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ad
cohead
关注数: 1
粉丝数: 6
发帖数: 4,739
关注贴吧数: 4
如何停靠Spirit of Laelaps 之前为了领取CG报酬停靠Spirit of Laelaps失败后搜了一下,觉得外国老哥说的可能比较靠谱:“在超巡中与Spirit of Laelaps对头(双方逆向),距离150km的时候跳出超巡,当看到小行星都消失后与Spirit of Laelaps的相对速度正常,之后常规停靠即可” 按照这位老哥的视频尝试若干次均告失败,紧接着无意中成功了一次(具体过程见最后的视频链接P1),赶紧领取CG报酬后起飞(P2),随后又进行了多次尝试后终于再次成功(P3) 经过反复观看2次停靠的录像后推测正确的停靠方式可能是: 1、在超巡中与Spirit of Laelaps对头(双方逆向),距离500km的时候跳出超巡(经实践发现150km太近了,拉大到500km是为了避免跳出超巡后Spirit of Laelaps已飞到玩家“身后”) 2、在常规空间中继续与Spirit of Laelaps对头飞行,在距离Spirit of Laelaps 7km以内立刻0油门,此时两者相对速度应该恢复正常并能够正常自动/手动停靠 时间关系没法进行多次验证,欢迎大家探讨~ 视频见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6O7Fu0&urlrefer=0d2e6fc88fc53481fe46b15f20c2b928
终于在跃迁的时候被八角拉出来了
居然能从八角手上抢回一个逃生舱
Restock all终于修复了,热烈祝贺🎉 如题,各位强迫症cmdr欢呼吧
更新后的自动驾驶评测 1、无盾的船在大战站自动起飞很容易碰伤,小站似乎不会 2、自动超巡不会在00:06前最大油门就算了,不能自动绕过会造成减速的天体这点就比较不爽了。。。测试拉猪的时候居然差点一头撞上Sothis A 5
联盟飞船再入的手动操纵手柄
伊朗的 Simorgh 火箭
10年后可让美国重返月球,军火巨头洛马展示全套方案
请教一下RSS+RO+TACLS的问题 一楼度娘
本萌新终于3精英啦 这几天陪老婆看最近某大热清宫戏,一边看一边顺手刷RES,终于刷到战斗精英了,感谢本吧大佬们写的各种经验教学贴
为啥帕克要用RCS而不是动量轮来控制姿态? 或者其他类似的设备?明明空间站都能用这类东西控制姿态啊 大佬们请赐教
萌新的LTT 9360客运心得与补充 听说按规矩一楼度娘?
现在都没人关注钢铁侠的F9了么 刚刚看完CRS12直播,一级着陆成功,飞船太阳能板打开
【2017-05-27】RO终于更新到for 1.2.2正式版了。。。 然鹅今天是1.3正式版发布的大喜日子
【2017-05-09】西班牙私营航天公司成功验证高空气球火箭发射 一楼度娘
【2017-03-26】RSS冥王星载人登陆往返 一楼度娘
【2017-03-23】RealHeat for 1.2.2出来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KSP-RO%2FRealHeat%2Freleases&urlrefer=bdf7e7cf80b63dd0e61bb68672e86b1a 好像就剩FAR了,然后RO就齐了吧
【2017-02-24】NASA发现7行星的真相
【2017-02-18】难道我玩了假RO?手动滑稽 1楼度娘
【2017-01-30】1.2.2的RO终于出了!!! 虽然还不算正式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KSP-RO%2FRealismOverhaul%2Freleases&urlrefer=b949135a45be0f705e2f283a0bb8dcfb
【2017-01-23】Space X月底发射猎鹰9号火箭不回 借今年1月14日的成功发射之势,SpaceX 宣布将于1月30日进行下一次发射,并将由猎鹰9号(Falcon 9)把Echostar 23通信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本次需要运输的卫星重达5.5吨(本文所指的“吨”都为“metric ton”,国内普遍以“吨”表示),将其运送到离地球表面约为4万公里的轨道将几乎耗损猎鹰9号所有的推动力。现服役的猎鹰9号为Full Thrust版本,GTO载荷为8300千克(8.3吨)。 这也意味着,剩下的推进燃料将不足以供给猎鹰9号完成一次可控的第一级火箭回收。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本次发射的猎鹰9号将不会回收进行重复使用。 同时,他还透露,此后发射工作将使用猎鹰重型(Falcon Heavy)或升级版的猎鹰9号Block 5版本,并宣告那将是猎鹰9的终极版本。 猎鹰9号的发展历程 其实Musk在去年10月的 Reddit问答中已经提及过这个终极版的猎鹰9号: 最终版的Falcon 9火箭经过了很多细微的改进,这些改进都很重要,但是更高的推力和降落脚架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我认为Falcon 9火箭几乎可以无限期使用,只要定期维护和仔细检查。Falcon系列的最终版本会是Block 5,性能最强并且最易于重复利用,所以用它来替换早期型号肯定是有意义的。 Block 5将在未来3个月左右开工生产,并且在未来6-8个月进行初次试飞,所以也不会有什么超越Block 3和Block 4的地面测试,除了实现几次重复飞行。 回顾猎鹰9号的发展历程,最初的猎鹰9号V1.0版本在2010年首飞,现已退役;后于2013年试飞的V1.1版本也已退役;随后在2015年开始进行试飞的Full Thrust版本(又称V1.2版本)正式开启猎鹰9系列第一级火箭回收试验,也是现在正在使用的型号。 将V1.0版本和Full Thrust版本相比,第一级火箭推动力从4940千牛(kN)增加到了7607千牛;GTO载荷从4540公斤增加到8300公斤;LEO载荷则从10450公斤增加到22800公斤。消息指出,正在准备中的Block 5版本的第一级火箭推动力将达到 8451 千牛。 而ArsTechnica根据Musk的推特“(Block 5)将大大提高火箭表现和可重复使用性”,猜测 Block 5版本至少可在承载如本次5.5吨的卫星时,完成第一级火箭回收工作。 对于猎鹰9号而言,在第一级火箭回收工作日渐稳定的情况下,更令人关注的反而是这些“二手火箭”的重新利用问题。 而这次Musk对于Block 5的可重复使用性提升的承诺也因而备受关注。毕竟,对于猎鹰9号的目标还是: 在定期维护和检查的情况下,无限期使用。 虽然Block 5还要等到年底才能见面,但SpaceX并没有要等到那时才使用“二手火箭”重新发射。据SpaceX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本月中在CBS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1个月左右”后使用“二手火箭”来运输SES-10卫星。 那将是在去年9月爆炸事件后,重新利用“二手火箭”进行发射的首次尝试。 同时,她还透露,公司在近几年内,还是无法做到在回收第一级火箭后,快速完成修复并再次起飞。 转自IT之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thome.com%2Fhtml%2Fdiscovery%2F290241.htm&urlrefer=dc514831cc7104b5aba856c141962dc5
【2016-12-28】随便捏了个火箭 1.2.2,mod用了pp,ts,mj,rss。。。重点是smurff,这货基本上就是个RO简化版,大幅降低罐子的干重,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总之能让小绿人的火箭赶上人类的水准 荷载50.682吨,全重1171.151吨,感觉质量比还不错啦 300km入轨后剩9dv
【2016-12-07】在轨无毒推进:让未来太空“加油”像换水一样方便 来源:新华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tech%2F2016-12%2F06%2Fc_1120066728.htm&urlrefer=733bf2c48638e908295bf04f8588d744 这貌似是个好东西啊
【2016-12-07】RO中Aestus II发动机的尾焰问题及修正 这款发动机还蛮好用的,0.138吨,340的真空比冲,55.4KN的真空推力,15次点火。。。最重要的是它的燃料不流失,不蒸发。。。。。然而这尾焰太蛋疼:就是不在白天截图 看着太特么不爽了,于是google和贴吧一顿搜,然而并没搜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后来自己分析这些cfg文件后摸出了门道: 打开GameData\RealPlume\000_Generic_Plumes\Hypergolic-OMS-White.cfg 将 offset = -1 改为 offset = 0.2 就搞定了,修改结果看下图:还是不在白天截图 我也不知道跟真实情况对比起来如何,但看起来还是比没修改的时候舒服多了 总之测试了几个值的结果就是,就是-1的时候太高,1就太低。。。dalao们看看应该改成多少比较真实?
【大新闻】1.2.2出了。。。 就是提个醒,通过steam打开游戏的又不想更新的要注意了
【2016-11-18】想请教大佬们几个关于再入的问题 神舟快要着陆啦,先祝一切顺利 在看神舟即将着陆的新闻时想到以下几个关于再入的问题,google搜了一下没找出想要的结果,所以想请教一下各位大佬: 1、神舟啊联盟啊阿波罗啊这些个返回舱是不是像RO里面一样靠移动重心来实现升力再入的?或者说是不是准备再入了才移动重心? 2、再入过程中需要在某个阶段持续旋转以保持稳定性么?还是只需要偶尔控制一下姿态? 3、以上这些操作是用动量轮完成的么?还是用RCS?还是在不同阶段分别或者都用? 4、在KSP RSS+RO全套(含FAR)+DRE中用那个4m直径的Mk2 Pod(圆锥形的,感觉这个从外形上来说更接近阿波罗和猎户座)+隔热底,descent mode on后整个再入过程中一直到开伞前过载都没有超过2.5G,猎户座好像也差不多(不记得了,就试了一次),阿波罗没试过,联盟和神舟这类略接近圆柱形的所谓“钟形”外形的返回舱在从近地轨道执行升力再入的时候过载峰值跟阿波罗或者猎户座这种扁圆锥形的相比如何?查到的数值是,联盟和神舟都是3G多点,阿波罗和猎户座都没查到。。。然后我想了解的是,阿波罗和猎户座这种扁圆锥形的返回舱再入过载峰值会不会比联盟和神舟这种钟形的小?如果是的话,为啥神舟联盟不用这种外形,而是要用那种长径比更高的钟形?
【2016-11-10】手残萌新尝试纯RSS+RO+RSB固推入轨 呃,手机发帖不知道怎么图文混排。。。 图1 荷载2.593吨,无人 图2 整体,8967dv,推重比略吓人 刚发射和第一级忘记截图了。。。 图3 第二级点火过半 图4 第二级烧完,ap 400.2km,pe 394.8km 图5 尝试在ap圆轨,还需要1.5dv 反正就是MJ的自动发射,机动规划和Gravity Turn各种组合各种尝试,最后终于半自动完成圆轨,折腾了几个小时。。。幸好老婆在练琴没管我
【2016-10-20】不知道用steam掌机玩ksp会是怎样的体验(滑稽 万众期待的Steam掌机SMACHZ现已正式确定其硬件规格并开启众筹!该掌机将可以运行所有您已经在Steam上购买了的游戏,电池续航时间也达到了5小时,掌机的技能也足够游玩Steam上大多数的游戏作品(当然不可能是全特效)。以下为SMACHZ的3D效果图以及硬件规格,你会买吗?
【2016-10-12】发个大新闻 对了没错,小盆友们,1.2正式版已经发布啦
【2016-09-30】转载,3.6吨的火箭往返Eeloo 1楼给度娘
【2016-08-22】【新闻水】火星2020探测器将携岩土样本返回 火星2020(Mars 2020)探测器在仔细挑选和贮存火星的岩石土壤样本后,NASA在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将会将这些样本带回地球,以便研究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过生命,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火星移民目标。 转自NASA中文微博
【2016-07-29】坎巴拉游乐场计划 i.imgur.com/qpZpkQJ.mp4 B站av5549373,转自官推
【2016-07-29】萌新的Eve载人登陆往返 听说1L要给度娘?发了N次都说不合法,度娘果然是没丁丁
【2016-05-19】洛马将宣布2028年载人火星轨道器计划
【2016-04-29】用steam退回1.05后,ckan认成1.1.1的解决办法 将游戏根目录下的readme.txt内的第一个1.1.1改成1.0.5保存即可。。。可能需要重新select ksp install RSS+RO+DRE+TACLS我爱你们
【2015-12-25】中国版SpaceX 北京“零壹空间”(OneSpace)计划2018年完成第一发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射,可将成本降低五成。公司远期目标是将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为目前的十分之一。看介绍是液体发动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onespacechina.com%2F&urlrefer=85a6355a2f70c5f3ffdaa7a482048035 震惊了
【2015-11-18】SpaceX用3D打印研制火箭发动机:已完成开发测试 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公司已经完成了3D打印SuperDraco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测试。该发动机是Dragon发射中止系统(LAS)的重要装置,能够在Dragon火箭发射失败时帮助宇航员安全逃生。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节省材料消耗并提高制造的总体灵活性,SpaceX采用了3D打印技术来制造SuperDraco的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上的关键组件燃烧室,SpaceX选择使用铬镍铁超合金材料,通过一台EOS金属3d打印机完整打印而成。这种合金材料的强度、韧性、抗断裂性以及材料稳定性等优于其他金属。 而利用3D打印制造发动机的优势还在于, 其可在20%到100%推力的情况下减速并可多次重启。在LAS系统确定要失败的时候及时终止乘员舱,然后安全着陆或降落到海中。在最近的测试中,SpaceX公司在德州对SuperDraco推进器进行了27次点火试验,成功通过了各种推进循环的测试。 Dragon一旦建造完毕,将能够帮助NASA打造一个接触近地轨道宇宙空间站高效而成本低廉的连接方式。2012年,SpaceX公司成功将货物送至国际空间站(ISS)并且安全返回地球时,它就成为了全球首个商业性宇宙航空公司。 对于下一步发展,SpaceX公司表示将继续评估SuperDraco推进器饿性能,并计划将其打造成在飞船回落阶段时替代降落伞系统的装置。此外,该公司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试验。
【2015-11-04】NASA证实“不可能”的电磁推进引擎有效 电磁推进引擎(Emdrive)是一种使用磁控管和微波的无反作用的推进系统,被认为违反了物理学基本的动量守恒定律。但NASA在最新的测试中证明电磁推进引擎是有效的,能产生原理不明的推力。NASA Eagleworks实验室的工程师Roger Shawyer在NASA Spaceflight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发现。目前还不知道Eagleworks实验室是否会发表同行评审的论文。 原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olidot.org%2Fstory%3Fsid%3D46035&urlrefer=d8344f4c942da5f40e94116469a4cb09
【2015-09-24】美国宇航局邀请学生设计火星着陆方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成功将好奇号火星车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于是每个人都欢呼起来,因为这是史上第一次用天空起重机的着陆方案把载荷送上火星表面,质量达到了1吨。如此重的质量也刷新了火星登陆的纪录,但是现在美国宇航局提出要把更重的载荷送上火星表面,要求学生团队进行发挥想象力,帮助设计火星着陆装置。美国宇航局希望把15至30吨的货物送上火星,但火星表面稀薄的大气问题使得减速变得比较困难。美国宇航局此前提出了充气式隔热罩,也称为超音速空气动力充气减速器技术,在抵达火星大气前可膨胀打开,利用足够的接触面产生阻力 美国宇航局为参与设计的学生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他们认为解决方案需要具有突破性、创新和改变游戏规则的理念。美国宇航局此前提出了充气式隔热罩,也称为超音速空气动力充气减速器技术。在抵达火星大气前可膨胀打开,利用足够的接触面产生阻力,同时也需要打开一个巨大的减速伞,进一步产生阻力。采用这种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应对高温环境的挑战,进入火星表面的载荷可能受到降落过程的干扰。 目前有3至5个学生团队被邀请参加,11月15日前有10个最优秀的想法会被选中,团队可继续在2016年春季提交方案的描述,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文件。美国宇航局将审查他们的方案,4个团队进入最终的决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