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ytty123 uytty123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宠而不惊,焦而不燥
关注数: 35 粉丝数: 251 发帖数: 8,699 关注贴吧数: 16
汽车之家上的一篇文章,觉得写的很好,与吧友分享下 去年底,《南方日报·汽车周刊》转发的一个微博话题中提到:“高尔夫车的双离合变速箱零售价是7万元,一辆国产奥迪Q5 7挡自动变速器价格要近15万元”,并配发了大家的各种感慨。 比亚迪新F3近期上市,1.5升配6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车型报价是6.39万元。这再次引发了我的好奇,一个变速箱,真的会比一台整车贵吗?于是就往本地一家一汽-大众4S店拨电话,询问高尔夫双离合变速箱的价格,负责备件的一位小姐的回答居然真的是:大概是七、八万吧。 这个价钱确实挺吓人,我担心她瞎忽悠,又打了几个大众4S店的电话,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打听到比较靠谱的价格是:大众七速双离合变速箱现在的零售价格是4万多元。 听行内的朋友讲,这种变速箱早期的价格确实是在七、八万元,这两年降了不少。不知道这里边是不是有比亚迪的功劳,比亚迪闷头搞出了自己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并且大批量装车,6万出头的车子,就有这种“高科技”上身。这么便宜的车子,就能装上被某些合资汽车巨头吹得神乎其神的变速箱,你的一台车,只卖人家一台变速箱的价钱,考虑过人家的感觉吗?说起双离合自动变速箱,不由让人想起“中发联”。时在2008年,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12家中国主流汽车企业共同成立“中发联”,想跟博格华纳联合开发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目标是“要攻克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这最后一个技术堡垒。”兴致勃勃地开了个头后,慢慢就没了动静。后来,中发联的有关负责人出来说,DCT研发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可能要8到10年的时间,一杆子就支到了2020年——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事根本办不成,DCT是博格华纳的核心技术,傻子才会拿出来跟人分享。 汽车上的新技术、新配置,都是汽车厂商用来赚取暴利的法宝,而新技术、新配置一旦普及,暴利的机会就消失了。如果没有比亚迪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人家就敢把这种玩意儿的零售价定到7、8万一台,越敢卖高价,越会让人觉得此物必是技术含量极高的神器。 作为大件的变速器是这样,什么ESP、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坡道辅助、倒车影像之类的配置也是这样。当普遍装备比较少的时候,厂商就会宣传这是非常牛逼的东西,只在级别高的车型上装备,或者只在高配车型上装备,加一项配置就猛加价。看看新F3,不过是6、7万块钱的车子,这些玩意儿就能装齐,大家也就明白,“高科技”其实未必非得花高价才能买到。 当然,技术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汽车厂商也只能花高价去买,这样整车也便宜不了。还拿自动变速箱举例,如果厂商自己不能研发,就只能从别的厂商手里买,而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人家给你的东西肯定不便宜,有时还会有附加条件。比如你想买JATCO的自动变速箱,就得连三菱的发动机一块儿买过来,即便你手里有更好的发动机也用不上,因为人家不帮忙,你没办法跟自己的发动机去匹配。 技术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能受制于人。有人看不惯比亚迪这种“野蛮生长”的企业,不过,没有点野蛮劲儿,都像国字号车企或者“中发联”那样温文尔雅、不紧不慢地去搞、天真烂漫地去搞,只能可怜兮兮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等人家心情好的时候赏块儿糖吃。 比亚迪这种民营企业,做事风格确实带“野蛮”劲儿。技术追求上很野蛮,看什么好就恶狠狠地搞到手,短短几年时间,发动机、自动变速箱之类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全搞定,混动、电动技术又能先人一步,这种狠劲儿让业界望而生畏;市场手段上也很野蛮,配置一古脑地往上加,还能卖得比别人都便宜,新F3售价只有同级合资车的一半,S6那么大块儿头的SUV,原本的定价也就是本田飞度的水平,去年居然还能官降一万。 有人指责比亚迪的汽车有“堆砌配置”之嫌,确实,像F3这种5、6万的车子,又是手自一体、又是涡轮增压、又是ESP、又是无钥匙进入……;人家豪华车上都不肯轻易上的主动夜视、全影倒车影像、遥控驾驶、智能云钥匙……你十来万块钱的车上就敢装。说到“堆砌配置”,无非是想说比亚迪的车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合资车做得精细,但“堆砌配置”本身怎么说也不是坏事,哪个车主不希望厂商把好东西往自己车上堆?有几个车主嫌自己的车子配置高?十几万的合资车,连个ESP都舍不得配,这倒是不堆砌,你看看车主骂街的有多少? 话又说回来,这么高的配置,却没办法卖到一个好价钱,这确实是比亚迪和自主品牌汽车的痛点。这些年,自主品牌汽车都在辛辛苦苦地往上攀爬,在品质和品牌上加速追赶合资车企,平心而论,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提升很快,主流车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行驶品质都有不错表现,与同档合资车固然尚有差距,但差距已经远远小于价格上的差距。换句话说,自主品牌车型的性价比是相当高的——5、6万的车子已经是这样的尺寸和这样的配置,还能要求他们怎样? “野蛮”的比亚迪们,不断地打破合资巨头们的技术神话和价格神话,还是那句话:“买与不买,都要感谢自主品牌”——买车时,选不选自主品牌不要紧,但不要忘了,没有自主品牌的逆袭与牵制,合资车宰你的刀要狠得多。 原网连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autohome.com.cn%2Farticle%2F13253.html&urlrefer=8ca09223a31c0ff9b3e63dcb44aa32e2 主要是说比亚迪的
看着揪心 湖北7岁绝症男童捐肾救母 上演“生命反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local%2F2014-04%2F03%2Fc_126350739.htm&urlrefer=86cd919ce902e219b179f4b14d74d4ae天堂里,他不会孤单。天堂里,也能感知妈妈的温度。昨日(4月2日)凌晨,荆州7岁男孩陈孝天因罹患脑瘤不幸离世。遵从他的遗愿,医生将他的左肾脏移植给了肾衰竭的母亲。同时,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名年轻患者的生命。 陈孝天5岁半时查出患有恶性脑瘤,手术后不幸复发,无法再进行医治。而天天的妈妈周璐患有尿毒症,只有肾脏移植手术才能救命。心焦的奶奶大胆提出:在孙子离开后,用他的肾脏来挽救儿媳。这一想法遭到周璐的强烈反对。而懂事的天天说,“我想救妈妈!我想保护妈妈!” 为了让儿子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上得以延续,周璐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愿意接受儿子的肾脏。 昨日(4月2日)凌晨4点15分,小孝天不治离去,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妈妈。上午10时许,母子间的肾脏移植手术在同济医院成功完成,天天的肾脏开始在妈妈的体内正常工作。这也成为我省首例直系亲属间的遗体器官捐献案例。 同时,根据国家网络分配系统分配,天天的右肾捐献给了21岁的襄阳女孩冯晶(化名)。冯晶患尿毒症两年多,一直没有等到肾源,母亲配型成功,却查出患有遗传性肾病,不能捐献,是天天给她带来了最后的希望。 另外一名受捐者是27岁的武汉小伙文军(化名),他患有严重的乙肝肝硬化,一直在苦等捐献者。 昨日(4月2日)中午12点30分和12点45分,这两台手术也成功完成。天天重新点燃了3个人的生命之光。 孩子好样的。。。但是我接受不了,换我愿意陪孩子一起去
韩国欲抢先为"暖炕"申遗,称最大障碍来自中国 韩国欲抢先为"暖炕"申遗 称最大障碍来自中国 要抢在中国前面,将暖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16日,韩国媒体报道称,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有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得先机”必须加快进程。   韩联社16日报道称,韩国国土海洋部当天表示,在听取专家和相关协会的意见后,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该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相关调查,专家们得出暖炕技术具有值得为人类保护的世界遗产价值,因此决定启动申请程序。如果专家的事先调查认为暖炕申遗具有可操作性,那么韩国国土海洋部将在今年下半年单列相关预算,最快明年正式启动暖炕申遗工作。   暖炕技术是传统住宅建设技术中唯一流传至今使用的技术,韩国地热采暖技术实际上是来自于此。使用地热供暖方式与使用空调或电暖器等进行加热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人们在暖和的地面上躺下时,有蒸桑拿的效果,因此对缓解人体紧张很有效果。韩国国土部相关人士称,传统的暖炕采取燃烧树枝或木炭取暖,这比起使用石油、煤炭等燃料“更加环保”。报道称,由于中国也认为地热采暖是自己的固有技术,因此从抢先的原则韩国必须要加快申遗速度。   韩国《朝鲜日报》16日特别强调说,韩国固有的暖炕技术打算申遗,但最大障碍来自中国。韩国政府已经启动相关学术研究,特别是同样有暖炕文化的中国,也声称这是本国固有技术,因此从抢占先机的原则必须加快暖炕技术申遗。韩国《每日经济》也报道称,考虑到有可能被中国夺走,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事实上,韩国所谓的暖炕跟中国北方农村使用火炕的原理差不多。   韩国国土海洋部将与韩国文化财产厅协商,在将暖炕技术申遗前,先将国内的暖炕技术登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国土海洋部相关人士称,如果暖炕技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地热采暖的独创性和优越性将广为人知,这对相关产业的扩大出口和未来发展大有好处。   原标题 [韩国欲抢先为"暖炕"申遗 称最大障碍来自中国] 看到这个报道,吧里的东北大哥。。。你们怎么看!!!!!!
中国人买车是十大怪(转) 大怪之一:好尽面子。 表现之一是在预算范围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只买大的、不买小的,只要三厢的,不要二厢的;表现之二是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自己满意的不一定选;表现之三是后排空间一定要大,不管坐不坐人;表现之四是配置要看得见、摸得着,例如:空调要自动的,屏幕要大号的,方向盘要多功能的,镀铬条要多多益善的,等等。 大怪之二:必随大流。 大家看好的、马路上跑得多的、亲戚朋友在乎的、本地保有量大的,永远是主流。是主流就得跟,不跟怕吃亏;是主流就得随,不随怕丢人。 大怪之三:买车用车价格真的不便宜。 中国的车价是世界最贵的,养车费用占收入比是世界最高的,税费更是全球之最,全世界有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10万在中国。中国买车的购置税、车船税以及增值税都是美国的好几倍,中石化出口美国的97#汽油只有4.72元。国外厂商到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加价减配,低配的车卖到原产高配的价格。离奇的是,尽管如此,中国人依旧疯了似的买车,而且是越加价越排队,购置税优惠引发买车狂潮,取消优惠更是引来狂潮,不同品牌的车主间大打口水战,这样一个国度,你说神奇不神奇? 大怪之四:漠视安全。 入门级车型从无气囊到标配两气囊,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不知道从标配两气囊到标配六气囊要用多少年。从没有任何操控配置,到标配ABS+EBD也用了很多年,不知道标配ESP要用多少年。侧门防撞梁、前后防撞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更不知道要用多少年。 大怪之五:忽略操控。 汽车消费跟买衣服似的,穿在外面的要好一点,内衣就马马虎虎了,穿不穿名牌 Ku Cha 更无所谓了,实在没办法光屁股也行。底盘和悬挂常常被忽略,悬挂独立、不独立不关心,塌屁股、斜膀子不重要,加速肉、不防滑不要紧 大怪之六:习惯违章。 闯红灯、强超强会、穿越双黄线、冲锋斑马线统统的要,礼让一点、避让一点、谦让一点统统的不要。国人的目标依赖症在车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怪之七:有车有库。 自己受点冻、吹点风、淋点雨无关紧要,爱车不能受冻、不能经风沐雨、不能受丝毫委屈。对象还没找,新房就有了;车还没买,车库就买了。 大怪之八:公车私用。 凡是“公”的,不花白不花、不用白不用,花了也白花、用了也白用,白花谁不花、白用谁不用?每年2000亿公车消费,有领导的份、有司机的份,有领导家属的份、有司机家属的份,一台公车能养数台私车,加油不花钱、修车不出血。 大怪之九:厌恶国产。 口是心非,一边抑制X货、诟病X系,一边粉丝油滑、加钱订车。买日系的有面儿,买德系的有范儿,买美系的不差钱儿,钱不多的也买个韩系,国产的就算了。 大怪之十:草菅人命。 撞人就撞死,撞不死再撞,再撞不死捅死。赔钱有保险,打官司有官爹,酒驾被抓有内线。 归根结底,所有怪现状的根柢在于“好面子”。正如一百多年前阳明溥所写的《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所揭示的那样,中国人的一切气质之基础是“好面子”。面子比钱贵、比权贵、比命贵。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