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之后
萧郎之后
我是在看萧十一郎后记住老大的,步步惊心以后关注了他的微博,今年五月份喜欢上他,就一直关注他的贴吧,这几个月让我觉得齐国好温暖,好有爱,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关注数: 3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365
关注贴吧数: 4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15-02-09】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湖北卫视】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分享】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湖北卫视】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转载】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 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武汉东湖梅园向市民征集“记忆中的梅园”老照片和赏梅故事 武汉东湖梅园称东湖磨山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风景。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花观止”“梅园”“缘”“三友”“梅雪争春”“梅友”“芳溪”“一枝春馆”“中国梅文化馆”十景 作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园内景点及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技术力量及品种数量在全国居首。 征集要求: (一)老照片 1、反映20年以前,梅园自然景观、历史建筑、面貌、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 2、影像清晰,内容真实,可以是翻拍的原件,但不得为数码合成照片。提供照片时请附文字注明拍摄时间、场景或者人物姓名、摄影照片产权人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等,更欢迎将与照片相关的故事、趣闻撰写百余字短文,所评选出的照片及故事,武汉晚报将予以刊登。 此次征集时间从2015年1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参选作品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未曾以任何方式公开使用。 注意事项:所有征集作品的截稿日期为2015年2月27日(以实际收到征集作品时间为准) 1.老照片可以是一张或者一组;黑白、彩色不限;照片规格不限。扫描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2.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后果概由提供者承担。 3.凡是征集到的老照片,版权属于照片所有人;主办单位拥有使用权。 作品评选,聘请专家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每类应征作品拟评选入选作品6件,最终评选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活动奖项:(1)评选“最具历史意义奖”、“最具纪念意义奖”、“最具收藏价值奖”、“最具亲情奖”、“最具风光照奖”、“最具感动奖”、“最具爱心奖”、“最美新人奖” (范围不限)等十佳作品,可获得2015东湖年票2张。 (2)评选优秀作品20幅,每组照片可获东湖门票1张 武汉晚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原标题:本报邀您讲述“记忆中的梅园” 本报讯(记者刘兆阳通讯员邓婕)28日,今年的东湖梅花节在风雪中开幕,踏雪寻梅正当时。喜爱梅花、与梅结缘的您,还存有20年前梅园的老照片吗?还记得20年前赏梅的动人故事吗? 创建于1956年的磨山梅园,目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拥有340个品种、两万余株梅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而武汉市通过数十年梅花节的打造,逐渐形成菁华荟萃的“梅都”,每年吸引十多万外地游客前来赏梅。 “年过半百”的梅园承载了不少老武汉人的记忆,为了寻回这份珍贵记忆,即日起至3月2日,本报与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发起“记忆中的梅园”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20年前的老照片和赏梅故事。如果您手中有反映20年以前梅园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面貌变迁、名花异卉、名人及普通市民留影等老照片,不妨为它配上百余字的短文,讲述当时的故事、趣闻,并将原件或翻拍的照片递交给我们,与读者分享。 联系电话:153-7767-3632,134-3716-9090。 联系人:陈健 QQ号码:166775878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7月 ONEtake】关于老大的音色 有人说老大声音清冷,有人说他声音温暖。刚开始我还挺疑惑的,现在天天听他的歌,觉得老大应该是根据歌曲的意境调节音色吧。真假音这个真的好神奇。我好像更偏爱他那些音色清冷的歌,不管是原唱,还是翻唱。听一次就很抓人,但是有些音色偏暖的一开始不习惯,当然听多了也觉得很美。
【奇隆】[13.04.25]◆祝你一路顺风◆今天学校播这首歌了 中午听到时顿时激动了,马上跟着唱,我是第一次听到学校放老大的歌耶。毕业的日子又到了,以前同系的同学都要走了,真留恋这个校园,我不久也要走了
【奇隆】[13.04.18]◆梁祝◆截图 刚看了这部片子,确实拍得很不错,无论是前期的快乐,还是后期的悲情,都很有感染力,演得也不错,下面我发老大的截图。
【奇隆】[13.01.12]◆提问◆有没有比较熟悉南方报业的熊猫 我们老师出了一个题,要调查南方报业的资产规模, 我在网站上查不到,哪位亲知道,可否告诉我,谢谢啦
【奇隆】[13.03.22]◆求祝福◆明天就考英语专八了 复习了二十多天,做题正确率还是不高,时好时坏,怎么办,好紧张,各位熊猫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