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秒私孜 小秒私孜
兵贵精而不在多!
关注数: 76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19,038 关注贴吧数: 40
可转债基今年以来涨幅达10.23% 3月份以来截至3月27日,374只债券型基金简单平均上涨0.43%,今年以来则整体上涨3.60%。其中,16只可转债基平均上涨0.78%,2013年以来累计涨幅达到10.23%,大幅领先于同期其它基金表现;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则分别上涨0.51%、0.41%,表现相对优于纯债型基金0.31%的涨幅。 得益于可转债“下跌风险有界,上涨收益巨大”的独特风险收益特征,在今年以来股债双牛的市场形势下,16只可转债基金业绩大爆发,2013年以来平均涨幅达到10.23%,不仅大幅超越同期债券型基金业绩表现,甚至领先于同期积极偏股型基金近3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添富转债A、添富转债C业绩持续领先,涨幅均在3%以上。 262只偏债型基金3月份以来平均上涨0.46%。其中,一级债基表现优于二级债基。具体来看,杠杆比例较高、重配可转债的浦银收益A、浦银收益C、华富收益A、华富收益C净值分别上涨2.89%、2.84%、2.51%、2.49%,今年以来涨幅则均在10%以上。从今年以来的整体表现来看,重配可转债的偏债型基金涨幅居前,部分基金如博时稳定价值债券、招商安瑞进取债券、博时信用债等转债配置比例均在70%以上,今年以来的涨幅也均超过8%。 纯债型基金则整体表现相对平稳,3月份以来平均上涨0.31%,今年以来涨幅则为1.99%。其中,杠杆比例较高、重配企业债的基金,如博时纯债、中邮收益、鹏华丰泽分级、广发双债、南方金利以及招商安泰债券等,涨幅均在3%以上,表现相对出色。而部分设立于2012年底的次新基金以及主要配置利率债的指数型债券基金涨幅则相对居后。
基金迎来发行洪峰 一季度成立规模为去年同期六倍 发行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传统上年初的基金发行淡季骤然升温,今年一季度新成立基金规模1848.15亿份,是去年同期的5.94倍。结构方面,低风险产品仍然大行其道,首募规模接近总份额的九成,不过去年基金公司热推的短期理财产品出现发行降温迹象。 市场化改革激发发行热情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7日,一季度成立新基金72只,首募规模高达1848.15亿份,再创同期发行规模新高。 传统上,受银行揽存及假期因素影响,开年首季通常为新基金成立淡季。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2年,第一季度新基金成立规模分别为375.07亿、433.08亿、659.00亿和311.27亿。 “新基金开年就迎来发行洪峰,这跟管理层的市场化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分析人士表示。今年起,证监会取消了产品审核通道制,且常规产品的审核周期缩短至20个工作日。审批提速进一步激发了基金公司的发行热情,一些大公司计划今年发行20至30只产品。 从已成立的基金看,工银理财60天债基首募吸筹128.56亿,暂列年内规模最大的基金“IPO”;另一只短期理财产品农银7天理财债基规模117.83亿,位居第二。 低风险产品占九成 产品结构方面,低风险产品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强势,在新发产品中占据九成份额。 统计显示,72只新基金中,低风险产品有50只,首募份额共计1639.77亿份,占比高达88.73%。 沪上一国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去年末股市启动之后,前来问津股基的投资者有所增加;但市场整体没有摆脱震荡行情,避险情绪仍然主导发行市场。 此外,海外市场的回暖也让QDII基金人气有所回升。公告显示,博时亚洲票息债券于1月30日提前结束募集,完成18亿元人民币预定募集规模,并于结束募集当天启动末日比例配售。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QDII基金首都出海启动比例配售后,已多时不见配售案例。 短期理财债基“退烧” 另一方面,尽管从首募规模角度看,短期理财债基依然有不小的市场号召力,但从发行数量和频率看,去年基金公司高调追捧的该类产品似有“退烧”的迹象。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成立短期理财债基14只,比去年四季度(期间成立新基金75只)高峰时的18只有所减少;此外,从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发行申报数据看,基金公司的上报热情也有所减退,目前仅有民生加银家赢理财月度债基、信诚理财28天债基和中银理财21天债基3只产品上报。 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经过去年的高歌猛进,部分公司已基本完成相关产品的周期布局,后续上报产品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可能也存在发行、后台和系统支持成本高昂、以及性价比略逊于货币基金的担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