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九sf(大号活了) 飞起来Il首
品德后路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39 发帖数: 698 关注贴吧数: 7
[朔州人视角]关于“肴”的考据与正名 先叠甲:lz只是业余的低学历文化爱好者,大概能摸到正常人文化水平,由于发贴前笔者没能在本吧查阅到相关方面的考据记录,故发此贴。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官方或任何团体。lz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均有限,其中错误或不妥之处欢迎所有人的批评与指正,遗漏与空乏之处也恳请补充。若引起节奏,则劳烦85删除。 ————————————— “肴”作为名字的合理性:在朔州,自古以来,“肴”这个字,只有“食物、美食”的意思,与之有关的意象有酒肴、兰肴、嘉肴、蕙肴、肴醴、肴馔等,常与“旨酒”、“美玉”、“香草”等美好意象一同出现: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章•东皇太一》屈原) “亦犹嘉肴在器,良玉抱璞”(《人不学不知道赋》黎逢) “兰肴兼御,旨酒清醇”(《琴赋》嵇康) 而在剧情中,肴自己给出的解释也是:美食。她自己阐述的名字寓意(如图,图是我偷的),与“可以和神,可以娱肠,此肴馔之妙也”(《七启》曹植)相合,即符合朔州传统意象;而从小经历流离的肴对自己名字的期冀,则与当代小说《长安乱》中“喜乐”和“米豆”的起名意义极相似——朔州人在物质匮乏和精神荒芜的环境里对美好生活的质朴的向往,而以之命名则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说,结合人物背景,对于肴“朔州人”的设定来讲,这个名字是十分合理的。 ————————————— 视角问题:lz作为一个至少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朔州人,对于肴的第一印象便是“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短歌行》陆机)她的“摆烂打工人”人设与此诗“及时行乐”的思想吻合,所以lz的第一印象如此。 而至于剧情中的孤儿,实际条件并不支持她拥有正常人的文化水平,对于失去父母教导的人,说出啥都不算什么稀罕事。 ————————————— 关于通假字方面的考据:lz能力有限,目前只发现了在作为地名“肴山”时“肴”通“崤”和“肴”通“殽”,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其他用法。(题外话,从字形上来看,还是“鳐”和“旅谣”的“谣”跟某字更近吧) ————————————— lz考据后的思考:“肴”在文学上作为一个古今通用的美好意象,在剧情里作为一个适合的名字,难道该给一个绕了个弯凑出来的负面词让道吗?我觉得不能“拒良药于烦痰兮,谤嘉肴而谓之毒”(《祝樠木神文》沈亚之),肴都不跟那没叠码的小孩计较,能纠正的纠正,讲不通的真算了,建议带伙也别耿耿于怀了你身边有“坤哥”破过防吗?一些群体听到“坤”字都得得抖一下肩,看到24都要声声 慢,你再搭理一下,人家不得高超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