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香浓 槐花香浓
关注数: 32 粉丝数: 289 发帖数: 2,111 关注贴吧数: 7
第十九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盛况     4月4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祭祖大典在景区祭祀广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由洪洞县委领导、政府主导、政协牵头、部门实施、社会参与,以打造全球“老家体验”为主旨,活动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大典共分为公祭和民祭两个部分。公祭由洪洞县政协主席任保家主持。伴随着清脆的炮响祭祖堂大门徐徐打开,威武的旌旗仪仗队、威风锣鼓队、幡旗队列迎接寻根的亲人。省、市、县领导和驻洪省营企业代表敬献了花篮,洪洞县政府县长段新恭诵祭文。紧随其后的民祭中,向大槐树移民先祖敬献了三牲、五谷、肴馔、百果,并行敬香、奠酒、献乐舞仪式。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演员吴娜献上一曲情真意切的《大槐树》宣告本次大典结束,同时,工作人员放飞百家姓氏气球,共同祈福。五彩缤纷的气球带着老家人的祝福与期望冉冉上升,预示着我们美好的家园蒸蒸日上,更加繁荣。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凭着大槐树情结的独特感召力,本次祭祖大典吸引了许多移民后裔回乡祭祖,共叙迁民佳话。此次大典不仅有助于展示洪洞老家形象、振兴洪洞经济,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全力打造大槐树“根祖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十八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2008年3月17日在圣元宾馆举办了2008年中国·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新闻发布会。参加的主要领导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段新、县委副县长梁秀娟。参加的主要媒体有中国旅游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山西青年报、生活晨报、中华网等。在会上由梁县长就举办中国·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活动项目及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作了简单绍。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 举办2008年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目的和意义这次祭祖节内容更丰富、规模要更大,它将极大的拉动洪洞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凝聚全县人民智慧,抓住“寻根祭祖”这一主线大槐树根祖文化也逐渐成为一个特色品牌。二、主要活动项目:1、 锣鼓大赛(4月1日—2日,每天上午10:00—1:00)2、名优小吃大赛(4月1日—10日)3、洪洞“德运杯”第二届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4月1日—10日,4月1日上午9:00举行开展仪式) 4、洪洞首届书画暨民间工艺精品展(4月1日—10日)5、首届艺术收藏精品展(4月2日—10日,4月2 日上午10:00)6、第二届“根祖杯”摄影大赛启动仪式(4月3日上午9:00)7、地方戏剧表演(4月2日—6日,共九场)8、祭祖大典(4月4日上午9:00—11:00)9、民间艺人绝活比赛(4月5日—6日)三、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为了高标准、高质量举办好第十八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段新任主任委员的祭祖节组委会,组委会下设一室七组,分别是办公室、组织接待组、文艺表演组、祭祀活动组、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卫组、环境整治组、食品安全组。各小组均由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召开了再动员再部署大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抓紧落实当中
第十八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 2008年3月17日在圣元宾馆举办了2008年中国•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新闻发布会。参加的主要领导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段新、县委副县长梁秀娟。参加的主要媒体有中国旅游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山西青年报、生活晨报、中华网等。在会上由梁县长就举办中国•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活动项目及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举办2008年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目的和意义这次祭祖节内容更丰富、规模要更大,它将极大的拉动洪洞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凝聚全县人民智慧,抓住“寻根祭祖”这一主线大槐树根祖文化也逐渐成为一个特色品牌。二、主要活动项目:1、锣鼓大赛(4月1日—2日,每天上午10:00—1:00)2、名优小吃大赛(4月1日—10日)3、洪洞“德运杯”第二届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4月1日—10日,4月1日上午9:00举行开展仪式) 4、洪洞首届书画暨民间工艺精品展(4月1日—10日)5、首届艺术收藏精品展(4月2日—10日,4月2 日上午10:00)6、第二届“根祖杯”摄影大赛启动仪式(4月3日上午9:00)7、地方戏剧表演(4月2日—6日,共九场)8、祭祖大典(4月4日上午9:00—11:00)9、民间艺人绝活比赛(4月5日—6日)三、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为了高标准、高质量举办好第十八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段新任主任委员的祭祖节组委会,组委会下设一室七组,分别是办公室、组织接待组、文艺表演组、祭祀活动组、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卫组、环境整治组、食品安全组。各小组均由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召开了再动员再部署大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抓紧落实当中。
论中国槐树崇拜文化 关传友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一夜风雨,大树便不见了,却砍截成材,卧于建庙工地。《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砍断处会出血,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
论中国槐树崇拜文化 关传友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一夜风雨,大树便不见了,却砍截成材,卧于建庙工地。《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砍断处会出血,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
论中国槐树崇拜文化 关传友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一夜风雨,大树便不见了,却砍截成材,卧于建庙工地。《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砍断处会出血,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
论中国槐树崇拜文化 关传友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一夜风雨,大树便不见了,却砍截成材,卧于建庙工地。《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砍断处会出血,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