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浪少 晋州浪少
关注数: 3 粉丝数: 34 发帖数: 1,825 关注贴吧数: 8
五种情况下千万别使用创可贴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创可贴,特别是小伤口,出了点血,往往都认为贴个创可贴就万事大吉,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创可贴,又被称为“止血膏布”。一般只能用于较为浅表、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但由于创可贴的吸水性和通气性较差,不利于创口分泌物的引流,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伤口及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继发感染,因此,创可贴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若使用24小时后,发现伤口有发热、疼痛难忍、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就应考虑可能是创面发生了感染,应立即去医院做消毒抗感染处理。 另外,很多人都是直接把创可贴覆在伤口上,这是绝对不正确的,它很容易导致伤口感染。正确的方法是:先将伤口清理干净后(最好用3%的双氧水冲洗),再用创可贴贴敷。如果皮肤损伤相对较深,而现场又无条件处理,则不妨先用洁净的水冲洗一下伤口,然后再用创可贴进行简单包扎;同时,应抓紧时间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正规消毒处理,以免引起感染。此外,创可贴不可缠得太紧,以免伤口不透气而发生厌氧菌感染,缠得太紧还容易使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而且,创可贴不是万能贴,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使用: 1.被动物(如猫、狗)咬伤后,不能用创可贴来包扎。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多次,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让伤口暴露,并注射狂犬疫苗。 2.创伤严重、伤口有污染者,应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以前,不可使用创可贴。已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创面有分泌物或脓液的伤口也不能使用。 3.深而窄的伤口,如铁钉、刀尖扎伤等,不能用创可贴包扎。止血后应当使伤口暴露,以防破伤风菌感染伤口,如有必要,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破伤风血清。 4.烧伤、烫伤后出现的溃烂、渗液也不能用创可贴来贴,以免分泌物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 5.如果贴在伤口上的创可贴被水浸湿,要立刻更换。在户外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创可贴的吸水能力很好,如果置之不理,伤口等于直接泡在水里,反而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现在,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防水创可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贴在户外活动中最容易受伤的手关节部位,防水性能完全得不到体现。
徒步 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徒步运动”(trekking)在英文里是“艰苦跋涉”的意思,它是最早源自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仅在北美洲,目前就有8000万人参加徒步运动。在欧洲,徒步运动、徒步旅行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徒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也不是体育竞赛中的竞走项目,而是指有目的地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也是户外体育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体育休闲的运动。  徒步旅行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无疑可以增强体质,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准备,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疲劳。预防的关键在于,一要步姿正确,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会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即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边。   2.防脚打泡。万一选鞋不对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在一般情况下,这就可以防止打泡。   3.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带一些质轻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广阔的北方平原,风速较大,衣着应及时调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4.解渴要适可而止。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   5.热水洗脚去疲劳。要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关节损伤。尤其膝关节、踝关节(脚脖子),一旦膝、踝急性扭、挫伤,24小时内千万不要热敷,要冷敷,要停止运动。24小时后可以热敷。   6.备药。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感冒药、防暑药和外伤药等。
冬季爬山注意事项 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三不要”: 一、不要单独爬山。可能有一些朋友喜欢单独爬山,觉的自己的水平没有问题,其实这和水平高度没有关系,结伴爬山不仅仅是增添了我们爬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的安全更有保障。冬天一个人爬山,发生事故后,身体极易失温,造成更严重后果。如果一个人在山里迷路,当天无法返回那么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在山里过夜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二、不要抓树藤,这个冬季爬山注意事项一定要谨记。很多人在爬山的时候,特别是爬陡坡时习惯逮到什么就抓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冬天树木落叶,树干失去大部分水分,变的干脆没有韧性,很容易折断,不管是树干还是树藤都不要轻易的去抓,更不要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上面。   三、不要踏冰。冬天很多河床、水库都会结冰,有时气候不是很寒冷,所以结冰的厚度不足以承担一个人的重量。不管你觉的这冰有多结实,都不要去踩。   爬山还有其他的一些冬季爬山注意事项:尽量不要穿毛衣,因为毛衣出汗后会吸汗不容易干,容易流失体温;多带热水,冬天天气寒冷多喝热水有利于我们保持温度快速恢复体力;下山特别注意安全,冬天气温低泥土结冬变硬,踩上去更滑,所以下山时应该更加小心;对于雪后,冬季爬山注意事项是要带手杖,因为下雪后很多石逢、沟渠被雪埋起来,如果踩进去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应当带根手杖随时探测前放方的路况。其实只要我们时时想着“安全爬山”的原则,遇事不急不慌不逞强,就不会有大问题。 做好准备: 登山前,要选择适当的服装和鞋子。内衣要保暖排汗,外衣最好防风、透气、防水。较轻便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胶底布鞋比较适宜登山。 冬季寒冷,人们的运动量都较小,灵活度和反应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登山前,要先做好预热,活动一下手脚。 不宜赶进度: 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心脏的负荷越来越大,对于平时缺少锻炼或年纪较大的人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困难。在此提醒各位,登山时不必求进度,更不宜互相比赛,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宁可把登山的时间放宽些。 登山与手杖: 通常手杖是老年人的好帮手,但在登山时却成了老少皆宜的工具。上山时可以借助于它的支撑力,比较轻松地向上攀登;下山时,可以靠着它安步当车或防止打滑。所以,爬山最好都能准备一根手杖或竹竿、木棍,想省事的人,可以在山脚下留心较为结实的枯树枝。 上山容易下山难: 没有爬过山的人,大多以为上山费力下山轻松,事实并非如此。上山时尽管需要付出较多的能量和用较大的劲儿,但下山时的安全性却远比上山时小。下山时小腿肚(即腓肠肌)高度紧张,以至于从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数人要痛上好几天。补救的办法是慢慢下山,其间多休息,休息时不断用双手按摩小腿肚,可以解除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另外,下山如果走得太快,有时会因为惯性不能及时减慢或止步,甚至会绊脚摔倒,非常危险。 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要注意脚下的岩石有无风化。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
一个老兄写的自驾游记,笑岔气了 转帖 51借了朋友的车,带上LD去大连玩玩。本人新手,以前只开过驾校的STN和夏利。用俺们东北人讲话就是“贼新贼新的新手”,我就纳闷了,我一个新手,第一次跑高速去大连本来就够胆大的了,居然还有人胆大到敢把车借我...... 朋友的捷达也是部老爷车,40万公里吧,漆面还不错。我也没多看,开上车就奔沈大高速了,8 车道,估计会很爽。到了收费口都不知道如何收费的主,上路咯! 上道就是极速,由于车破也就140吧。但本人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冷静型的驾驶者——由于车破刮碰并线我都不怕,就是不跟大货!爱咋咋地!噪音确实是捷达的死穴,没过1个小时,我的头就有点大了。有点下雨,就把车速降到了120。感觉车还是很稳的,就是噪音实在受不了。如果是家用又经常高速的话,我打死也不买捷达。 一路无话,到了大连。吃了饭,直接去滨海路。大家猜猜这时候我发现了个什么严重的问题?——此车竟无手刹车,一点都没有!!滨海路即狭窄,又全是大上坡和大下坡......当时我就有点晕。不过当了LD的面不能第一次就掉链子。硬着头皮,上了滨海路。心里祈祷,千万别堵车,千万别让我在没有手刹车的情况下坡起。后面千万别是部好车,又太近...... 滨海路上开车的感觉真是不错。车多但不堵车,我们开大音乐尽情的享受着美丽的滨海风光。真的是很惬意。新手上路感觉就是爽,心里还想着“我还从来没有在车里ML过…美死!…” 忽然发现,前面堵车!而且正把我堵在一大上坡中间!踩着脚刹往后面一看,##%—¥%%……%……¥¥%¥##_#_#¥#¥¥¥#_#¥当场没晕倒—— 后面紧跟着一辆沃尔沃S80!前面的车动了,我先把离合慢慢的抬起,车刚一动,急忙换脚加油,死火!且向后溜车了0.5米,离S80仅30CM了。别慌,再次起步,还是死火。好在没溜车。后面的S80感觉有点不对劲,脑袋伸出来看着我起步。好象比我还紧张。第三次,起步,终于成功。慢慢的跟着车队爬行于山路当中。天哪!又要停车!看来前面的车还堵得很厉害......我也没慌,首先踩死刹车,伸出头来对后面的S80大叫“哥们,远点,没手刹~!”后面那位大哥,看来也是来旅游的,一家子人在车里。先是一楞,赶忙把车停下,离我5米开外!接着居然笑咪咪的下车来,跟我说“哥们别急,要不我帮你垫两块砖头?!” 我狂汗,连忙摆手,不用!—— 丢不起那人! 车还是在堵,起码有几公里,我的脚就踩着刹车,20分钟没敢动!可累死我了。不敢开空调,怕影响怠速,不敢喝水,怕liao急......这可是我这辈子最累的一次开车了,也是第一次。回头看看S80那位兄弟,仍离我5米开外。也下了车,正帮我找砖头呢 此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另有一位大哥忍耐不住塞车的寂寞,四处加塞。看我们这里的间距大,就硬挤了进来。我定睛一看,我靠!BENZS350!银色,新车...... 挤进来以后,方知我车无手刹。而车距已经是非常的近大概30CM,我一看,说啥不敢起步了。 350的车尾还在对面的车道上...司机大概也是个新手,再加之对面的车也已经开始下来,350无法退出...而后面的S80说死不肯后退,因为后面的车离他也比较近。我又不能下车,脚还踩住刹车,而且已经开始发麻。 要不我说这东北人就是豪爽呢!S350里面几个伙计一合计,二话没说,下来帮我顶住车,我则慢慢的抬离合加油——死火!这帮加塞的吓傻了,4个人一鼓劲,用力的推了起来。至此,大连滨海路上就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场面。BENZ车上的4位彪型大汉,头顶烈日,忍受着我捷达车狂喷出的黑黑的尾气及噪音,老哥几个喊着号子,推着一辆破捷达,艰难的行走于山海当中的滨海路上!(我的车里CD上放着那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坡不大也不小,我估计这哥几个一定累够戗!_我想他们这辈子也不会再轻易的加塞了。他们是辽C的黑牌,一看就知道是企业的车,估计司机利用假期出来耍的吧。他们索性把我送到了20外的坡上面,才敢上车,却再也不敢离我太近。我心里呀——老感动了,真想下车好好谢谢人家。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连开大奔的都这么乐于帮助我这样的小捷达。这可真的是和谐社会了啊!……我回头一看,还真有比我心宽的——我家LD已经在后坐上睡着了。这,这就是对我来说,最严峻有搞笑的一次,坡起考试。苍天啊,大地啊,我终于成熟啦
1 下一页