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改过改过
改过改过改过
我是数学老师,从事职业教育事业近30年。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580
关注贴吧数: 5
蔡礼旭老师: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在香港《群书治要》论坛中讲到: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详细讲解了刘余莉老师总结的对治嗔恨的“六忍” 1、力忍——要发怒时,强制自己忍住不发火,比如可以去上厕所; 2、忘忍——要发怒时,想想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同他计较; 3、反忍——要发怒时,想想怎知这件事不是我错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4、观忍——要发怒时,想想其一:对方对我不敬或对事不敬,他自己一定非常难受可怜; 其二:是我长期没有关注他的感受,把他逼成恶语相向; 5、喜忍——要发怒时,想想我没有犯错却遭此大难,是他来成就我的忍辱功夫,是给我送 福报的,我要感恩他; 6、慈忍——要发怒时,想想我要用慈悲心来帮助他,不忍看到他将来入三恶道。
蔡礼旭老师: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在香港《群书治要》论坛中讲到: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详细讲解了刘余莉老师总结的对治嗔恨的“六忍” 1、力忍——要发怒时,强制自己忍住不发火,比如可以去上厕所; 2、忘忍——要发怒时,想想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同他计较; 3、反忍——要发怒时,想想怎知这件事不是我错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4、观忍——要发怒时,想想其一:对方对我不敬或对事不敬,他自己一定非常难受可怜; 其二:是我长期没有关注他的感受,把他逼成恶语相向; 5、喜忍——要发怒时,想想我没有犯错却遭此大难,是他来成就我的忍辱功夫,是给我送 福报的,我要感恩他; 6、慈忍——要发怒时,想想我要用慈悲心来帮助他,不忍看到他将来入三恶道。
蔡礼旭老师: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在香港《群书治要》论坛中讲到:如何对治嗔恨? 蔡礼旭老师详细讲解了刘余莉老师总结的对治嗔恨的“六忍” 1、力忍——要发怒时,强制自己忍住不发火,比如可以去上厕所; 2、忘忍——要发怒时,想想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同他计较; 3、反忍——要发怒时,想想怎知这件事不是我错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4、观忍——要发怒时,想想其一:对方对我不敬或对事不敬,他自己一定非常难受可怜; 其二:是我长期没有关注他的感受,把他逼成恶语相向; 5、喜忍——要发怒时,想想我没有犯错却遭此大难,是他来成就我的忍辱功夫,是给我送 福报的,我要感恩他; 6、慈忍——要发怒时,想想我要用慈悲心来帮助他,不忍看到他将来入三恶道。
转贴: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那么久?_蔡礼旭吧 无私地母爱,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落泪了…… 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那么久?_蔡礼旭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315785406#0-tieba-1-72892-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蔡礼旭老师:什么是厚道? 蔡礼旭老师在香港《群书治要》研讨会上讲到: 什么是厚道? 1、不彰人短 2、念恩念旧 3、不计较,勇于承担 4、包容 5、设身处地 6、加倍还礼 7、不给人难看
蔡礼旭老师:我们给子孙留什么?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我们给子孙留什么? 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会留得住; 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会读书; 不如于冥冥中留阴德,护佑子孙。
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 《孝经》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蔡礼旭老师:学子的等级 上等学子,要经得起老师折磨,奋发图强; 中等学子,要经得起老师鼓励,努力上进; 下等学子,要经得起老师赞美,爱中成长; 劣等学子,什么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
蔡礼旭老师:做事的前因后果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 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能忍辱者,天不能祸; 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 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 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 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
孔子:君子九思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孔夫子的《君子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蔡礼旭老师:孝道从哪里做起?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转贴:蔡礼旭:花多钱不见得学得到东西_蔡礼旭吧_百度贴吧 蔡礼旭老师说的太好了,感恩蔡礼旭老师! 蔡礼旭:花多钱不见得学得到东西_蔡礼旭吧_百度贴吧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168072837#10006-tieba-1-64098-bf6461719a993b4683f4212b1604e413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提到一副对联: 愿天下所有翁姑用三分爱女之心爱媳 愿世间所有人子用七分爱妻之意爱亲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林则徐的《十不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彭鑫博士:《仁义礼智信与五脏的关系》之四 ——礼对应心 第三个方面就是「礼」,礼对应的是火,对应的五脏就是心脏,对应的四季就是夏天。火在《尚书》里边它讲,「火曰炎上」,什么意思?就是积极向上的意思,是明朗的,代表的进步。我们都知道,国际上考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国民有没有礼貌。礼貌对应的什么?就是秩序,也就是指的五伦关系。 《黄帝内经》里面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边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它的自然状态。假如不自然的状态,病态是什么样子的?病态那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哪个脏器?就会伤心脏。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仇恨,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边往外发的,而且它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患者,这个人被别人骗了二十万,被骗二十万之后,他日思夜想非常仇恨骗他的人,他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疾病,那就是心律不齐。他找我看病的时候,他把这个病因讲出来,我跟他讲,你身体里边肯定有很多点都是痛的。我们都知道经络不通、内脏不通,外在的经络就会有压痛。他在他的手厥阴心包经,大家把手伸开来,内侧这一根线,这个地方就是手厥阴心包经,这些地方都会有很多痛点。只要是把这些痛点揉开,心律不齐很快就好,而且是即时的。就是当天就会把这个病给治好,所以说中医并不慢,当时就可以起效。我给他把经络揉开之后,他第二天就睡得非常好,也没有心慌。再来复诊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经络通不通,气血和不和,五脏平不平衡,最重点不是这个,最重点还是你的病因。假如你把这个问题,这二十万的钱把它释怀了之后,你自己算一笔账,你不仅被别人骗了二十万,而且你自己还被别人骗去了健康,是不是?然后把自己的病都给制造出来了,这是得不偿失的。假如你把这个心态调整过来,就不会有这个疾病,而且从根本上铲除。所以我就给他调整,有这方面的建议,他也非常配合,同时教他自己点按这些穴位,吃蔬菜,食疗。所以说一提中医,大家不要一下就联想到中药,实际上很多病,不用中药也可以治好。像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吃空心菜、芹菜,这一类疏通的蔬菜,就可以把不通的经络疏通好。他当时就用这个方法,通过吃蔬菜,再就是点按经络,一个月之后,他的心律不齐就再也没有犯。而且他也说,我从此之后就释怀了,也没有再往这方面想。这是礼。礼紧跟着就是「乐」,礼乐两个是合在一起的,就是昨天靳雅佳老师跟大家分享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ㄩㄝˋ)在古代还有一个读法叫做乐(ㄌㄜˋ),就是喜乐的乐,就是欢喜。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所以我们观察小孩,小孩子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有个统计,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他是不会有病的。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我们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因为我们好像在这方面特别的严谨。实际上不是,你的内心快乐了之后,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这是第三个方面,就是礼的方面。
彭鑫博士:《仁义礼智信与五脏的关系》之三 ——义对应肺 第二个方面就是「义」。我们都知道义指的是一个人的义务、责任、道义,它对应的五行是金,对应的五脏是肺。假如一个人肺气不足,咱们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非常的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的纸都会扔得满地都是。我们都知道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义务里边,第一个义务就是孝养父母,孝养父母做得不好,这方面就不圆满。我后来反省自己,我这个病是从上大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好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好?没有经过治疗,当时我还不会开方子。为什么这样好?因为我愈学医愈觉得病人难受、痛苦。在医院里边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患者死亡的时候特别痛苦,浑身插着各种各样的管子,挣扎的、无奈的、痛苦的离开人世,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非常难受的。 我很直接的就联想到我自己的父母,我最初学医是对中医感兴趣学的,到后来不是这个了。在我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绝对不能让我父母这样离开人世。进而我不希望我父母进医院,特别是进行手术这些,我不希望他们这样。因为中医有办法让老人无疾而终,让他的身体自然而然的离开人世。因为人要是气血不和的话,可以通过药物各方面调整好,就避免他进入医院,可以让他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归宿。我当时就想,我希望我学医学成之后,不让我父母进医院,我自己在家伺候他们。结果我从二00二年把医术基本学完一遍之后,一直到今年二00九年,我父母再也没有去医院,而且没有吃过一粒药。他们所有的身体不舒服,都是我帮他们解决的,要嘛就开中药调理身体,把这些风寒暑湿给它发出去。再有就是针灸,再有就是按摩,我之前回家,经常给我父母进行推拿按摩,我觉得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到了后来,慢慢的我父母身体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我父亲因为生活不好,落下了肠胃病,一到夏天就发作,到现在已经不怎么发作了,这是我自己学医非常大的一个欣慰。自从我当时大三、大四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的鼻炎就不治而愈了。这说明什么?就说明人的孝心产生了,义就出来,义出来之后,肺气就足,肺气一足,鼻窍它自动就好,这是义。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金,金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边,金是代表收敛(肃杀),是西方,是秋天。我们都知道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大家都知道,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我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治过一个患者,是河北的一个患者。他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彭医生,我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大家都知道,肝硬化再往下发展那就是腹水,腹水再往下发展可能就是死亡。肝硬化第二条路就是肝癌,存活期都不超过十年。他说:「我觉得我自己人生没有希望了,也不知道错误出在哪里?」我说:「这个病用中医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先得立起来。」所以医生很多时候是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我说:「你这个病可以自己治疗好,同时我给你开药方,帮助你,慢慢的你就好了。」他说:「真的吗?」我说:「这是完全可以的。 」因为用中医的眼光看来,只要是过分的金气退去之后,肝脉就会舒畅,他的肝硬化就会好。 我就跟他讲,你做为企业的领导,你的脸上从来都没有笑容。因为我们望闻问切时间长了就有经验,来什么样的病人,大体就能知道,通过五行的望诊就知道。从来没有笑容,而且内心当中特别的受约束,他说:「我就是这样的,我的员工都跟我讲,他们特别害怕我,而且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我每天都好像被绑得紧紧的。」我说:「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这叫造病运动,自己制造疾病。你这种心态时间长了,就会把病制造出来,你看你已经把病制造成功了,制造出肝硬化来了。假如说你继续往下制造的话,这个病就会发展成绝症,就会夺取你的生命。」这是内外双失,自己也不好,让别人也跟着难受。他说:「那有什么办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什么?就是练习宽容和微笑。我就跟他讲,你从今开始就开始练一个内容就行了,就是天天的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彭鑫博士:《仁义礼智信与五脏的关系》之二 ——仁慈对应肝脏 「仁义礼智信」,第一个就是「仁」。我们都知道,仁义礼智信一共是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古人把它叫做五常,「三纲五常」的五常。 「常」是什么意思?常就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昨天蔡老师跟我们讲课的时候提到过,他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就是一个人,他知道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正常,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子,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我今天在讲课里边会跟大家分享,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对应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我们都知道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因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是指的这个意思。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大家注意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哪个?就是肝脏。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不是liver,不是这个脏器,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我们都知道,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我一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我首先反省自己,「仁者爱人」,我自己有没有做到仁?我发现我自己没有做到。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独生子女,我从小父母比较寄托希望很大。然后自己又非常的要强,实际上要强就是倔强,这就会导致疾病,因为木气生发太过的话,这个疾病就来了。我自己要强到什么程度?就是学习必须要考第一名,考第二名我就特别的苦恼,到这种程度,也是那种攀缘心特别重。而且在家里面,在孝顺父母方面,做得也非常的不够,因为当时是学习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不重要。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实际上这种理念非常害人,包括害我自己。我这种性格就导致肝瘀气滞,肝瘀气滞大家都知道,肝瘀气滞这个经,肝经的这个经络,从脚一直走身体的内侧,然后到头,在眼睛里边。在眼睛是外在表现,也就是古人所讲的,「肝开窍于目」,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这个眼睛就不好。 我反省,就是近视眼,我反省这与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等我反省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进一步就推,实际上推己及人,很多患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病也表现在经络上。表现在什么经络?就是肝经。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在临床中遇到的案例,这个患者姓高,是个小女孩,就是今年夏天的时候找我看病。她的病就是甲状腺肿瘤,她说我这个地方特别憋得慌,就是这个地方,甲状腺长在这,她说我这个地方特别憋得慌。然后一试她的脉,两个脉是特别弦的,我就跟这个女孩说:「你这个孩子,有个德行需要修改,就是太倔强。」性格里边太倔强,太倔强的人肝经就不通,男性是往外散的,女性是往里收的。女性就往往收到咽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肝经所过,肝经是循喉咙之后,这个地方一旦瘀阻了,上下不通就会得病。她说:「太对了。」为什么?因为当时她找我看病的时候,父母就在旁边。她爸爸就在旁边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倔,她现在开车,她自己开车,别人有的车超过她,她非得赶过去,把别人超过去,而且把别人逼到一边,就是这种性格。」我就跟这个女孩说:「你这个性格要是不改的话,怎么吃药、怎么治疗都没用,因为这个气存在。」 大家请注意,这个气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趋势。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排列组合而成的,我们之所以原先这没有肿、没有瘤,为什么后来有了瘤?因为细胞的排列方式,分子、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了。我们人体,实际上就是一堆原子的组合体,我们排列成人的样子,排列成健康人的样子和病人的样子,都是这堆原子,只不过排列方式不一样而已。原子是听谁的话?是听能量的话,就是场,现在物理学叫做场,场能。你的这种气,就会导致在这块就会有一种场能。你即使把这个地方手术切掉之后,这个场能还存在,你将来再吃饭,这些分子还是往这边聚,聚完之后还是长肿瘤,没用。所以我就跟她讲,首先就得从性格上入手,而且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顶撞父母。我们都知道,这都是木性里边特别伤肝的地方,因为怒则气上,一个人一生气,一顶撞人,这个气一下就上来了。所以我就跟她讲,你要想好病,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就是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了,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所以我说:「你是不是在家里,一点儿家务活都不干?」她妈在旁边赶紧点头,她说这个女儿就是这样的,从小就娇生惯养,一点家务活都不干。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注意“十多十少” 1、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言教; 2、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 3、多一些精神上的关怀,少一点零用钱; 4、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 5、多一些与老师交流,少一点与赌友交流; 6、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 7、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少一点父母代劳; 8、多一些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脑电视; 9、多一些家庭文化气氛,少一点物质环境的建设; 10、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
蔡礼旭老师:说话的艺术 蔡礼旭老师在讲到说话的艺术时提到: 少说报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报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 少说伤害的话,多说关怀的话,伤害造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
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提到《青年十二条守则》 助人为快乐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 礼节为治事之本;忠勇为爱国之本; 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 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事之本; 整洁为强身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 服从为负责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
法召禅师:兄弟情义 蔡礼旭老师在讲到“友悌”时,提到法召禅师的一首诗: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子孙做样看。
蔡礼旭老师:德行与人才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中说到: 有德有才,会爱才; 无德有才,会忌才; 有德无才,会用才; 无德无才,会毁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