他会感到满足;一个人住进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子,他会感到满足;一个人看着在自己的劳动下,属于劳动者们的社会一步步发展,他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然而在如今,建房子的工人住不起自己建的房子,劳动者所建设的社会却不属于劳动者。因此,劳动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折磨,不劳而获、升官发财的思想便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资本家们的“福报”,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让千千万万的煤矿工人在矿井下染上了尘肺病;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让千千万万的建筑工人住不起房;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将医院中无钱医治的病人冷血抛弃。   曾经本不存在这些吸血鬼,工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真真正正地能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归自己所有的,尽管那个年代的物质还很匮乏,但人们却是充满希望的。然而春风吹散了这一切,吸血鬼又一次骑在了人民的头上。
是什么造就了“米线山” 2022年,在百度贴吧的各大吧里,出现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身影:他总是发着和各大贴吧的主题唱反调的帖子,肆意攻击其他的网友。   这个人就是“米线山”,一个以反串引流为乐的小丑。   米线山说的话,总是站在主流的反面,而不管主流的声音对错与否。在“艾尔登法环”获得年度游戏的时候,他在法环吧里发帖攻击年度游戏名不副实,在素食吧里发肉食的帖子。   他并不是不清楚主流的观点是什么,否则他也难以每一次都站在主流声音的反面。这个人可以说是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在互联网上到处恶心别人就是他的乐趣。   像这样的乐子人,在互联网上其实不在少数。然而像米线山这样发帖频率极高并且毫无底线的还前所未有。   此人曾经发贴攻击自己的父母是废物、自称殴打过父母,以及拿自己的爷爷去世发帖引流。甚至于在被另一伙互联网乐子人开盒之后,米线山仍然没有停止反串,而是拿自己未成年的妹妹又发一帖。   可见,米线山的生活中,家人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唯一在乎的恐怕只有网络上的流量。   那么,此人真的是完全的乐子人,天生的畜生吗?为什么他能够不在乎一切,把任何东西都换成流量和回复呢?   米线山曾经在qq直播中崩溃大哭“我身为零零后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接触不了,天天只能拿着我被你们全家剥削后的破工资买的二手手机在贴吧上恶心别人。   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你穷养儿富养女的后果,我要让被我工资供养的妹妹也在悲剧中读书”。   米线山反串的原因,从这段话中可以窥知一二。任何反常的行为都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就像得了抑郁的人多半从小受尽欺压,米线山的小丑行为是他为了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而做的。   尽管作为一个乐子人,米线山的话并无多少可信之处,但这段话无疑是他的真情流露——这解释了为何他会不在意亲人,不在意一切。   他的工资被拿去供养别人——对他来说,妹妹根本不是亲人,他一面在工厂里受尽剥削,一面又要把工资拿出来交给家里人。   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唯一能够感受到自己还有价值、自己还能获得满足感的方式,就是在网上反串钓鱼,吸引流量,以此获得一种虚假的荣誉感。   在不懈地反串后,他成功成为了万人唾骂的小丑。然而,他对别人的嘲弄正是他对自己的嘲弄,他是一个小丑,更是一个悲剧。   造就“小丑”的社会   毫无疑问的,米线山是一个小丑。我们常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米线山这个小丑确实是一出悲剧,作为一个贫困家庭出生的人打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奴隶的烙印。   在家里他不被重视,家人拿他的劳动成果供养妹妹,当着父母的奴隶;自己在暗无天日的黑厂里打工(米线山早年曾发帖控诉黑厂),当着资本家的雇佣奴隶。   他劳动,却得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但他在贴吧上反串恶心别人,却能收到成片的骂声和关注作为成果,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地专心于反串事业。   我们可以看到,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穷。当今社会,穷人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打自出生开始,大多数穷人就都只能作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奴隶来维持生计,况且米线山还出身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   劳动的成果不归自己所有,作为劳动者却受着苦、受着累,作为不劳而获者却养尊处优、趾高气扬地把劳动者踩在脚下。劳动本该是人的天性,可这个社会却将人的天性剥夺了,人们变得厌恶劳动,将劳动视为痛苦和折磨。   这正是劳动的成果不能属于劳动者所导致的,人们看不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有什么回报,甚至于回报而来的只有更多的折磨与痛苦。   劳动本来是快乐的,当一个人经历辛苦,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他会感到满足;一个人住进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子,他会感到满足;一个人看着在自己的劳动下,属于劳动者们的社会一步步发展,他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然而在如今,建房子的工人住不起自己建的房子,劳动者所建设的社会却不属于劳动者。因此,劳动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折磨,不劳而获、升官发财的思想便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资本家们的“福报”,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让千千万万的煤矿工人在矿井下染上了尘肺病;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让千千万万的建筑工人住不起房;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将医院中无钱医治的病人冷血抛弃。   曾经本不存在这些吸血鬼,工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真真正正地能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归自己所有的,尽管那个年代的物质还很匮乏,但人们却是充满希望的。然而春风吹散了这一切,吸血鬼又一次骑在了人民的头上。
出生902万,堕胎1300万:禁止堕胎已箭在弦上? 三孩政策并没有挽救出生率,2022年起,中国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实现负增长。 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中国人口将持续下降,最保守估计至少会持续25年。 也就是说,00后和10后的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 除非,国家出台法律,严禁堕胎。 因为,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死亡数据不会统计在医院或者家里被母亲们杀死的胎儿。他们原本可以在几个月后成为活生生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一场内战正在中华大地上星火燎原,每年剿杀了1300多万中华儿女,在他们还未出生时。 这比日本鬼子还狠多少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官方统计,2022年公立医院人工流产数量为976万,如果加上私人诊所,私立医院等,我国每年人流数量超过1300万,其中过半是25岁以下年轻女性。 25岁以下年轻女性每年人流650万,是什么概念?我国18-25岁女性人口年均仅750万,相当于每15名就有13人次流过产。 由于我国女性重复人流率为55%,粗略计算得出年轻女性平均每年357万人次。除以该年龄段人口总数750万可知,人流过的年轻女性约为48%。 公立医院人工流产数据,最近10多年保持着非常奇异的稳定,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是950万左右。 换言之,90/00后以更少的人口总数,贡献了与80/90后同样多的堕胎数。越晚出生的年轻女性,堕胎率越高。 统计范围内的公立医院人流数据呈现出三大特点:流产总数高,年轻未婚未育比例高,重复流产率高。理论上说,非公立的人流数据中年轻未婚比例更高。此外,数据中并未纳入药流数据,官方预估是每年千万以上。 与堕胎率的稳定增长交相辉映的,是持续走低的结婚登记数,从高点的1300多万直接腰斩到700万。 一方面,初次性生活年龄不断提前,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持续推迟。女性终生未婚率从0.3%一路攀升至超过1%,如果按年龄段区分,20年后再统计的女性终生未婚率大概率会超过10%。 在文化习俗和经济条件上都不支持未婚生育的大环境下,从首次性行为的平均15.9岁,到平均初婚年龄28.7岁,这漫长的14年中,无处安放的青春躁动和不能自立的经济条件之间,铺满了被扼杀的胎儿。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堕胎的故事。绝大多数当时人讲述堕胎的故事,像从冰箱里丢掉一颗不想吃了的白菜一样自然。 原因多种多样:还年轻没打算结婚,最近生活比较乱不知道孩子是谁的,男朋友知道后一点喜悦的样子都没有,彩礼18万8没谈拢,准备考公怕耽误时间,两个人为去谁父母家过年吵了一架…… 被宠溺中长大的巨婴们互不相让,最后受伤的是无辜的胎儿。 还有一些堕胎则来自于漫不经心。刷到过一个女生的朋友圈,大大方方地晒出人流手术费用清单,满不在乎地吐槽:明明每次都体外啊,还是中标了,一个星期的工资白干了,不负责任的男人去死。 而大多数已婚女性,在生育一个孩子之后,对意外怀孕大多采取格杀勿论的态度。丈夫和公婆的劝阻基本上很难起作用,除非拿出足够多的真金白银。 某高校教师对全班66名同学进行生育意愿调查,有生育规划的52人,没想过的14人。有生育规划的女生38人中,一个都不想生的18人,占47%;只生一个的10人,占26%;愿意生2个的8人,占31%;愿意生3个或以上的仅2人,占5%。 业界人士对未来的生育率普遍表示悲观,00后这届年轻人是指望不上了。 敬酒不吃吃罚酒。原本几乎无限宽松的人工流产政策,在执行层面上逐渐严了起来。 2023年底以来,多位网友实拍医院贴出的告示,怀孕14周以上打胎需要计生部门批准。 以前公立医院在“大月份人流”的控制上通常是指27周以上的胎儿,这么大的胎儿生下来都可以成活了。现在各家公立医院已经普遍将控制月份提前到14周。 各家医院的要求比较统一,要求身份证、县级以上医院的医学证明书、户籍地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的批准书。 这种给堕胎设门槛的做法,还真挽救了一部分孩子的性命。 时不时有具备生育条件的孕妇,意外怀上后,因为申请人工流产手续难办,就顺势生下来了。 这些通常以高龄孕妇为主。 而一些地方、一些医院,开始在流产室里劝生。 据大V号“医学界”的报道,北京民航总医院妇产科,在放开二胎政策后,为“流产后关爱服务(PAC)项目”赋予了新的使命。志愿者医生们把关爱时间提到手术前,劝说手术患者多加考虑,“刀下留人”。6年时间,她们保住了1000多个孩子。
以前农村包围城市 ,现在城市抽干农村 依法依规,农村似乎是不应该存在的。首先土地是国家的,不能自建房,不能私自屠宰猪牛羊,不能作物蔬菜留种,上学,不能考城里的中学,就医,医院药品是目录里的,超过目录的药品是不可以有的。以前有中医有赤脚医生,现在中医无证违法不许行医了。修路,修个3.5米宽,个别5米宽,两台车根本错不开车。修了路以后,两边村民就理所当然的把路以外的地都占了,他们觉得那是他们的。所以路跟更难走了。以前农村水清草绿鱼多鸟多,蝉鸣青蛙叫。现在,池塘不是给填满,就是变成化粪池了。 自然环境变了,人文也变了。纯农村人,除了进体制,外出打工,或者种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等,否则不可能养活自己,这还是无病的情况下。这和以前的农村是截然不同的。以前,也就是1995年之前。我都还有记忆。以前看病有中医,只要不是急病,都还好。上学,学习好是可以考进城里的好中学的。那时候的农村是完全自给自足的,是良性的自循环。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牲畜,猪牛羊鸡鸭鹅,果树桃梨枣柿,西瓜南瓜冬瓜甜瓜等等,都是留种的,自己的要是不好了,就打听哪家的好,去或买或要或借,各种人畜粪便都是有粪池粪堆的,堆一起发酵,第二年还田,作物草树的秸秆枯枝都是会烧掉的,草木灰也是回田的。鱼塘的水都是干净的,有鱼的。野河野塘也是有鱼虾的。那时候是可持续发展是能自给自足的。喊了几十年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以后,农村终于处在崩溃的边缘了。三年疫情以后,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城里再次进行一场计划生育,试问,80后生不动了,90后还有谁能生超过2个吗。 以前农村包围城市 ,现在城市抽干农村。
土猪,你快回来吧! 现在的农村,十里不见猪影,八村不闻猪声,成了无猪村,家中有豕已然成为过去。村无烟火只剩房,田地荒芜不长粮倒是现实。 忆往日,农村是家家有猪。猪在猪圈里用嘴拱一个大土坑,成为自己的窝。猪平日睡在猪窝里,冬暖夏凉,时不时吃点土,四季与土打交道,猪也就适应了本土,从来不生病,不知啥叫打针,人们称为土猪。土猪是家里的聚宝盆。平常喝家里的洗锅水,吃家里的打米糠,菜地里的剩菜叶,瓜果,人削的果皮,还有村头堤边的树叶野菜icon。猪粪都成了莱地的好肥料。到年底了,猪也长大了,聚成了家中的财富,或卖或吃,解决了家中的大问题。这就是农村农民的生活,家中是离不开猪的。 单说这猪肉吃起来的味道,那是真叫一个美。这猪因为吸收了天地之精气,日月之精华,猪肉杀出来肥嫩嫩,放在锅里一炒油滋滋,气味飘在空中香喷喷,吃在嘴里爽歪歪,堪称农村之绝品美食,至今回味无穷。 土猪是农村之精华,国货之精品,可是现在成了农民之记忆。 土猪啊,你们都去哪了呢?据说你们都被不适合本土的洋猪种替代了,集中起来成为少数人赚钱的资源。 土猪粪啊,你们都去哪了呢?据说都被集中起来污染农田河流去了。 猪肉味啊,你们都去哪了呢?据说都被洋品种,与土隔绝的养猪楼房,工业科技狠活摧毁了。 土猪,农村想念你,农民想念你,全国的人民想念你。土猪,你快回来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