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jd bujd
关注数: 44 粉丝数: 1,007 发帖数: 30,428 关注贴吧数: 32
在美国zf关门的背后,美国11月财政赤字爆表! 本周四,美国财政部发布月度数据报告显示,美国11月政府预算赤字为2049亿美元,不仅远远超过预期赤字1990亿美元和前值赤字1005亿美元,更是较去年11月赤字1390亿美元增长了47.4%。其中,11月份的预算开支从去年同期的3470亿美元猛增18.4%,至4110亿美元,财政收入则从2017年同期的2080亿美元下降了1%,至2060美元。11月份的政府预算开支几乎较财政收入多出一倍。 较大的支出类别是社会保障计划支出840亿美元、医疗保险支出770亿美元、国防支出620亿美元、收入保障支出460亿美元和医疗健康支出420亿美元。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是收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的类别。由于美国财政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9月30日结束。因此,美国2019财年迄今(2018年10至11月)的预算赤字已达到了3050亿美元,而2018财年同期赤字仅有2020亿美元。如果以过去12个月数据为统计口径,美国的预算赤字在截止11月底的12个月内更是已经激增至8830亿美元,这是2013年初以来第二高。 此后,2014年1月,美国宣布结束在阿富汗的战事。 美国财政赤字激增,使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美债利率上涨,但是美国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国际买家在退场,最大的海外美债持有者——中国和日本持有的美债数据在2018年都出现下降,美联储缩表,过往的债务到期后,没有举牌购买新的美国国债,可能会加剧美债发行难度。
【太长不看】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行 世界杯进入淘汰赛了,吧里总有人说贴吧里缺少讨论,所以我来应景一下。我们就用中国人最痛的痛点来说,为什么中国不行。在这里,我先给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足球踢的不是现代足球,中国也没有符合现代足球发展规律的青训系统,所以怎么踢都是输。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弄明白,什么是现代足球。 一、什么是现代足球 现代足球的主要代表是欧洲大陆的足球踢法。 首先要看赢下一场比赛,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想要赢得一场比赛,就需要进更多的球,丢更少的球。这就需要更高的进攻效率,减少对方的进攻效率。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现代足球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讲整体、多传球、快速推进、避免粘球盘带。在欧洲每个具体球队的打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强队之间的原则差别并不大。西班牙和荷兰队的打法显然不一样,但是这些差别是在小尺度上的不同,在大尺度上,原则是一样的。比如巴萨和西班牙队著名的“tiki-taka”。这个打法起源于荷兰队的“全攻全守”,被巴萨发扬光大,拿了很多很多冠军并且让西班牙队获得2010年世界杯,然后被德国队发展成“德意志的tiki-taka”并且获得2014年世界杯。那到底什么是 tiki-taka 呢?咱们先看看tiki-taka和老式足球阵型的区别——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球员,线段代表球员之间的最常见传球线路。巴萨2010/11赛季的这个阵型就是 tiki-taka。跟传统阵型相比,tiki-taka 的特点是三角形的传球网络。 从数学上讲,如果你要用网络铺满平面,比如在很多个村庄之间建设道路,那么三角形结构是最节省距离的。从四方形阵型到tiki-taka,不仅仅是风格的不同,而是数学意义上的优化! Tiki-taka 打法的原则就是使用这种三角形网络,通过频繁的传球,把球快速推进到对方门前。这意味着第一,要多传球,少自己带。第二,无球球员的跑位非常重要,好机会是跑出来的。 打tiki-taka,球员必须建立“区域(zone)”的观念。根据前面巴萨的阵型,每个球员都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区域——球员一定要通过跑位确保自己的区域足够大,这样你邻近区域的球员都可以跟你传接配合。 接球球员最好的跑位,是让对方防守球员处在你和要传给你球的队友的两个区域的交界线上。比如下面这个局面,梅西在禁区前拿球,哈维在他前方,伊涅斯塔在他左边,对方两个防守球员正好在梅西和哈维的区域交界线上。这种情况对防守球员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你要过来抢梅西的球,梅西马上就会把球传给哈维;你要是盯防哈维,梅西拿着球可以自由活动! 真实结局是防守球员冲向梅西,梅西把球给哈维,同时自己立即往左边跑位,哈维接球之后马上再传给梅西。一次漂亮的撞墙配合。 要点在于,传球区域是跑出来的。哪怕面对禁区前的密集防守,你也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区域最大化,让队友始终能舒服地传球,让对手始终面临前抢和盯防的两难选择。 当然球员不是数学家,但球员也不需要是数学家。只要熟练掌握基本的配合规则,传球跑位就可以直觉式地自动进行。而这样区域观念下的跑位和传球意识的确需要从小培养。梅西等人是从小就在拉玛西亚摸爬滚打一路长大的。 不管具体的战术是什么,也不管叫不叫tiki-taka,欧洲大陆足球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足球是个团体项目,要靠传球和跑位,而不是个人的任性发挥。踢球是一个系统,每个球员都只是系统的一员。
【太长不看】中国大一统的种子:周朝与中国的“天下”观 一、商周变革 大概是由于《封神榜》的缘故,大家对商周革命的大概认识是纣王残暴无道,周王吊民伐罪,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故事的结局并没有错,只是历史和神话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实商帝辛(也就是纣王)是否无道,并不好说,但是商人残暴,倒是事实。 我们先看商朝。当时由于技术不发达,商朝在当时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商人(商朝人,不是说做买卖的人)是当时最大的单一部落,据推算,商的人口是百万级的,而当时的周人部落其实人口只有十万级。古人非常相信天命说,“天命”降落于谁,谁才是天子。而商朝实际上是由商人集体组成的,他们相信“天命”是归于商人这个群体的,所以在他们眼中,只有商人是人,其他部落都不是。为了祈求上天的保佑,他们就经常需要祭司上天,祭司需要祭品,祭品从哪来呢?从周边的部族抢来。 在商的西边,也散居了很多部落,这些部落名义上是商的臣子,尊商为天子,但是在商人眼中,他们被统一称为“羌人”(和现在的羌族人是不同的)。周就是这些羌人的一支。长期以来,他们都需要向商纳贡,稍有不服,就会招来商人的征伐。输了,被抓去的族人就成了商的奴隶,还会被杀了当祭品。你看“羌”这个字,就是羊和人组合起来的,当时商就没有把他们当人看,所以拿他们当祭品,商人从来没有觉得不妥。因此,各个部落都苦不堪言,最终,他们在周人的领导下,决定反商。 后来的故事就是,他们趁商的主力出征东夷未还,集合起300辆战车,4.5万士兵,对商发动了一次闪电战。由于主力军在外,商朝内部空虚,纣王就把奴隶拉来充当军队,号称百万。这些奴隶本来就是被商抓来的,拿着武器还怎么可能听商人的话。结果在牧业之战中,奴隶军哗变,纣王回天无术,逃回朝哥自焚而死,商就这么灭亡了。这就是武王伐纣。这场革命从爆发到结束,也就短短的几天时间。
【太长不看】说一说中国历史:什么是中国? 一直以来,本人都是发一些长贴,但是最近实在太忙(lan)了,所以动不了手。但是最近,机会来了。由于本人是广西人,所以比大家每年都多一个假期,“三月三”,这次有几天假,老婆孩子又自己出去玩了,所以可以腾出手来写一点东西。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看,先试试水吧。 今天我先讲一点概念的东西,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中国这个词怎么来的,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中国”呢?我先讲一个小故事,1870年代,中国和日本先后加入了世界条约体系,两国的交往就需要签订条约来规范。当时清朝政府就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协议签订好后,双方换约,就是把对方签订的文本互相交换,大清的官员接到日方的文本一看,傻眼了,日本方面把条规中所有中国都改成了清国,条规的名称也改成了《清日修好条规》。大清的官员当然不高兴,就自己把条规中的“清”改为“中”。这个时候日本又不干了,因为在日本人眼中,大清的统治不能代表中国,因为清是满人,在日本眼中,满人和他们日本人一样,都是“狄夷”。 要明白日本人当时为什么这么看,还是要回到什么是“中国”这个称号。如果光看表面意思,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那什么是中央之国呢?我们看相对的位置称呼就能看得明白一些。中国的四方都住着什么人呢?在古代,分别是北胡、东夷、西戎、南蛮。这些都是野蛮人的代称,也就是文明的人都在“中国”,四周的人都是“野蛮人”,那么“中国”就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代称。这就是“中国”这个词汇来源的地方。周天子当年迁都洛阳,就有人铸鼎来纪念这件事情,在鼎上有一百多个字的铭文,其中就写了周天子“宅兹中国”,意思也就是周天子在天下文明最高的地方安身了,而这个地方,在当时就是中原地区。 中国的意义定下来了,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也传播到了四周的近邻国家上。比如日本。日本在唐朝的时候和中国在白江川打了一仗,结果大败,随后接受了中国文化。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学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他们建立了都城京都,就是仿照洛阳城来修建的,四方的城池,中间有一条朱雀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边,东边叫洛阳,西边叫长安。天皇住在东边,于是大臣去朝见天皇就叫做上洛,至今,京都还有巴士线叫做洛巴士。日本学习中国到这个程度,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矛盾和烦恼,那就是按照儒家文化,身处中原以外的日本,就被定义为“狄夷”。日本常常为这个定义感到夜不能寐,甚至抱头痛哭,感到一种深深的自卑感。直到元和清统治中国。 由于元和清都是少数名族统治中原地区,按照儒家的理解,蒙古和满人也都是狄夷,既然狄夷统治了“中国”,那中国还是“高级”的吗?在日本看来,当然不是,而是和日本一样的“狄夷”了。于是,日本就抛出了“华夷变态论”,“芽山之后无中国”等论调,因为既然中原不能代表中国了,那么作为继承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日本,就能找到平等的感觉,大家都是狄夷了嘛,甚至日本还觉得自己才能代表中国。 所以,那些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论调,不过是他过刷平等感的理由而已,并不是什么值得提的观点。而日本从1870年以后的所有侵略活动,其实都是为了寻找文化上的平等感。 今天“中国”这个词,和原来古代的意义当然已经不同了,如果我们要找回过去“中国”的意义,那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再次把中国变成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才行,也就是“复兴”。 这篇先写这么多,关于“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不同的样貌的,这都是在中原、草原、高原和西域各方势力相互博弈,互相塑造的结果。如果想聊一聊,我将来还会开贴说一说的。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我们误会了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获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虽然有冷战,但终究没有真正的演变成为流血千里的热战。在战后的这70年里,被殖民的人民纷纷觉醒独立,殖民地也纷纷独立,大国也不会轻易的对小国用兵,在政治和军事上,这个世界似乎是平等了。在经济领域,WTO成立,自由贸易似乎得到了一个机制进行保障,不同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平等似乎就要来临了。但是,最近20年来,发生的一切,把这些假想一一剥落,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是我们误会了。 先不说科索沃战争,仅凭一小袋洗衣粉就被干掉的伊拉克,就说现在的叙利亚,都充斥着大国为了在一个经济地区留下钉子而可以使出怎样的段。一个经不起推敲,没有被调查的新闻,在爆出不到48小时里,就给一个国家带来了杀身之祸,所谓主权、领土、权利,不过是一页废纸,想被翻过就翻过,根本没有意义。唯一能保证自己安全的还是实力,虽然二战已结束70年,我们其实依然生活在丛林里。弱肉强食依然存在,只是强者不在依靠领土之类的权益和资产来收割弱者,上拳头只是最后的办法,国际贸易和金融才是新的吸血方式,有了新的利益收割机,列强才收起了刀枪。 中国可能再次面临列强,尤其是美国的要挟和收割。而且我们真的可能没有反击的手段。中国在改革开发后40年里的确变强大了,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体量第二的国家,如果能继续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中国继续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美国怎么可能坐视中国做大,立国200年来干的那些破事,他心里有数,如果对手也这么对他,光是想想也会后背生风,不寒而栗。所以,他要动手,他要使坏。
这个骗局来自TAIWAN,现在可能都在祸害你身边的人 你一定或多或少的听过关于排毒养生的谣言: 像人体脏器排毒时间表,比如说晚上9点到10点是淋巴排毒,11点到1点是肝脏排毒,在这个基础上把食物再分类,定义了一大批有排毒功能的食物。 像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会造成钙质流失,人要喝人奶才行。 还有,一天吃一个鸡蛋,最后都得得心脏病。 水果主要得吃水果皮,营养都在皮里面,比如说香蕉,这个还不是我开玩笑,香蕉这个例子还真就是林光常提出来的。 还有说红薯是最好的食物,要多多地吃,一天一个。 这些提法后来也被内地的一些所谓养生大师给学会了,就是抓住一个食物,然后把它吹上天。 还有说一天要喝3-5L水才行,而且还得喝那种没有煮开的水才更健康,说因为那里含氧量最高。 还有就是不要用微波炉烹调食物,因为会损失97%以上的营养。 还有说人的身体受之父母,不能损伤,所以坚决不能手术,通过排毒可以治疗癌症。 这众多的说法现在看起来,有的些已经是陈年的老谣了,但没想到列出来一看,竟然都是一个人提出来的。这个人就是台湾的所谓大师林光常他的第一本书《无毒一身轻》提出了排毒的概念。而且仔细查查这个人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在保健品营销领域应该是最近20年来的理论大师。最近20年,中国人听到的相当多的养生谣言都是从他那儿流出来的。 他最早在台湾宣传这些,非常有市场,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以10几倍的高价卖他自己所谓的健康排毒食品。后来影响越来越大,也常来中国大陆做娱乐节目。 比如说2006年,在湖南卫视有四集连播的他的专访,主要说的就是抗癌第一食品是红薯,播出了一周之后,长沙的红薯价格从5毛钱一斤涨到了1块5。 之后又在辽宁卫视录了一套20集的养生系列节目,叫《健康一身轻》。 然后在北京卫视的《星夜故事秀》《明星记者》《搜城记》连续出镜。 这个人跟他的理论一下就火了,刚刚我说的那些谣言就开始在社会上广泛地传播。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相信,传谣容易,破谣很难。
台湾无人机坠毁,差点砸到小学生们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8日报道称,台湾海军一架“锐鸢”无人机于本日上午坠毁在屏东县武潭“国小”(小学)平和分校附近草地,所幸未造成人员损伤。此次失事是该型无人机被台湾陆军踢给海军之后的首次失事,也是2008年研制以来公开的第五次坠毁事件。台军展出的“锐鸢”无人机(图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据《联合新闻网》报道称,8日上午11时左右,台湾屏东县武乡武坛“国小”平和分校突发飞机坠落火警。事后确认为台湾海军“海上战术侦搜大队”所属“锐鸢”无人机。报道称,事发当时全校约50多名师生正在集合一处举行模范生选举活动,师生都被无人机坠落时越来越近的引擎声惊动。坠机后瞬间火光冲天,不少人感到惊恐害怕。坠毁地附近的小学(图片来源:联合新闻网)坠毁地点与小学位置的示意图,可见离的很近(谷歌地球截图) 台军“锐鸢”中型战术侦察无人机系台湾“中科院”自行研制。机身长5.3米,翼展8.7米,最大起飞重量450千克,有效载荷50千克。以解放军标准只能算是小型无人机。 该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秘密研制,直到2008年因为原型机坠毁于台东太麻里首次为外界所知。2010年台湾陆军以“锐鸢项目”为名,采购8套共32架该型无人机。随后因为接收的第一批4架全部坠毁,迟至2013年才正式服役。 该机曾被台军吹嘘为“资讯时代”的先锋,然而服役后该机价格不菲,使用不便,事故频发,引来台湾陆军的嫌弃,于2017年9月1日被“踢”给了海军。从“战术侦察大队”转隶海军“战术侦搜大队”。台军曾经将该型无人机装在卡车上进行展示,但实际上该机起飞需要300米的跑道解放军和“锐鸢”类似的ASN-206无人机,可以用助推火箭直接从车上发射 据台海军退役中将李皓称,“锐鸢”名义上有600公里的作战半径,但实际上受限于台湾遥控手段落后,有效的控制距离只有30海里(55.6公里),而且可靠性很低。“锐鸢”采用特高频无线电遥控,该频段电波容易衰减,也容易被障碍物阻隔,更麻烦的是还跟民用广播电视信号处于同一频段,极易遭到干扰。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锐鸢”之所以频频失事,很大程度上也同这种遥控方式有关。本次“锐鸢”失事坠毁是发生在山区,2016年“锐鸢”上一次失事的时候也是在山区出的问题。当时台陆军战术侦搜大队第三中队的9730号机在嘉义水上机场训练飞行时,控制员突然发现下传讯号中断,6分钟后无人机坠落在嘉义竹崎山区水社寮火车站西北方。台军军方判断:是地面障碍物遮蔽了无线电讯号。 台军不顾该型无人机作战半径短,侦察能力差,仍然将其转隶海军,很可能就是考虑到海上没有遮蔽物,有利于遥控电波传输。然而“常在台湾走,哪能不湿鞋”,面对岛内的多山环境和嘈杂的民用无线电背景,“锐鸢”的遥控方式不改变,其可靠性就很难好转。 在当下的军用无人机热潮中,无人机的遥控系统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子系统技术。对中小型无人机而言,遥控技术的难度甚至可能高于无人机本身。如果在这方面根基不深,基础不牢,就可能造出“锐鸢”这种飞不远的“纸鸢”来。从这方面来说,“中科院”与台军着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反面教材,值得全世界军民航空业者认真学习,好好领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