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ad cohead
关注数: 1 粉丝数: 6 发帖数: 4,739 关注贴吧数: 4
【2017-01-23】Space X月底发射猎鹰9号火箭不回 借今年1月14日的成功发射之势,SpaceX 宣布将于1月30日进行下一次发射,并将由猎鹰9号(Falcon 9)把Echostar 23通信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本次需要运输的卫星重达5.5吨(本文所指的“吨”都为“metric ton”,国内普遍以“吨”表示),将其运送到离地球表面约为4万公里的轨道将几乎耗损猎鹰9号所有的推动力。现服役的猎鹰9号为Full Thrust版本,GTO载荷为8300千克(8.3吨)。 这也意味着,剩下的推进燃料将不足以供给猎鹰9号完成一次可控的第一级火箭回收。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本次发射的猎鹰9号将不会回收进行重复使用。 同时,他还透露,此后发射工作将使用猎鹰重型(Falcon Heavy)或升级版的猎鹰9号Block 5版本,并宣告那将是猎鹰9的终极版本。 猎鹰9号的发展历程 其实Musk在去年10月的 Reddit问答中已经提及过这个终极版的猎鹰9号: 最终版的Falcon 9火箭经过了很多细微的改进,这些改进都很重要,但是更高的推力和降落脚架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我认为Falcon 9火箭几乎可以无限期使用,只要定期维护和仔细检查。Falcon系列的最终版本会是Block 5,性能最强并且最易于重复利用,所以用它来替换早期型号肯定是有意义的。 Block 5将在未来3个月左右开工生产,并且在未来6-8个月进行初次试飞,所以也不会有什么超越Block 3和Block 4的地面测试,除了实现几次重复飞行。 回顾猎鹰9号的发展历程,最初的猎鹰9号V1.0版本在2010年首飞,现已退役;后于2013年试飞的V1.1版本也已退役;随后在2015年开始进行试飞的Full Thrust版本(又称V1.2版本)正式开启猎鹰9系列第一级火箭回收试验,也是现在正在使用的型号。 将V1.0版本和Full Thrust版本相比,第一级火箭推动力从4940千牛(kN)增加到了7607千牛;GTO载荷从4540公斤增加到8300公斤;LEO载荷则从10450公斤增加到22800公斤。消息指出,正在准备中的Block 5版本的第一级火箭推动力将达到 8451 千牛。 而ArsTechnica根据Musk的推特“(Block 5)将大大提高火箭表现和可重复使用性”,猜测 Block 5版本至少可在承载如本次5.5吨的卫星时,完成第一级火箭回收工作。 对于猎鹰9号而言,在第一级火箭回收工作日渐稳定的情况下,更令人关注的反而是这些“二手火箭”的重新利用问题。 而这次Musk对于Block 5的可重复使用性提升的承诺也因而备受关注。毕竟,对于猎鹰9号的目标还是: 在定期维护和检查的情况下,无限期使用。 虽然Block 5还要等到年底才能见面,但SpaceX并没有要等到那时才使用“二手火箭”重新发射。据SpaceX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本月中在CBS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1个月左右”后使用“二手火箭”来运输SES-10卫星。 那将是在去年9月爆炸事件后,重新利用“二手火箭”进行发射的首次尝试。 同时,她还透露,公司在近几年内,还是无法做到在回收第一级火箭后,快速完成修复并再次起飞。 转自IT之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thome.com%2Fhtml%2Fdiscovery%2F290241.htm&urlrefer=dc514831cc7104b5aba856c141962dc5
【2016-11-18】想请教大佬们几个关于再入的问题 神舟快要着陆啦,先祝一切顺利 在看神舟即将着陆的新闻时想到以下几个关于再入的问题,google搜了一下没找出想要的结果,所以想请教一下各位大佬: 1、神舟啊联盟啊阿波罗啊这些个返回舱是不是像RO里面一样靠移动重心来实现升力再入的?或者说是不是准备再入了才移动重心? 2、再入过程中需要在某个阶段持续旋转以保持稳定性么?还是只需要偶尔控制一下姿态? 3、以上这些操作是用动量轮完成的么?还是用RCS?还是在不同阶段分别或者都用? 4、在KSP RSS+RO全套(含FAR)+DRE中用那个4m直径的Mk2 Pod(圆锥形的,感觉这个从外形上来说更接近阿波罗和猎户座)+隔热底,descent mode on后整个再入过程中一直到开伞前过载都没有超过2.5G,猎户座好像也差不多(不记得了,就试了一次),阿波罗没试过,联盟和神舟这类略接近圆柱形的所谓“钟形”外形的返回舱在从近地轨道执行升力再入的时候过载峰值跟阿波罗或者猎户座这种扁圆锥形的相比如何?查到的数值是,联盟和神舟都是3G多点,阿波罗和猎户座都没查到。。。然后我想了解的是,阿波罗和猎户座这种扁圆锥形的返回舱再入过载峰值会不会比联盟和神舟这种钟形的小?如果是的话,为啥神舟联盟不用这种外形,而是要用那种长径比更高的钟形?
【2015-11-18】SpaceX用3D打印研制火箭发动机:已完成开发测试 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公司已经完成了3D打印SuperDraco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测试。该发动机是Dragon发射中止系统(LAS)的重要装置,能够在Dragon火箭发射失败时帮助宇航员安全逃生。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节省材料消耗并提高制造的总体灵活性,SpaceX采用了3D打印技术来制造SuperDraco的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上的关键组件燃烧室,SpaceX选择使用铬镍铁超合金材料,通过一台EOS金属3d打印机完整打印而成。这种合金材料的强度、韧性、抗断裂性以及材料稳定性等优于其他金属。 而利用3D打印制造发动机的优势还在于, 其可在20%到100%推力的情况下减速并可多次重启。在LAS系统确定要失败的时候及时终止乘员舱,然后安全着陆或降落到海中。在最近的测试中,SpaceX公司在德州对SuperDraco推进器进行了27次点火试验,成功通过了各种推进循环的测试。 Dragon一旦建造完毕,将能够帮助NASA打造一个接触近地轨道宇宙空间站高效而成本低廉的连接方式。2012年,SpaceX公司成功将货物送至国际空间站(ISS)并且安全返回地球时,它就成为了全球首个商业性宇宙航空公司。 对于下一步发展,SpaceX公司表示将继续评估SuperDraco推进器饿性能,并计划将其打造成在飞船回落阶段时替代降落伞系统的装置。此外,该公司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试验。
【2015-09-24】美国宇航局邀请学生设计火星着陆方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成功将好奇号火星车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于是每个人都欢呼起来,因为这是史上第一次用天空起重机的着陆方案把载荷送上火星表面,质量达到了1吨。如此重的质量也刷新了火星登陆的纪录,但是现在美国宇航局提出要把更重的载荷送上火星表面,要求学生团队进行发挥想象力,帮助设计火星着陆装置。美国宇航局希望把15至30吨的货物送上火星,但火星表面稀薄的大气问题使得减速变得比较困难。美国宇航局此前提出了充气式隔热罩,也称为超音速空气动力充气减速器技术,在抵达火星大气前可膨胀打开,利用足够的接触面产生阻力 美国宇航局为参与设计的学生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他们认为解决方案需要具有突破性、创新和改变游戏规则的理念。美国宇航局此前提出了充气式隔热罩,也称为超音速空气动力充气减速器技术。在抵达火星大气前可膨胀打开,利用足够的接触面产生阻力,同时也需要打开一个巨大的减速伞,进一步产生阻力。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应对高温环境的挑战,进入火星表面的载荷可能受到降落过程的干扰。 目前有3至5个学生团队被邀请参加,11月15日前有10个最优秀的想法会被选中,团队可继续在2016年春季提交方案的描述,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文件。美国宇航局将审查他们的方案,4个团队进入最终的决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