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6 鼎盛6
得道本然,行道赤诚
关注数: 44 粉丝数: 168 发帖数: 6,324 关注贴吧数: 2
卧如来 赵州从谂禅师,山东人,十八岁时到河南初参南泉普愿禅师时,因为年轻,南泉禅师正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赵州时就仍睡着问道:“你从哪里里来?” 赵州:“从瑞像院来。” 南泉:“见到瑞相了吗?” 赵州:“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南泉禅师于是坐起来,对赵州颇欣赏,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赵州:“我是有主沙弥。” 南泉:“谁是你的师父呢?” 此时,赵州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非常关怀地说道:“冬腊严寒,请师父保重!” 于是南泉禅师非常器重他,因赵州是以行动来代替语言。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赵州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赵州禅师请示南泉禅师一个问题:“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赵州:“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无边,另外是否还有更高层次的趣向呢?” 南泉:“如果心中还存有什么趣向,就有了那边,没有这边;就会顾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所谓全面,被扭曲了的东西,怎会是圆融无碍的道呢?” 赵州:“如果佛法没有一个趣向,回顾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欲真达到不疑之『道』,你应当下体悟,『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说是非耶?” 赵州禅师自小就聪明颖慧,出言吐语,自有禅味,一句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赢得了南泉普愿禅师的欣赏,即至问他是有主的沙弥还是无主的沙弥,他不用一般的语言回答,他用行动表示,顶礼、侍立,这不就是无言说的禅风吗?赵州禅师的禅,重在自我肯定,自然随缘,所谓从平常心流露,不做斧凿,自有一番禅心慧解!去了依赖性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oyuan.net%2Farticle-702049-1.html&urlrefer=7dd9b45cb6153b18f25946a5196a3571
只手之声 只手之声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著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因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峨山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峻机妙用,大振白隐的门风。后来年老时,在庭院外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奇怪,便问道:“禅师!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杂事,老年人不做,那要做什么?” 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做事与修行分开,其实,如黄檗禅师开田、种菜,沩山禅师合酱、采茶,石霜禅师磨麦、筛米,临济禅师栽松、锄地,雪峰禅师砍柴、担水,其它还有仰山的牧牛,洞山的果园等,这在在说明,禅在生活中。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oyuan.net%2Farticle-702049-1.html&urlrefer=7dd9b45cb6153b18f25946a5196a357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